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写作教学能促进语言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语言活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教学方法源于“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突出经验、活动、学生个体和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本文从经验激活、个体感受、情境创设、实践活动切入,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旨在有效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生活内容匮乏、情感表达不真挚等问题。
【关键词】写作教学;生活化;经验;真实情境
一、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部分学生仅出于完成任务的心态草草了事;有的则根据题目提示随意拼凑;更有甚者放弃写作。其次,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个人色彩,不是生硬模仿范文,就是内容苍白无力,充斥着不切实际的虚构与夸大;情感表达肤浅,难见真挚情感的流露。另外,学生的作品往往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显得干涩无味。追溯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从而难以提炼出真实生活的精髓,既无内容可写,又无情感可抒,写作的乐趣自然无从谈起。
书面表达能力指语言学习者通过书面语言的方式(即写)表达信息的能力。写可以作为情感沟通的表达技能。语言的使用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不仅是语言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体现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梅德明、王蔷,2022)。生活化写作能促进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实施生活化写作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语言活动的关键策略,更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美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杜威1916年在《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约翰·杜威,2001), 并对其作了充分阐释。 他强调教育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 生活囊括了人类社会过去与现在的经验、个体与群体的经验,“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约翰·杜威,2001)。 人类社会通过经验的更新而得以延续,经验的更新又通过社会的传递与沟通而得以实现(约翰·杜威,2001)。 这里的经验不仅是静态的积累,更是动态的过程。 1925年,杜威进一步指出, “生活是指一种机能,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有机体,也包括环境”(约翰·杜威,2001)。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生活”,与杜威的另外两个教育命题——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中的“生长” 与“经验” 融为一体,共同阐明教育的本质(赵祥麟、王承绪,1981)。 以上内容强调了生活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的特性,其中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生活的核心。 生长指的是个体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则凸显了教育在促进个体经验更新中的关键作用。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并不仅仅意味着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还要以青少年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青少年学会生活(涂诗万、董标,2015)。该理念凸显了“经验” “活动” “有机体”(通常指学生个体)以及“环境”这四个核心要素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教育的最优效果。经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获得的,活动是实现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经验,而环境的质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经验的丰富性和深度。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地风土人情及风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周志男,201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三级中提出:在书面表达中,学生能够选用不同句式结构和时态,描述和介绍身边的人、事物或事件,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以及意图等(教育部,2022)。《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提到,“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命制的测试题目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教育部,2022)。在《课标》的要求和英语写作面临的困境下,笔者提出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不仅是对当前写作教学困境的深刻反思,更是基于对“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深入剖析。
三、初中英语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
生活,作为与学生最为贴近的存在,是写作素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源泉。在九年级的写作教学中,笔者依托教材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起解决真实问题、应对实际挑战的平台;通过将生活化的场景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将个人经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运用所学去感知、解决并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判断力,让写作成为记录生活、表达自我、感悟人生的有效工具。现以牛津译林版教材九年级Unit 3 Task的教学为例,聚焦经验、活动、学生个体和环境这四个核心要素,详细阐释如何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1. 以单元主题为引领,激活并融入学生生活经验
(1)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导向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内容的组织形式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育部,2022)。《课标》也着重指出,让学生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导向要在单元主题引领下,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架起学生生活与英语学习的桥梁(巫伟民,2021)。
本单元的主题聚焦青少年问题,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身心健康的话题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涵盖了学习、交友、家庭等多个方面。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掌握自我调节与自我求助的能力,并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本课是读写结合课,学生在完成关于青春期问题的正确做法的测验(Quiz)并读完Millie针对Raymond的体重烦恼和考试担忧的回信范文后,需模仿范文撰写一篇文章,针对同学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基于单元主题及课时教学内容,本课设定了以下具体教学目标:
① 根据写作目的,列出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方法;
② 分析范文的结构,结合文体要求,针对身边同学提出的问题,模仿范文撰写建议性的回复书信;
③ 识别并学习范文中介绍、分析和反思同龄青少年问题的生动表达和句型,进而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并提升同理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④ 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对初稿的结构、内容及语言进行改进。
以上课时目标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并从单元主题——青少年问题中细化。课时目标中凸显的“身边”“同龄”“自己”,使得目标导向定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通过让学生针对同学的问题进行回复,将教学情境化、生活化,使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
(2)采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策略
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渗透单元主题的同时,不仅能够有效酝酿师生情感,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课堂导入,使英语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或者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展开自由谈话,还可以深入挖掘课本资源,或者衔接前后课时作为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是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或感受的有效方式,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还能让他们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迅速找到已有经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针对青少年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单元的Reading A、B3和Integrated Skills A、B板块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资源。基于此,本课设计了如下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复习导入教学活动:
教师首先提问: What are Julie Kim's problems? What's Sigmund Friend's advice? 接着提问: What about the other students? 并以表格形式(见表1) 呈现问题和建议。
表1 教材人物的问题和建议
|
problems |
advice |
Julie Kim |
|
|
Samuel Park |
|
|
Nora |
|
|
Daniel |
|
|
这一活动旨在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结。所选问题和建议不仅源于教材内容,更在学生及其同龄伙伴中常见。在前期教学中,这些问题和方法已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结合,本环节通过深度挖掘课本资源与课程素材来激活并巩固学生既有的生活体验。这一导入环节也为后续写作任务做好铺垫,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还构建了多样化形式支架。
2.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活动氛围。教学情境通常由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人物、事件、所承载的主题意义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构成教学活动的氛围,使教学内容所承载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关联,让学生在真情实感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探索与发现这些知识的使用场景,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王艳荣,2023)。构建生活化写作教学情境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可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个教学环节,而应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1)紧密围绕学生实际需求设计教学
教师的细心观察是把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关键。Reading板块教学后的求助信撰写真实映照出学生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与需求。学习压力成为许多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交友困扰、身材焦虑等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基于Reading板块的实践反思可设计问卷调查活动,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课堂内容,我们在课前设计了如下问卷调查表(见表2)。
表2 学生问题问卷调查
Boys |
Girls |
1. |
1. |
2. |
2. |
3. |
3. |
A: no time for hobbies B: too much homework C: weight D: looks E: school bullying F: no friends G: Internet addiction H: not good at PE I: low marks in English J: others |
该问卷调查的设计基于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设定选项,通过问卷全面、清晰揭示班级学生当前面临的实际压力状况。青少年男女在心理、生理及社会角色上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展现出不同的反应与应对策略。因此,本问卷特别针对男女生分别设计统计维度,这样的设计提升了问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巧妙捕捉生活契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日常生活是契机发芽和生根的故土(亨利·列斐伏尔, 2018)。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无数可以转化为教学契机的瞬间,只要教师用心感悟,便能从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中捕捉到创设教学情境的机会。 这些源自生活的契机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创造机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笔者平时观察到,班里有一位女生为掩盖脸上的青春痘在天气炎热时依旧佩戴口罩,而同样面部有青春痘的男生却没有此行为。这一细微差别提醒笔者在设计问卷调查时,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另外网络成瘾已然成为青少年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结合班级实情也将其放入问卷调查。将生活的观察融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能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
(3)将生活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片段和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当然,教师可以创设多个语境, 但都必须紧扣单元的主题,形成一个自然连贯、前后一致的整体主题语境,使教学过程保持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巫伟民,2021)。在生活化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情境的设定不仅要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更要串联起整个课堂,使之浑然一体。
本课串联教学的情境主线如下:首先,通过呈现一项基于学生真实需求的班级问卷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普遍的,进而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紧接着,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致力于解决问卷中男女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一目标的设定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后,依托学生前期学习并已内化的知识和经验,结合Reading部分Julie Kim和Samuel Park的求助信和Mr Friend的回信,以及Integrated Skills部分关于Nora和Daniel的问题与建议,再辅以清晰的表格(见表1)解决学业与爱好冲突、不擅长体育、英语学科薄弱的问题。接着,引出Quiz中的问题——被人嘲笑、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作业、家里太吵、担忧考试、压力太大等,让学生选择应对方法,并根据问题进行方法拓展。然后,对于如何解决外貌和体型问题,通过引入Raymond的求助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学会如何给予他人积极、建设性的建议。最后,借用Reading教学中学生撰写的关于自身压力的求助信,组织学生进行同伴回信活动。这一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成长。
3.融合多元实践活动,真实表达个体情感体验
《课标》提出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教育部, 2022)。写作教学作为常态教学之一,其教学活动应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开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1)精心设计生活化问题链以启迪思考
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依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设计生活化问题链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层次递进、适当拓展和多元评价等策略进行优化。同时,生活化问题链的设计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的经验再现,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深化。教师要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帮助学生结合日常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在解答Quiz中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选项,更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的解决策略。以下是针对Quiz中第二个问题(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作业)设计的问题链:
Q1: How do you plan your time? What else will you do?
Q2: Can we choose to do only part of it? What results will this lead to?
Q1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的解决策略。Q2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对题目中的选项进行反思。以上问题链从书本问题向生活问题过渡。这一过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素材,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多角度赏析范文以深化理解与感悟
语言学习只有触动了情绪情感,并激活人的完整内心,才会触动自我的深层(李静纯,2017)。自我的深层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核心的部分,它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信念、潜意识中的记忆和情绪情感等。当语言学习触动情绪情感,激活完整内心时,通往内心深处的门便打开了,使这个核心部分受到影响并展露出来。例如,通过赏析范文中的语言“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elling me about your problems.”,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激起了他们倾听与互助的意愿。在生活化的写作教学中,唯有真情实感的输入,才会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波动,从而通过文字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生活化写作不仅仅是框架结构的搭建,更是通过多角度赏析文章,做生活的观察者、感悟者和记录者,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多方位触发内心世界。
范文的分析角度可以从主题内容、结构安排、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着手。本课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书信的结构外,还让学生重点学习礼貌回信、与回信的对象共情、提出合理建议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挑选出关键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随后进入分析和讨论,共同探究这些语言元素是如何以清晰、精确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传递主题意义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如何为交际服务。通过分析句子“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elling me about your problems. I hope you think my advice is worth taking.”,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在撰写建议信时,建立信任感和得体、礼貌表达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分析词汇如unhappy、worry、stressed以及句子“Many students of our age have this problem.”,学生能够领悟到青少年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在给予朋友关怀时应具备同理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3)布置回归生活的作业以强化体验
生活化的作业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让语言从教材回归生活,使课堂与生活得以最大限度地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英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陈艳婷,2012)。
回归生活的作业生动有趣。本节课要求学生基于Reading教学后根据自身情况撰写的求助信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回信:Write a reply letter to your partner to help him/her solve his/her problems.
通过撰写回信,学生将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心声,理解他人的难题,并尝试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4)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确保课堂反馈真实有效
在实施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以及合理、科学的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证据,包括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以及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等(教育部,2022)。生活化写作教学将教、学、评各环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通过评价监控促进教与学。在实施好教师课堂评价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和评价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持续反思,形成元认知意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王蔷、李亮,2019)。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学习了范文,特别强调了书信的礼貌性、对情绪的关注、情感共鸣的激发、过渡转换的自如、建议的合理性以及建议语气的委婉性等关键要素。写作评价表(见表3)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一致,并引导学生结合互评、自评对写作进行真实评价。
表3 写作评价表
Evaluation |
Self-check ☆☆☆ |
Peer check ☆☆☆ |
|
Structure (clear) |
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 |
|
|
Content (complete) |
Problem—detail—advice |
|
|
Language |
1. Does it show politeness? |
|
|
2. Does it include words or phrases about feelings? |
|
|
|
3. Does it include sentences about understanding? |
|
|
|
4. Does it include proper transitions? |
|
|
|
5. Are these suggestions practical and positive? |
|
|
|
6. Does it give suggestions in different ways? |
|
|
|
Total stars |
|
|
评价表能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语言的表面形式,而且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逻辑和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四、总结
在实施生活化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经验、活动、学生个体和环境这四个关乎生活本质的要素进行精心策划,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发展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陈艳婷. 2012. 巧用生活资源,活化英语课堂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34-37.
亨利·列斐伏尔(著);叶齐茂、倪晓晖(译). 2018. 日常生活批判[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静纯. 2017. 主题:人与自我的关系[J]. 英语学习(教师版),(12):14-19.
梅德明、王蔷.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裴松. 2011. 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6):75-79.
涂诗万、董标. 2015. 解放智慧: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民主意蕴[J]. 当代教育与文化,(6):1-6.
王蔷、李亮. 2019.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王艳荣. 2023. 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55-59.
巫伟民. 2021. 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7-12.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2001.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祥麟、王承绪.1981. 杜威教育论著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志男. 2014. 初中英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10):14-15.
————————————
注:本文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s://flts.bnu.edu.cn/node/16443。
附作者信息:王维英(江苏省江阴市顾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