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24年第02期: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究(北京:孙晓慧、荆璐、赵子鸿、李春茹、陈雨薇)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关注知识整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带动英语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切分为具体子目标,从探究主题意义出发,创建信息差,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取所缺知识,填补信息差,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协同育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英语学科要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教育部,2022)。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吴刚平,2022)。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立足于英语学习,将跨学科课程和主题课程结合在一起,围绕主题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付建霖,2022;王蔷、刘诗雨,2023a)。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课程综合化、凸显课程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对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郭华,2023)。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在于其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支持(付建霖,2022)。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以语言为载体主动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在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辨析、分类、概括、推断等思维品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将语言知识融入其他学科中,实现知识的融通,进而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即时表达学科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解析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北京版《牛津英语话中国——新时代英语教程(听说篇)》Level 2 A中Module 4 Unit 2的听说语篇Telling Stories with a Tangram。文本以薇薇、侃侃和闪闪三人之间的对话方式呈现,配有14幅图片。文本主要内容为薇薇向侃侃和闪闪介绍了七巧板及其由来。学生通过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吸收新的理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这对教师的语言水平和多学科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文本主动拓展多学科知识,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并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和语言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前提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王蔷、刘诗雨,2023a)。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超越了对文本的浅层理解,深入挖掘文本信息,根据七巧板的主题和学生的学情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本课涉及英语、历史和美术三门学科内容。其中英语学科内容包括用英语听记关键词,运用与七巧板相关的词汇演绎七巧板的由来,同时将小组拼出的多个图形连成一个完整故事并讲述。历史学科内容主要指文本主体内容是一则历史故事,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此外,故事中的人物用七巧板拼成了几个图形。本课也要求学生在了解七巧板历史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拼接新的图形,这属于美术学科内容。 

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时要以英语学科知识为依托,提取教材语篇的主题链,补充相关材料,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袁莉娅,2023)。在本课开始时,教师先播放有关中国传统游戏的短视频,将学生引入七巧板的主题之中。接着,学生听对话第一部分,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在了解对话发生的情境后,学生进入对文本第二部分的学习。

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七巧板的历史。讲述七巧板的历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讲述这段历史的语言也需要在课上进行学习和内化。为避免学生的认知负荷过重,造成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知识的学习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调整主题学习难度来减少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的障碍,并且为学生搭建支架(付建霖,2022;王蔷、刘诗雨,2023a),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拆解为多个子目标,同时理清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从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入手,将本课知识嵌入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的信息差中,从探究主题意义出发,设计相应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填补信息差;教师还应适时提问,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为学生搭建好支架,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各个子目标。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设计活动不断创建信息差,并引导学生填补信息差,使学生逐步完成对文本中七巧板历史故事起因、经过和结尾的理解和讲述,以及基于七巧板创编故事等各个子任务,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利用图片创建信息差

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并利用图片创建信息差,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中,教师首先展示打乱顺序的三幅图。 这三幅图展示了七巧板由来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即一名智者在给国王送镜子的路上摔倒,镜子碎成七块,如图1所示,教师打乱了图片的顺序。 然后,教师提问: Who is in the pictures? What happened to him? 以此引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如下: It's a man in the picture./I think he fell down./The thing on his back fell and broke into many puzzles.

图1 文本第二部分配图图 1 文本第二部分配图(乱序)

从以上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调动已有知识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动作,且能够运用puzzle这一新词。但学生不知道图片背后的故事,需要从听力中获取信息。图片带来的信息差能帮助学生完成听前预测,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唤起学生听的欲望。

2. 通过听与讲述故事填补信息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学习理解类活动以及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填补信息差,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本课中,学生需要听三遍文本第二部分的录音,并讲述该部分故事内容来填补信息差。第一遍听,学生对图片进行排序;听第二、三遍时,学生需要写下所听到的关键信息。学生听录音后提取出的关键词有wise、mirror和journey,这三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新词,而且是七巧板历史故事中的核心词汇。随后,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在教师板书的带领下,重新讲述该部分故事内容,再次回顾智者要给国王送镜子时镜子被打碎的情节。

这部分听力活动涉及历史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知识学习。听力中有关七巧板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应关键词属于新知识,历史故事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七巧板相关词汇,学生在听力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讲述故事中巩固知识。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述故事提供语言支架,如给出“... goes on to see ... wants to ...”等暗示智者具体活动的动词短语。这些语言支架既减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用英语输出的难度,扫清了学生认知和语言两方面的障碍。

3. 利用情节创建信息差

教师可以从探究主题意义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创建信息差,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已理解七巧板产生的历史背景后,教师抓住镜子打碎这一意外事件,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说出故事的矛盾点,即镜子被打碎了,国王会生气。教师紧接着提问:If you were the wise man, what would you do? 这一问题是创建信息差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预测未知,从而形成镜子打碎和智者的处理方式之间的信息差。学生可以设身处地思考智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几位学生给出的不同预测:

S1: I would buy a new one.

T: You would buy a new one. Good idea. Others?

S2: I would fix the mirror.

S3: I would give the king another thing. I would use the pieces to build a new thing.

...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思考故事因果并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创建信息差能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七巧板历史的兴趣。

4. 通过听与表演故事填补信息差

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在教学设计中,语言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步来学习和内化(王蔷、刘诗雨,2023b)。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常以对话、表演、汇报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邹艳,2022)。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形式来引导学生内化所学,不断填补信息差,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发展。

在本课中,学生在预测故事情节后,先听课文,并看图补充关键词,之后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即智者将七块镜子碎片拼成不同形状,给国王讲故事。接下来学生朗读文本,观看原文本的视频,并与同桌分角色表演故事。以下是两位学生表演智者给国王镜子并展示七巧板的玩法时的对话:

S1: I am the wise man.

S2: What do you want to do?

S1: I want to give you this. I'm so sorry. I broke it into many pieces. But I think I can make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with it, like a camel, a boat on the river, or just a person. I can make it into a story.

S2: I love this gift. You are so smart.

S1: Thank you.

听与表演的教学设计填补了教学中创建的信息差,涉及英语和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补充关键词,在表演时使用了文本中的break into pieces、camel、a boat on the river等词语,这表明学生在听录音、记录关键词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了语言知识。 同时,学生使用文本中的语言给出了符合逻辑的故事结尾,表明学生对七巧板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课中,学生在听课文与表演故事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历史故事。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述故事结尾, 将内化的语言用于表达历史学科知识。

5. 利用七巧板创编故事,整合所获信息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核心素养提升的结果”(王蔷、刘诗雨,2023b)。在本课中,学生通过参与上述学习理解类和应用实践类活动,既了解了七巧板的历史,又学习了有关七巧板历史的相关语言表达,实现了英语和历史两学科的融合学习。随后,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在“六一”儿童节七巧板创意故事活动中,小组合作拼出创意图形,创编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其逐步使用七巧板拼出故事。首先,教师出示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片,学生读图。教师通过这几个美术案例启发学生拼出自己的图形。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几个图形,并将小组拼出的图形(见图2)组成一个故事,然后用英语讲述故事。 

图2 学生七巧板作品

图 2 学生七巧板作品

以下为四位学生用七巧板创编的故事:

S1: I made a house.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old house. It was made of wood. It creaked when you walked upon it. It was 2,000 years old.

S2: I made a swan. The swan lived in a house. She was warm-hearted and elegant. She was the owner of the house.

S3: I made a pigeon. One day a pigeon flew by. It wanted to rest in the house too. It saw a swan in the house. So it kicked the swan away.

S4: I made a peach. Suddenly a peach fell on the pigeon's head. The pigeon was hurt. The swan came in and cut the peach into pieces and shared it with the pigeon. They became friends forever.

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了房子、天鹅、鸽子和桃子,同时用英语描述美术图形,随后讲述了房子里的天鹅和路过房子的鸽子成为朋友的简短故事。

以上教学环节涉及美术和英语两门学科。为实现用七巧板创编故事的目标,教师将任务分解为学生识别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创造自己的图形以及将多个图形连成故事三个部分。在认知层面上,学生首先学习七巧板拼图形的示例,然后创造图形,最后通过合作来创作与组合图形,将分散的图形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故事。在语言层面上,学生先描述单个图形,然后补充新的情节,把对每个图形的描述连成一个故事,实现了英语和美术两门学科的融合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王蔷、刘诗雨,2023b)。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已知信息出发,以七巧板的历史这一主要问题为驱动,使学生通过听说活动逐步了解了七巧板的历史,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获取的知识上,并用子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最后在创编故事的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游戏的魅力。学生用七巧板摆出不同形状,然后用英语讲述故事,这样的活动设计兼顾英语、历史和美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学习。

针对本课的文本主题,教师“将英语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较好地习得英语知识,又能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朱世彦,2023),有效利用文本中历史和美术学科的内容,将学科知识嵌入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实现了多学科协同育人,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结语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支持,促进英语教育方式发生变革。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深入分析文本,充分了解学情,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信息差,提供恰当的语言支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让学生获取所缺信息,填补信息差,并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围绕文本主题意义的多学科结构化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实现英语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在开展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造成各个教学活动的碎片化,从而丢掉了探究主题意义这一课堂灵魂,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跨得幅度越大越好,跨得学科越多越好。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开展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所在,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21. 牛津英语话中国——新时代英语教程(听说篇) Level 2 A [T].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付建霖. 2022.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J]. 教学与管理,(34):56-59. 

郭华. 2023. 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 人民教育,(2):25-27.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刘诗雨. 2023a.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关键问题解决[J]. 英语学习,(7):4-11. 

王蔷、刘诗雨. 2023b. 指向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定位、内涵、理念、目标、要求及价值[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7-8):3-10. 

吴刚平. 202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J]. 课程·教材·教法,(9):53-55. 

袁莉娅. 2023. 解决真实问题的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学习设计路径——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16):40-42, 45. 

朱世彦. 20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6):66-68. 

邹艳. 2022.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递进式课堂活动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8-13. 

————————————

注:本文是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作者: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荆璐(北京市八一学校)
                  赵子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李春茹  陈雨薇(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