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回顾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方面对一节Project单元教学课进行了反思,并从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回顾复习的自主性、教师引导的示范性、实践活动的层次性、语言输出的综合性和评价机制的激励性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实施,自2012年秋季起江苏省小学三年级开始使用新修订的《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新版教材中Project单元替代了旧版教材中的复习单元Review and Check,成为有别于旧版教材的最大亮点。
Project单元立足于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基础之上,由几个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语言实践活动组成,其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Project单元中编排了开放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它将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本文对笔者观摩的一节Project单元展示课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探索发挥Project板块作用的有效教学途径。本课教学内容为新修订的《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三年级上册Project 2 A Puppet Show。
二、回顾信息——综合复习,做好实践活动的语言准备
[教学过程回顾]
1. 自由对话,回顾介绍他人的语言项目
由于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在上课伊始与学生互致问候,并通过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greet each other first.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Cindy. What's your name?
S1: Hi, Cindy. I'm Kate.
T: Nice to meet you, Kate.
S1: Nice to meet you, too.
T: Hello, are you Mike?
S2: No, I'm Jack.
…
随后多媒体呈现关键词friends,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介绍自己班上的朋友,回顾并复习介绍他人的表达方式。学生乐于用文本中的语言支架向新老师介绍朋友,部分学生还能结合描写外貌、衣着的词句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T: Now I know some of you. And I want to know your friends, too. 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 to me? You can say,“This is … He/She is my friend.”
S3: This is Joe. He's my friend. His mouth is small.
T: Good morning, Joe.
S4: Good morning, Cindy.
S5: This is Mary. She's my good friend. Look at her T-shirt. It's nice.
…
2. 齐唱歌曲,复习颜色与服装类单词
学生先听歌曲,并总结出歌曲的主题Colour;而后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回忆并总结已学的颜色类单词,学生通过男女生竞赛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复习单词,进一步巩固颜色类单词的音、形、义;接着,全班边做动作边唱歌曲;最后,多媒体任意呈现一种颜色,若学生所穿服装的颜色与该颜色一致,则用歌曲Colour Song的曲调即兴创编并演唱含有该颜色的歌曲。
之后,授课教师围绕自己的服装与学生展开谈论,再让学生用多媒体中呈现的语言支架和颜色类单词(见图1),在小组内谈论自己的服装,最后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反馈。该环节师生的对话如下:
T: Look at my blouse. What colour is it?
S1: It's yellow.
T: Is it nice?
S1: Yes, it's nice.
T: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clothes in groups. You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图1
3. 猜谜游戏,再现食物类单词
授课教师依次呈现几张颜色卡片,让学生大声说出对应的颜色类单词,而后设计了一个猜谜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头描述猜测卡片背面的食物名称, 并复习描述食物的相关句型;再请个别学生模仿教师上台描述,其余学生猜测食物,并且相互进行交流。猜谜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词句复习的趣味性。
T: OK,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now. Look at the blue card. There's a wonderful thing on it. It's very sweet, and you have it on your birthday. What is it?
S1: A cake?
T: Yes. Would you like a cake?
S1: Yes, please.
T: Here you are.
S1: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Who can come here and let others guess?
…
授课教师呈现最后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品,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A Puppet Show。
T: The last one, it's a toy. It's lovely. Most of you like it. What's this?
S3: It's a puppet.
T: Right. Do you like puppets?
Ss: Yes.
T: Today we're going to have a puppet show.
授课教师板书并领读本课主题A Puppet Show。
[教学分析]
在本节课的回顾语言信息环节,授课教师通过自由对话、齐唱歌曲和猜谜游戏这三个活动复习了前几个单元的单词和句型。
在自由对话环节,授课教师没有机械地进行师生问答,而是让学生围绕关键词friends自主介绍朋友,从而复习介绍他人的语言表达。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能结合介绍他人的知识储备自主表达,有的学生能灵活地将描写外貌、衣着的语言项目融入其中,使口头表达更为具体和生动。
在齐唱歌曲环节,授课教师设计了听唱歌曲、创编歌曲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巧妙地复习了颜色类单词;同时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复习颜色类单词,增加了单词复习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颜色类单词音、形、义的印象;而后再由颜色类单词自然过渡到服装类单词的复习,学生在表演对话的交际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
在复习食物类单词时,授课教师设计了根据描述猜食物的趣味游戏,先以描述cake作为范例让学生猜测,而后请个别学生描述食物,其余学生猜测。这样的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逐步具体的语言信息激发了学生猜测的欲望,他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在学生猜出单词后,授课教师又适时引出相关功能句型的操练,体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教学原则。
可见,在正式进行Project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回顾语言知识,归纳相关语言信息,为正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作必要的铺垫。
三、加工信息——确定课题,完成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教学过程回顾]
1. 教师充分示范,明确项目要求
图2
授课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木偶,再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表格,示范填写木偶的相关信息,最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步完成木偶的制作和相关信息的填写(见图2)。
T: Look, this is my puppet. I call her Helen. I like yellow, so I made a yellow skirt for her. It's very nice. So first please draw your puppet and colour it on page 69. And then, cut it out and glue it on a stick. At last, give your puppet a name,tick the boxes and show the colour on page 56.
2. 小组合作探究,分步完成任务
(1)制作木偶,填写信息
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Project中的任务A和任务B,即制作木偶并在书上填写木偶的姓名、性别、衣着及其颜色等信息。
(2)呈现木偶,组内介绍
学生完成任务后,授课教师将讲台作为木偶展示的舞台。她手执木偶,以木偶Helen的身份展开自我介绍,接着请学生模仿老师的介绍方式,在组内扮演自己的木偶进行自我介绍,完成Project的任务C(见图3)。
T: I think you have written about your puppets. Now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our puppets. I'll let my puppet, Helen, do it first. Hello, I am Helen. Look at my skirt. It's yellow. It's nice. Can you show your puppets like this?
Ss: Yes.
T: Please show your puppets in your groups. You can use th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学生饶有兴趣地以木偶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在组内作自我介绍,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语言,之后请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木偶。
图3
(3)分组讨论,准备语言
学生在组内进行木偶表演。首先,授课教师向学生提供课本上的at home、in a classroom、on a picnic、at a New Year's party这四个场景(见图4)和in a clothes shop这一补充场景,再以场景at a New Year's party为例,与学生讨论和该场景有关的词组或短语,并将其板书至黑板上。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剩余的一个场景,讨论在该场景中可能用到的相关句型,并选出个别小组代表到黑板前板书并领读句型。
T: Boys and girls, we will have a puppet show. We need some scenes. Here're five scenes for you. Can you read them?
Ss: …
T: Before the performance, let's have a discussion. What questions can you use in these scenes, and how can you answer them? Let's try to talk about the topic“At a New Year's party”. What can you say?
S1: Happy New Year!
S2: This is for you.
S3: …
T: Good. Now we have four scenes left. Each group chooses one scene and discusses the sentences.
图4
[教学分析]
Project板块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是一个重发现、重过程、重主题、重实践的全新的学习过程(侍之春,2009)。
正式的Project活动是让学生根据文本所给的具体步骤,通过自主制作、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搜集、交流汇报等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四个步骤:①Planning——形成小组,组内分工,确定课题;②Preparing——收集信息,小组讨论;③Producing——拿出初稿,对其进行加工、完善;④Presenting——成果展示(刘美琳,2012)。可见,Project是一项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与研究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旨在启发学生如何收集信息、制作、分工和展示等。受小学生年龄小、语言储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三年级学生独立完成Project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进行Project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示范性引导,所设计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加工信息环节共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制作木偶、填写信息、介绍木偶和场景语言准备。由于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Project,因此在完成每项任务之前,授课教师都会为学生充分示范操作步骤,并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指导。例如,在制作木偶与填写信息之前,授课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木偶Helen,通过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确制作和填写等项目的要求。在学生介绍自己的木偶前,授课教师仍以木偶Helen为例用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的木偶。授课教师还将讲台作为木偶表演的舞台,蹲在讲台旁为其配音,增加了木偶展示的真实度。因此,学生在小组准备时也纷纷效仿老师,蹲在课桌旁向组员介绍木偶,使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在准备场景语言前,授课教师以at a New Year's party为例,先与学生讨论相关功能句型,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剩余场景的功能句型,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储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制作、填写、介绍和讨论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从手头准备自然过渡到口头准备,完成了Planning — Preparing — Producing这三个步骤,为正式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四、输出信息——汇报交流,展示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回顾]
1. 选择场景,综合运用语言
教师请一位学生带着木偶到讲台前,师生选择一个场景示范木偶表演。在对话过程中,授课教师用丰富的语言、夸张的语调和生动的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清楚了解表演的要求。接着,同桌间任选场景创编对话,并在组内展示自编的对话,如遇困难可及时请教老师。最后每组推荐三名代表在下一环节向全班同学展示。
2. 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各组代表上台表演自己创编的木偶对话,其余学生和老师则作为评委对其进行现场点评。知识结构的有效激活和交际情景的成功创设为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顺利输出语言奠定了基础。学生能恰当、得体且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以下是一组学生根据on a picnic这一场景创编的对话:
Jack: Hello, I'm Jack.
John: Hello, I'm John. This is my sister, Tina.
Tina: Nice to meet you, Jack.
Jack: Nice to meet you, Tina. Your white dress is nice.
Tina: Thank you.
John: Let's have a picnic now.
Tina: Look, what's this?
John: It's a pie. Would you like a pie?
Tina: No, thank you.
Jack: What about a chocolate ice cream?
Tina: Yes, please.
(Tina在吃冰激凌的过程中不小心将黑色的巧克力冰激凌弄到白色的裙子上。)
Tina: Oh, my dress!
Jack: It's black and white now.
John: Let me help you.
Tina: Thanks a lot.
师生根据各组的表现当堂评出了最佳语音语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
[教学分析]
Project的最后一步为Presenting,它是展示实践成果的环节,也是突出语言输出的关键环节。前期的教学铺垫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也让学生对主题任务的语言和语体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由此可见,在展示成果环节,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语言输出,让成果展示更具操作性。
在本节课的语言输出环节,授课教师先和一名学生围绕一个场景作示范表演。在此次示范中,师生的语言输出不再是几个形式单一、零碎的句子,而是从语音语调、语境、表情以及语言输出量等多个方面启示学生,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综合性语言输出。在展示环节,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创编出充满智慧的精彩对话,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教学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有效策略(侍之春,2009)。Project的成果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其成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各小组的实践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的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五、结语
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Project单元的内容既反映了用英语做事情的设计理念,也凸显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它为拓展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提供了有效资源。因此,教师在设计Project单元教学时要体现其功能性,即在学习了前几个单元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来做事情,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参考文献
刘美琳. 2012.《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之我见[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23-25.
吕华兵. 2012.《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语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5-18.
侍之春. 2009.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的设计及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17-20.
译林出版社. 20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三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沈国锋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