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微格分析的方法剖析和评价小学英语课堂,有助于教师全面观察、审视和考量教学中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教学行为和每一种教学方式的效度,是开展教学诊断的一种有力举措,可以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微格分析;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效率
近几年自动化微格教室(录播教室)大批量进入学校,为微格教研提供了便利,成为以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为有视频和课堂文字实录的支撑,与传统的课后评课相比,微格观察评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以浏览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又可以观察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师生言语。因此,微格观察与评价更有助于全面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本文将以我校小学英语学科某教师课堂教学的微格分析为例,探析如何通过微格分析和评价,改进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
一、微格观察与评价的记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How Do You Feel?”Part A的对话部分。为了全面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需要对微格观察与评价进行分工,并提供记录表,统一记录格式和记录符号等,以保持微格观察记录的一致性。
1. 微格观察记录表的规范化
观察记录表是评价的载体,微格观察需要全面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与方式,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和反馈。教师在记录时越规范越好,对每一个课堂环节的评价越细致越好,以作为样本供其他教师参考。表1是一位老师的记录。
表1 微格观察记录表
(注:本文中师生课堂话语实录中的语言错误未作修改。)
从表1可以看出,该听课教师对每一段课堂话语都作了时间标注,并记录了每个时间段活动中的师生话语和该时间段呈现的PPT,以及观察后的个人点评。
2. 微格观察记录的任务分工
在微格观察的课堂实录工作中,一节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是制作课堂实录的时间远多于此。以我们记录的这节课为例,共有7位教师,共花了约280分钟。通过团队合作分担任务,可以提高记录的效率。在记录前,应预先分配任务:每位教师记录6分钟的课堂实录;若记录到第6分钟时,教学环节尚未完成,负责记录的教师需要继续把这个环节记录完整,以保证环节点评的完整性。
微格观察还有一种方式,即主题式微格观察。这种观察和记录方式是根据观察主题进行分工,如分为教师课堂巡行、教师语言输出、学生发言频率和分布、学生语言输出等主题,不同的听课教师负责观察和记录不同主题下的师生活动和话语。
3. 记录符号的规范性
为便于识别观察记录表中的各个数据,特别是便于推断教师在整堂课中的教学行为,需要为课堂实录的记录工作制定操作规范和统一记录符号,使课堂实录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实证。比如,本节课的记录规范要求如下:
在时段的交接点,要记录完整的句子。
在有必要的地方(如较长的停顿之后,一个新环节的开始,需要点评的地方等)标注好时间。
[符号说明]
T——教师
S——单个学生
SS——多个学生
G——小组学生
C——全体学生
二、微格观察分析与评价
教研组成员针对课堂实录分工进行局部观察与评价,然后在教研组活动时开展基于主题的评价。
1. 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和评价
反复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有利于教师自我剖析课堂教学行为和方式。这种方法在教研组微格观察中同样有效。
(1)观察与评价教师的课堂移动轨迹
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上,教师在教室内会有一个移动的轨迹。从我们观察的这节课来看,授课教师站在黑板前的时间是最多的,其次是教师左手边两排的学生,再是右手边两排的学生。究其原因是,授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屏幕的时间比较多,从讲台走下去,又有习惯定势,先走向左边,再回到右边。有时授课教师走到左边一半的学生时,提问右边的学生,却没有走过去。当然,对于认真听课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注意力容易开小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不经常去走动,他们走神的几率就更大一些。总体来说,授课教师还是有意识地关注了每一个学生。
(2)观察与评价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语言。但是如果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语言不匹配的话,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
① 肢体动作与口头表述不匹配
比如,教学了单词afraid后,授课教师在板书该单词时提问:What animals are you afraid of?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friends. 写完板书后学生都没有反应,仍旧坐着不动。直到教师转过身,做了一个让学生两人讨论的手势,学生才开始讨论起来。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句“Talk about it with your friends.”并不难理解,但是他们却没有反应,那是因为教师说出指令时,帮助学生理解指令的手势却没有及时跟上,肢体动作和口头表述不匹配,给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造成了干扰。
② 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
在现场听课时,对于授课教师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听课教师关注的相对不多,他们大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反馈。而在录像课中,当镜头聚焦在授课教师身上而且整个画面经常出现时,记录课堂实录的教师就会警觉。在本次录像课中,授课教师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左右晃动身体,这可能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聚焦。
③ 评价学生时缺少肢体语言的配合
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但是在小学课堂中还需要结合肢体语言进行评价。本节课中,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主要是依赖语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3)观察与评价教师的组织性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输出的语言关系着课堂活动组织是否高效,直接指向教学各个环节目标的落实。通过微格观察与评价,我们发现本节课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 指令不明
英语课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容易出现指令不明的情况,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比如,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动画视频,之后让学生一起读录像中的单词afraid、angry、disgusted、sad和happy。而后,授课教师突然对学生说:That is all. OK. So how are you today? How are you today? Stand up and say something.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动画中,加上教师指令不明,学生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停顿了一会儿才明白教师其实只是在打招呼。
② 独白太多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独白过多,易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让学生向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先问学生是不是害怕自己,学生说不害怕,然后授课教师承接学生的话语作如下表述:Oh, I'm kind. So you're not afraid. That's OK. Thank you so much. And you said yes, yeah? So boys and girls, if you're afraid of the teachers, take a deep breath. If you're not afraid of them, say hello to them, please. 教师说了这么一大段,学生愣了好一会儿后终于回过神,向听课的老师们说了一句“Hello.”。当然,在这个环节中,如果教师能配合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指令,学生则更容易理解。
③ 重复性的语言太多
教师的课堂语言被逐句记录下来后就有直观的量化数据,从中能揭示教师平时的语言习惯。比如,本节课的授课教师会不由自主地重复学生的话,或者重复学生的问题,过多使用口头禅等。表2是对存在该问题的某一教学环节的课堂实录以及听课教师的点评。
表2 教师重复话语实录
此环节中授课教师只是想引出本课的课题——Share Our Feelings,可是却多次重复这个词组。另外,授课教师在课堂中还反复说“OK.”,一节课中竟然说了70多次。这样做显然会影响教学效率。
④ 教师语言缺少停顿
教学中如果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导致课堂冷场,语言输出受限。比如,本节课中,在让学生做练习的环节,从10分17秒到11分16秒,授课教师输出了大量语言,而学生只说了两句话。表3是该环节的课堂实录以及听课教师的点评。
表3 教师的连续话语实录
⑤ 语言失误与错误
语言的准确性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通过记录课堂中的每一句话之后发现,该教师也存在语言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在导入环节授课教师说自己害怕,让学生猜一猜是为什么,教师的表达如下:Yes, I'm afraid. Why? But why am am . . . 教师语句不完整,结果学生接下来的回答就是:I think you is be afraid of their teachers. 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 think you are afraid of their teachers.
微格记录犹如显微镜,将教师平时不太注意的语言失误和错误凸显出来。母语使用者在口头语言中也会有大量的语言失误,因此对于教师的部分语言失误需要持宽容态度,而更重要的是观察教师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训练方式和对语言失误的处理方式。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都能通过口头或板书的方式进行有效纠正。比如,对于上述学生的错误表达,教师只板书了“You _____ afraid of their teachers.”这个句子,学生就马上能自我纠正。
⑥ 语言丰富性不够
课堂上语言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语言示范和活动组织的开放性。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的丰富性,也要关注自己语言的丰富度和引导作用,当然语言的丰富不是增加语言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语言的丰富度欠缺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语言的评价方面,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语言的评价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语言输入的丰富度。
在本节课中,在3分03秒开始的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让学生猜自己现在的感觉,教师的答语只是停留在“No.”这一单词上,那么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基本上也只是单词的输出。在后续的磨课中,当教师用完整的句子回复学生的语言时,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也开始使用语句,他们会说:Are you angry? 表4是该环节的课堂实录以及听课教师的点评。
表4 教师单一话语实录
2. 教师教学方式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采取的具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推进,也影响学生语言的输出和反馈。纵观本节课,授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师生交互单一,问答式为主
学生的语言很多都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不开放,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难以开放。而且在师问生答的情况下,学生的语言输出始终是被动的。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全体学生一起作答的环节特别多,这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整节课中,80%以上都是师生问答的活动,学生完全被教师控制,只有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分组活动和展示。这样的课堂活动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和互助共促。
在学生互动方面,整节课中只有最后一个环节采取了小组活动练习并展示的形式。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语言才是灵动的、富有想法和个性的。比如,在38分42秒开始的环节中,师生的课堂话语实录如下:
...
S1: What animal are you afraid of?
S2: Dinosaur.
S1: Why?
S2: Because it is strong.
S1: Are you . . .?
T: Are you afraid of elephants?
S1: Are you afraid of elephants?
S2: No.
S1: I think the elephant is cute.
T: So you're not afraid of elephants, because they're cute. Anyone else? Try to talk with your classmates. You two, please. Try.
可以看出,在以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只是在旁边提供帮助,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语言输出灵动而富有个性。
(2)学生学习方式受限,自主性缺失
本节课中,授课教师虽然很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经常围绕一个问题反复追问,但是满堂问答式的推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都以被动思维为主,而缺少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学的机会。比如,在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这个环节,教师结合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单词(见下图):
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回顾教材内容,并进行语言输出。在这个环节授课教师不断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重组和运用语言,但是学生都是在被动输出语句。如果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相互合作,一起组建对话,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学方式多样,但成效甚微
通过观察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授课教师设计的很多教学活动的初衷是很好的:有的教学活动立足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就播放了一则与话题相关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让学生复述教材内容时,授课教师提炼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内容,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但是在课堂进程中,授课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理解或语言交互,加上活动组织方式较为单一,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练习,思维得不到激发,语言输出不够丰富和灵动。
三、教师的心理调适与后续跟进
开展微格分析与评价需要授课教师全程摆正自己的心态。微格评价的目的不是让教师出洋相,而是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所以参与的教师必须清楚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后续又该如何跟进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经历微格评价后都会发出感慨,原来自己的教学中有这么多问题,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触动是直接的。对于参与听课和评价的教师来说,以他人课堂上的问题审视自己的课堂,同样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并把这种体验转化成在教学中成长的经历和收获。
教师要针对在微格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邀请他人听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微格分析和评价,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持续跟进的研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附作者信息:张林娟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