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1年第06期: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江苏:葛文山)

       【笔者按】这几年,我先后受邀到长沙、西安、成都、徐州师大、苏州大学等地做了多场英语教学讲座。讲座由于贴近教学一线,受到欢迎。但是,在担任学校副校长后,杂务缠身,外出讲座成行的次数越来越少,辜负了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对我的错爱,心里诚惶诚恐。现在,我想把讲座的主要内容总结成文,通过《中小学外语教学》这个宝贵平台,跟大家分享我在英语教学及管理中的心得。以下这篇文章就是根据一个相关讲座改编而成,其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口语特征。

 

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葛文山

 

       对青年教师来说,执教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却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成长的摇篮。

       一次又一次公开课的磨练,让我从一个英语教学“门外汉”,到兢兢业业站稳讲台,再到成为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和全国外国语学校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公开课上迸发的智慧火花,还给了我写就多篇英语教学论文的灵感,这些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我在做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之后,还积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指导多位年轻教师圆满地完成了各级各类的大型公开课或赛课任务;也曾多次受邀担任大型评优课的评委、示范课的点评人和骨干教师晋升课堂考核的主考官。

       本文将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些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学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教学专家和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就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有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1. 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与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又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而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展示或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对教师的外在动机产生负面诱导和强化作用,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应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公开课的主办单位要淡化评估职能,不把公开课仅定位于选拔优秀教师的舞台和考核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失去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

       2. 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凝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滴水不漏,一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要注重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关联,公开课的设计要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师即使反复操练,上公开课时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教师要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真实的课应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 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人数要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这位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一般来说,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2)“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教师担心上课失败而使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讨功能,则应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可塑性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

       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另外,青年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开课任务。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上公开课经验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教师要冷静思考,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接到公开课任务之后,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是教师具有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

       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的焦虑。

       2. 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教师们都喜欢开展课文的阅读教学,采用相对成熟的阅读教学模式,导致设计思路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课堂教学陈词滥调,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张家港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和教学设计新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节课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的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授课教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激发了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地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 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授课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只会逢场作戏,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出现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这些授课教师参考了同样的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从网上找到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地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民主的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由于人微言轻,个人观点不受重视;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处于强势地位的几个资深教师说了算,然后教学设计由众多意见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好,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主线,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使执教者沦为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授课教师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照搬现成的名师经典课堂案例。但是,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往往与名师的教案不吻合,就像一个本来适合穿休闲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显得那么怪异。或者由于授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这样的教学设计,好似一个小个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显得那么别扭。名师身上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自己,丧失个性。

       4. 挖掘资源,精心设计活动和课件

       对于某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讨论与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欣赏与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授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教师为公开课制作的课件要追求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2)讲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疏忽教学内容;(3)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儿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4)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1~2种颜色,过多的色彩搭配反而会引起视觉疲劳;(5)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地呈现在课件上,把上课变成“放电影”。

       5. 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看怎么个磨法。教师要把一节课当做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试教,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促进授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授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学生,更不是授课教师与预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课前“彩排”。相反,授课教师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磨课有试课和议课两个步骤。试课是多次试教同一节课的内容,但每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提出调控措施等。授课教师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地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 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教师的情绪左右和支配的。所以,教师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

       上大型公开课时,教师需要一种“精气神”,挥洒自如,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可能扰乱你的思路。

       2. 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一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亲和力强的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疏远的you

       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摆脱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教师要事先了解78位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提问可从这些学生开始,逐渐调动课堂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老师,那表明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

       点名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教师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貌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呼他们,如:the smart boy, that handsome gentleman, the pretty girl, the girl with beautiful eyes等。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例如:I love the end of your story. It is so surprising. 又如:You did a great job. I'm proud of you.

       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艺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授课教师要学会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到一定时机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教师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适时、适当、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霍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行云流水的口语表达。教师在公开课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点滴的积累,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因此,即使平时再忙,英语教师也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训练。

       4. 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教师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加之公开课通常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和适应授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发出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复杂的任务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做到前呼后应,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加入firstsecond等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5. 随机应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1)学生的课堂行为在教师的预设之外。此时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介入和干预。

       (2)电脑、投影等设备的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上课材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和测试声音、图像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3)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往往会不流畅,此时教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给循规蹈矩的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如何灵活、妥善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标尺,它能反映教师应变艺术的水准。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

       1. 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评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和盘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般都是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委婉地一带而过。青年英语教师要学会听懂他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有选择性地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 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授课教师的付出,因此公开课后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写课后小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得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要把写课后记看作例行公事。

       (2)写得“快”,及时总结,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总结就会有所欠缺。

       3)写得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公开课出现的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学水平。

       3. 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要强调小、新和实,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闪光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研究主题的源泉。例如,我早期曾对一次公开课的板书设计做了一些思考,写成《英语课文教学的几种板书设计》一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7期。

       五、结束语

       对青年英语教师来说,开设好一节公开课肯定是一项让人心力交瘁的艰巨任务。但是,每当上完一次公开课,肯定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我又进步了!我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文刊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