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21年第01期:小学英语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潘开英)

 
【摘 要】跟进式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笔者结合译林版 《英语》教材中的一节故事课,开展了跟进式课堂实践研究,通过两次课堂教学的问题剖析与策略实施,探讨了提高教师课堂设计与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跟进式教研;教学研讨;故事教学
  
 
笔者在主持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力种子教师培训班工作时,带领培训班成员对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板块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课堂上教师们套用常规阅读模式解读文本,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带领培训班成员一起评课,商讨改进措施,希望借助培训班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更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笔者带领培训班成员开展了跟进式课堂实践研究,让他们在观摩实践中感受前后课堂的不同,并深入思考,以此推进教师课堂设计与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一、第一次课堂教学主要问题剖析
 
本单元故事板块的主要内容是Mike和Su Hai在谈论他们及其兄弟姐妹的周末活动,句型只涉及“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及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What does she/he do at weekends?”的问答。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新词汇也较少,总共7个新词汇:often、always、sometimes、visit、cinema、chat on the Internet、weekends。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运用核心词句谈论周末活动。
 
一位授课教师紧扣whose和what这两个关键词构建课文主框架,设计了如下教学任务:(1)学生观看卡通动画,回答如下问题:Whose weekends are they talking about?(2)学生听音,回答问题:What do Su Hai and Su Yang do at weekends?(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制作Mike和Helen周末活动的思维导图。(4)学生朗读并复述课文,之后谈论自己与同学的周末活动。
 
笔者带领培训班成员围绕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评课分析,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1.课前与课后的学习效果相比,改进不甚明显。我市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单词拼读能力,对新词、新句的朗读和理解没有太大困难。如果教师运用常规阅读模式解读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输出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能力期待,则会导致学生课后学习效果的改进不明显。
 
2.课堂互动需要增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忙着在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等活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分析和解读中理解语言内容,但缺少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互动。
 
3.学生的思维没有深入。教师设计的任务仅检测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学生对于单元主话题的思考不深入,而且未能结合实际生活灵活表达。
 
二、第二次课堂教学的跟进思考与实施
 
在接下来的跟进式研讨中成员们聚焦问题,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他们一致认为,课堂互动的缺乏和学生思维的不深入都是造成学习效果改进不明显的重要因素,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学目标设置不到位;应重新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互动和培养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根据对教学问题的分析,笔者带领成员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对一些细节做了调整,并进行了课堂实践,具体思考与做法如下:
 
1.依据学生能力,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这节课的走向,而且影响这节课的效果。要想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增量。如果每节课中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增量,日积月累,他们存储的知识就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就能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掌握了一些阅读技能与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结合本课话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本课的课文人物只用了句型“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What does she/he do at weekends?”来谈论周末活动,话轮单一,对话缺少语境与情节,与实际生活中的交流不符。在实际交际中,应该会出现多个话轮,而且呈现一个话题产生、发展、结束的完整情境。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后续改进实践中,一位授课教师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不局限于周末活动的内容,而应拓展思维,补充谈论活动的地点、与谁一起活动、具体哪个时间段活动等,使所谈论的周末活动更加具体而生动。
 
拓展内容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已知,考虑与已有知识的融合;其次要考虑对话的完整性,适当拓展,设置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需要从多维度思考话题,使语言输出更加丰富,使话题交流更加真实。如此拓展内容和提升目标,不仅没有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反而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探索求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主题意义的理解。当学生收获了更多知识、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2.基于优效考虑,分步处理教学环节
 
如何才能确保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何能将充裕的时间放在重要知识的操练与运用上“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陈鹤琴,2012)。教师把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安排在课前完成就可以省出课堂时间。那如何设计精准且可行的预习活动呢?在研讨活动中,成员们各抒己见,达成如下共识:
 
教师在设计预习活动前要思考两个问题:(1)根据目标要求,课堂上需要设计哪些教学环节?(2)根据学生能力,他们可以提前完成哪些任务?这两个问题构成预习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与思路。根据教师对班级学生能力的预估,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本课时预习内容如下:
 
① 用拼读法试着读一读下列生词。
 
often, always, sometimes, visit, cinema, chat on the Internet, weekends
 
(注:教师用“at—chat”这样由熟悉的词到生词的拼读形式逐一呈现,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迁移拼读)。
 
 ② 想一想,周末你会做哪些活动?
 
read books, watch a film,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③ 读三遍课文,思考文中人物周末做了什么事情?试着在下图的空格中填上各个人物所做的事情。 
 
 
 
  
这些课前预习题基于学生的能力而设计。在第①题中,教师给了学生一些例词,帮助学生预习新词。这些帮扶的脚手架能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生词,训练他们的拼读能力,为自主阅读课文扫清词汇障碍。第②题要求学生收集学过的关于周末活动的词组,为课上复习导入环节做好准备。第③题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课文脉络。这个指向性预习也让他们提前回答了“Whose weekend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do they do at weekends?”两个主问题,对学生整体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及复述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对课堂环节进行了分步处理,把一节课上的学习内容分解到课前与课中,把学生可做、能做之事设计成预习单,让学生课前完成;把检测新知、增进互动和促进深层理解且需要教师引导的环节放在课堂中处理。课堂上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内容来获得第一手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能省出更多课堂时间进行细节教学,为实现拓展目标提供了可行性保障。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3.结合素养落实,优化处理过程细节
 
针对上文中的问题剖析,在过程细节的优化处理上,教师聚焦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并加强师生互动,具体做法如下:
 
(1)在检测中深化理解
 
① 促进词汇理解
 
上课伊始,授课教师用课件出示了各种周末活动的词组,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将其读出,以此检测学生课前词汇预习情况,并通过他们的反馈情况加强对词汇的发音指导与巩固操练。为了检测学生对新词的理解情况,教师用课件呈现课文新词组的英文释义,如go to a place where we can watch films,引导学生一起读一读,并从读过的词汇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内容。通过英英释义的方法检测学生的词汇理解,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筛选,另一方面链接了新旧知识,在自然而然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输入。
 
② 深化细节理解
 
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不足的地方运用追问的方式进行重点突破,比如,针对play with the cat 这一信息,教师可以追问:What is the cat's name?针对词汇chat with my grandparents on the Internet,教师可以追问:Why does Mike chat with his grandparents on the Internet?促使学生联系之前课文中得知的信息“Mike is from the UK.”,从而回答出:Because Mike's grandparents live in the UK.在学生找到Mike还经常和Liu Tao一起踢足球的信息时,教师追问:Is he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此时学生就会运用学过的关于Mike喜好的信息作出判断:No, he isn't.教师继续以开放性问题追问:Why does he usually play football with Liu Tao? 学生回答:Maybe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He isn't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 but he'd like to try./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and he wants to play well ... 他们结合已有知识及自身感受去发散思考,思维空间被打开了,语言输出也丰富了,而且增强了与文本的互动,加深了对Mike周末活动的印象。
 
(2)在迁移中掌握核心
 
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生能够运用核心句型询问彼此的周末活动。课文中在讲述这些周末活动时还用了一些副词加以修饰。为了复习和巩固这些句型和副词,当学生复述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Let's Interview的小组合作活动,要求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What do/does ... usually/often/sometimes do at weekends?”对同学进行采访,谈论学生自己的周末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操练活动,不仅熟知了本节课的核心句式,还掌握了一些副词的用法,增加了生生互动频率,使活动效果优化,较好地达成了课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接下来拓展性目标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3)在融合中促进创新
 
教师作为术业有专攻的教学专业人员,其存在是为了让儿童在新旧经验之间发生更顺利、更有价值的顺应与同化,即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尤小平、崔允漷,2017)。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知识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例示范、启发引导。比如,授课教师与学生有如下对话: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
 
S1: I usually go and play basketball.
 
T: Wonderful! Where do you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举例示范,激发学生思维。)
 
S1: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in the school playground.
 
T: Oh, it's a good place to play.(转向其他学生启发创新运用)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people that he plays with? Can you ask him this question?
 
S2: Who do you usually play with?
 
S1: I usually play with my good friend Mike, sometimes with my father.
 
T: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S3: When do you usually play it?
 
S1: I usually play it on Saturday afternoon.
 
T: Any more questions?
 
S4: Are you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S5: Can I play with you this weekend?
 
S6: ...
 
教师的拓展示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借助教师的示范就可以迁移创新,他们对于周末活动的谈论就不会只停留在做什么上,交流内容也丰富了。学生紧扣活动多角度展开谈论,思维开阔且深入。学生在相互交流时必须全神贯注地接收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反馈,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用恰当的方法点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享受思考的乐趣,学习也变得有趣,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4)在思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节课的主题是讨论周末活动,情感目标是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而怎样才能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呢?这需要学生自己判断与感悟。在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后,教师通过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s?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m?”引导学生评价文中人物的周末活动,并明白怎样合理安排周末活动。为了让学生明晰哪些周末活动可以做,哪些最好不做或少做,教师出示了一个反面的例子,比如周末经常玩电脑、看电视,要求学生来判断并指正。此时教师继续结合文中的副词引导学生表达:Don't always stay at home./Don't always play computer games./Don't always play with your iPad./Don't always watch TV ...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始终抓牢副词和核心句型,使课文重点词句在课堂训练中得到了巩固,同时引导学生的行为观念,渗透情感教育。
 
三、实践小结
 
1.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教材内容,并且能用句型“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What does she/he do at weekends?”来谈论自己和同学的周末活动。跟进研讨后的阅读输出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周末活动的谈论更加灵活和丰富,更加生活化,更具思维性。教师通过设计课前任务单,提前设置学生可做与能做的事情,从而使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拓展内容、培养高阶思维以及开展生生、生本的互动。从情感提升、价值引领方面看,在跟进研讨后的课堂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评判别人的周末行为,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更具教育意义。可见,跟进式课堂研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
 
通过跟进式教学研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均能从前后课堂的对比中看到如何将不成熟的设计逐步优化和完善,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转化为课堂实际教学行为,懂得了教学设计要为学生量体裁衣,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参与,增强互动体验及思维训练,关注情感提升。这样的磨课、实践、思考与提升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支撑。
 
3.阅读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本次基于课堂问题的跟进式教研中,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借助课前的精准预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训练学生思维的平台,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与吸收,能帮助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增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有效课堂的认识发生转变
 
通过此次课堂改进,教师普遍认识到,学生应在课堂活动中积累与丰富语言,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教师们对有效课堂有了新的评判,未来的课堂应让学生获得最广泛的学习参与、最增值的思维锻炼、最充分的情感体验及最丰富的知识增量。
 
————————————
 
参考文献
 
陈鹤琴. 2012. 家庭教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 五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尤小平、崔允漷. 2017.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附作者信息:潘开英   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
 
附教材文本: 
 
Unit 7 At Weekends
 
Mike: 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Su Hai?     
 
Su Hai: I usually visit my grandparents. Su Yang and I like playing with their cat Kitty very much. We often have dinner with ou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
 
Mike: My grandparents live in the UK. I usually chat with them on the Internet at weekends.
 
Su Hai: What does Helen do at weekends?
 
Mike: She always has dancing lessons. S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cinema with her friends.
 
Su Hai: What about you, Mike?
 
Mike: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with Liu Tao at weekends. I sometimes go to the park with my family. We usually fly a kite and have a picnic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