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培养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

前言

在我国,“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理念长久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过分注重认知能力造成了学生能力结构的失衡,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则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困惑与学业压力交织在一起,往往使得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甚至导致极端行为。现有研究表明,社会情感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当前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与考试焦虑和校园欺凌行为呈负相关(袁振国等,2021)。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概括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尽管这一框架并未直接使用“社会情感能力”这一术语,但其涵盖的“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等基本要点和主要表现与之有诸多共通之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中国学生应该“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交往,善于沟通,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友爱,热心公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部,2022)。我国教育政策一直将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视为重中之重,而这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高度契合。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界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这一非认知技能的培养,并将其视为新时代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育戏剧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解放学生天性、启迪学生心智、完善学生人格以及发挥学生创造性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徐俊,2011)。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情节的展开和角色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反应和内心变化,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戏剧巧妙地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戏剧范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际互动和社会规则,亲身体验和展示自我,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摘要

社会情感能力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培养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践路径,即运用教师入戏范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良心小巷范式,体悟抉择,认知自我;运用故事圈范式,多元视角,合作叙述;运用坐针毡范式,理解人物,内化品质;运用专家外衣范式,合作探究,服务社会,以期通过英语教育戏剧促使学生建立个体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理想关系,生成积极情感体验,塑造完善健全人格。

关键词语
教育戏剧;社会情感能力;高中英语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24
商品月期
第十一期
商品代号
24KE2
起止页码
25-30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栾文倩、苗青、娄冉
商品价格
3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润元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