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1年第08期: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实践(江苏:李杰、李若菲)

 【摘  要】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逻辑思维培养缺位、逻辑思维培养不充分、逻辑思维培养不系统等问题,以2020年版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教学为例,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维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语篇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篇教学;语篇衔接;语篇连贯;思维品质;逻辑思维

 

一、引言

“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201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 以下简称《课标》)将思维品质确立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思维品质表述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联合国1974年公布的基础学科分类目录将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等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大英百科全书》将逻辑学列于众学科之首(杨武金,2013)。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刘道义,2018)。逻辑思维能力是高阶思维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林崇德,2009,转引自刘晓斌,2018)。初中生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陈英和,2015)。然而,目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虽关注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逻辑思维培养缺位。教师自身逻辑思维教学意识欠缺,偏向于关注语篇内容探究、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语篇教学拘泥于表层知识的解读,未能运用逻辑思维来解构文本,未能利用语篇结构的逻辑性和语篇内容的逻辑顺序来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2.逻辑思维培养不充分。教师在语篇教学 中虽涉及逻辑思维教学,但往往蜻蜓点水,指导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分析语篇中的语法衔接、词汇衔接、语篇连贯等,未能关注语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从语篇结构的视角指导学生理解文本逻辑线索和框架。

3. 逻辑思维培养不系统。教师只关注逻辑思维能力的某一方面,忽视了逻辑思维的其他要素,设计的学习活动或限于概括段落大意,或限于预测下文,未能通过挖掘语篇素材设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

二、逻辑思维与语篇教学的关系

1.逻辑思维

“逻辑”(logic)主要是指思维的规律。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思维过程中有一定形式、方法,是按着一定规律进行着的(朱志贤、林崇德,1986)。逻辑主要研究人类是如何在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的前提下,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张炼强,2007)。“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李学兵,2012)。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形式包括演绎和归纳、比较、分类和类比、分析和综合(郭元祥,2014)。刘道义(2018)认为逻辑思维是一种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是运用科学的逻辑规则, 准确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王龙,2012)。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是运用科学的逻辑规则,合理地对思维内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2.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从语篇整体出发,对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在语篇基础上掌握全文(郭良英,2011)。语篇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语篇信息,更重要的是关注语篇结构,尤其是语篇信息和语篇结构的结合(张献臣,2009)。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而且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等传授给学生(丁爱琴,2000,转引自宋美华、夏维荣,2002)。

本研究所提到的语篇教学是指基于语篇主题整合语篇内容,分析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各要素之间语义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整体上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3.逻辑思维和语篇教学的关系

杜威早在20世纪就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同思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转引自刘道义,2018)。语言的线性序列是逻辑思维的连贯性的载体(张炼强,2007)。建构和理解语篇的根本在于逻辑,一切语篇无不深藏着思维的逻辑,英汉语篇连贯的逻辑性体现于逻辑关系的连接(陈青松,2007)。

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教育部,2020)。英语语篇通常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无论是微观组织结构,还是宏观组织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文秋芳、刘润清(2006)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注意语言与写作技巧的训练以外,必须结合写作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系统训练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归类等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梅德明、王蔷 (2018a, 2018b,转引自刘晓斌,2018)认为,基于英语语言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概念构建等英语教学活动来进行。王淑花(2015)认为,语篇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

基于语篇主题,引导学生分析句内、句际、段内、段落与语篇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分析过程就是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本研究拟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维度,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探索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具体策略。

三、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实践

衔接(cohesion) 和连贯(coherence) 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 语篇毕竟是由形式特征来体现的。 到目前为止,从形式特征来研究语篇连贯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语篇的衔接机制 (张德禄, 2000)。 语篇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能帮助读者从语篇和功能层面上分析语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语法衔接分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 和连接(conjunction)(Halliday & Hasan,1976,转引自朱永生,1997)。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 或反复, 或由其他同义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胡壮麟, 2018)。 此外,篇章结构的逻辑性也是语篇连贯的一种体现。 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 为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分析教材内容,挖掘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要素,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关注连接标记,培养观察与比较能力

学生在阅读语篇过程中往往对某些信息视而不见,没有观察、注意到语篇中具有逻辑意义的语法衔接手段,导致不能准确理解语篇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衔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语法衔接中的连接是一种显性的、通过连接词这种过渡性的词语来体现两个句子之间的因果、时间、条件等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张金平,2012)。连接通常有以下几类:表示层次的有to begin with、also、at the same time、furthermore、worse still等;表示转折关系的有however、despite、although、instead、still、on the contrary、in fact等;表示因果关系的有 therefore、as a consequence、thus、owing to等;表示举例、解释关系的有such as、take ... 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other words等;表示条件关系的有 as/so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unless、suppose 等;表示时间顺序的有 afterwards、after that、at first、finally等;表示总结的有in a word、to sum up、 in conclusion 等;表示比较的有as ... as ...、the same as、more than、less than等。

以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语篇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在学习句子“I'll try it again, the old man promised, although his hands were mushy now and he could only see well in flashes.” 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并设计以下问题: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l try it again, the old man promised” and “his hands were mushy now and he could only see well in flashes”? 启发学生关注显性连接词although,感悟前后语句的转折关系。

观察并注意语篇衔接可以使语篇各要点间内在的逻辑显性化,使零散的要点连接成文,从而连贯地理解语义。教师可以通过编制有一定干扰性的细节辨析任务,训练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其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李杰,2015)。通过设计观察与比较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观察语篇衔接词,比较前后句意,理解语义连贯,从而发展逻辑思维。

2. 研读照应与替代,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

语法衔接中的照应是指语篇中某一成分与另一成分之间因在功能上存在着能相互解释的关系,因而能相互照应(李潇颍, 2011),包括人称照应(运用人称代词,如I、 you、 them;所属限定词,如your、 his、 their;所属代词,如mine、 hers、 theirs)、指示照应(运用选择性名词指示词,如this、 these;定冠词the;指示性副词,如here、 then) 和比较照应(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及其他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如same、 similarly、 otherwise)(黄国文,1988)。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篇中的照应,结合内容特点设计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分析、综合语篇信息,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以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语篇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为例,文章有如下片段:Your friends may post a never-ending series of photos online to show off their beautiful dresses or strong bodies, and it becomes easier for you to compare yourself to them. This has proved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what you think of your physical appearance.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以上语段中的照应关系。教师提问:Why do your friends post photos online? 学生回答:Because they want to show off their beautiful dresses or strong bodies.教师追问: What does it cause you to do? 学生回答:To compare myself to them. 在前面启发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What does“this”refer to? 从而引出答案:To compare yourself to them.教师通过逻辑问题链,引导学生围绕语篇主题,将前后内容关联起来猜测词义,探寻照应关系,建立语义逻辑,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语篇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李杰,2012)。

语法衔接中的替代,是指使用替代词对上下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进行替换(陈荣泉、郭晓露,2018),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其意义。替代包括名词性替代(如one)、动词性替代(如do、did、does)和分句性替代(如so)。使用替代不仅简洁,而且能够显示与前文之间的密切逻辑关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捕捉替代信息,充分利用替代语句,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语意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Alex around the World为例,针对文中句子“I did not understand all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but a few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One was the bridegroom's entrance on a beautiful white horse. ”,教师可以提问:What does the phrase“a few”mean? 启发学生分析前文句意,并结合本句意义,综合理解信息,即a few traditional customs。教师继续提问:What does the word “one”mean? 引导学生围绕段落主题,分析句意,综合上下文内容得知one是替代上文出现的traditional custom。

语篇教学中的照应和替代,是上下文语义逻辑的显性衔接,有助于学生分析前后语篇意义,综合语篇信息,连贯地理解语篇内容,建构具有语义逻辑的语篇脉络,发展逻辑思维。

3.梳理篇章结构,培养抽象与概括能力

有逻辑的段落结构往往条理清晰,内容连贯。清晰的段落都有一个主题,所有的句子均围绕该主题展开,主题往往以主题句呈现,段落内部其他句子为支撑句。教学时布置学生寻找段落主题句、关键词或者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李杰,2012)。

以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Realizing Your Potential为例,文本第三段内容如下:

Of equal importance are good study habits, useful skills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Carefully plan your study, set clear goals and balance your schoolwork with other activities. A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you must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your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Last but not least,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and never lose hope, even in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tim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growing into a well-rounded individual.

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探究性的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3? 学生回答:Good study habits, useful skills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are of equal importance.教师接着提问:How do you know that? 启发学生回答:The first sentence is the topic sentence. The following are supporting details.然后教师追问:Could you give evidence? 学生阐述细节,一一对应主题句中的三个要点。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概括出段落主旨及其与各要点之间的联系。概括段落主旨并分析段落内主题句与支撑句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学生自上而下把握段落主题句,同时启发学生通过语义逻辑分析,自下而上利用细节信息提炼段落主题,有效训练抽象与概括能力。

此外,语篇中各个段落与语篇主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语篇分析需要揭示段落之间的连贯方式,体验段落之间不仅存在形式逻辑的衔接、话题的统一性与层级性、主题的一致性,而且存在着语义上的连贯性 (李福庆,2016,转引自王彦鹏,2020)。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各个部分内容的内在关联性,抽象概括语篇内容,连贯地理解语篇意义,形成结构化知识。

以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 Reading部分的语篇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语篇信息结构图填空:

信息结构图填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标题,浏览课文插图,阅读每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然后梳理并整合细节信息,建构语篇整体框架。空白处参考答案如下:

Cause 1: Teenagers' physical growth may result in such family tensions.

Cause 2: Teenagers' developing mental needs can also influenc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Solution: Teenagers should have regular and honest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parents.

Conclusion: Everything will turn out all right in the end.

语篇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利用语篇连贯性,关注段落与语篇主题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帮助学生阅读、获取、整合、概括文本信息,建构文本脉络和语篇框架,将语篇内容结构化。学生在解构语篇和整合语篇的过程中培养了抽象与概括语篇主题的能力。

4. 探究省略和词汇衔接,培养推理与判断能力

语法衔接中的省略,指省去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左岩,1995)。被省略部分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推理语篇信息来实现补全。

以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语篇 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在学习句子“The old man pulled on him all that he could to bring him closer”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境、理解句意,推理、判断could 后面省略了词组pull on him,从而领悟该句句意:老人用尽全力拉住它,想把它拉近些。教师应充分利用语篇中的省略现象,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上下文语义,补全省略的信息,进行正确推理和判断。

语篇衔接的另一种手段是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词汇衔接主要体现在语篇的语义层面上,是语篇连贯性的黏合剂。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语义连贯(黄国文,1988)。教师可以选取逻辑性强的文章或语段,删去其中彰显逻辑关系的词,让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与原文进行比对,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以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 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为例,在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可以编写以下词汇衔接填空练习:

exercise    for example    jogging    however    if    weekdays    others

Exercise has a range of health benefits. _______, some people assume that _____ some exercise is good, more is always better,so they tend to ________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stopping. __________, some people go ________ for several hours at a time because of the step-counting smartphone apps. ________ work out for hours at the weekend to make up for their lack of exercise during the ________.

该填空中的词汇衔接手段体现为:exercise 是词汇的重复,jogging与文中exercise是上下义关系,others与文中前面的some people是互补关系,同时weekdays与文中的weekend也是互补关系。

词汇衔接训练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忽视语篇主题、孤立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围绕主题,根据上下文语境,通过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来解读文本,有助于形成语篇衔接的意识,掌握语篇衔接的手段,发展逻辑思维。

四、结语

本文结合语篇教学案例,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维度探究了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具体教学策略。逻辑思维的各个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一项学习任务不只培养一种思维能力,往往多种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同样,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不只需要一种思维能力,往往需要多种思维能力同时运作。

————————————

参考文献

陈青松. 2007. 符号化的逻辑思维与语篇的逻辑连接[J]. 外语学刊,(3):107-110.

陈荣泉、郭晓露. 2018. 高中生英语语篇衔接手段错误及优化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8):20-24.

陈英和. 2015. 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晓堂. 2015.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 课程·教材·教法,(6):73-79.

郭良英. 2011. 思维导图辅助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证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1):187-189.

郭元祥. 2014. 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壮麟. 2018.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国文. 1988. 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杰. 2012. 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7-13.

李杰. 2015. 从错题归因角度反思阅读认知策略的培养[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55-59.

李潇颍. 2011. 语篇衔接理论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10):47-48.

李学兵. 2012. 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外国语文,(7):198-200.

刘道义. 2018. 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 课程·教材·教法,(8):80-85.

刘晓斌. 2018. 技术支持的外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J]. 英语学习,(11):32-35.

宋美华、夏维荣. 2002. 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J]. 外语界,(6):40-44.

王龙. 2012. 论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J]. 黑龙江高教研究,(8):158-161.

王淑花. 2015. 中外英语学科思维能力培育的比较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王彦鹏. 2020.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概要写作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7-22.

文秋芳、刘润清. 2006 . 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 外国语,(2):49-58.

杨武金. 2013.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20.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二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张德禄. 2000. 论语篇连贯[J]. 外语教学与研究,(2):103-109.

张金平. 2012.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6):121-123.

张炼强. 2007. 语言和言语活动的认知思维理据——兼论认知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9-114.

张献臣. 2009.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 课程·教材·教法,(6):51-57.

朱永生. 1997. 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 外语教学与研究,(1):20-24.

朱志贤、林崇德. 1986. 思惟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左岩. 1995. 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J]. 外语教学与研究,(3):37-42.

————————————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指向逻辑思维的高中英语语篇连贯教学研究”(批准号D/2020/02/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附作者信息: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李杰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国际商学院   李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