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3年第05期:小学英语高年级听力教学活动设计的观察与分析 ——以北师大版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听力板块为例(北京:王建平)

【摘 要】本文结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听力板块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小学英语高年级听力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为学生听力技能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板块,活动设计,问题分析

       一、引言

       北师大版《英语(Primary English)》(供一年级起始用,下同)高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单元核心内容设计有听的板块,如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Write、Listen and Match等。从整体上看,听力板块的内容借助于图片、表格等方式呈现,形式较为丰富。单元内的两个听力活动各有侧重,任务呈现循序渐进。第一个活动结合主要词汇和结构提供语言输入。第二个活动侧重简短的篇章,注重学生对语篇层面内容的整体意义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听力板块是单元教学中听力技能训练活动的主要资源,教学的重点是听,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听懂目标语言,并注意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说的例子。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与对故事、对话或阅读等板块内容的处理相比,教师对教材中听力部分的处理在设计和实施方面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听力板块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听力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训练得不到落实,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缺乏学生深入而广泛的参与,缺乏对学生心理感受的关注,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转化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目前听力教学存在低效的现象。
       二、听力教学案例与分析
       下面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听力教学的四个环节进行观察,并就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目的在于进一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理清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听力训练的实效。
       问题一:听力材料的教学是否仅限于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师生对答案?
       [案例1]五年级上册Unit 2 Mocky's Bad Day的第2课时Listen and Number
       某授课教师安排Words to Learn、Listen and Number、Talk Together为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在完成单词的学习之后,教师从第1课时的故事情节及上一环节学习的visited、ate等动词的过去式出发,设计过渡性的问答活动,导入听力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教师用PPT呈现此练习中Mocky吃香蕉的图片f(见图1)并提问:What did Mocky do yesterday? 学生集体回答:He ate a banana.
       教师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PPT上呈现的听力部分的图片(见图1)。之后,教师播放一遍录音,录音材料是依图片内容而设计的6个问题,学生听完问题后完成Listen and Number的练习。最后,教师让学生举手核对答案,如:Number One is Picture C.
图1
录音材料(斜体部分为参考答案):
1. What did Mocky do on Sunday?
He visited Ken and Ann.
2. What did Ann and Ken do last Sunday?
They played ball in the park.
3. What did Ann and Ken do after school yesterday?
They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4. What did Mocky want?
He wanted a banana.
5. What did Ann's family do on Saturday?
They ate lunch in a restaurant.
6. What did Mocky do?
He put a banana into his mouth.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仅限于播放录音、学生做题以及师生对答案。教师使用教材听力材料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结合教材的设计意图进行听力训练的意识和策略。Underwood(1989)把听力活动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开展听前、听中、听后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把通过听获得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转引自曹刚阳,2009),能避免只按教材教听力的现象。
       通过分析听力材料会发现,问答句中含有的信息简单,学生即使听不懂动词,但句中的名词都是他们熟悉的,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很容易理解材料内容,并完成图片排序。而此环节的听力练习放在学习了动词过去式之后,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句子的过程中加强对新学的visited、played、wanted等过去式在发音特点上的感受和辨认。因此,在听前、听中、听后任务的设计上应以通过听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分辨所学单词的读音为重点。
       授课教师设计的听前活动以图1中的图片f及问题“What did Mocky do yesterday?”导入,这样的导入设计未免过于机械,学生只能就图说图而答:He ate a banana. 如果换成图片a或c,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空间多思考、多表达,有利于听前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促使其产生联想,这些联想会使学生对要听的内容和相关词汇有一定的了解。在听中和听后环节,授课教师没有过多设计,其实在这两个环节是大有可为的。听中环节要让学生多听,至少两遍。授课教师只放一遍录音材料,单纯地以能完成图片排序为目的,而忽视了本单元输入新语言的目的。对于过去时态,特别是visited Ken and Ann、played ball、wanted a banana、put a banana into his mouth等内容都是学生刚学过的,有必要通过听的输入加强学生对单词过去式读音的印象。在听后核对答案时,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使用所听到的语句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图描述出来,通过说来体会这几个动词过去式的发音,形成正确的读音,以此加强对动词过去式结构特点的感悟。
       问题二:听力练习放在说之前还是之后?
       [案例2]六年级上册Unit 5 The Broken Computer的第2课时Listen to This
       作为第2课时的教学,某授课教师设计的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三步:一是对第1课时故事内容的复习;二是处理Words to Learn部分,学习词汇;三是对本课核心内容Talk Together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将本课时的听力练习纳入第3环节。此环节中,在对话作为新授内容学习之后,教师设计了5个拓展活动,其中Listen to This为第3项拓展活动。此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教师创设如下语言情境:The girl is very happy now, but she needs us to help her with her exercise. Would you like to do it?
       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录音材料为6段对话;然后给学生分发Listen to This部分涉及的图片(见图2),让学生根据所听的对话内容为每幅图片标序号。
       集体反馈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第1~5段对话的关键词,对第6段对话则看图说出关键词后再通过听录音核对答案。
图2
录音材料:
1. Boy: This computer isn't working.
Girl: You should turn it on first.
2. Girl: I want to use the Internet.
Boy: You should ask your parents to help you.
3. Girl: Is this a color printer?
Boy: No, it's black and white.
4. Boy: Is a CD-ROM cheaper than a disk?
Girl: No, a disk is cheaper than a CD-ROM.
5. Boy: I have a headache.
Girl: You shouldn't sit so close to the screen.
6. Girl: I have a problem with my computer.
Boy: You should read the manual.
       [分析]
       从细节上看,授课教师在此环节注重让学生听后说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从本节课的整体出发,从教学Talk Together的全过程来看,将Listen to This 放在此环节作为拓展活动是否合理呢?从学生反馈时所说的语言来看,学生只说出关键词,并以此作为语言拓展的目的,这样的活动设计是否有实效呢?
       拓展活动属于语言运用层次的语言输出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在操练活动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它必定以运用语言为核心目标。而案例2中,授课教师所处理的是听力材料,教材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语言输入,是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听的活动,训练学生对一连串语音作出正确的意义切分和判断,以达到在语境中熟悉单词的发音和意义的目的。授课教师将输入性的材料放在对话学习之后,用于输出性的语言活动之中,而且未能以语言运用为目标,只是单一考虑了听力策略的培养。这样的设计未能落实教材的设计意图,且忽视了英语教学输入优先于输出的原则。因此,建议教师还原教材本身的设计,在词汇学习之后、对话学习之前处理听力材料,让学生先听后说。
       问题三:听后应如何反馈才会更有实效?
       [案例3]五年级上册Unit 4 Mocky's Birthday的第4课时Listen and Check
       某授课教师结合本课时的整体设计,在进入此部分的教学时围绕听力内容中的人物Jenny以及阅读练习中的人物Sally设计了如下情景:Sally and Jenny are good friends. They're talking about their favorite month. Jenny only likes May, but Sally likes many months.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why Jenny likes May. 此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学生带着问题听一篇小短文的录音,听第一遍录音后,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Why does Jenny like May?
       学生听第2遍录音,并完成课本中的练习(见图3),选出正确的日期。师生以问答的形式核对答案,教师提问:When is her father's birthday? 学生用完整句陈述所选日期,如:Her father's birthday is May 8th.
       最后,教师让正确完成练习的学生举手,看到有部分学生未举手,教师尽管意识到这些学生可能没有听懂听力内容,但还是进入了下一阅读练习的环节。
图3
录音材料:
       May is Jenny's favorite month. Do you know why? Because her mother's birthday is in May. Her father's birthday is in May, and her birthday is in May, too. Jenny's birthday is May 5th. Her mother's birthday is May 10th. Her father's birthday is May 8th. They always have a family birthday party on the first Sunday of May.
       [分析]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有意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预测听力内容,渗透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的形式核对答案,既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机会,又能引导学生再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听前、听中以及听后核对答案活动的设计达到了优化。
       但是,教师在通过观察学生举手的情况反馈完成听力练习效果的环节却忽视了反馈调控教学进程的作用。教师尽管看到了部分学生存在问题,但依旧按原计划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忽视了部分没听懂的学生。教师虽然设计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反馈环节,但在实施中落实不到位,致使听后反馈低效。
       听后活动是听力训练的巩固阶段。针对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把出现错误的内容复听一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他们听力理解的语言点上,指导学生针对单词或句型等的语音变化进行学习和巩固。对正确完成练习的学生而言,复听可以巩固所听内容,强化听力技巧;对完成听力练习时出现错误的学生而言,给他们再听一遍的机会,鼓励学生听懂材料,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自信。此外,听力活动的设计在学生听懂的基础上要能有所拓展,以帮助学生把通过听获得的知识有效地转化,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合理梳理和组织已经听懂、理解了的主要内容,形成系统、完整的概念,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输出。
       问题四:怎样处理听与读的关系?
       [案例4]五年级上册Unit 5 I'm Taller 的第4课时Listen and Match
       授课教师创设了学生参加篮球俱乐部的情景,并介绍此练习中的人物。教师对学生说:David is Ken's best friend. He and his friends want to join the basketball club, too. Let's see who they are. 教师出示Betty、Mary和Bob的图片,展开听力练习。此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教师让学生看Listen and Match的内容(见图4),并结对朗读信息卡。教师布置听力任务:From the information cards we can learn their ages, heights and weights. But do you know whose cards are whose? David will tell us. Let'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ir names.
       教师让学生听一段短文的录音,要求学生把图4中的人物与卡片正确配对。
       最后教师让学生核对答案,并在学生作出回答的同时,引导学生说出选择该答案的原因,如:Card One is Betty's. She's the shortest and lightest.
 
图4
录音材料:
       There are four students in my class. Bob is the tallest boy. He is 160 centimeters tall. He is also the heaviest student in my class. He weighs 45 kilograms. Betty is the shortest girl. She is 120 centimeters tall. She is also the thinnest. She weighs only 29 kilograms. The oldest student is Mary. She is 11 years old. I am the youngest boy in my class. My name is David and I am 9 years old.
       [分析]
       在听前活动中,授课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朗读信息卡内容,从设计本意上是让学生对所听内容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养成听前预测的习惯。但从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来看,在两人一组的朗读活动中,学生已相互帮助并完成了对信息卡内容读音和意义的确认,通过看和说的方式解决了单词发音和意义理解上的问题。因此,在进入听录音匹配图片的环节时,看和说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已先入为主,造成了学生已经听懂的假象。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不少教师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听的障碍,觉得这样会使学生听得清楚、明白,省时又省力。其实这样恰恰掩盖了学生在听力中的困难和问题,无助于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听力理解依赖于所听信息的输入,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是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并作出种种判断。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正确处理好听和读的关系,在进行听前预测策略的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听材料的内容、场景等。
       三、结束语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力技能是否能为其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取决于日常教学中听力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得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并有效地使用好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实现它在教材中的应有价值,这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形成和听力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一年级起始用)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T].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刚阳. 2009. 初中任务型听力活动的整体教学设计——以一节听力课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31-33.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王建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