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越来越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图片作为一种主要模态形式,对英语语篇教学大有裨益。本文归纳与总结了图片资源的三大功能,即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拓展功能,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图片资源在语篇教学中的利用策略,旨在提高图片资源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图片资源;语篇教学;多模态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而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也日益呈现多模态化,其中图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模态资源,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中的图片就多达130幅。《课标》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看”的技能,并强调理解多模态语篇不仅需要阅读和理解文本,还需要观察和理解图表、符号和动画等非文字资源的信息和意义。由此可见,图片资源在多模态语篇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师对教材图片资源的利用仍存在编辑困难、读图困难和应用困难等问题,不能充分挖掘和理解图片意义等(蒋联江等,2020),因而不能有效发挥图片资源的作用。
二、图片资源的功能
图片在课堂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像资源已经不再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而是学习的重要材料和方式”(程晓堂、丛琳,2020),是和语言发挥同等重要作用的符号资源(蒋联江等,2020)。国内外学者对教材图片资源的功能有不同的分类。
Hunter et al(1987)认为教材图片具有五种功能:(1)装饰功能,此类图片只是与文章主题或主旨大意相关,与文本不直接相关;(2)强化功能,图片信息在文本中不断重复;(3)扩展功能,强调图片对文本信息的阐述以及额外信息的补充;(4)概括功能,图片可以总结文本的一部分内容,如时间线、图表,甚至地图;(5)比较功能,学生可通过对比不同图片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Tang(1994)把教材图片的功能分为三大类:(1)装饰功能,即增加教科书的美观;(2)促进文本理解的功能,通过图片把教科书中较为抽象的内容表现出来;(3)提供额外信息的功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科书中某个知识点或开阔读者的视野。Carney & Levin(2002)将图片资源的功能分为五大类,即装饰功能、具象功能、组织功能、解释功能和转换功能,其中解释功能指图片能够解释较难理解的文本内容。
基于图片与文本的关系,宋振韶(2005)认为教科书中有的图片独立于文本,只是为了增加教科书的美观,这类图片具有装饰功能;有些图片能够将文本中涉及的原理、过程等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这类图片具有解释功能;还有些图片既依赖和服务文本,又相对独立传递额外信息,拓展内容,这类图片具有促进功能。程晓堂、丛琳(2020)从图像本身的特点及其与学习者的关系出发,指出教材中的图像有三种功能:一是装饰版面,图文关系不紧密,图像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二是促进理解,以图促文,图文呼应,图像可以促进学习;三是提供学习内容,图文互动,图像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将英语教材中图片资源的功能分为以下三种:
1. 装饰功能:这类图片主要用来点缀、装饰版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在读前环节帮助师生完成预测文章内容或主题等活动,但图片本身与学习内容无直接关系。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下同)必修一Unit 1 Teenager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有一张外国高中生的照片,照片与阅读文本The Freshman Challenge关系不大。
2. 解释功能:这类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本内容表现出来,主要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信息。比如,必修一Unit 1 Teenager Life Listening and Talking部分中,adventure camp后配了一张探险营的照片,文字与图片起到相互解释与说明的作用。通过对这类图片的解读还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语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配有两张插图,分别展示了唐山大地震后人们在废墟上救灾的画面和城市重建后的新风貌,对比两张图片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3. 拓展功能:这类图片为文本增加额外的内容和信息,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点和视野。比如,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配有一张汉字演变史的图片,该图片与文本主题相关,可在读前环节作为预测文章内容的素材。此外,该图片还通过举例补充相关知识,传递了文本以外的信息。
本文聚焦图片资源的以上三种功能,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语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图片资源,以达到图文互助的教学效果。
三、图片资源在语篇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1. 装饰功能:引起学生兴趣并预测文章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育部,2018),为开展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阅读语篇中的插图往往形象、 直观,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点,帮助导入文本主题、预测文章内容(颜慧娟,2019)。教师在读前环节可首先呈现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或结合文章标题提出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案例]
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语篇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主要讲述了修建阿斯旺大坝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解决过程和办法,主要涉及阿布辛贝神庙的迁移。在读前环节,若仅利用文章标题,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很难准确预测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读文章标题的同时看教材插图(见图1),描述图片内容并自主提问:
Q1: What happened to the sculptures in the first picture?
Q2: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图1
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关注到石像可能被拆除,并大胆预测原因;基于文章标题,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则在思考两张图片之间的关系,联想石像从分解到重组的过程,即从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看图,思考并分析两幅图的内容及其联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然后结合文章标题,学生就能基本准确地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检测自己预测的准确程度。
2. 解释功能:分析和对比图片,获取语篇深层信息,升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分析图片,获取语篇深层信息
学生获取语篇信息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是深层阅读的基础。许多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提问等形式处理语篇信息,这样的活动形式单一,思维层次低,不利于学生整合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教材中有些图片内容蕴含着语篇信息,教师可以创新活动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帮助他们获取语篇深层信息。比如,调查报告和地理知识介绍类说明文等语篇往往配有反映文本内容的图片,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各种视觉要素,有重点地分析图片所传递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运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去解读图片信息,有利于他们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实现对信息的整体把握与理解。
[案例]
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语篇Explore Peru由两个语篇组成,分别介绍了秘鲁的地理历史信息和其四个旅游景点。其中第一个语篇的首段介绍秘鲁的地理概况——Peru is a country on the Pacific coast of South America with three main areas: narrow, dry, flat land running along the coast, the Andes Mountains, and the Amazon rainforest.并配有一幅秘鲁的地图。如果仅让学生阅读文字部分,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部分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认识,更不能理解该段文字在整个语篇中的作用。因此,在阅读前,教师首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见图2),并提出要求:Read the picture and tell me what kin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you can get from it about Peru.
图2
通过读图,学生分享所获取的信息,比如,秘鲁西临太平洋,东北角是亚马逊雨林,境内有喀喀湖,西边临海是平原,中部是山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并与自己通过读图获得的信息进行对照,加深对秘鲁地理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提问:From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you get, what tourist attractions would you expect to enjoy in Peru?该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推断秘鲁可能有的旅游景点及其特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段文字及其与地图和第二个语篇之间的联系。
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解读地图获取语篇深层信息并预测下文内容,发展了读图能力。同时,地图让文本信息更加直观、形象,发挥了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鲁周焕,2020)。
(2)对比图片,升华文章主题
《课标》(教育部,2018)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读后环节,教师要在主题意义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升华文章主题,开展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杨云、史惠中,2020)。为了学生更有效地输出,教师可以通过听、读、看等多种感官学习手段,帮助学生内化所学内容,加深对语篇主题的理解,提升思维发展的水平(任美琴、吴超玲,2020)。比如,记叙类文本和纪实类文本等语篇常配有表现内容或主题的插图,教师可在主题升华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内化文本内容,图片能够增强事件的真实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案例]
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语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是一篇报告文学,运用大量的数据和修辞手法,按照震前、震中、震后的顺序描述了唐山大地震这场自然灾害,表达了灾难无情人有情的主题思想,启示人们面临灾难时应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文章第一段描述地震前兆,第二段刻画了地震中的惊人场景,第三段描绘了被地震摧毁后的城市面貌,文章最后两段主要是对震后灾区人民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国家、军队等对灾区的救助,以及整座城市重获生机的描写,对文章主题进行了升华。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能够大概掌握唐山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如地震的破坏力之大和人们的意志力之强。在读后环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震前、震中、震后的顺序回忆和复述文本内容,从而达到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的内化。接着教师可呈现教材中的图片(见图3和图4),并针对文章主题进行提问:What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is disaster?
图3
图4
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们在震后废墟之上进行救援工作和重建家园的画面以及震后重获新生的城市新貌,两张图片的画面对比强烈。学生通过对照文章内容和图片信息,感受人们当时绝望又充满希望的情感,联想人们在城市重获新生后的喜悦,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即在灾难面前,人们应团结、乐观,共同应对困难,共建美好家园。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可适当补充相关的图片,如唐山震后满目疮痍的画面、军队和医疗人员等现场救援的画面以及唐山重建家园后的新生景象,为学生的输出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3. 拓展功能:拓展内容和视野
宋振韶(2005)强调,教科书插图不能忽视对阅读对象的关注,因而他认为具有拓展功能的教材图片应能帮助学生拓展内容和视野,并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如知识迁移能力、审美能力和概括能力等。《课标》提出语篇的三大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其中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教育部,2018)。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此类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历史、地理等背景信息,或在读后环节让学生通过图片,迁移使用文本知识,用英语解决问题。
[案例]
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语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历史地位,文章涉及历史、书法等文化知识。教师首先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汉字的演变史,把握文章的明线;接着挖掘文章副标题所隐藏的暗线,即汉字连接中国人和文化,连接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连接中国和世界,从而强调汉字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设置情境,让学生以教材图片(见图5)为例,通过演讲的形式向国际学生介绍中国汉字的历史变迁。
图5
图片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学生通过整合文章的明线和暗线,掌握汉字的发展史,借助图片形象、生动地向国际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其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汉字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锻炼了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
四、教学启示
利用教材图片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创新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看的语言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其核心素养。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利用图片资源的能力:
1. 树立多模态教学意识
尽管英语教师广泛认可教材中图片的存在价值,但在使用上显得较为随意和无序(刘丹,2020)。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看的语言技能,并深入学习图片资源的利用策略,进而树立多模态教学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多模态教学水平。
2. 正确解读图片内涵
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图片资源发挥了与语言文字同等重要的教学功能。教师应基于主题语境和文本内容,正确解读图片内涵、挖掘图片意义,使图片资源与语言材料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以充分发挥图片资源的教学功能。
3. 创造性使用图片资源
尽管教材的图片是教材编写人员精心挑选和匹配的,但仍然存在部分图片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对文本主题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学情和教学目标的把握,运用编辑、补充、替换等策略创造性地利用图片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
参考文献
Carney, R. N. & Levin, J. R. 2002.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still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ext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1): 5-26.
Hunter, B., Crismore, A., & Pearson, P. D. 1987. Visual displays in basal readers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 In D. M. Willows & H. A. Houghton (Eds.), The Psychology of Illustration [C]. NY: Springer-Verlag. 116-135.
Tang, G. M. 1994. Textbook illustrations: A cross-cultural stud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ssues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13: 175-194.
程晓堂、丛琳. 2020. 英语教材编写中图像资源的设计与使用[J]. 课程·教材·教法,(8):78-85.
蒋联江、何琛、赵以. 2020. 教师使用教材图片资源的叙事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4):68-84.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丹. 2020. 高中英语教材图片资源的价值与运用——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NSEFC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49-51,56.
鲁周焕. 202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看的语言技能[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30-35.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1、2 (必修)[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美琴、吴超玲. 2020.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7):79-91.
宋振韶. 2005. 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22-26.
颜慧娟. 2019. 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方法探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60-65.
杨云、史惠中. 2020.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活动设计[J]. 教学与管理,(10):42-45.
附作者信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