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5年第08期目录内容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余路梅(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实验中学)

[文章标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Reading Plus教学探究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Reading Plus2024年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增板块。本文分析了Reading Plus板块的设计意图,总结出该板块语篇具有认知阶梯性、语篇多样性、主题关联性和文化渗透性等特征,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该板块的教学实践路径:外显思维,推动意义深度加工;研读语篇,指导主题多维表达;整合单元,引导意义网络建构;解码文化,引领移情主题探究。

[关 词]主题意义; Reading Plus;阅读教学;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2024年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正式学习单元中增设的选学板块Reading Plus是对单元内容的延伸和对单元主题的深化。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师未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导致主题意义的理解难以实现;未能深入研读语篇,忽视了文体特征与主题表达的关联性;未能依托语篇完成单元意义网络的建构,难以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化单元主题的探究;未能充分利用文化元素拓展学生视野,推动其从认知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深入开展语篇研读,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教育部,2022)。针对Reading Plus板块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明确该板块的设计意图,把握其特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立足单元整体视角系统规划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该板块的价值,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文章代号]25HA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林朝伊(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学)

[文章标题]设想构建视角下“读者—文本”的自主意义建构路径

[文章页码]07-11

[文章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义建构能力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主动与文本进行深度、多层次关联的能力。本文结合课例探讨设想构建视角下增强阅读教学中读者—文本关联的有效路径,即学生通过“文本之外与进入设想”“文本之内与经历设想”“摆脱文本反思认知”“设想的抽离与经验的客观化”“设想的转移与超越”五个立场,逐步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关联,自主建构不同层次的意义,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 词]设想构建;意义建构;读者—文本关联;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Anthony et al1993)指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动态、自主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不断与文本信息和阅读情境进行关联和互动,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发现其中隐藏的层次和意义,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产生新的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提到,学生要在获得的信息与个人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有效地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等,为不断扩展知识和创建新信息奠定基础(教育部,2020)。可以看出,读者主动与文本展开深度、多层次的关联是其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不能有效促进读者—文本的深度、多层次关联。首先,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在读前安排了自主提问活动,给予学生自主进入文本的机会,但却较少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零散信息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教学趋于碎片化。其次,虽然教师设计了一些指向文本深层意义的活动,但却未形成贯穿文本的主线。第三,教学中的提问只考虑到教师预设的或者是“公认”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基于自身经历的个性化解读。第四,读后活动与课后任务止步于对本课内容和主题意义的复现,未能将文本核心价值有效迁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关联,漠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最终导致学生缺乏持续、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或动力,不能自主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尝试将设想构建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期逐步建立学生与文本深度、多层次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建构能力。

[文章代号]25HB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陈琦(绍兴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绍兴龙山书院)

[文章标题]群文阅读视域下高中英语单元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文章页码]12-17

[文章摘要]本文聚焦高中英语单元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读写割裂、评价单一及资源不足等问题,结合教学实例探讨群文阅读视域下单元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通过确定读写目标、设计真实写作任务和导读任务单、开展“比对读议”等活动,搭建内容、语言、结构和评价支架。教学实践表明,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能弥补单篇教学的局限,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同发展,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关 词]读写结合;群文阅读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主张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设计听、说、读、看、写结合的综合性运用活动”(教育部,2020)。这里的综合性运用活动指的是将不同的语言技能结合的活动,比如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等。近年来,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已受到了广泛关注。从读写结合的内涵、原则到其实践策略,一些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基于不同的视角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尝试。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高中英语读写课堂仍存在以下问题:1. 读写貌合神离。部分教师重读轻写;也有教师重形式轻实效,学生未受到写作任务的驱动,将阅读文本中的语言和结构机械地应用在写作中,且写作只停留在语言模仿上,没有培养独立创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2. 评价形式单一。读写课的评价往往以学生上交作文、教师批改为主,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缺少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方式。3. 阅读范本受限。单篇文本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难以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而群文阅读视域下的读写结合通过整合多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归纳不同语篇的结构特征与语言范式,构建写作所需支架,并迁移到自身写作中,实现“输入——加工——输出”的读写联动。与传统读写结合课堂相比,群文阅读视域下的读写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这解决了传统读写课堂中读写割裂、单篇资源不足、评价单一的问题,助力学生实现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有效迁移,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文章代号]25HC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吴绮雯(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华侨初级中学)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文章页码]18-23

[文章摘要]针对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语境缺失和输入不足问题,本文基于读写共生理论、体裁教学法和认知加工理论,以沪教牛津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中的写作板块为例,从阅读语料的选择与解构、真实情境的创设、问题链的设计及评价量表的制定四个维度,构建了“输入—内化—输出—反馈”的教学模式。研究表明,选择主题关联、语言示范且认知适配的阅读材料,结合真实写作任务和结构化问题链,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掌握文体特征,最终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本研究为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关 词]以读促写;英语写作;读写结合        

[文章背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互促互惠的紧密环节(钱小芳、王蔷,2020)。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和思维框架,而写作则能帮助学生内化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程晓堂,2018)。将读写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陈莲莲,2018)。因此,如何基于教材设计有效的以读促写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写作中使用语言,是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教学课题。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写作任务脱离真实交际场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直接布置命题作文而未明确角色、目的及读者等要素,忽视了写作任务的真实性。二是忽视阅读输入对写作的支撑作用。Krashen1992)的输入假说指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实现的。写作需依赖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对阅读材料的有效利用,未能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导致学生缺乏语言素材的积累,在写作时只能生硬套用所学表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为改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实践路径。

[文章代号]25HD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陈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中教育集团)

[文章标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探究

[文章页码]24-29

[文章摘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是当前初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初中英语课程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构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层文化境界,推动课程思政深化发展。在实践上,教师应深入研读语篇,结合学情设定文化目标,并搭建“认知—态度—行为”三级阶梯:在认知层面感知文化知识,在态度层面深化文化认同,在行为层面践行文化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落实英语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 词]课程思政;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明确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是回答“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关键,对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共同的价值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从英语教育来看,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外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梅德明、郭宝仙,2024)。其中具有中国情怀是跨文化活动的思想保障。《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涵养中国情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因此,就当前的时代背景及育人要求而言,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着重培养的文化意识就是学生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能有效指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从理论基础、教学实践两方面来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下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

[文章代号]25HE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于欧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

[文章标题]在高中英语小说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30-36

[文章摘要]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拓展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思维价值,开展英语小说阅读教学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以小说The Giver的教学为例,梳理了高中英语小说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即以适切的小说文本为载体,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利用序列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 词]思维品质;小说阅读;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20)。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20)。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梅德明、王蔷,2020)。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应是英语教学持续关注的重点。《新课标》指出,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应依托语篇进行。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语篇,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思维价值,其语言富有暗示性,主题开放且多有批判性。这就要求阅读文学作品不能止步于对文本字面意思的简单理解,而应从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充分调动思维技能(罗少茜、张华清,2022)。为了对学生的英语文学阅读进行深入指导,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英文小说阅读课程。本文将以The Giver(《记忆传授人》)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内外双路径开展英文小说阅读教学,系统性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文章代号]25HF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石青萍(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马明英(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文章标题]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以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为例

[文章页码]36-41

[文章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产物,正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本文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三维语法教学的理念,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初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的多模态语篇策略、主题化语境策略、真实性情境策略,旨在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初中英语语法创新教学服务,生成教学内容,优化学习路径,改变教学形态,进而提高语法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感知形式、理解意义、使用语法,落实三维语法教学理念。

[关 词]语法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三维语法;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强调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2022b)。教育部《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指南》)指出,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融入中小学教育,是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路径(教育部,2025)。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应然要求,也是顺应智能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语法作为语言知识的一大要素,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语法始终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晓堂、孙晓慧,2024)。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成为当前英语教师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代号]25HG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鲁美芸(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徐国辉(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短篇小说细节描写教学策略例析

[文章页码]42-47

[文章摘要]细节描写能力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能烘托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还能深化主题内涵。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三中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明确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迁移细节描写——赏析细节描写”的教学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描述性语言的精妙运用,掌握有效的描写技巧,并在语言实践中灵活应用,从而提升其英语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关 词]细节描写;短篇小说;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        

[文章背景]描写能力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英语语言能力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业水平二中指出:学生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描述经历、描述事件、描述特征、续写语篇等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高超的细节描写能力。短篇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具有深刻的内在含义和显著的价值。细节描写作为描写方法的一种,往往呈现出真实、具体、生动等属性,对于烘托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苏培丹,2024)。就高中英语教材选用的小说文本而言,编者兼顾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但保留原作中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易于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范例,为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故事理解和主题分析,忽视对细节描写的深度挖掘,导致学生难以领悟其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也无法实现写作迁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北师大版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8 Literature Lesson 1 The Last Leaf的教学课例,探讨如何在短篇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恰当迁移及合理评价细节描写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文章代号]25HH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王淑娅(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中渗透科学沟通能力的培养

[文章页码]48-52

[文章摘要]科学沟通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科学沟通能力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本文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科学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入,阐述科学沟通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了如何通过指导学生思索项目选题、开展科学阅读、实践科学写作和参与科学讨论等实施策略,共同推进项目式学习开展与科学沟通能力培养,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为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提供新思路。

[关 词]科学沟通;科学素养;项目式学习;高中英语        

[文章背景]科学沟通与交流(以下简称“科学沟通”)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李碧玉、曲彬,2024)。科学素养即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国务院,202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教育部,2020),凸显了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英语学科对提升科学素养有独特优势。作为储存人类知识和科技成果最主要的介质之一,英语被广泛用于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英语学科能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有助于开展科学素养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蔡基刚,2021)。通过科学主题的英语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接触前沿科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李碧玉、曲彬,2024)。教师应在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关注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表达,倡导探究式和项目式教学,适当安排科研学术写作相关训练(蔡基刚,2024)。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科学主题的单元及项目活动,能为发展科学素养提供机会。本文将聚焦Project板块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沟通能力的方法及策略。

[文章代号]25HI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唐乐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为例

[文章页码]53-58

[文章摘要]开展项目式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文对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具体课例对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阶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项目规划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路径,以丰富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研究。

[关 词]项目式学习;英语新教材;Project板块;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教育部,2022b)。开展项目式学习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2024年秋,依据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新版义务教育英语教材投入使用,新教材中的Project板块为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可行路径。以新教材为依托,探索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落实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而言是挑战,更是责任。

[文章代号]25HJ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作者]鲁周焕(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戚丛译(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文章标题]PCAP阅读素养评估对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测评的启示

[文章页码]59-封三

[文章摘要]PCAP阅读素养评估是由加拿大教育部长委员会组织,针对各省和地区中学八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项目。本文介绍了PCAP阅读素养评估的核心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并结合例题详细分析了阅读试题的特点。综合来看,整个评估项目理念先进、内容合理、层次清晰、标准统一、试题科学,对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测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词]PCAP;阅读素养评估;阅读测评        

[文章背景]泛加拿大评估项目(Pan-Canadian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PCAP)是一项由加拿大教育部长委员会(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简称CMEC)针对加拿大各省和地区中学八年级学生组织的全国性学业水平测试项目,旨在向民众展示其教育系统在实现既定目标及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方面的成效。PCAP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主要有三个核心领域: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阅读素养。按照项目设计,每个周期侧重评估一个学习领域(权重70%),另两个则为次要领域(各自权重15%)。比如2016年进行的第四次评估中,阅读是重点领域,科学和数学是次要领域。每轮评估都会有四个小册子,每册中包含两组主要领域的题目(约60分钟答题时间)和一组次要领域的题目(约30分钟答题时间)。四本小册子随机分发给学生,每位学生只需完成该册中的试题即可。PCAP阅读素养评估的每组试题以阅读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个单元包含一个文本或特定情境下主题相关的多个文本以及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考查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独立,得分点也不同。 2016年阅读作为重点领域评估时,八组评估试题共93道题,其中客观题和主观建构题的比例约为7:3 总体而言, PCAP阅读素养评估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跨媒体素养的考查。定期滚动评估三个领域所获得的测试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整个国家层面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各省及地区之间的水平差异,而且能监测各省和地区不同届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进而供政策制定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管理者研究。这样一个完整的评估框架和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为加拿大教育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学业成绩反馈,帮助其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

[文章代号]25HK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8

[文章标题]欢迎订阅2025年《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邮购《中小学外语教学》合订本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5HL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