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刘莹(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刘诗雨(广州市第六中学)
[文章标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模式
[文章页码]01-07
[文章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载体之一,已经明确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改变育人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单元视域下,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好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将单元学习任务项目化,再将系列子任务分解到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指导学生基于主题情境,围绕单元驱动问题,通过主动、持续和深入的探究,与同伴合作,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形成可视化的项目成果。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成果展示、交流和反思的平台,从而基于证据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通过一个实践案例具体阐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模式,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操作建议和实施参考。
[关 键 词]项目式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
[文章背景]项目式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模式(李振文,2020),单元整体教学也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首次提出要开展项目式学习,在“课程实施”中鼓励教师“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建议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路径,要求教师“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并引导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自主、合作参与实践和探究,用英语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项目任务”(教育部,2022b)。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是落实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单元整体教学难以落地是当前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标》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育人路径,一线教师普遍认同并积极参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和抓手,教学缺乏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主体性不强、知识学习碎片化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课堂教学依然以学习语言知识为目标,忽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所承载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陈则航等,2019),导致学生既无法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也无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自2022年9月起,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义务教育英语创新研究团队指导全国11个实验区教研团队开展课例研究,将英语项目式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融入区域、校本教研和日常课堂教学中,初步形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模式,为解决单元整体教学切实落地的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文章代号]25DA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葛炳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马诗语(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文章标题]主动学习视阈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四重对话”路径
[文章页码]08-13
[文章摘要]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课例探讨主动学习视阈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四重对话”路径,即学生自主提问,通过与文本对话解码表层信息;学生之间开展协作探究,通过与作者对话挖掘写作意图;聚焦主题意义,在与世界对话中建构深度理解;内化迁移所学,通过与自我对话落实意义增值。由此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新思想,实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价值。
[关 键 词]英语阅读教学;主动学习;四重对话
[文章背景]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教育部,2020)。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中,也贯穿于《课标》“教学建议”的实施要点,其核心在于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葛炳芳,2024)。然而,当下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主导过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教师通常设计一系列较为完整的问题框架或者阅读支架,但缺乏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建构的能力。要解决这类问题,开展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带动深度阅读能力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动学习的理念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进行意义协商、知识建构转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研究发现,主动学习者不仅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效能,还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乐趣(Meyer et al,2008)。“在英语教学中,主动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自主提问,主动建构意义,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与文本、作者、世界和自我间的关联,表达新思想”(葛炳芳,2024)。学生不断建立关联的过程也是主动进行对话的体现。本文基于课例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四重对话”路径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可操作的框架。
[文章代号]25DB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葛余健(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国征(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文章标题]以启智润心为目标的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文章页码]14-20
[文章摘要]文学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忽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问题。这些问题矮化了文本的文学和教学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启智润心为目标的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介绍其内涵和实施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例阐述其教学路径,以期为优化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提供些许借鉴。
[关 键 词]整本书阅读;文学阅读;启智润心;德育;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教育部,2022)。文学整本书阅读因其具有的诸多优点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习任务未能有效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文本所传递的深刻育人道理。这些问题矮化了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价值和作用。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与教师对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偏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缺乏妥善处理文学整本书智育和德育两者关系的能力有关,导致文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未能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文章代号]25DC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赵琳(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陈新忠(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标题]基于学科本位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文章页码]21-26
[文章摘要]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落实育人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能发挥英语学科的独特优势,综合融通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协同育人。本文结合案例阐述基于学科本位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及方法,即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合理规划跨学科主题课内外活动,实施指向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维多元评价学习效果,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本位;高中英语
[文章背景]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育部,2014)。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教育部,2020a)。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涉及主题广泛,涵盖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具有独特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价值。然而,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学习任务缺乏实际意义,不能与学生生活建立链接;忽视英语学科学习;语言学习与跨学科知识学习割裂等。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教师层面,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理解不清,缺乏具体实施路径和统筹设计;学生层面,面临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不匹配的现实挑战。本文将结合实例,聚焦基于学科本位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探讨其内涵、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
[文章代号]25DD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朱梅(上海市南洋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增值评价研究
[文章页码]27-32
[文章摘要]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本文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以单元学历案为载体,实施增值评价的路径和方法。教师可通过评价任务和增值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素养增值进行全面、科学、动态的评价和反馈。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 键 词]增值评价;单元学历案;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
[文章背景]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突出核心素养在学业评价中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切实开展好形成性评价(教育部,2020)。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育部,2020)。反观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活动常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实质内容;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缺乏指导性。因此,如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增值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注自身成长和进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以高中英语单元学历案为载体进行增值评价的路径和方法。教师可通过学历案中评价任务和增值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素养增值进行全面、科学、动态的评价和反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评价任务,调适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从而促进认知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文章代号]25DE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谢婷婷(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黄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文章标题]基于基本问题探究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33-39
[文章摘要]基本问题也称作核心问题或者本质问题。为了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使学生阅读过程更有目标、教学更加系统,教师可尝试开展基于基本问题探究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文以The Anti-Bully Squad一书为例,阐述如何提炼和确定整本书的基本问题,并基于基本问题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等的全面发展,培育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
[关 键 词]基本问题;整本书阅读;问题链;评价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教育部,2022)。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已经得到专家、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整本书的篇幅长,内容多,主题相对深刻,学生阅读周期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的切入点众多。 为了避免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可梳理和提炼出整本书的基本问题,基于基本问题设计目标、活动、评价等来展开探究。 基本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
[文章代号]25DF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林弘虹(上海中学东校)
[文章标题]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策略
[文章页码]40-44
[文章摘要]诗歌是高中英语文学体裁中特殊的语篇类型,也是体现英语课程六要素整合的重要语言和文化素材。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读者反应理论提出高中英语诗歌应采用“精读、深思、实践”的教学策略,寻找和填补诗歌文本空白。该策略注重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与诗歌文本的互动,使学生共鸣诗情;同时引导学生从个体实践中延伸诗歌主题,通过读诗、赏情、辩理,使诗歌学习成为富有个人意义的审美和鉴赏体验。
[关 键 词]读者反应理论;诗歌教学;高中英语
[文章背景]英语诗歌的语言高度精炼,隐含着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情感,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和价值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英语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英语诗歌中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英语诗歌韵律表达的形式之美,还要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从诗歌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教育部,2020)。英语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进入诗所创造的理想的世界中去,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一首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李娜,2016)。在新版英语教材中,诗歌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版英语教材中选入了以下诗歌语篇——The Geography Lesson、Drinking Wine、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e Road Not Take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版英语教材中也选入了诗歌语篇Written in March。这些诗歌语篇呼应所在单元主题,同时理解难度上较本单元的其他文本有所增加。当前,高中英语诗歌教学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体现为以教师开展文本解读为主,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其次,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与语言教学的实用性之间存在冲突,尤其体现在传统诗歌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情感体验不足,很难与诗歌产生共鸣。学生无法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诗歌学习变得拘谨且沉闷。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展开学生活动,更无法实现创意表达和相关社会实践。结合诗歌特征,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拓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其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诗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此,本文将在读者反应理论引领下,探讨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章代号]25DG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邸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宁帅 (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多语篇听说板块的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45-50
[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多语篇听说板块的特点,并基于听说课教学现状,结合新课标对听说能力的目标要求,以北师大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Lesson 17 People in Our Lives为例,探讨了初中英语多语篇听说板块的教学策略,即主题统领,构建多语篇听说板块的整体框架;优化听力活动设计,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后探究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听说效果。
[关 键 词]听说教学;多语篇;听说板块
[文章背景]为加深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丰富学生关于该主题的听力体验,促进学生围绕该主题的口语表达,教材编者编排了指向同一主题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听力语篇,从而构成多语篇听说板块。这些语篇通常围绕同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信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样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其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本板块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语言能力的三级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识别不同语调与节奏等语音特征所表达的意义,能在听的过程中,围绕语篇内容记录重点信息,整体理解和简要概括主要内容,能根据听到的关键词对人物等进行推断;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在思维品质的三级目标中提出,学生能发现同类型语篇的相似之处;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事物(教育部,2022)。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多语篇听说板块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因为,多语篇听说板块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表达机会,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逐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然而,在现行的英语听说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处理多语篇听说板块时,忽视该板块的特点,没有考虑各语篇间的内在联系,照搬单语篇听说教学或阅读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主要问题表现在:(1)听说设计缺乏整体性。教师将各个语篇分割开来依次加以处理,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感知和学习目标语言,也无法深入探究主题和语义。(2)听力活动设计不合理。由于教师忽视听力教学的特点,没有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听力的具体要求,导致在设计听说活动和处理听力语篇时,采用阅读文本材料的处理方式来解决教学难点。(3)听说活动结合不紧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听上,认为“听见”即“听懂”,听后未引导学生对多语篇内容进行深层思考与表达训练。(4)评价主体和角度单一,没有从多主体、多语篇的角度考虑并设计评价方案,不能从多维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多语篇听说板块的特点来设计与实施教学,对学生的听说技能展开针对性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
[文章代号]25DH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苑海英(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文章标题]文化意识视域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
[文章页码]51-55
[文章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是形塑文化独特性的关键因素,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笔者开发的校本课程——海畔明珠之王府中学,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文化资源,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学习中加深对主题任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并自觉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关 键 词]文化意识;校本课程;协同育人
[文章背景]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课程目标的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提出新的要求,即文化内容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有层次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理解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提出“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和需要开发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条件开发各种校本选修课程”(梅德明、王蔷,2020)。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对校本课程进行规划,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学生对校本课程重视不够,“为了选而选”,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使课程流于形式。另外,课程设计缺乏对于身边文化现象的深入探究。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原本是清朝的王府,到目前已有将近百年历史。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什刹海、中轴线,周边既有世界遗产名录上的著名景点,同时遍布名人故居,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学生对学校缺乏深入的了解。基于以上这些情况,笔者拟通过开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通过认知、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并提升运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因此,笔者尝试开设了高一英语校本课程——海畔明珠之王府中学(Bright Pearl—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ijing No. 13 Middle School),其目的是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抓手,充分利用学校本身和周边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体验、感悟并用英语进行表达,最终达到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文章代号]25DI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陈莫兰(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初级中学)、傅飞波(浙江省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
[文章标题]中华文化元素在中考英语书面表达中的考查与启示
[文章页码]56-61
[文章摘要]中华文化元素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将其融入中考英语书面表达中体现了命题的素养立意。本文从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角度分析了2020~2024年浙江省中考书面表达题,包括其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华文化元素考查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议,以发挥命题对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助力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关 键 词]中华文化元素;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文化自信
[文章背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发展活力和战略定力(隗金成、 房广顺,2016)。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对新时代学生提出的发展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三级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所学英语,通过书面语篇简单介绍中外主要文化现象(如风景名胜、历史故事、文化传统等)”(教育部,2022)。英语写作不仅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技能,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感悟。近年来,浙江省中考书面表达命题设计融入传统节日、技艺等中华文化元素,其命题意图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文化强国的发展需求。然而, 现实情况是学生难以下笔或文不达意,难以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元素的“形”与“义”。部分教师鲜少关注此类写作教学,缺少有效的写作指导。“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怎么考,也影响着英语写作教学怎么教”(黄永志,2021)。中考书面表达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育人导向和命题意图,分析和评价中考书面表达能为反拨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价值引领。鉴于此,本文从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角度研究了浙江省2020~2024年的中考书面表达命题,分析、概括其特点和内容,以提升学生用英语描述文化现象和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助力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代号]25DJ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姜秀娟(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文章标题]英国A Level中文考试设计对我国高考英语考试的启示
[文章页码]61-封三
[文章摘要]本研究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对英语高考的要求,借鉴英国A Level中文考试设计思路与方法,指出我国高考英语考试可适当减少选择题和限制作答任务的题量,补充一些综合测试任务,旨在更好地反馈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A Level中文考试;高考英语考试;考试设计;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 2020;以下简称《课标》) 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然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试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左右了该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目标难以达成(韩宝成、梁海英,2021)。 从考试“指挥棒” 的角度来说,不合理的考试设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高考英语考试以发挥其正面反拨作用?分析、借鉴国外优秀的语言测试设计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思路。英国A Level中文考试成绩可用于大学录取,与我国的高考英语考试的用途类似。 本文通过分析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以下简称CAIE) A Level中文课程/考试大纲和真题,探究该考试的测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英语高考设计提供启示。
[文章代号]25DK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标题]英语教育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研修班招生简章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5DL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