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5年第05期: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课例选(重庆:柴华;一等奖和优胜奖)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2 Section A 3a Full Moon, Full Feelings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柴华  常山
 
一、 课例背景
 
本课参加了2014年10月25日~27日在西安召开的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课例展示及评比。本课授课时长为35分钟,由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柴华老师执教,指导教师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陶纯恭老师、叶晓棠老师,以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常山老师。本课在此次研讨会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优胜奖。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英语》教材采用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任务链式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该教材的题材十分广泛,注重文化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九年级全一册共14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大部分。Section A为体验和感知环节,是每个单元教学的基本内容。其中,1a~2d围绕单元主题创设话题情境,呈现词汇和语法结构,并以“听力输入、口语输出”任务链的方式呈现目标语言;3a~3b以短篇阅读为核心,提供更为丰富的语境,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会目标语言;Grammar Focus及4a~4c以语法内容为核心,呈现典型例句以及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语言练习和语言活动,给学生创造观察、对比、发现和归纳的机会,让学生从关注语言形式自然地过渡到关注语言意义。Section B 对本单元话题进行拓展,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其中,1a~1d进一步丰富本单元的话题内容,提供更多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从形式和内容上增加难度;2a~2e以长篇阅读为核心,体现了读前、读中、读后的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3a~3b是践行以读促写的独立板块,通过提供写作素材和语言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目标语言整理信息,独立完成写作任务;Self Check涵盖了词汇、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评价练习,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归纳,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材的整体布局不难看出,虽然在板块设计上有明显的语言技能训练区分,但整个单元在一个话题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这种训练是统一、配合进行的。Section A 部分的3a是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是阅读,实质上是对本单元基础目标语言的集中输入,同时强调让学生体会目标语言的表意功能;从内容上偏向故事性,而且在让学生体会目标语言的基础上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品德教育,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本次课例选自九年级第二单元,本单元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的节日,丰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之中。耳熟能详的节日故事和文化背景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而学生在二语习得时逐步破除语言障碍与文化障碍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益处,不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地进行交际(杨晖,2012)。
 
Section A部分的3a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标题为Full Moon, Full Feelings(教学文本见附录),课文共三段,以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为主要内容,涉及了后羿射日、王母赐药、逄蒙偷药、嫦娥奔月、后羿拜月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以嫦娥奔月成仙、自我牺牲为主线,描述了人们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并由此传承开来的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这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节日专属文化词汇,语言规范,内容紧凑,故事展开有序,初中生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阅读带来的语言享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输出。对学生而言,这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绝佳平台,能够激发他们的浪漫主义情怀。
 
基于该阅读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备课团队和授课教师将这则阅读材料的教学定位如下:在基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结构(读前、读中、读后)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重在引领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对英语文学语言之美的感知。
 
2. 学生分析
 
本次观摩研讨会是借班上课。学生对这一类的神话传说故事比较熟悉,在阅读过程中能较好地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词义猜测、上下文语意揣摩等,从而扫清语言障碍,获得阅读的自信。学生比较乐意参与对语篇的解读,并有超越语篇来诠释文本内涵的语言基础和心理准备。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情况,文本的语言内容不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首先要基于文本读懂字里行间的意义,然后再跳出文本解读故事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同时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并运用阅读的相关学习策略。备课团队和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通过本课,学生能够:
 
(1) 理解并会用单词 admire、goddess、
 
steal、lay out、 dessert;
 
(2)通过故事发展的顺序寻找关键词;
 
(3)通过关键词与他人合作讲述故事,并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
 
(4)了解文本故事的起源和节日习俗;
 
(5)利用字里行间的意义来拓展文本内容,赏析文学作品之美;
 
(6)熟悉阅读策略,如寻读、找关键词、理解大意、了解重点细节、评价阅读内容等;
 
(7)培养批判性的阅读思维能力。
 
4. 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本课是一节阅读课,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重知识点的分析而轻语篇的整体理解,重阅读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指导,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而轻文化背景的渗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轻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文化渗透策略,帮助学生能得体、准确地交流,以文化的包容、尊重等品质去赢得自信和平等(陈永芳等,2013)。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文章的内涵和拓展文章的外延,把文章的空间范围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旨在基于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品格,发展其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备课团队在设计本课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中西方节日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认知节日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教师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从而逐步聚焦到中秋节这一节日。文本的解读充分考虑了阅读材料故事性较强的特点,首先以人物角色和人物动作为经络,以故事的发生过程为序,以思维导图为纲,以开放性问题为创新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享受阅读的成就感,并引发学生思考家人和朋友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各个环节逐步对学生进行阅读情况的形成性评价。但这一设计仍然拘泥于阅读教学的程式,而且读前环节不能使学生做好语言和话题上的充分准备;读后环节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能激发学生欣赏文本优美内容的兴趣,也难以有效地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二阶段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以故事起源、节日习俗、节日精神三个板块来设计本课。三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形成三个完整的、独立的微阅读内容:故事起源的着重点是文章的第二段,以完整的阅读过程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大意,掌握故事内容,并能讲述故事;节日习俗的着重点是在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中秋节记忆来了解中秋节文化习俗;节日精神着重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字里行间的意义,理解中秋节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这一设计比较新颖,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但阅读的内容因为要适应形式而被迫割裂,同时对节日精神的理解依然未摆脱文本内容的束缚,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月满、情浓”背后的残缺之美。
 
第三阶段结合前两个阶段的设计,既考虑了阅读内容的整体性和立体性,也充分利用文本深刻解读了节日精神,并考虑了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设计以full为主线,从full object 到full story再到full feelings,对教学内容加工提炼,让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发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卢家楣,2002)。整节课在解读文本信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圆满和团圆的精神,并利用民间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提炼出超越文本内容的审美,即残缺和分离衬托出的中国式的心灵圆满之美,这不仅是对英语语言美的升华,更是对文学作品人文性、跨文化交流性的良好诠释。
 
(2)教材内容调整
 
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第二单元。初三学生已经贮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且文本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神话传说故事。备课团队决定针对生词和文本进行如下调整:
 
① 生词缩量处理。根据教学要求和词汇表的要求,这一部分的新词汇达到了11个。但是其中的部分新词汇不属于难词,而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因此最后的词汇教学仅呈现出6个新词汇,且其中的3个词汇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猜测出来。
 
② 文本缩量处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该故事,但是接触用英语呈现的该故事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们缩量文本,仅以故事本身为主要阅读内容,而将节日的习俗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同时,本课没有使用教材中提供的两个读后练习——事件排序及词汇填空。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语言的表意功能,调整后使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讲述故事和表演故事,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恰当运用所学语言。
 
(3)课堂教学活动
 
在预设了教学目标,厘清了教学主线,并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之后,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以及感知英语文学语言之美。基于此,备课团队和授课教师着重关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策略,并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水平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表:
Pre-reading
Greeting
课堂开始的师生问候,帮助学生做好情感的准备。
Lead-in
以圆形物体引入并过渡到圆月及中秋节,帮助学生做好话题的准备。
Free talk
以中秋节习俗为谈论话题,引入新词汇,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的准备。
While-reading
Scanning
快速寻读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对故事梗概有大致了解。
Careful reading
细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细节信息。
Mind-mapping
以人物关系图为基础,寻找关键词,建构故事的脉络。
Post-reading
Role-play
人物角色扮演,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语言能力。
Writing
续写故事结尾,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literature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诠释文化内涵。
从上表所示的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可以看出,读后环节所占比重较大,一共设置了三个活动来检测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读后阶段的活动既要关注文本知识,又要关注思维训练。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张俊敏,2010)。首先是角色扮演,在尊重故事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新创作故事。其次是读后续写,它具有其他许多外语学习任务不具备的优点,模仿与创造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经常使用能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王初明,2012)。在续写部分学生会大量模仿文本中的语言,通过续写将故事变得“圆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化学生语言学习动机的环节,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使学生对“圆满”的理解得到升华,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师预设会出现两种续写结果:一是实际的圆满,后羿和嫦娥团圆了,这应该是学生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最佳表现;二是情感的圆满,后羿和嫦娥依然分别,但他们之间的思念和关怀是“千里共婵娟”的最好诠释。续写之后教师让学生从文本进入生活,以模仿标题的方式创作短语,并引导他们解读所创作的短语,如“a class with you, full feelings”“a dinner for my mom, full feelings”。最后是总结对文本的体验,加深学生对full feelings的理解。 
 
三、 教学过程
 
Stage 1: Pre-reading
 
1. 师生问候
 
教师从“How are you today?”开始发问,并自然过渡到:I am happy as well. That's to say, I have full feelings!同时,幻灯片上呈现出一个圆形的图案。教师告知学生这个圆形会让自己感到开心,并追问学生原因,为接下来的导入部分做好铺垫。
 
2. 引入话题
 
教师告知学生这个圆形使自己想到了篮球,因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并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circle?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男生多数回答如football、volleyball等球类,女生的回答通常是birthday cake、hair band等,也有部分学生想到moon或者mooncakes。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利用学生答语中已经提到月亮的契机说道:While these things come and go, only the moon stays in the sky forever giving us full feelings.并在幻灯片上呈现圆月的图景,同时与学生展开以下对话,自然地将话题聚焦到了中秋节:
 
T: What moon is it?
 
Ss: Full moon.
 
T: Well, when we enjoy the full moon, we can have full feelings. And when we see the full moon, what festival can we think of?
 
S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3. 自由谈论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呈现四个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场景(见图1),让学生找出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场景,学生选择场景c。 
 
 
 
 图1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o people do to celebrate it? 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节日体验描述中秋节的节日习俗,如 “We always enjoy the moon with our families. We eat mooncakes. We put fruits and mooncakes on the table.”等。在这些节日体验中,教师抓住学生已知的旧词汇来引出新词汇,如由enjoy引出admire,由mooncakes引出dessert,由put引出lay out。在谈论中秋节习俗的过程中,教师提问:We all have mooncakes in Mid-Autumn Festival, and what do mooncakes look like? 学生回答:Circles./In the shape of full moon.教师将话题聚焦到月饼及月饼的形状上来,引导学生找到月饼和圆月之间在形状上的联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场景c中找到更多圆形或与圆形有关的事物,教师提问:Can you find other round things in the picture? 学生首先发现圆桌,然后是桌上圆形的盘子、近似于圆形的水果,最后学生看见场景c中人们的圆脸。此时,教师自然地承接话题:Great! Families sit around the big and round table, enjoying delicious mooncakes! They just make a different full circle! I think you know more about the festival now, don't you? 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教师对学生说:Today, there is a touching story about the festival. Come on, guys! Let's enjoy it!
 
[设计意图]
 
读前阶段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引入阶段,此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导入,为学生做好情感、话题和语言上的准备。课前的师生问候是重要的热身环节,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轻松进入课堂学习环境;导入部分通过不同角度的设问,引导学生预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话题;自由谈论环节促进学生从已有认知向新的认知迁移,新词汇的习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减少阅读障碍,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做好铺垫。
 
Stage 2: While-reading
 
1.快速阅读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圈出主要的人物角色。任务设计见图2。
 
 
  
图2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寻读能力,使学生有针对、有目的地找出文章的特定信息。虽然寻读的信息仅仅是人物角色,但学生在寻读过程中已经能基本了解故事梗概,对故事内容有了初步认知。
 
2.细读故事
 
学生带着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se four people?” 再次仔细阅读故事;之后小组通过讨论合作完成下一任务,即根据故事内容以人物关系为框架,用关键词连接人物角色,从而完成思维导图(见图3)。 教师首先示范了第一个关系——后羿和王母的关系。 为了体现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教师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开始讲述故事: Hou Yi shot down nine suns. 此时在思维导图中后羿这个角色下方呈现关键词shot down;故事继续: The goddess thanked him and gave him magic medicine. 此时箭头从王母指向后羿,并在箭头旁呈现关键词thanked、 gave。 通过这个示范,学生能充分感知到建立了人物关系就涵盖了整个故事,而且他们要寻找的关键词都是动词(动词的过去式);箭头的使用也有助于学生明确人物关系。接下来学生依据教师的示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图3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读中的主要部分,是整个阅读过程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取准确和详细的文章细节信息。这里设计了两个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整个故事,重点是要细致理解文本,特别是细节信息。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会特别注意人物关系,而连接人物关系的关键词就是一系列的动作,学生在细读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把人物动作按照故事的发生顺序连接起来。任务二是任务一的延伸和落实,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交流观点,明确和落实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动笔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亦可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动词的过去式。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因此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再复述故事就变得更加容易,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故事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
 
Stage 3: Post-reading
 
1.角色表演
 
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并充满感情。这一任务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学生的准备时间为3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弓箭、灵药、玉兔等道具。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读后的第一阶段,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能比较直观地检测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地完成对话,也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发音,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自信的关键。
 
2.续写故事
 
分角色表演之后,教师问:Just now, we enjoyed your performance. But let's remember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Is it happy or sad? 学生回答:Sad! 此时教师适时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续写故事:I don't think the story has finished. Can you continue the story and give it an ending? Then you will have a full story! 续写的内容被设置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即多年后的今天,给嫦娥奔月的故事编写一个与众不同的结尾。教师给予了如下提示:
 
Would Chang'e meet Hou Yi again?
 
Would the goddess do anything for them?
 
Did anything else happen to Pang Meng?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续写的故事结尾丰富多彩。现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故事结尾作为示例:
 
故事结尾一:Many years later, Hou Yi still lived alone, and he missed his wife very much, especially on the day of full moon. He even cried. The goddess was very moved because she saw this for many years. Then she decided to give Hou Yi another bottle of magic medicine. In the end, Hou Yi lived with Chang'e forever. Pang Meng got nothing at last, so he lived a lonely life.
 
从这个故事结尾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使用了文本中的一些语言内容,同时给这个故事编写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后羿和嫦娥成为了神仙,幸福地生活在月亮上,而坏人逄蒙受到了惩罚,除了孤独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一组的学生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爱憎分明。
 
故事结尾二:Many years later, it seemed that nothing had changed. However, Hou Yi's feelings for Chang'e moved Pang Meng so much that he went to tell his feelings to the goddess, and asked her to help. The goddess didn't have any more magic medicine. What a pity! Finally, the goddess gave Hou Yi and Chang'e a chance to meet each other once a year when the moon is the fullest. That day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Even though Hou Yi and Chang'e can only meet once a year, they feel very happy too. And they are always ready for that time.
 
这个故事结尾借用了中国的另一个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内容,虽然后羿和嫦娥依然分别,但他们一年有了一次机会来见面。难能可贵的是,这一组的学生在最后能写出这样一句话:And they are always ready for that time.表现了后羿和嫦娥人虽分离,心却在一起,把他们一年一次的相逢衬托得如此珍贵和有意义。这一组学生的现实主义情感显然略占上风,但追求完美和圆满的他们依然给了分离者“团圆”的机会。这样的“团圆”背后的凄美正是中国式的“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在读后实施以读促写。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首先会模仿原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并注意时态的正确使用。续写的内容相对又是开放的,学生续写出的不同结尾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差异和学生对故事背后文化内涵的不同诠释,也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情感特点和生活经验。
 
3.编写短语
 
续写之后,学生对该故事有了不同层次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实际生活中,模仿文本标题创作短语,并解读自己所创作的短语。教师通过如下语言进行提示和示范:Just now we were moved by the love between Hou Yi and Chang'e. Besides love, we also have other feelings in our lives. For example, today we have to say goodbye after class, but now I am having a wonderful class with you, so I think a class with you gives me full feelings!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教师给出的范例如图4所示。
        Full moon         , full feelings!
 
 A class with you         , full feelings!
 
A dinner for my mom   , full feelings!
 
__________________, full feelings!
 
__________________, full feelings!
 
...
图4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并作出如下总结:We have good wishes for each other, so we mostly come to good ends. But sometimes, no matter who we are, men, women, the old, the young, friends, strangers, Chinese, foreigners, we have to face separation from a loved one, because of work or study. But we can always believe that our hearts are together. I want to say, though far apart, we can still admi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under the same sky. And our hearts are full forever. 同时,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一组生活中关于家人、爱人、友人、陌生人等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落实到了生活中最真实、最朴实的full feelings。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简练、精致的短语,并通过自己的解读理解full feelings的深层含义,也学会更多地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保留一份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文本的赏析没有受到语言和故事的限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Stage 4: Homework
 
1. Write your feelings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share it on your blog or WeChat (微信)!
 
2. Do something for your parents with your full feelings! Maybe you can read an English poem to your parents with your full feelings ...
 
[设计意图]
 
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项家庭作业结合了文本阅读的基本内容,并以写节日感想来延伸,而第二项家庭作业是读后活动的衍生,从说迁移到做,真正让学生落实到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在真实生活中理解full feelings的含义。 
 
四、 教学反思
 
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包办者,而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地传授知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认知水平去共享知识。本节课后,授课教师有如下课后反思:
 
1.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的最佳体现。英语课堂教学只要精心组织、设疑激趣、加强师生对话、有机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经验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产生质的飞跃。授课教师经过三个阶段的教学对象研究和教学活动设计后发现,这一篇通俗易懂的神话传说故事在中国传统审美价值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且容易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文本进行。阅读文本承载着语言知识、语言文化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刘建,2013)。在师生自由谈论、思维导图创作、分角色扮演、故事续写、主题式短语创作、家庭作业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渐进式地培养学生去批判性地思考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诠释“月满、情浓”的外延意义。
 
2.明确阅读学习策略,教学活动逐层递进
 
紧扣预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要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相关的阅读学习策略,授课教师充分考虑了如何让学生不仅能在阅读过程中实践相关阅读学习策略,而且能明确地认知确定的阅读学习策略名称和功能。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每个阅读学习策略的实施都在幻灯片右下角提示出策略名称和功能,一共涉及了五个主要的阅读学习策略,分别是寻读、细读、思维导图、合作学习、课文联系和拓展。
 
教学活动也在阅读学习策略的指引下呈递进式进行。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由易到难,从寻读人物角色开始,到细读故事情节的发展,寻找动作关键词,创作思维导图并讲述故事,再到通过合作练习进行角色扮演。对故事外延意义的诠释是学生由表及里地领会文本之后进行的拓展和超越。学生先充分理解故事传递的表层意思,再通过故事续写、主题式短语创作和家庭作业活动有层次地思考和实践所学、所悟。
 
然而,教师发现实际授课效果与预设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差距:首先借班上课的师生情感交流欠佳,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在引导学生超越文本来批判性思考文本内涵和审美意义时,学生反馈难度较大;其次,小组式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情况尚可,但学生的交流和分享不足,可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不到位,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注重激励学生的自我表现。 
 
五、 课后评析
 
作为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该课环环紧扣,脉络清晰,一步步为学生阅读理解搭好支架,在故事理解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语言承载的文化之美。
 
1.教学设计主线明晰,文本解读准确而立体化
 
该课始终把握一个主线——full,从十五的满月到圆圆的月饼,再到圆满的故事,最后升华到人间团圆幸福的情感,无一例外地围绕着full展开,充分地把节日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最后引导学生在此主线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升华,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和更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在这一主线下,课堂学习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课堂每一分钟都得到了有效利用。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一致,本课也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的阅读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但是教师在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时,抓住了故事文本的特点,从语言、结构、内容和文化等多个层次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其中思维导图的创作、学生的表演、故事续写等活动使文本充满了活力,也使阅读教学充满了生机。
 
2.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学习策略指导得当
 
授课教师特别注重在课堂中给学生搭好支架,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读之,品之,思之,议之,写之,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所谓的策略和能力才能慢慢凸显。这一切,重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之中,在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陈永芳等,2013)。例如,在思维导图的创作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寻找人物动作作为关键词,细致处理了思维导图,巧妙地整合了故事内容,并在小组内复述故事。
 
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思维导图的创作、分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都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同时授课教师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并极有耐心地观察课堂,指导学生。这一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吸收和接纳知识的机会,为后期阐释文化内涵做了良好铺垫。
 
3.教师课堂语言简洁、地道
 
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个亮点。教师给予学生的指令简洁而有针对性,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师生交流时教师语言地道、自然,极富感染力,切合了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语音标准,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范本;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的语言反馈及时、有效,能在实际课堂中恰当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多作思考:第一,整节课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明显还不到位,教师应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着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这项能力;第二,学生在故事续写和主题式短语创作时觉得有较大挑战,主要是因为信息转换之后学生吸纳不足,教师应考虑在阅读过程中提供充分的知识和语言支架,为学生做好信息输出的准备。
 
总的说来,授课教师立足于文本,有意识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享受英语阅读乐趣、交流幸福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主体意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陈永芳,龚晓灵,陈小燕,孙志成. 2013.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和提升[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建. 2013. 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现象评析与建议[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38-43.
 
卢家楣. 2002.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 教育研究,(12):70-7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 九年级全一册(学生用书)[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 2012.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5):2-7.
 
杨晖. 2012. 二语习得过程中破除文化障碍和语言障碍的益处[J]. 才智,(2):239-240.
 
张俊敏. 2010.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36-39.
 
——————————
 
附教学材料:
 
Full Moon, Full Feelings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 Mooncakes are in the shape of a full moon on the Mid-Autumn night. They carry people's wishes to the families they love and miss.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folk stories about this festival. However,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story of Chang'e is the most touching. Chang'e was Hou Yi's beautiful wife. After Hou Yi shot down the nine suns, a goddess gave him magic medicine to thank him. Whoever drank this could live forever, and Hou Yi planned to drink it with Chang'e. However, a bad man, Pang Meng, tried to steal the medicine when Hou Yi was not home. Chang'e refused to give it to him and drank it all. She became very light and flew up to the moon. Hou Yi was so sad that he called out her name to the moon every night. One night, he found that the moon was so bright and round that he could see his wife there. He quickly laid out her favorite fruits and desserts in the garden. How he wished that Chang'e could come back!
 
After this, people started the tradition of admiring the moon and sharing mooncakes with their families.
 
————————
  
注:本文课例的视频已收入《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课案例集》,该光盘的购买信息请见我单位网址:http://www.flts.cn/node/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