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李杰
【摘 要】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阅读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深层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论述了设计问题探索性、逻辑推理性、信息筛选性三种深层的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深层阅读,任务设计,思维能力,教学案例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在设计任务时,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高中英语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Goodman,1967)。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全过程(曲虹等,2003)。文秋芳、周燕(2006)认为,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关于思维的定义,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分别从学科领域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思维的种类也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思维能力界定为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能力。
实施深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深层阅读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概括主旨、推理判断、分析篇章结构、领会作者意图等各种深层阅读任务,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层含意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目前阅读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节高中英语同题异构阅读教学研讨课。课堂上笔者发现,授课教师的任务设计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该教师忽视了任务设计的目标,设计的任务缺乏梯度和深度,对启发思维毫无意义,降低了教学效果。
笔者反思了近年来所观摩的阅读教学,发现不少教师在任务设计环节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过于简单,缺乏深层理解。在完成文本的表层理解之后,不能挖掘文本设计深层次理解的任务。(2)任务不够严谨,误导思维倾向。任务设计存有争议,科学性不强,容易误导学生,造成思维混乱。(3)任务形式单一,造成思维盲区。例如,涉及文本结构等概括性任务、有关作者意图等推理性任务缺乏,结果造成学生思维的盲区。(4)任务目标不明,缺乏有效训练。任务带有随意性和局限性,并且不够灵活,既无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又缺乏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正如文秋芳(1999)所言,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了解不清,对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法不熟悉。
三、设计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英语阅读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任务设计的目标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设计深层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
1. 设计问题探索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将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对其各方面特性和因素分别加以认识。综合是人们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1)思索性问题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杜威,1936,转引自左焕琪,2002)。有研究表明(Sadker & Sadker, 1991),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部分是记忆性问题,难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更多的思索性问题,并且关注问题的有效性。Sadker & Sadker(1991)认为,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仅依赖记忆或回忆,而是需要通过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下同)模块六第三单元阅读材料Cultural Differences讲述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师在处理浅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可以深入拓展关于文化差异的话题,例如: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does not mean having commo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while many countries use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ir cultures can at times be completely different. Ev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often leads to miscommunication. 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思索性问题:What might happen if people had no idea of others' cultures?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常识通过分析和综合,会给出各自的回答:misunderstand each other、have difficulty in living or studying、result in embarrassment or inconvenience、result in conflict等;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问: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learning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启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化差异的益处:be able to communicate smoothly、live and study comfortably、enjoy the pleasure of experiencing a different culture、widen our horizons等;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culture shock”? 学生在综合分析、讨论所学内容之后展示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点评,最后教师表明自己对culture shock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思索性问题无法从文本中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等一番思考才能作答,并且答案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增强分析和综合能力。此外,思索性问题使得学生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出,有助于课堂生成,达到文本理解、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培养“三效合一”的效果。
(2)语境类任务
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张忻,2003)。在篇章内部,句子、段落之间必须保持语意和逻辑上的连贯,符合语意、语用和认知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语境和识别信号词,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比较典型的语境类任务有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
例如,模块四第三单元阅读材料“Not Just Watching a Film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的科技成果RealCine虚拟电影的工作原理和优势,教师可以将文章改写,设计以下填词任务:
... In RealCine, Special VR ① headsets are worn to make the viewers ② able to see a world of 3D animation and hear the sounds clearly, all around them. Special ③ gloves are also worn so that people and objects in the film can be touched. Both the headsets and the gloves are ④ connected to the RealCine computer system.
Each small opening in the headset ⑤ gives out smells. Special food and drink chemicals are ⑥ delivered into the viewer's mouth via a straw sensor ...
(注:画下划线的词是要求学生填写的词。)
设计此类任务时应注意,一方面要巩固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一方面要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可根据第一个空格前面的Special VR和后面的are worn等信息,分析得出空格处应填写headsets;关于第二个空格,原文中的表达为“enable the viewers to see ...”,而此时空格前面有make,故enable应转变为able;通过分析out smells,综合前面主语部分的Each,得出第五个空格应该填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gives等。
再如,在设计模块三第二单元阅读材料English and Its History“任务型阅读”表格填空(江苏省高考题型之一)训练时,原文中的表达是:Old Englis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we speak nowadays. The language consisted of an Anglo-Saxon base plus words from the languages of Denmark and Norway. 为了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改变句子结构和谓语动词,将其设计为:The language _____ of an Anglo-Saxon base plus words from the languages of Denmark and Norwa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we speak nowadays. 此时,语言表达与原文不再相同,通过分析可知,由于语境发生了变化,空白处就不能再用原文中的consisted,而应为consisting。
这类任务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语境,综合理解语意,并进行词汇转换或单词变形等多个思维过程才能正确完成,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 设计逻辑推理性任务,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推理是根据一些已知的知识结合具体条件和情境,经过推导、联系等论证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是根据经验、知识等因素对事物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观认识。
(1)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需要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结构法(Word Formation)和语境法(Context)两种主要策略猜测词义,要引导学生根据语篇中的信息暗示、语句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标点符号(如破折号、冒号等)等来推断词义(伊慧,2012)。
例如,第四模块第三单元阅读材料“Not Just Watching a Film ...”中有一个含有生词deliver的句子:To add to the virtual world of RealCine, smells are given out through small openings in the headsets. Special food and drink chemicals are delivered into the viewer's mouth via a straw sensor. 教师可以设计一道词义猜测题,并给出以下四个选项:
A. eaten B. sent C. developed D. made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本句语境,尤其是to add to the virtual world、special food and drink chemicals、into the viewer's mouth via a straw sensor等信息,从而猜出delivered的意义为sent;然后进一步设计拓展性任务:要求学生研读以下例句,猜测deliver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句子情景猜测每一句中deliver的含义,辨析哪一句中deliver的含义与原文一致,然后运用PPT展示右侧释义,要求学生匹配。
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能够加深对文中deliver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掌握deliver的其它意义和用法。这类任务旨在训练学生根据语境和单词结构猜测词义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其逻辑推理能力。
(2)推理判断
根据文本信息编制的推理判断类单项选择题,能够训练推断作者“言外之意”(read between lines)、写作意图(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essay?)、作者态度(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等方面的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文本主题进行推理,切忌脱离原文;要指导学生判断文中没有涉及的信息;脱离文本的绝对性的推论是错误的。
以模块七第三单元阅读材料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为例,该文本以辩论文体反映了因特网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文章深层阅读理解环节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推理理解题: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Nobody can live well without the Internet.
B. Though it is affecting people's private lives, the Internet remains a positive tool that helps make our lives better.
C. There is a lot of fals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D. With the Internet, some people would have fewer chances of meeting people.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推断:A项表述偏于极端,错在nobody 和 without,与文本表述不一致;C项不属于推论,与本题的题干infer不符;D项With与文中Without意义相悖。
设计推理判断试题要考虑到信度和效度,应结合高考命题特点从多个角度设置干扰项,例如,脱离文本的绝对性的推论、文本中的事实、有悖于文本的相反的理解、错误的浅层理解以及文中未提到的结论等。推理判断任务能够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不断通过感知和体验训练思维,从多个维度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3. 设计信息筛选性任务,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区别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并抽取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活动。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熟悉特征结合起来。
(1)概括段落大意
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表达思想直截了当,习惯在段落开头就直接点题,然后分点阐述细节,结构呈“直线式”发展。教学时布置学生寻找段落主题句、关键词或者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模块七第三单元阅读材料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是关于赞成与反对使用因特网的一篇辩论文本,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快速略读文本,独立概括每段中心大意,接着进一步指导此类文本的阅读策略:When you read an argument, you must remember that a specific view is being given. The first thing you will read is a statement of what the argument is about. After that, you will usually find a list of points the person wants to make or individual sub-arguments. It's important that you look for supporting facts in the rest of the argument. 然后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找出每段大意的支持性信息,并填写表格,通过分析支持性信息深层次领悟每段大意。以文本第四段为例,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Main Point
|
Supporting Facts
|
The Internet has the ability to build online groups and allows people to form friendships over the Internet.
|
☆Internet friendships are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rather than appearance, age or popularity.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and must stay in their home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meet others with similar interests.
|
(注:斜体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自己筛选信息、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可以称之为独立概括法。此外,也可以运用连线匹配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材料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为例,可以将概括段落大意的练习设计如下:
(2)制作思维导图
简单的图示往往可以使复杂的进程直观化(王燕,2009)。学生通过加工把语篇文字材料转换成图表材料,体现了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为篇章的整体理解搭起了“脚手架”,有助于准确把握篇章主题,理解篇章内容,梳理篇章结构。制作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既运用左脑的词语、逻辑、数字等功能,又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以不同的图解为知识结构提供不同的视觉表征,能够有效激发大脑潜能,训练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模块十第三单元阅读材料AIDS Today时,笔者首先提问学生: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is text? 此处设计三个填空任务,启发学生分析并概括这篇文本的结构为Something happened to Ajani、Information about AIDS、Something must be done三个部分。接着就每一部分设问:Can you give an example? What is AIDS?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What's the structure of an essay of the problem-solving style? 学生概括得出put forward a problem、analyze the problem、solve the problem三个部分,在不断的启发下制作出思维导图。
再如,教学模块十一第一单元阅读材料Careers and Skills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篇章结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文本进行选择,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正确选项为A)。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观点整合成一个整体,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自主建构文本的能力。
(3)确定文本标题
标题短小精炼,概括性强,是文本中心思想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剖析教材中文本的标题;另一方面可以设计拓展性阅读标题选择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开头和结尾,锁定文本主题句,把握文本主题;应引导学生在确定文章标题时避免含意偏大、太笼统或偏小、太片面;同时要兼顾标题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 剖析教材中文本的标题。例如,模块二第一单元阅读材料的标题是“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该文记叙了一个外星人乘坐飞船将男孩Justin带走,Justin失踪两周后警察的调查仍未取得进展的故事。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小组任务: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title that fits this passage? 学生的回答有:A Lost Boy;A Strange Phenomenon; The Effect of a UFO;A Frightening Experience with Aliens等,然后教师提问:Compared with the title of this text, which one is better? Give your reasons.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前三个标题均偏于笼统、宽泛,不够切题,最后一个又偏于狭隘,只是文中某一段的大意,不能概括全文。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原文的标题最准确、精炼、有吸引力。
② 设计拓展性阅读标题选择题。通过研究试题命题思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设置选择干扰项:以偏概全型,如只体现了某一段落的中心思想;浅层理解型,如只关注某一现象而忽视了现象揭示的本质;定势思维型,如凡是涉及垃圾处理的文章都只想到环保;貌合神离型,如在中心词前面增加或减少限定语,未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含糊不清型,如标题内涵太宽泛、过于笼统等。教师可以给出多重变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刻理解文本标题与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有声思维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要求学生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口述出来。有声思维法可以显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指导,帮助其完善思维方法,同时可以启发其他同学模仿学习、取长补短,或者警示自己、避免犯类似错误。
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不是单一思维的过程,阅读过程中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只通过一种思维实现,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另一方面,一项任务所起的作用也不仅是培养单一的思维能力,往往多种思维能力能够同时得到培养。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即使在深层阅读教学中也应注意任务设计的梯度,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不可片面地追求难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得到思维训练。
2.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言水平、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均与阅读理解有一定的相关。思维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两者相互影响,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林崇德、胡卫平,2010)。
3. 与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可以通过训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实现之外,训练思维品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全面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把两者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同时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深层阅读任务质量的基础上,融入思维的训练,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目标的达成,综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和提高其人文素养的过程(张伊娜,2008)。
有教师认为,在课时紧、内容多的现状下,教师无暇顾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一旦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培养起来了,学生自己便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其学习进步的动力不可估量,远远超过教师片面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 16-27.
Sadker, M. P. & Sadker, D. M. 1991. Teachers, Schools, and Society[M]. New York: McGraw-Hill.
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胡卫平. 2010.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9-36.
曲虹,邹平英,刘毓容. 2003.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 株洲工学院学报,(3):120-122.
王燕. 2009. 利用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29-30.
文秋芳. 1999. 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 国外外语教学,(2):1-4.
文秋芳,周燕. 2006. 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 外语学刊,(5):76-80.
伊慧. 2012.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37-43.
张忻. 2003. 论大学外语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3):60-62.
张伊娜. 2008.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J]. 基础英语教育,(1):50-53.
左焕琪. 2002. 外语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