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8年第06期: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北京:张献臣;附PDF下载)

   

 
【摘  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组成。如何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落实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本文探讨的焦点。针对英语阅读教学,本文提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即解读作者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作者是如何写的,以及你认为作者写得如何,最后进行迁移与运用。这五个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将语言、文化、思维、策略等有机整合,发挥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
中学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学科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具有层级的。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动力,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具有个人发展价值,即有利于个人生活、学习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具有社会发展价值,即中国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多元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既能学习国外优秀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又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英语教学内容既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语言知识,也包含丰富的、不同形态的中外文化知识,而且还包含听、说、读、看、写等语言理解和表达技能。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从传统教学观念来看,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获取语篇信息的同时,学习语篇中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又称语言点。其实,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日常教学中,阅读教学主要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当然,阅读教学也不局限于课文教学。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课文是教材的灵魂。课文是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它所承载的功能远超过了语言知识教学和基本的阅读理解教学。课文承载着一个单元的词汇、语法、文化、话题、篇章结构、阅读策略、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教学功能。所以,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是: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能,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培育思想品格,提升人文素养等。可见,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包括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而人文性则包括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所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五个层次
 
英语阅读教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二元结构,即语言知识和语篇信息,而是多元结构,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篇信息、语篇结构、思维能力、阅读策略等。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高效的阅读者。英语教师不是简单的对学生阅读理解结果的测评者,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阅读的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充分的阅读体验;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真实的情感互动,在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阅读素养。
 
根据《2017年版课标》的精神,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应关注以下十个方面:(1) 理解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2)理解和分析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分析和阐释语篇中各组成部分的意图和关系;(4)概括语篇大意,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隐含意义;(5)分析语篇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6)将文字信息与相关图表提供的非文字信息联系起来;(7)借助插图、表格等理解语篇中的信息;(8)赏析语篇中使用特定词汇、句式所表达的效果;(9)理解、阐释和评价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理解和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
 
要想实现上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通过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当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获取语篇信息,即作者写了什么;(2)理解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即作者为什么写;(3)分析文本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即作者是如何写的;(4)欣赏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写作表现形式,即你认为怎么样;(5)读后的迁移和运用,即利用所读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读完该文章后对你有什么影响。
 
下面结合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B的阅读语篇He Studies Harder than He Used to来具体阐述上述五个阅读教学层次的操作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该儿童叫Li Wen,生活在边远的农村,父母在城市打工,Li Wen的生活和学习便由爷爷和奶奶负责照顾。Li Wen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感到不开心,进而影响了学习。后来,父母将他送到寄宿学校,由于他不能适应管理较为严格的寄宿生活,心情更为郁闷,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老师发现了他问题的严重性,便与其父母联系,让他们回来与儿子谈一次话。父母千里迢迢赶回来,通过与儿子的一次长谈,使其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而后Li Wen变得自信、开朗了,在寄宿学校结交了一些朋友,还参加了学校足球队,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他的父母也做了一些改变,在外打工时经常与Li Wen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永远都在其身边。
 
1.阅读教学的第一层次:作者写了什么
 
这一层次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二是理解文本主要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关于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教师可以设计快速阅读活动,如scanning,让学生快速读一遍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 Why did Li Wen often feel lonely and unhappy?
 
(2) How did his unhappiness influence his schoolwork?
 
(3) Did Li Wen like his boarding school life? Why or why not?
 
(4) What changes did Li Wen make after his parents had a long talk with him?
 
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这篇课文的主要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尚属于碎片化的信息,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属于浅层次的阅读(read the lines),侧重对字面意思的理解。阅读理解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碎片化文本信息的理解上,还要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语篇信息,即梳理并理解文本主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时空顺序、例证关系、观点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等。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再细读一遍课文,然后填写下表:
 
Cause
Effect
His parents moved to the city to look for jobs, and his grandparents came to take care of him.
Li Wen missed his parents very much and he often felt lonely and unhappy.
 
Li Wen became less interested in studying.
 
Li Wen's parents sent him to a boarding school.
 
Li Wen wanted to leave the boarding school.
 
The teacher called Li Wen's parents.
 
Li Wen's parents took a long train ride to see him.
 
Li Wen made a lot of good changes.
  
通过细读课文并填写上面的表格,学生会理解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这个活动是基于语篇信息结构化的阅读活动。学生要完成这样的阅读活动不能仅靠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和总结(read between the lines),如此才能把握语篇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然,关于语篇信息的结构化活动,除了填写表格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对比与比较的方式,如让学生说出Li Wen与父母谈话前后的行为变化;教师还可以采用时间轴(time line)的方式使文本信息结构化,如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列出Li Wen在小时候父母去城里打工后到寄宿学校后以及与父母谈话之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关于语篇信息结构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主题意识和主线意识。主题意识是读者对文章主题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主题,文章主题主要体现在标题、段落主题句和段落中心句当中,因此正确把握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段落主题句与段落主题句之间的关系、段落主题句与支撑性细节之间的关系、首段和尾段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主线意识是对文章内容的呈现结构和逻辑线索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不同的作者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在写文章时使用的主线是不同的,其中包括空间线、时间线、对比线、因果线、逻辑线、序列线、流程线等。
 
2.阅读教学的第二层次:作者为什么写
 
让学生在理解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价值取向,明白作者是写给谁看的,他(她)想传递什么意图,甚至他(她)写作时的环境、心情、身份等如何,这属于深层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s)。学生需要运用高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去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和态度,这属于高阶思维。例如,针对本语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Why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wrote this article?
 
(2) What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have towards Li Wen? How do you know this?
 
(3)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is important for parents?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引发读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关注;其次,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3.阅读教学的第三层次:作者是如何写的
 
一篇文章往往因语境、交际目的和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同而有其自身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分析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信息,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和写作手法,最终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当学生从不同层次理解了文本信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焦点转向作者是如何表达信息的,重点关注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使用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
 
本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写作,符合一般记叙文的特点,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等。但是,这篇课文具体的写作手法有三个特点:
 
(1)利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比如,作者在第一段中描述了Li Wen在父母去城市打工之前和之后的不同表现。在父母去城市务工之前,Li Wen是个好孩子,几乎不给父母惹麻烦,而且学习也很优秀;然而,Li Wen与父母分别后,情绪开始出现波动,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这是第一轮对比,描述Li Wen由好变坏的过程。然后父母经过长途跋涉,回来与Li Wen长谈一次之后,Li Wen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有了明显的好转。这是第二轮对比,描述Li Wen 由坏变好的过程。
 
(2)作者从传播正能量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首先,从标题的拟定上来看,给读者的感觉是Li Wen学习比以前刻苦了,表达的是现在的结果,并且是积极的结果,体现作者对Li Wen变化结果的欣赏。而第二轮的对比也印证了这个由坏变好的结果:Li Wen不仅学习变好了,也爱交友,并爱参加体育运动,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
 
(3)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适当使用了一些直接引语,用Li Wen自己的话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客观性。
 
基于上述语篇特征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Then find out what method the author used to organize the article.
 
What was Li Wen like before his parents went to work in the city?
What was Li Wen like after his parents went to work in the city?
How is Li Wen now?
 
 
 
 
 
 
  
(2) How do you lik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y? Can you make a new title?
 
(3) Why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used some of Li Wen's own words in this passag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4.阅读教学的第四层次: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
 
英语阅读需要读者的语言参与、文化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语言参与是指读者运用语言知识去解读作者的写作内容;文化参与是指读者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作者的写作内涵;思维参与是指读者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推理、判断、概括作者的写作内容和意图;情感参与是指阅读不仅仅是语言活动、文化活动和思维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读者要能够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作者的观点,体验作者的情感,评价作者的态度。
 
《2017年版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建议”部分指出:“命题时,要从理解的对象和理解的层次设置试题的考查点。理解的对象包括语篇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信息、事实、观点、情感、态度等。理解的层次包括识别、区分、归纳、分析、阐释和评价”(教育部,2018)。阅读理解要超越基本的识别、区分和归纳层次,走向分析、阐释和评价层次。阅读的最高层次是读者对作者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的欣赏与评价。这是阅读的高阶思维层次,其内容可以包括: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文章中的哪一点最能打动你?为什么?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段落或那一句话?为什么?这篇文章还需要改进吗?如果需要,你认为如何改进?比如(1)图文匹配如何?你会添加什么样的图画或表格?(2)作者使用的例子合适吗?如果不合适,请你替换更加合适的例子。(3)如果需要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你想添加什么内容?(4)你认为哪些段落需要改进和完善?如何完善?(5)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如何?如果不合适,该如何改进?
 
针对本篇课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It's very important for parents to be there for their children.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viewpoint? Why or why not?
 
(2) Which part of the passage impresses you most? Why?
 
(3) Which paragraph or sentence do you like most? Give your reason.
 
(4) How do you lik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Do you think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improved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5.阅读教学的第五层次:迁移与运用
 
迁移与运用是读后活动,是语言的产出活动。理想的阅读教学活动应该将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有机结合,使语言教学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结构。阅读教学只有将信息输入变为信息输出,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语言能力。其实,当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多种语言技能的整合,比如听与说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甚至读、说、写的结合。阅读后的迁移和运用活动最好能与阅读文本的内容相结合,使输入与输出保持一致,而不是另起炉灶。
 
读后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文本,使输入和输出相结合;(2)超越文本,不宜对文本开展低层次的输出活动;(3)关联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别人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阅读的本质。迁移与运用是高级思维,属于创造层次,而创造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最高层次。
 
就本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迁移和运用活动:
 
(1) Conduct an interview. Work in pairs. One student is a news reporter and the other is Li Wen. The news reporter conduct an interview with Li Wen about his story.
 
(2) Role play. What do you think Li Wen and his parents talked about in their long conversation? Write out their conversation and role-play it with your partner.
 
(3) Retell Li Wen's story to your partner.
 
(4) Write a letter. Imagine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Li Wen. Write him a letter that answer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How did you feel about him when you read his story?
 
②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③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him about yourself?
 
(5) Write a summary about the reading passage within 50 words.
 
以上五个活动都是基于阅读文本而又超越阅读文本的语言输出活动,前三个活动主要是口语表达活动,通过听、说来深化和拓展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运用。后两个活动主要是写作活动:第四个活动是写信,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第五个活动是写课文摘要,要求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既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的书面表达活动。
 
四、结语
 
阅读文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工具性而言,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要读得懂,还要说得出、写得出;二是思维能力,包括理解、比较、分析、预测、推断、概括、评价、批判、创新等。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人文性而言,每一篇阅读材料,尤其是教材中的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渗透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人文情怀,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作者字面上表达了什么,还要理解其深层所表达的内涵、观点和态度。所以,在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尤其是解读文本的人文价值,进而指导学生成为能阅读、会思考、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 九年级全一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附作者信息:张献臣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   
 
注:本文所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www.flts.cn/node/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