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2年第12期: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任务设计(上海:周根妹)

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任务设计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周根妹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要素与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关系,通过两个课堂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围绕任务型教学的要素进行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总任务和任务链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两种比较典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传统型任务设计和发展型任务设计。
【关键词】学生能力,任务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育部,2012)。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实践基于任务的英语教学策略。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与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任务设计。
       一、审视教学环节,厘清任务设计的要素
       1. 审视教学过程中的环节
       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什么是任务?如何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呢?许多教师对任务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任务即活动,任务即环节”的层面上。
       例如,针对《牛津英语》(上教版)2A Module 4 Unit 2 In the Forest的内容,某教师在While-task环节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1: Learn the word“fox”.
       Task 2: Learn a short paragraph.
       Task 3: Learn the word“meat”.
       Task 4: Learn the sentence structure“It likes _____.”
       Task 5: Learn the word“hippo”.
       Task 6: Learn the word“grass”.
       Task 7: A miming activity.
       Task 8: Learn the end of the story.
       执教教师认为这些就是“任务”。显然,这位教师混淆了任务与环节的概念。上例中的八个步骤是八个学习环节,不能称之为任务。
       2. 厘清任务设计的关键要素
       谈到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很多学者对其下过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Prabhu(1987)认为, 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经过思考等过程,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转引自程晓堂,2004)。Nunan(1989)认为,交际性任务是指在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转引自程晓堂,2004)。Ellis(2003)认为,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转引自程晓堂,2004)。
       通过提取以上定义中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三大要素:
       (1)语义理解能力——任务以表达意义为目的;
       (2)语言交际能力——任务完成是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英语的交流过程;
       (3)语言运用能力——任务是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活动。
       以上三要素是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必须要思考并体现的三方面内容。那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的内容呢?以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二、围绕任务设计三要素,精心设计教学总任务
       本文以下面两个课堂教学实例作为载体,简要分析如何围绕任务设计三要素来设计课堂教学总任务。两个课例的相关信息见表1和表2。
       表1

第一节课
       教材:《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3 Unit 3 My Spare Time
       学生:Grade Four
       任务:Use frequency adverbs to make a poster advising people to share good habits in their spare time.
       表2

       第二节课
       教材:《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2 Unit 1 Sports
       学生:Grade Four
       任务:Finish writing the poster and give a presentation.
       首先,这两节课的任务设计都是为了表达意义。第一节课表达的内容是:我们在业余时间如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第二节课表达的内容是:健身俱乐部关于各种运动的海报的主要内容。表达意义是任务设计的三要素之一,这两节课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这两节课的任务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处理信息,然后用英语表达。第一节课中,学生了解并学习关于Peter业余生活的语篇,并对照自己的业余生活,设计一个关于Good Habits的话题海报。第二节课中,学生在了解各种海报之后,在学习制作健身俱乐部关于运动类海报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相关语言,为最后的任务展示做好准备。任务设计的交际性在这两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这两节课的任务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第一节课中,学生运用频率副词制作关于良好运动习惯的海报;在第二节课中,学生运用“The name of our club is ... We meet ... We play ... If you are good at ...”等表达方式制作自己的健身俱乐部海报,并交流信息。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这两节课中任务的目标都定位在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三、有效设计任务链,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链活动在英语语言教育专家Jane Willis的表述中是指三种活动,即做任务、准备报告和报告任务结果(Willis,1996,转引自程晓堂,2004)。本文中的任务链不是指以上三种活动,而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小任务组成任务系统的任务链。任务链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组成,小任务之间相互联系,有序推进;每一个小任务又都是为总任务服务。
       现以上例中两节课为例,分析任务链设计的主要模式。
       1. 传统型任务设计
       (1)模式流程
语言输入语言学习初步运用任务实施任务反馈
       这种模式与PPP模式有点类似,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最终的语言输出形式。在PPP模式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重点放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隐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的语言输入环节到语言学习,再到初步运用,都是为最终的任务实施与反馈作铺垫,最后的输出环节不仅是知识的运用,而且是解决交际问题的过程,注重的是意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2)实例分析
       例如,第一节课中的任务链可以设计如下(见图1):
图1 传统型任务设计实例
       在语言输入环节,教师呈现新语段Peter's Spare Time。教师通过师生日常会话引出新朋友Peter;然后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初步接触语段,了解其核心内容,从而增进对语篇的理解,促进语意理解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学习环节,教师采用分段处理的方法来教学新的语言现象。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感知、理解Peter业余时间所做的事情,并内化新的语言always、usually、never等,然后形成新的语言技能——复述Peter的业余生活。
       在初步运用环节,学生总结Peter的业余生活,谈论自己的业余生活。师生通过互动总结出Peter的业余生活是非常健康的;然后学生完成一个小测试,并思考自己的业余生活是否健康;最后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业余生活和习惯,在交流中逐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在任务实施环节,学生制作海报的过程就是其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意义协商的过程,更是解决如何安排好业余生活的问题的过程。
       在任务反馈环节,学生首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海报内容,然后对不同小组所制作的海报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海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施的任务有了一个成果——海报,并通过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海报,阅读其他小组的海报,达到语言运用、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的目的,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
       在传统型任务设计中,任务的提出和完成比较滞后,都是在课堂最后环节进行,但此模式中任务的特征比较突出,任务链中小任务的设计比较有序,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也体现得比较充分。这种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有代表性,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实践这种模式。
       2. 发展型任务设计
       (1)模式流程
介绍任务背景熟悉相关资料学习任务要求实施任务设计结果展示与评价
       发展型任务设计中的任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参与、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成果。
       发展型任务设计的任务链主要围绕总任务展开,首先介绍任务背景,目的在于明晰设计这个任务的价值,即明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任务;然后了解和熟悉这种任务设计已有的知识和资料,为任务的设计提供可参照的内容。在学习任务要求环节,主要解决实施任务需要的语言方面的内容,如语言理解、处理、表达、运用等。在实施任务设计的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运用之前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任务制作和实施。最后在任务结果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呈现完成的任务并作介绍,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对任务完成的结果的体会和感想。
       (2)实例分析
       例如,前文提及的第二节课中的任务链可以设计如下(见图2):
图2 发展型任务设计实例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所有的小任务的设计都是围绕总任务——Finish a poster进行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任务链设计。
       任务背景主要介绍了Aaron由于在足球比赛中表现不佳而感到很痛苦,于是Aaron想参加足球俱乐部来提高球艺,进而引出足球俱乐部的海报。这个环节主要创设问题情境,介绍任务背景,让学生理解任务设计的必要性。
       在熟悉相关资料的环节,师生共同走进了不同运动类型俱乐部的海报,如:Poster A is about ... 通过了解不同的海报,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激活了已有的经历和经验。
       在学习任务要求环节,教师带着学生了解了不同类型运动的特征,在学习了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和主要句型“... is good at doing ...”;之后,总结了参加俱乐部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海报设计要求的理解和学习,明确了海报设计的基本要素,也形成了相应的语言能力。
       在实施任务设计的环节,学生首先分组编写了海报的核心内容,然后谈论海报上还需要的其他要素,如电话号码和海报的宣传口号。
       在任务展示环节,每一组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设计的运动海报。这两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表达意义的能力。
       本节课中没有设置任务评价,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留有空间让学生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价,谈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思辨意识和能力的培育。
       四、结束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不是中小学英语课堂唯一的教学途径,但它可以成为主导的教学途径,因为这一途径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具有实施的可能性,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应科学、有效地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和精髓,形成在实践中可操作的、可检测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04.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修改意见稿)[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 2011.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T].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