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听懂、会想、能说——从一节研究课谈小学英语会话教学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王建平
【摘 要】本文结合会话教学的课堂实例,从“听懂,注重对话的整体输入”、“会想,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能说,让学生有话可说”三个层面探讨了促进和提高学生会话意识和会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整体输入,学生提问,语用情景,会话教学
一、案例背景
2010~2011学年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语室引领和指导区县教研室开展了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研究。作为参与区县,我们以研究课为载体,立足所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对如何开展会话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我们首先通过教师座谈、课例研讨等形式对目前我区小学英语日常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归纳如下:学生常出现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问的现象;交流时不能自然地引发话题;经常无话可说,有时不知从何说起;会话内容单一,经常出现为回答而回答的现象,回答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大部分学生只能针对所学的对话做一些替换练习;多数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自主交流有一定的困难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依托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作为教研员与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王金芳老师一起,针对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The Concert 第2课时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案例描述
1. 教材分析与教学构思
会话课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会话课的最终目的。小学高年级会话教学要在培养学生会话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打好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The Concert的中心话题是学校要举行音乐会。第1课时的故事以The Newtown Elementary School将在六一儿童节举行音乐会为背景,呈现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学生通过故事及其中的语句“Who will play the drums? / I will.”等对一般将来时及乐器类单词drums、piano和guitar有了初步了解。本课为第2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单元词汇学习板块Words to Learn,涉及piano、guitar、drums、flute、violin 5个乐器类单词,以及concert和music等相关词汇;二是听力练习板块Listen to This;三是Talk Together板块。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3)班的学生,他们与任课教师关系融洽,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乐于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大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英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但课上用英语提问、主动运用语言的能力有限。
会话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本节研究课聚焦会话教学,突出三个着力点:(1)听懂,注重对话的整体输入;(2)会想,给学生提问的机会;(3)能说,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让学生听懂、会想、能说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会话意识和会话能力的目标。
结合这一思路,我们将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够理解对话内容、正确地朗读或表演对话;
(2)能用“What will you do? / I will ...”进行问答;
(3)能结合表示乐器的单词及以往学过的与学校活动相关的词组就即将安排的活动进行问答交流。
2. 教学过程
Step 1: Guess and Say
师生一起做猜猜看的游戏,教师用PPT呈现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盒子里有图片。学生猜测后,教师点开小盒子呈现图片。这些图片局部被遮盖,教师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说一说图片内容。图片涉及read a book、listen to music、play computer games、play cards、cut some paper、draw a picture、play chess、see English-language movies等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
[设计意图]
用猜一猜的游戏调动学生兴趣,在复习一些词组的同时作补充,为结课前学生交流参加学校六一儿童节社团活动的情况作语言准备。
Step 2: Learn the Words
通过让学生听音乐辨别演奏的乐器呈现本课时重点单词piano、drums、guitar、violin和flute,教师在学生辨别出乐器后呈现相应图片及单词,并带领学生读单词。
之后,教师用“Can you play these instruments? Let's have a class concert. Who will play the piano / flute / ...?”等与学生交流互动。表演者安排就位后,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做演奏各种乐器的动作,尝试运用以上单词并学习单词concert。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营造要开班级音乐会的氛围。在情景中学习单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通过“Who will play the piano? Will you play the guitar for us? Really? Lisa, will you play the flute? Are you kidding?”等既真实又略带幽默的语言互动,不仅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还通过情景呈现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突出了本课时的核心语言点。教师适时板书“I/She/He/You will play ...”。
Step 3: Learn the Dialogue
教师让学生观察对话的背景图并作介绍,然后提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ary and Peter's school concert?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用板书做简要记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第1遍录音并寻找答案。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抓住学生所说的what、when、where等关键词,帮助学生修正说出的语句。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
When will the school concert begin?
Which instruments will they play?
What will the children play?
Who will play at the concert?
Where will they have the concert?
之后,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涉及的、自己课前预设的问题:Will Peter play the piano? Will Peter's parents come to the concert? 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第2遍录音,深入理解对话细节。第3次对话输入的方式是让学生默读对话,然后让学生跟录音模仿朗读对话,完成第4次整体输入。之后,学生以对子活动的形式练习、表演对话,教师着重对语音语调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从现场营造班级音乐会的真实场景到教材中school concert的巧妙过渡,让学生走进对话。以学生提问、教师补充问题的形式整体输入对话,让学生了解对话大意,听懂一些事实性信息。教师补充的问题“Will Peter / Peter's parents ...?”既渗透了一般将来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又对学生未涉及的一些信息进行了补充。让学生结对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充分感知和适当练习的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朗读对话的指导。
Step 4: Listen and Practice
教师出示Listen to This板块中Angela的图片,介绍说:This girl is Angela. She will do many things next week. What will she do? 引导学生完成Listen and Number的练习。此环节分三步进行:
(1)听第一遍,学生给图标号;
(2)听第二遍,学生自我检查核对,此时要求学生默读听到的语句;
(3)学生说出标号及听到的语句,核对答案,同时教师用PPT呈现相应图片及语句。
教师再次强调呈现的语句是有关Angela下周的活动安排,并让学生介绍Angela下周的活动安排,以此练习本课时的核心语言点“... will do ... next week.”。
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未来时间的活动安排,并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全班、男生、女生轮流提出问题,教师还以抽取幸运号码(学生的学号)的形式抽取学生介绍自己未来时间的安排。教师用PPT呈现问题,并用红色标识after school、tomorrow evening、next Sunday、this weekend等表示未来时间的词语。PPT呈现的问题如下:
What will you do after school? 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evening? What will you do next Sunday?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听力练习内容集本课核心语言点及其功能用法于一体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PPT呈现句子结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及其特点,并通过趣味性活动让学生练习使用核心语句,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Step 5: Group Work
教师借助图片和话语创设真实语境,布置任务。教师说:Children's Day is coming. Our school will have many activities on that day. We will have a concert, an English party, an art show and some indoor games. Each group choose one to take part in. 随后,学生4人一组确定本组将参加的活动,并完成任务活动单1中①处的记录。之后,教师与各小组互动,了解各小组参加的活动。
教师继续布置第二项任务,小组内运用“Will you ...? Yes, I will ... / No. I will ...”互动交流,询问各自分别参加school concert、English party、art show、indoor games中哪项具体活动(见任务活动单2),并完成任务活动单1中②处的记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将参加哪项活动,每人具体要做什么。
任务活动单1
Activity on Children's Day
(Group _______)
|
Activity: ①
Details: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活动单2
school concert: listen to music, play the drums/ violin/. . ., sing songs English party: read an English book,see an English movie,sing English songs, play guessing games art show: cut some paper, draw pictures, paint pictures, make a brush pot indoor games: play computer games, play cards, play chess, play with toys |
最后进行采访活动,学生自愿结对相互采访,询问对方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中参加哪项活动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参加等信息。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做事情。分两个层面设计语言运用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协商,使用“We'll / I'll ...”表达自己在学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中的计划安排。最后的采访活动给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机会。
三、案例分析
1. 听懂,注重对话的整体输入
会话的基础之一是听懂,然后才是适当的反应——说出,并形成交谈(祁俊然,2010)。本节课教师在对话学习的输入环节强调对话素材的整体输入,在帮助学生听懂内容、关注情景方面提供支持。这与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倡导的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对话素材的整体输入在本节课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整体输入对话情景和语言材料。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提供的情景支持,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对话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二是整体把握语言材料的输入。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从“点”的角度呈现和讲解对话内容,将重点和难点逐个突破后再呈现整个对话。这种方法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理解整个语篇,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构建对话内容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师强调对话的整体输入,之后再深入细节学习和练习。另外,Talk Together中涉及的核心语言在第一课时的故事中已呈现,学生已初步感知,因此有能力从听的角度整体理解对话。
2. 会想,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会话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参与的合作过程,其特点是轮流发话(刘芳,2008)。因此,要保持一定的话轮,发话就很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经常处于师问生答的状态。许多学生善于回答问题,但主动问、自主说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在本节课中教师尝试归还学生的提问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对话的输入环节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机会,重视思维层面的学习任务的落实,通过引领学生提出问题来增强学生的观察、推测、判断等能力。
本节课教师以“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ary and Peter's school concert?”为问题引领,鼓励和启发学生在对话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用wh-类问题提问,如:
When will the school concert begin?
When will they have the concert?
Which instruments will they play?
What will the children play?
Who will play at the concert?
Who will play the piano?
Where will they have the concert?
What will Peter play?
教师给学生的提问机会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第一课时刚接触了will和concert等内容,让学生自主提问的训练也刚起步,因而学生的提问不是很顺畅,但是他们表达的欲望很强。在此环节,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并耐心等待。教师应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努力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关注学生提出的非预设的问题,对学生该从哪些角度想问题给以引导,把学生充分思考与体验的过程呈现出来。
让学生就对话内容提问是对话学习的一个小环节,但这种做法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教学模式,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平台。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想问题,虽然只是微小改变,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成为支点,支撑起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
3. 能说,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言展示情景,情景又促进对语言的理解(杜会,2010)。要让学生能说、能讲,就要让学生置身于体现语用的情景中。教师用听音乐辨别是哪种乐器的方式集中呈现本节课应学的词汇,并以“Let's have a class concert.”将学生带入情景;之后用“Who will play the piano? / Who will play the drums? / ...就将要举办的班级音乐会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上台模拟演奏。学生在班级音乐会的情景中走进Mary and Peter's school concert。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辅助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融视、听、说为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对话内容的理解。
教材融汇了词汇、句型、惯用语和社会背景知识,是学生获得新话语能力的主要依托。挖掘教材、活化教材才能使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Talk Together部分都有图片作为情景支撑,对话输入时,教师给予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比较而言,本课时的对话图片信息不够丰富,教师结合对话,紧紧抓住Concert这一主题,设计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语境。语境明确而具体,有针对性,使学生思考方向明确,知道围绕什么来说,从哪里开始说。
与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样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撑。本节课中,教师借助语言支架组织有效对话的意识很强。无论在热身阶段,还是在呈现、练习等教学环节,教师围绕动词短语、句型结构、一般将来时的语法概念等都提供了极强的辅助性提示,并设置了充足的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丰富表达。比如,在Listen and Practice环节,教师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训练之后,依托介绍Angela的下周活动练习本课时核心语言点“...will do ... next week.”,既有效帮助学生内化了所学语言,又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有话能说奠定了话语基础。
四、结束语
会话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听懂、会想、能说,并以此为途径促进学生会话意识和会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与理解所学对话,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实现真实的交流。
教师的引导能力是会话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交流性的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提示学生交际时要有眼神交流,这样感觉更加真实,也更容易想象情景。教师除了在理解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对会话教学做出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会话外,还要能结合文本和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地寻找一些话题,促进学生课堂语言的生成。在学生尝试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巧妙地帮助学生改进语言的质量。
——————————————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下册[T].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杜会. 2010. 重视语境为核心的英语会话教学[J]. 辽宁师专学报,(4):84-85.
刘芳. 2008. 话轮转换与英语会话教学[J]. 英语教学,(11月下旬刊):146.
祁俊然. 2010. 浅论英语会话教学[J]. 教育教学研究,(8):146-147.
[注:本文刊登于《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