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4年第10期:主题式课堂观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北京:徐国辉)


 
【摘 要】主题式课堂观察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包含“全面诊断,聚焦并细化主题”“文献学习,深化主题理解”“提炼课堂观察点”“课堂观察实施”“学生访谈”以及“多视角反馈”等主要环节。主题式课堂观察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堂观察;主题式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课堂观察是促进学生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很多以研究课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研究工具的教研活动中却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具体的观察主题,对观察主题理解肤浅,课堂观察工具不易操作,过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课后研讨话语权不均,并缺少学生学习数据的支撑等(夏雪梅,2012)。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观课研讨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他们大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教学经验不足。而且低效的课堂观察会阻碍、误导青年教师对英语学科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与教学价值判断,不利于其专业发展。
 
为解决以上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和府学胡同小学两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与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的专家组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以“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促进有效教学”为大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初步探索并实施了包含“全面诊断,聚焦并细化主题”“文献学习,深化主题理解”“提炼课堂观察点”“课堂观察实施”“学生访谈”以及“多视角反馈”等主要环节的主题式课堂观察模式,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与研究共同体的四名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教龄均不足五年,处于从新手到熟练的教师发展阶段,拥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比较了解学生,能较好把握学科知识结构,但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及对学生差异的深度把握(张金秀,2012)。 
  
三、研究工具 
1. 概念图
概念图即根据人脑思维的特点将所想到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图表呈现出来。本研究中概念图作为一种前后测工具,主要用于评价青年教师在参与研究前后对个性化研究主题理解的变化,体现在概念图内容的丰富性和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度上。
 
2. 课堂观察表
根据研究对象聚焦的研究主题,研究小组与授课教师一起设计了聚焦主题的关键学习点观察表,旨在帮助观课者在课堂观察过程中从客观视角收集学生学习进步的证据。
 
3. 访谈表
本研究涉及两类访谈表:一是围绕研究主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访谈学生,了解学习效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收获、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的建议等;二是在一轮研究过程结束后,研究负责人对研究对象的访谈,主要包括参与研究的收获与改进建议。
 
四、研究过程 
1. 课堂观察实施前
(1)全面诊断,聚焦并细化主题
在最初阶段,四位研究对象分别执教了一节接近常态的研究课。研究共同体全体成员对这四节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并访谈学生,了解学习效果;之后展开全面研讨,提炼和聚焦每节课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高年级阅读忽视语篇结构,教学情景创设低效,会话课上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学情分析有效性需提升等。
 
(2)文献学习,深化主题理解
为了加强对聚焦主题的深入理解,研究负责人引导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知网及相关权威期刊资源,检索查阅与主题相关且有价值的文章,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形成以下四个主题:高年级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教学情景创设有效性探析、会话教学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以及会话教学学情分析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围绕每个研究主题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并以图示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图1),这有利于团队成员对所聚焦主题理解的清晰化与逻辑化。
 
 
 
图1 小学英语学情分析有效性的图示
 
(3)提炼课堂观察点
在充分理解研究主题并将之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后,为了提升课堂观察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团队负责人引领团队成员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提炼出聚焦主题的课堂观察点,即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以主题“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许小梅、徐国辉,2013)为例,该主题的授课内容为人教版《英语(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 6 Winter Is the White Season Lesson 31,单元话题是Seasons,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具体内容是关于中国春天的时间、天气、颜色和动植物。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阅读语篇,但缺少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图片,较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初期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仍存在困难,授课教师缺乏给学生提供支架的意识。
 
本单元的语篇基本都是围绕季节的时间、天气、颜色、动植物、人物活动等几方面展开,这与思维导图这种学习策略十分契合。因此,我们讨论后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定为该课的研究主题,并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①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运用所学语言描述中国的春天;②能够小组合作绘制“北京的春天”的思维导图,并用所学语言谈论北京的春天;③能够积极投入学习,并感悟春天的美;④能够了解澳大利亚春季的特点,开拓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研究团队围绕研究主题和教学目标,将主要教学环节划分为不同观察阶段,并确定主要教学活动为关键观察点,以便了解学生外显的学习过程,最终形成以下课堂观察表。
 
基于主题研究的课堂观察表
环节

教学活动

关键观察点

读前环节
教师在确定完思维导图的中心词Spring in China后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spring?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
教师在确定思维导图分支时,学生有何回应。

读中环节
在视听学习完中国春天的颜色、植物和动物后,学生借助图片描述春天,并借助文本完善板书中颜色、植物和动物的细节分支。
学生是否能很好地完善颜色、植物和动物的细节分支。
在学生学习完文本后,为让其整体感知文本,充分内化所学语言,教师让学生根据板书复述文本。
学生能否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有条理、清晰地复述文本。

读后环节
为了让学生了解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学习完文本Spring in China后,教师补充了Spring in Australia的文章,并让学生通过填写相关思维导图来梳理阅读材料,体验思维导图的构成和使用。
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地填写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绘制Spring in Beijing的思维导图,并运用思维导图介绍北京的春天。
学生能否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介绍北京的春天。
 
2. 课堂观察实施
确定好观察点之后,研究团队一起实施课堂观察。从授课班级中选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各两名学生,这六名学生被随机安排在教室内过道旁的座位;每两名教师观察一名学生,做好课堂观察记录,以便课后访谈。根据观察表中关键观察点的提示,团队成员关注所观察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采用纸笔描述的方式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在观察表中。
 
3. 课堂观察实施后
(1)学生访谈
为了使研究对象能从学生视角反思教学实效,研究团队分别对这六名学生进行访谈。每两位团队成员访谈某一层次的两名学生,一人进行口头访谈,另一人负责录音和笔头记录。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① 你喜欢学英语吗?
② 你上英语课外班吗?上什么课外班?
③ 你今天有什么新的收获?(从语言、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引导。)
④ 你最喜欢今天这节课的哪个活动?为什么?
⑤ 你对今天的英语课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
 
此外,研究团队还询问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了减轻被访谈学生的焦虑,研究者访谈前还为学生发放了小礼物,如彩色铅笔等。
 
(2)多视角反馈
除学科专家、教学同伴反馈外,学生反馈也是有效的反馈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状态与想法,为以学定教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课后研讨提供了话语均等的和谐氛围,每位观察者的课后反馈均做到了有理有据。以研究主题为思维导图的课堂为例,研究团队认为“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运用到了课堂的各个环节,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与以往凭经验反馈不同的是,大家都提供了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数据,授课教师也非常信服。部分访谈记录如下:
 
[访谈1]
T1: 你觉得今天老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对你有帮助吗?在哪些方面有帮助?
S1: 有帮助,把文章的思路都理清了。
T2: 通过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
S2: 学习到了北京的春天颜色很多,动物出来了,花开了,树长出新叶子了。还有学习方法,课文可以分段背诵。
 
[访谈2]
T3: 你觉得今天老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对你有帮助吗?在哪些方面有帮助?
S3: 有,方便记忆。
T4: 你能复述描述春天的课文吗?
S4: There are many trees. The trees grow many leaves. The flowers and green grass are colorful. The animals wake up from a long sleep. It's still a little cold. It gets warmer and warmer.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longer. Qingming, Labor Day, Easter are in spring. I like going camping and flying kites.
T4: 如果没有思维导图,你能把课文复述出来吗?
S4: 会有一定困难。
 
此外,研究团队成员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在利用关于Spring in China一文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预测相关内容时,学生说出了课本上没提及的clothes、festivals等信息,但教师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因此建议授课教师利用课堂生成的学生资源,使思维导图更多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可以将学生提及的clothes、festivals等也即时列在思维导图中。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非常有价值。例如,在主题为“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有效性探析”的课例研究中,教师在输出环节设计了创编新对话的活动,课后访谈中学生表示“在表演之前,如果让我们说说都可以去哪儿,都可以干什么,会更好。”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教师设定的情景不要太死板,这与听课教师们的感受是一致的。
 
五、结果与讨论 
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理念、教学与研究成果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收获,具体表现为:
 
1. 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在概念图的使用上清晰地体现出了授课教师对研究主题理解的变化,以“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题为例(见图2和图3)。
 
 
 
图2 文献学习前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图3 文献学习后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通过对比图2与图3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在参加研究之前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局限在表层定义、发明人、性质、好处等层面,而不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而在参加研究学习之后,授课教师非常清晰地了解了如何在不同的语篇以及对应的教学环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授课教师提升了语篇分析、活动设计等相关能力。正如聚焦该主题的一位授课教师所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刚刚接触语篇阅读教学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步学习并理解文本。我发现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不存在问题,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只有好学生能根据对课堂的记忆运用部分所学语言,中等偏下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在这一次研修活动中,我初步尝试并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运用弥补了之前语篇阅读教学的不足,很好地帮助学生整体理解了文本,为学生最后的语言输出搭建了语言支架,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比较好地运用语言。
 
2. 教学理念的更新
访谈中,所有参与教师均表示,最大的收获在于理念的改变。正如一位教师所言:
 
以前,我总是忽视学生的感受,错误地把教师当做一节课中的主角……然而,正确的教学理念应该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参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教学理念变化的原因在于研究团队成员亲自参与设计、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的课堂观察表和学生访谈表,由此获取了一手资料,并基于这些数据解释教学现象,体验到了从学生视角反思教学的震撼。同时,此种研究方式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研讨氛围,激发教师提出“真”问题、交流“真”想法,梳理问题成因并找到问题解决思路(李宝荣,2014)。 

六、结语 
主题式课堂观察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模式具有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步骤系统、观察工具易操作、以学生为中心、螺旋式提升等特征,可以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以及团队的学习力,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跨越式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首先,聚焦的主题最好能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观察的作用;其次,文献学习材料应具代表性;再次,课堂观察点应具体;此外,学生访谈的问题应与研究主题相关,访谈话语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课后反馈不要只描述现象,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应一起解析收集的数据信息。只有当教师花时间解释数据时,数据才有意义,才能够承载并生发新的理解,从而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  
 
参考文献 
李宝荣. 2014. 行动学习:让教研组活动更有效[J]. 中小学管理,(1):40-42.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版)(供三年级起始用)六年级上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夏雪梅. 2012.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许小梅,徐国辉.2013.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3):37-41.
 
张金秀.2012.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注:① 本文是2012年度北京教育学院科研课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工具箱的开发与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2-22。
 
②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  徐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