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5年第08期: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课例选(北京:王春节; 一等奖和优胜奖)

《剑桥英语(青少版)》第1级Module 2 Unit 6 Good Friends
阅读部分The Start of a Great Friendship第一课时 
 
 
北京景山学校   王春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蒋京丽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刘  雯  
 

 

一、 课例背景 
 
本课由北京景山学校王春节老师执教,授课时长为35分钟在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获得了一等奖和优胜奖。本课的指导教师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京丽老师何煜老师,以及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刘雯老师。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剑桥英语(青少版)》改编自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原版教材English in Mind,“体验英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为该教材的编写宗旨和理念。该教材选材新颖,内容充实,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认知特点。每级教材有四个模块,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音、语法、词汇、日常用语等语言知识。每个模块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在话题和语言知识上有机统一而又层层递进。每个单元的阅读板块既输入话题信息,又在语境中呈现语言知识,是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例选自《剑桥英语(青少版)》第1级第二模块Follow Your Dreams的第六单元Good Friends。本课为阅读课,阅读文章讲述的是在1936年纳粹德国主办的奥运会赛场上Jesse Owens和Lutz Long之间的故事以及友谊。教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把握故事脉络,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感受故事主人公之间不平凡的友谊。要达到以上目的,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必须首先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深层解读。
 
阅读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过程(叶建映,2013)。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评价和欣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葛炳芳,2013)。在设计本节阅读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对文本进行了如下深层解读:
 
(1)文本语言知识分析
 
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含的语言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庄志琳等,2013)。然而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应将其渗透于阅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结合文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本课阅读材料中重点语言知识是动词(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文章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了比赛过程、人物行为及心理。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呈现语言知识,通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感知和使用一般过去时,并帮助学生初步使用一般过去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2)文本体裁分析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篇章知识是影响有效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体裁结构和篇章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思路(庄志琳等,2013)。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共四段,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篇章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脉络。
 
(3)文本情感态度分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教育部,2012a)。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为指导来解读和处理教材,构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庄志琳等,2013)。本文用极为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段超越竞争、跨越种族、充满人性的伟大友谊,这是高于语言学习层面的情感之美。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获取故事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感受和领悟这段友谊的伟大,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崇拜英雄人物,渴望拥有正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并理解故事所传递的正能量。
 
从语言知识的层面上看,本课的阅读材料重点使用一般过去时。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a)中二级语言知识分级标准的语法项目要求,学生要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一般过去时的表意功能。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be动词和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用法,本课出现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不会给学生理解文章造成障碍。本课时的教学主线定位为“通过阅读,获取故事信息,感受友谊的伟大”。虽不强调或讲解语法,教师却要在阅读过程中设置语境,引导学生去感知和理解目标语法,并且使学生能够结合故事信息初步使用一般过去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故事的基本信息和具体情节。
 
(2)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推断和归纳,补全文章的标题并阐明理由。
 
(3)感受文章中这段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友谊的伟大与可贵。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把握和内化故事情节和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整合信息,进行深层思考,感受伟大友谊并能有所感悟。
 
4.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在进行了文本阅读与分析之后,备课团队着重思考了如下问题:阅读文本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怎样调整?本节阅读课在哪些方面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
 
本节课的阅读文本是一篇语言平实的记叙文。教学过程要紧扣主题和主线,以不同形式复现文章的核心信息:在比赛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两名运动员的友谊是怎样开始的?以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和内化这些核心信息。在学生逐步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握文本结构。而对于文本所包含的深刻情感内涵的挖掘,应该是本课对文本处理的另一大突破点。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阅读问题与阅读活动,在情感上对学生有所点拨和渗透;教师要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感受主人公Lutz Long所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和美好人性;教师还要引领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和对标题的讨论,感悟这段友谊的伟大和珍贵。
 
(2)教材内容的调整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定位,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了如下调整:
 
① 改变文章标题的呈现方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最先接触到的内容。本课阅读文章的标题是The Start of a Great Friendship,简明扼要,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点明了文章主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这段伟大的友谊,如果上课伊始就呈现标题,这段友谊给学生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就不会太强烈。鉴于此,备课团队决定将标题中的great一词去掉,让学生阅读后自己选词形容这段友谊。学生在主动思考并完成标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心灵受到触动。
 
② 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背景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梅水英,2007)。本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1936年的纳粹德国。而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对纳粹、希特勒并不熟悉。如果教学活动中对这一历史背景只字不提,学生就很难理解文中的很多细节。比如:为何希特勒在Owens获得金牌后愤然离场?为什么赛场上的一次握手就能体现出Long所具有的高尚人格?……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应渗透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真正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给学生创造提升思维品质的空间。
 
③ 调整教材提供的学习活动
 
在读前环节,教材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How many Olympic sports do you know?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Olympic sports? 虽然问题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奥运会有关联性,但却与故事的主题——友谊相去甚远。因此,本课的读前活动调整为,教师通过PPT呈现奥运会以及奥运会比赛场景的图片,并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中直接进入主题——竞争中的友谊。这样的调整使导入环节简洁明快,目的明确。
 
在读中环节,教材提供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为阅读并回答两个涉及故事基本信息的问题;活动二的要求为:Read the text again and listen.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order that you hear them.此时学生对故事情节还不熟悉,要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为图片正确排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学生需要充分的阅读时间,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细节信息。若此时播放文本录音,会干扰学生阅读,打乱其正常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将教材提供的第二个活动调整为:阅读文章,为图片排序,并在文中圈出关键词。同时,教师将听录音的活动调整在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完成之后进行。
 
④ 增加深层阅读环节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整合信息,感受伟大的友谊并就此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本节课增加了深层阅读环节,并设计了三个问题,以强化和突出比赛现场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为学生最后进行语言产出做好准备。
 
(3)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设计的主要教学活动如下(见图1):
 
 
 
图1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图
 
突出教学重点的方式为: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和内化故事情节和信息。
 
突破教学难点的措施为:阅读中贯穿情感线索,引领学生感受这段友谊的伟大,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以情感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前两次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第三次阅读——深层阅读围绕情感主线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线索推断和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最后的补全标题的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理解的空间,又体现了文本所蕴含的伟大情感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What is the picture about? 学生答:Olympics.教师随后展示一张奥运会百米决赛的图片,并解释:This is a picture taken at the Olympics. Some athletes are in a running competition. What do they want to win most?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之后,学生回答:They want to become the winners. They want to win the gold medals.
 
2. 教师进一步启发和设问:Besides winning medals, what else can they get?同时展示两张运动员在赛场上互相帮助和鼓励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They can make friends. They can also get friendship.
 
[设计意图]
 
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图片包含了五环、火炬和体育场馆等奥运会元素,能直接展现故事发生的背景——奥运会赛场。随后通过对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的聚焦和讨论,突出奥运会赛场上每个运动员都想赢得金牌。这一步的讨论不仅引入了对athlete、competition、gold medal等核心词汇的学习,也为学生更好地感受这段在激烈的竞争中所产生的伟大友谊做了情感上的铺垫。随后对图片的讨论则进一步点明了主题——竞争中的友谊。
 
Step 2: Reading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教师对学生说:Our story today is about two athletes in the 1936 Olympics. 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阅读。学生通过两分钟的限时阅读回答以下问题:Who were the athletes? Where were they from? What was the sport? Who was the winner?
 
教师核对答案,同时板书关键信息(见图2)构建思维框架。由于运动员的姓名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却很难拼读,教师领读以确保学生发音正确。
 
        1936 Olympics
 
  Jesse Owens             Lutz Long
 
 black                   white 
 
 American                German
 
图2 板书设计一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回答四个问题,呈现故事的基本要素。学生通过此环节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对故事有了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板书人名及国籍,利用关键信息构建思维框架,对随后的细节阅读及读后的讨论活动起到了辅助和提示作用。
 
Step 3: 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1. 教师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文章并为四幅图片(见图3)排序,同时在文中圈出对应每幅图片的关键词。之后学生两人一组讨论,教师核对答案并对每一幅图片的关键信息进行追问,同时板书呈现核心动词stepped over ...、went to help ...、beat ... and won ...、shook hands ...,继续构建思维框架(见图4)。
 
 
 
  
图3
  
        1936 Olympics
 
                                                           Jesse Owens                    Lutz Long
 
                                                            Black                              white
 
                                                            American                         German
 
During the competition      stepped over ...               went to help ...                          
                                                           
            beat ... and won ...          shook hands ...
 
图4 板书设计二
 
对于四幅图片的讨论,师生对话如下:
 
T: Which picture comes first?
 
S: Picture d.
 
T: What does Picture d tell us?
 
S: Owens had some problems because he stepped over the white line twice.
 
T: Was that a serious problem? Why?
 
S: Yes. Because he broke the rules.
 
T: Yes. He broke the rules. Maybe he would lose the game. At this moment, what happened?
 
S: Long went to talk to Owens to help him.
 
T: Can you guess what Long said to Owens?
 
S: He told him to try his best.
 
T: Oh, he encouraged him. Did it really help Owens? What happened next?
 
S: Owens beat Long and won the gold medal.
 
T: Is it the end of the story?
 
S: No. We have Picture c left.
 
T: What do we know from Picture c?
 
S: Long shook hands with Owens and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
 
[设计意图]
 
第二次阅读——细节阅读是教师带领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故事信息的过程。学生通过给图片排序,发现了故事的主线并提炼出核心信息。在核对图片信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并给出相应的依据,体现了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产出板书重点词组,引导学生构建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让所有学生都清楚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教师同时在每个关键点上进行追问和挖掘,引导学生依托基本信息进行发散性思考。例如,引导学生理解Owens两次踩线犯规是赛场上的严重错误,因为这意味着Owens很可能会输掉比赛。再如,让学生猜测Long在帮助Owens时到底说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传递的情感的机会,追问和挖掘这些细节也为下面进行深层阅读做好了准备和铺垫。
 
2. 教师将四幅图片按照已经排列好的顺序逐一呈现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并对学生说:This is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competition. Do you like the story? Would you like to go over the story with me?随后教师逐张展示图片,并给每张图片配以相应的连接词语:At the beginning ...At that moment ...With Long's help ...After Owens won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连接词语以及板书上的思维导图,用一般过去时描述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框架,从故事的文本结构上加以引导和教学,既让学生从语篇层面对比赛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梳理和内化,又承上启下,为深层阅读作准备。
 
Step 4: Reading for deep understanding
 
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思考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 How did people in the stadium feel when Long went to help Owens? Why?② How did Hitler feel when Owens won the gold medal? Why?③ How did Owens feel about what happened in the competition? Why?
 
这三个问题以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为线索。教师以这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追问,引导学生从把握细节信息过渡到理解深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的主要讨论和对话如下:
 
T: Let's discuss the questions together. How did people in the stadium feel when Long went to help Owens?
 
S: Surprised. Because the passage says that “something surprising happened”.
 
T: Why were they surprised?
 
S: Because Long went to help Owens when he had a chance to win the gold medal.
 
T: How did Hitler feel when Owens won the gold medal?
 
S: He was angry and he left the stadium.
 
T: Why was he so angry?
 
S: Because he wanted Long to win the gold medal.
 
T: But Hitler was so angry that he left the stadium. Was it common for a national leader to do so?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en and where the Olympics were held?
 
S: In 1936 in Nazi Germany.
 
T: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tler or Nazi?
 
S: Hitler was the leader of Nazi Germany. He killed the Jews.
 
T: Yes. He killed the Jews because he thought the German people were much better than any other people. You see, in the Olympics held in Nazi Germany, when the leader Hitler was in the stadium, Long went to help Owens and shook hands with him. What do you think of Long?
 
S: He was a great athlete.
 
T: How did Owens feel about what Long did?
 
S: He felt moved.
 
T: How do you know? What did he say?
 
S: He said,“I won four gold medals in Berlin, but I won something much better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Lutz Long's friendship.”
 
T: Right. He thought their friendship wa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our gold medal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friendship? What kind of friendship was it?
 
S: ...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继续通过板书构建思维框架(图5)。
  
 
 
图5 板书设计三
 
[设计意图]
 
第三次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经把握了细节信息的基础上再次走进故事,与文本互动,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这种超越了竞争、跨越了种族和国界的伟大友谊。
 
三个问题围绕故事发生时现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展开:
 
当Owens两次踩线犯规且有可能输掉比赛时,作为对手的Long却走过去帮助他,观众是什么样的反应?当学生从文中找到细节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观众为什么如此吃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理解Long在奥运会决赛场上帮助对手赢得金牌体现了一种多么伟大而纯粹的奥运精神。
 
当Owens获得金牌时,希特勒的反应是什么?希特勒作为德国的领导人,在比赛前就对Long获胜充满期待,但是Long却公然帮助一个美国黑人取胜,希特勒的愤怒可想而知。而他在比赛后的愤然离场,更加凸显了Long人性的光辉。
 
对于Long所做的一切,Owens又是怎样的情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重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让学生通过解读Owens的一段话,理解这是值得一生珍惜的伟大友谊。
 
Step 5: Title completing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录音并跟读文章,回味故事内容。学生朗读后首先独立补全标题,此时板书上呈现完整的思维框架(见图6);随后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向其他组员说明自己补充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自己的观点。 
 
 
 
图6 板书设计四
 
[设计意图]
 
经过前面逐层深入的阅读,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的核心信息,此时补充标题是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对故事的理解,概括和评价文章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友谊。无论学生用哪个词汇来形容这段友谊,他们都需要基于已获取的故事信息,通过思考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多层次的阅读过程及读后的开放性任务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语言水平、升华情感和发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Step 6: Homework
 
Complet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write down the reasons.
 
四、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在赛后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
 
1.设计多层次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意义”(彭华生,1996)。因此,阅读过程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过程,思维贯穿在阅读过程的始终。
 
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互动的过程中把握信息、学习语言、发展策略、训练思维、享受阅读,使课堂在多维活动中散发了活力。在导入环节,通过讨论图片,激发学生的思维,简洁引入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回答四个问题,把握故事的基本信息。第二遍精细阅读,要求学生进行图片排序,获取比赛的细节信息。在这两个层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坚持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和发展,在确保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追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节课第三遍深层阅读的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线索进行推断,随后在整合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的设问有效驱动了学生的深层阅读和思考,促进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在读后补全文章标题的环节,教师不仅引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更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剥离、分类、归纳和提炼。对于友谊这一主题的理解不仅是情感的升华,更是思维的进阶。
 
2.深刻解读文本内涵,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明确提出:要结合外语学习的内容讨论有关情感态度的问题,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部,2012b)。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把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能够感悟文本、培养情感(宋振韶、金盛华,2009)。
 
文本讲述的是一段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伟大友谊,体现的是超越竞争、跨越种族的人性之美。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把握故事信息的同时,不断通过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Long为什么帮助Owens? 你认为他当时说了什么?在场的观众对于Long的举动有何反应?希特勒为何愤然离开?Owens对Long所做的一切有何感想?为什么?你对Long有何评价?你觉得两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友谊?为什么?层层的设问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本的互动碰撞中不断思考和感悟,最终不仅把握了文本的语言之真,更感受了其背后的情感之美。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课教学,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还不够自然、生动。课堂的教学生成是动态的,在本课的前期备课与试讲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会对课堂生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设计了难度逐步递增的学习任务。由于课前磨合不够,教师对授课现场学生的了解有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应,导致学生在遇到对思维力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时感到困难。在此种情形下,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课堂话语比课前预设多了一些,使课堂节奏略显拖沓。
 
五、课后评析
 
本节课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总结其突出特点如下:
 
1.阅读主线清晰,阅读目标明确
 
授课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层次性、问题设计与活动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时间。本课的阅读活动设计针对性强:三次分层阅读活动,分别指向三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次阅读活动提出四个浅层问题,这四个问题分别是关于运动项目、参加的运动员以及获胜者的信息。这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时认知上的第一步:对故事整体和基本要素方面的把握。问题设计简单明了,给学生勾画出故事的整体轮廓。第二次阅读活动提供了四张需要排序的图片,图片排序活动是引发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有效方式。本节课利用四幅图片突出体现了比赛过程,目的非常明确。第三次阅读活动提出三个深层问题,这三个问题设计巧妙,有其内在逻辑性,教师通过层层深入提问启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并最终通过补全标题的方式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提升。
 
2.逐步构建思维框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本节课的另一亮点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构建的思维框架。从第一次的快速阅读开始,授课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关键背景信息:奥运会、运动员姓名和国籍。这些都是理解故事内涵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第二次阅读过程中,教师板书呈现比赛过程中的核心信息,并随后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回顾比赛过程。板书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文本信息,而且帮助学生在语境中内化语言知识。在第三次深层阅读过程中,授课教师一边与学生进行讨论,一边利用思维框架引导学生解构故事的文本结构。经过第三次阅读,学生不仅能清晰把握故事的脉络,而且能通过不同人物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动作及情感,感受这段超越竞争的友谊的伟大。在构建思维框架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本节课的思维框架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和推动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进步和成长的过程。
 
3.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教育部,2012a)。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扎实的阅读过程把握了故事脉络,发展了阅读能力,提升了语言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之美,感受友谊的伟大与可贵,升华了情感态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有机结合和有效统一,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价值。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体验英语系列教程·剑桥英语(青少版) 第1级[T].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葛炳芳. 2013.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2a.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2b.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水英. 2007.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58-61.
 
彭华生. 1996. 语文教学思维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宋振韶,金盛华. 2009. 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J]. 教育科学研究,(1):66-69.
 
叶建映. 2013. 例谈阅读文本的解读和处理[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33-37.
 
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徐义娟. 2013.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附教学材料:
 
The Start of a Great Friendship
 
In the 1936 Olympic Games in Berlin, there were only two athletes with a chance to win the gold medal in the final of the long jump. One was Lutz Long, a German long jumper, and the other was Jesse Owens, a black American from Cleveland. Adolf Hitler, the leader of Nazi Germany, was in the stadium and he wanted Lutz Long to w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etition, Jesse Owens had some problems because he stepped over the white line twice. Everybody in the stadium thought that Lutz Long was going to win. But then something surprising happened. Lutz Long went to talk to Owens to help him. Owens listened to what Long told him. In his next jump, Owens didn't step over the line and his jump was good. The next two jumps by both athletes were excellent and everybody in the stadium was very excited. But finally, with his last jump, Owens beat Long by 27 centimeters and won the gold medal. This was the second of the four gold medals that Jesse Owens won in the 1936 Olympics.
 
Adolf Hitler was very angry and he left the stadium. The first person to shake hands with Owens was Lutz Long. The two men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they stayed friends after the Olympics.
 
A short time before he died in 1979, Jesse Owens talked about what happened in the Berlin Olympics. He said, I won four gold medals in Berlin, but I won something much better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Lutz Long's friendship.
 
——————————
 
注:本文系“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