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从学科内容、文化、交流和认知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施,从而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复习课;CLIL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语言能力;认知能力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教材各部分的知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材中的复习课内容呈现给学生,或者进行题海战术。这种复习方法使复习课失去了巩固、拓展和提高的功效(吴志丹,2009)。如何有效开展复习课教学,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节小学英语复习课课例,探讨如何运用CLIL教学模式,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一、CLIL教学模式及实施原则
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简称CLIL)是指将外语作为教学用语来教授如地理、生物、历史等非语言类课程(Dalton-Puffer,2007),是一种兼顾学科知识和外语学习的具有双重教学目的的教育模式。基于CLIL理念的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
围绕如何实现CLIL教学法的目标,Coyle等(2010)提出了CLIL的4C原则,即内容(Content)、文化(Culture)、交流(Communication)和认知(Cognition)。
1. 内容:内容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是CLIL的核心。CLIL强调的是如何借助另一种语言讲授专业知识,是学生独立构建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
2. 文化: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视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并用外语交流。
3. 交流:CLIL强调语言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结。CLIL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 认知:CLIL课堂的学科内容对学生构成认知的挑战,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互动和转化。认知能力和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机。
二、课例背景介绍
本节课是北京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5“It's a Nice Autumn Day.”的单元复习课。本单元分四个课时,第一课时到第三课时为新授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询问天气状况及其答语。重点句型包括: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 . . 重点词汇有:sunny、warm、cool、cold和hot。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天气状况及不同天气状况下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重点句型包括:It's . . . I can put on my . . . 重点词汇有:new raincoat、jacket、sweater、gloves、rainy、cloudy、windy和snowy。第三课时的内容是询问及回答一年四季的天气状况和特征。重点句型包括:Do you have a lot of snow/rain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Yes, we do. 重点词汇包括表达四季的词汇以及rain和snow。第四课时为该单元的复习课。
根据CLIL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Coyle提出的4C原则,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师从四个维度设定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其中复习课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和其他因素隐含于以下四个教学目标之中:
1. 内容:学习表示当地一年四季的天气状况、各个季节包含的月份及四季适合穿的衣服的词汇。
2. 文化:学习世界上不同地区一年四季的划分以及包含的月份,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
3. 交流:利用思维导图以及有关四季、天气和服装的语言知识,介绍当地的四季划分情况、每个季节的天气状况、合适的服装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服装。
4. 认知:根据当地天气情况,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话题导入
[活动设计]
本课例为借班上课。作为一种自我介绍的方式,授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表达个人信息的四个单词:March、winter、cold和trousers,鼓励学生根据这四个单词向老师提出问题。例如,针对March一词,学生提问:When is your birthday? 对于winter一词,学生提问:Which season is it?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进入本节课的话题学习,即季节和天气以及服装。
授课教师通过三个活动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词汇。首先,逐一出示十二个月份的英文单词,要求学生看到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就站起来。之后,随机说出月份名称,要求生日在这个月份的学生站起来。最后,再次逐一呈现月份名称,要求学生看到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后不仅要站起来,还要大声读出单词。
授课教师呈现一年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判断并说出图片所代表的季节,同时按季节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生活的地区一年四季各包括哪几个月。学生给出不同答案时,授课教师用地图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明白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季节划分不同,每个季节包括的月份也不同。比如,北半球的冬天一般都是南半球的夏天,赤道地区全年炎热等。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为课堂的导入部分,利用丰富的活动和师生的真实信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内容的角度,学生学习和巩固了四季的划分和各个季节包含的月份。从文化层面,通过地图及多媒体资源的直观呈现,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四季的划分不同,包含的月份也不同。围绕师生的真实信息,比如生日所在的月份,实现了在主题情境下的真实交际。同时,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既是对主题词汇的复习与巩固,又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四季包含哪些月份,对学生是一个汇聚不同知识、发表不同看法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时机,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认知能力。
2. 四季天气状况的学习
[活动设计]
授课教师通过图片呈现不同的天气状况,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依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如hot、cold、warm、cool、sunny、snowy和fine等。学生分组活动,用三至五个形容词描述小组代表的季节最明显的天气特点。之后,进行小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用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来描述本地区一年不同季节的天气状况,使用形容词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出现了疑惑:cool、sunny、cloudy等词可以描述所有季节的天气吗?这些词汇与hot、cold等词汇有什么不同吗?授课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类形容词用来描述人体对气温的感知,如hot、cool和cold等;一类形容词用来形容天气状况,如sunny、windy、cloudy和 rainy等。在学生描述完本地区的天气状况后,授课教师出示英国冬季的天气图片,进行描述并提问:Is the winter in London the same as it is in Beijing? 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在学生进行各种猜测之后,授课教师作了简要的说明,并鼓励学生课下查询资料,对伦敦和北京四季的不同进行比较,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城市与北京展开气候方面的比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复习和巩固对天气状况的描述。通过图片激活学生已学的相关词汇,通过描述自己所在地区四季的天气状况,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通过对比分析英国伦敦和北京四季天气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解决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词汇的不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课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其他国家的天气状况等,都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可持续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3. 不同季节及天气状况下关于服装知识的学习
[活动设计]
授课教师说出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名称。之后,学生小组合作写出自己小组代表的季节中经常穿戴的五种服装的名称。授课教师把学生的反馈写在黑板上,并对一些重点及难点的词汇进行强化练习,比如trousers、socks的复数概念。同时,补充一些教材中未涉及的常用词汇,比如sweater、jumper等,并让学生朗读所有的词汇,之后随机抽查。然后,授课教师给出几种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学生每组选择一种情境进行小组活动,说出该情境下应该选择哪些合适的服装。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真实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在不同季节与天气状况下服装的选择和使用这一主题。第一个任务中,小组合作写出小组代表季节中常穿戴的服装,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常识的普及。第二个任务中,学生根据生活真实情境给出合理的建议,由此学习了如何在真实生活中根据天气和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服装,同时练习和使用了“It's hotand I can put on my . . .”等句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交际,强化了语言与认知能力。
4. 拓展活动
[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海报,呈现本组最喜欢的季节、该季节中某种天气状况下小组成员最喜欢的两个活动以及进行该活动时应该穿戴的服装。完成海报后,每个小组把海报张贴到教室的墙上,学生互相参观海报,同时每组选出一位学生负责向同学介绍自己小组海报的设计理念和创意。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对季节、天气和服装的学习,拓展活动侧重于学生对以上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交流表达。在小组活动中,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参与活动,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介绍小组作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的好习惯,使学生巩固和内化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在语境中进行了真实的语言交流,逐步达成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四、利用CLI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CLI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使用CLIL教学模式时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认真备课,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
CLIL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达到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的效果。但是,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不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师又不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熟悉和分析学科内容,结合英语语言学习,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合理运用CLIL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郭月琴、吴秀娟,2013)。
2. 关注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CLIL教学模式对学生也有一定要求。在CLIL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要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并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讲解。在该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明显无法跟上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进度,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减弱。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能适应英语授课;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时多用汉语学习学科知识,对英语表达很陌生,不能跟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铺垫,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教学活动。
3. 研读教材,设计合理的知识学习要点和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习内容为主,也就是语言学习在课堂中的“去中心化”。这并非意味着语言教学的边缘化,而是由传统的语言一元中心转变为语言与学科内容的二元中心,其目的是改变传统外语课堂中“为语言而学语言”的状况,为真正的交际创造交际内容和内在动力;改变以母语者的语言为唯一标准,以语言在交际中的通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盛云岚,2012)。在设计复习课时,教师一定要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呈现的知识核心和要点,并围绕核心点进行教学目标和活动的设计。
五、结束语
复习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困惑,CLIL教学模式带给我们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考。要想利用好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学习CLIL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利用和补充教学资源,把巩固重点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复习课的落脚点,最终达到有效复习的目标。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Coyle, D., Hood, P. & Marsh, D. 2010.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lton-Puffer, C.2007.Discourse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Classrooms [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北京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T]. 北京:北京出版社.
郭月琴,吴秀娟. 2013. CLI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探究[J]. 外国语文,(4):166-169.
盛云岚. 2012. 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 山东外语教学,(5):65-69.
吴志丹. 2009. 小学英语课的若干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6-10.
————————————
附作者信息:郄利芹 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