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4年第08期目录内容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卢爱华
[文章标题]围绕话题,重点训练,明晰主线——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文章页码]01-07
[文章摘要]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应以话题、训练和主线三个要素为出发点,对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以及教学的整体衔接进行设计。教师应在把握教学目标重心和分析文本内容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突出一项重点训练,呈现一条明晰主线。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话题;训练;主线   
[文章背景]阅读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确指出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通过对初中英语常态阅读课和展示阅读课进行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常态课]聚焦语言点,关注表层信息
在阅读教学常态课中,许多教师习惯把教学目标聚焦于词汇、优美的句子和复杂的句型结构等语言点上,对文本内容的处理只是蜻蜓点水,停留在表层意思的理解和表层信息的检测上。例如,教师在读中阶段组织学生通过扫读、略读、回读、细读、查读等阅读策略获取文本信息,但未能就如何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教学目标并未指向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阅读策略并藉此获得了准确的信息。一篇文章学完,学生往往能说出其中的人物、时间、事件等,但对快速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和策略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展示课]活动堆砌,任务求全、求多
在各种阅读教学展示课中,不少教师往往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模式:读前进行背景知识介绍、生词教授、内容预测;读中开展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活动;读后开展应用性和评价性活动,巩固语言知识等。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整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常要求学生开展预测内容、猜测词义、获取信息、解析关联词、把握语篇结构、概括主题等大量缺乏层次和梯度的阅读活动,致使教学活动走马观花,阅读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学生则应接不暇,陪着教师走完教学流程,但却鲜有收获。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特征,把握教学重点和主要教学目标,将整体性原则和趋向性原则相结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摒弃平均用力的理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主要教学内容,以完成主要教学目标,并突破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围绕一个话题、突出一项重点训练、呈现一条明晰主线为策略,对文本导入、读前词汇教学、读中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培养、读后巩固拓展及教学的整体衔接等进行有取舍、有侧重的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有梯度、有指向、有序列、有联系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凌蕙
[文章标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文章页码]08-13
[文章摘要]如何运用词汇来满足各种语言活动的要求是英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学生的词汇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取的,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非常重要,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准确运用词汇,词汇的巩固和检测也不可或缺。本文阐述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方法以及词汇的复现和检测途径。
[关 键 词]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词汇复现;词汇检测   
[文章背景]Carter & McCarthy(1988)认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其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得多么漂亮,如果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在语法与词汇的关系上, Harmer(1991)指出:“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如果不会运用词汇,即使掌握了语法结构也绝不可能表达任何意思。”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量是制约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要求词汇教学应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表达的灵活性与恰当性,重视语篇的支持和文化的影响,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词汇。因此词汇教学离不开词汇的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要重视它在句子、语篇中的作用。由于学生的词汇积累主要来自于阅读,阅读中的词汇教学就成为了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词汇教学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学,它是将词汇内化的过程,是通过再现强化词汇和通过应用巩固词汇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在阅读的各个阶段,还需要通过多样的、开放的和易于操作的词汇学习活动来完成。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陈娇玲
[文章标题]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
[文章页码]14-18
[文章摘要]读写结合是有效突破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瓶颈的出路。本文分析了目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弊端,提出了基于文本阅读促进有效写作的教学理念,并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例,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挖掘写作因素,从聚焦文本语言积累、关注文本整体研究和延展文本主题内涵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
[关 键 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作教学      
[文章背景]英语文本是教学的凭借,它承载着话题、语言、结构等功能信息,是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其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以话题组织单元,涵盖文学、地理、历史、国家、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丰富,语言地道,构思巧妙,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谋篇布局、激发情感思维的鲜活材料。每个单元围绕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和写作教学观,在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1. 重词汇,轻阅读与写作
许多教师把英语教学等同于词汇教学,认为词汇教学就是全部。不少教师在开始教授新单元之前,先花一节课处理词汇表;之后以阅读课的名义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表现为匆匆“过一下”阅读文本,“踏踏实实”地讲语言点(葛炳芳,2013);接下来会有不少填词练习和选择填空练习等。上述做法将文本与语言剥离,减弱了学生的篇章意识,更谈不上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了。
2. 重阅读,轻写作
部分教师对阅读相当重视,巧设语境,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阅读教学上,并认为处理了文本阅读就教完了整个单元,却完全忽视了文本承载的话题、语言、写作方法等功能信息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也错误地认为学英语就是学文本,更不会联想到文本对提高写作有帮助。学生害怕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也不太重视,都觉得费时费力却没有回报,即使多写多练,也未必会在高考中得高分,再加上课时不足,写作就完全被抛弃了。
阅读乃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向文本要写作素材,读写结合,这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徐浩、高彩凤(2007)认为读写结合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流利性与语法复杂性的发展,以及写作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品鉴文本、揣摩文本、与文本对话之后进行语言输出,收获的不仅是阅读理解力的提升,还有文学欣赏力、书面表达力的飞跃(武惠仁,2013)。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杨琼
[文章标题]基于文本深层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文章页码]19-23
[文章摘要]深入、到位、准确的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阅读问题设计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分析了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其意图,提出了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要以文本解读为前提,并要同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凸显文本的核心主线,形成问题链,以及深层问题的提出要以问题链的信息梳理为基础。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问题设计;文本主线;问题链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标准》规定高中生应具有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推理判断、了解重点细节、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设计深层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文本信息、语言、情感、态度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挖掘文章蕴含的价值,让学生体验阅读过程,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高洪君
[文章标题]基于文本阅读的词汇教学策略
[文章页码]24-29
[文章摘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文本阅读中的词汇处理为切入点,分析了基于文本阅读的词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利用文本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开展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文本阅读;词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文章背景]基于文本阅读的词汇教学现状
1. 词汇教学目标缺乏,盲目性强
首先,有些教师忽视词汇教学目标,往往按照课本词汇表所提供的单词顺序教学单词,用图片、动作和例句呈现词汇含义,然后让学生模仿造句。备课时不能依据课程标准、文本特征和学生基础来确定词汇学习的目标,不清楚哪些词汇需要识记、领会,哪些词汇需要应用、交际,以及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需要处理哪些词汇,处理到什么程度等。其次,有些教师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词汇进行盲目拓展,导致目标词汇不突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有些教师常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随机插入目标词汇的讲解和练习,这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对文本的理解转移到词汇的用法上来,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影响整体阅读理解。
2. 词汇处理和文本阅读相割裂,随意性大
目前,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阅读教学,重点是处理文本;第二课时则进行知识点的教学。这使得词汇处理和文本阅读完全割裂。其实,阅读文本提供了词汇运用的场景和范例,体现了文本的功能;而从关注语言形式的角度出发处理词汇,是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更好地解读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词汇的处理自然融入对文本的解读中去。“阅读的第一课时(内容)”+“阅读的第二课时(语言)”的做法,是剥离式的阅读教学,是人为地把文本信息理解与语言知识教学分割开来;“教学知识点(语言点)不是阅读教学,将文本意义与语言形式有机结合才是阅读教学”(葛炳芳,2013)。
3. 词汇学习策略重视不够,指导性差
词汇学习占据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几乎每天都得背记单词,教师则通过各种练习和测试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单词。尽管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猜测、理解和运用单词(宗凤昌、孙绪阳,2012)。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满足于文本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视了利用课本插图、构词法、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等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根据话题核心词汇构建话题词汇语料库。
此外,文本阅读中缺乏对学生语块意识的培养。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但语块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语块直接展示出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形式,既包括搭配,也包括意义,是语言表达的“半成品”。学生只需要对这些“半成品”稍做加工就能够顺利地完成语言表达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语块,教会学生如何积累语块,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语块进行语言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建立起一个由语块组成的词汇库(龚亚夫,2013)。
4. 语言输出单调乏味,趣味不足
很多教师设计的语言输出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回答问题、课文填空和复述等常规活动,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目标词汇则多是通过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来进行巩固,使学生陷入题海,丝毫体会不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设计不同的词汇练习,引领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度加工,从而使词汇尽快纳入学生的语言体系(陈则航、王蔷,2010)。
在设计语言输出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创设真实的情景。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词汇的实用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掌握词汇用法”(郑焕华,2013)。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活动设计的切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主动运用目标词汇的欲望。只有通过有意义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掌握所学词汇(王笃勤,2002)。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温爱英
[文章标题]从五节同课异构课谈读写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页码]30-34
[文章摘要]笔者通过现场观课、录像回放、查阅教案、课后访谈授课教师和学生等方式,对五节七年级同课异构的读写课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读写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读写教学;读写课;同课异构   
[文章背景]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信息的输入,又强调对输入信息的选择、组织、储存和运用。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也为学生创造了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周莉,2011)。这种读写结合的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很常见,但教师们对如何上好读写课,尤其是低段的读写课充满疑惑。
为探寻提高读写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013年4月上旬开展了七年级读写课例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共有五节同课异构课,这五节课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备课,因此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平时的教学情况。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Unit 6 Section B 2a-3b。笔者通过现场观课、回放录像、查阅教案、课后访谈授课教师和学生等方式,对五节同课异构读写课例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探讨了有效读写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王淑霞
[文章标题]英语学科导学案使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文章页码]35-40
[文章摘要]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近期在全国蔚然成风,它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但是导学案在设计、编写和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与分析,并对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的合理使用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 键 词]学案;导学案;自主学习   
[文章背景]导学案也叫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鲁子问,2010),也有学者认为学案可以概述为“引导学习的方案”(李炳亭,2012)。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媒介,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进行的一种尝试(吴永军,2011)。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编写,突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环节,特别是突出学前对于学习目标的把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鲁子问,20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基础之上(教育部,2012)。显然,导学案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即强调语言课程的功能要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冯忠良等,2010)。导学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媒介。导学案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展现到导学案中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所以导学案能起到良好的支架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王璐,2002)。
为了了解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的使用情况,笔者收集了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县级中学共计25份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并对其运用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导学案在实际运用中与理念倡导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王妍涵、何广铿、周榕
[文章标题]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文章页码]41-45
[文章摘要]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的角度对高中生英语语音水平与英语学习之间关系的调查表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高度正相关,后者又与英语成绩显著正相关;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是实际语音水平与英语成绩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实际语音水平、英语师生关系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 键 词]英语语音;自我概念;英语成绩;语音水平   
[文章背景]近年来,随着语言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移,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焦点也从关注教师与教学过程,转移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上。“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将自我概念作为反映学习者个性特征的一个维度纳入研究视野,考察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全局性影响”(潘春梅,2007)。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以及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王初明,2004a)。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两个方面。描述性的自我概念如“我很幸福”,评价性的自我概念如“我的英语学得很好”(王初明,2004a)。自我感知和评价往往受别人的影响,那些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的人物,研究者称之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等(王初明,2004a)。 Stevick(1978)指出,自我意识低往往导致焦虑,焦虑导致表现差,表现差导致沮丧,沮丧又会增添焦虑感。例如,多次发不好齿间音 /θ/,会让学习者觉得他的/θ/音发得差,进而觉得他的整体发音都差,他是一个差生,甚至觉得他是一个失败者。按主客观来分,每个人都有六种自我概念(Rice,1998),即自己心目中的“我”、客观的“我”、别人眼中的“我 ”、我所发现的别人眼中的“我”、我希望变成的“我”、我认为别人希望的“我”。自我概念关注的是个人自己心目中的“我”,但这种“我”受其他五种“我”的影响。
Shavelson等(1976)构建的多维度、多层次自我概念模型是自我概念研究的里程碑。层次结构的最上层是个人整体的一般自我概念;中间层是比较泛的自我概念类别,如社交、体貌、学业等;底层则是根据个人在具体和局部范围内的表现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层次结构上,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位于学业自我概念的下层,其下还有语音、语法、听、说、读、写等自我概念。“层次结构最上层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层次越低,稳定性也越低”(王初明,2004a)。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胡新建、马欣
[文章标题]如何分析行动研究中访谈与反思的数据
[文章页码]46-封三
[文章摘要]访谈与反思数据的分析是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阐释的过程。本文整理了从数据简化向寻找逻辑语义关系前进的整体分析思路,论述了访谈和反思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简要讨论了访谈和反思数据分析的五个步骤,即熟读原始材料、切分、编码、创建层级化的类属系统以及确定并表征逻辑关系,并通过数据分析实例,对访谈与反思数据的分析过程进行了说明和示范。
[关 键 词]访谈;反思;数据分析;行动研究   
[文章背景]访谈数据与反思数据都是常见的质性数据,前者指的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围绕研究目的,就某些话题进行交谈所产生的资料,后者指的是研究者在行为、理念和价值等方面对教学和探索进行审视和评估所生成的文字记录(Burns,2010)。访谈与反思数据富含教学情境、教育教学的过程和参与主体的观念等信息,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访谈与反思数据分析是研究者通过梳理大量的文字资料,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并据此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过程(Miles & Huberman,1994)。访谈与反思数据通常以大篇幅的文字呈现,而且其分析过程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因此对于新手研究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本文将论述访谈与反思数据分析的整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实例说明访谈和反思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标题]《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关于2015年增加页码和调整期刊定价的通知
[文章页码]封四
[期刊网址]WWW.FL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