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倡导的国际理解教育以尊重、理解、宽容、和平、共生为核心价值,旨在促进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减少偏见,避免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UNESCO,1995,转引自郑彩华,2017)。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新华社,201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强调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增进国际理解中的重要性(教育部,2022)。尽管英语学科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内容缺乏足够关注(陶莉,2018);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国际意识淡薄,文化理解片面,语言环境和情感态度常被忽视(杨敏,2016); 课程内容组织缺乏系统性、实施上存在偏颇(孙维华、王艳玲,2009)。由此可见,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达成哪些目标,《新课标》中具体提出了哪些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当前急需回答的问题。
摘要
国际理解教育是增进文明互鉴、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的重要教育理念和实践,英语课程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和语言媒介。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应三大目标,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为学习全球视野知识、培养国际理解的技能与能力以及涵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英语课程主题语境丰富,重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为国际理解教育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语 |
国际理解;英语课程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4
|
商品月期 |
第十二期
|
商品代号 |
24LD2
|
起止页码 |
19-24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郑鸿颖、文欢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四川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