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5年第07期: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课例选(重庆:雷廷;一等奖和优胜奖)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4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之Introduction教学设计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伍家文
 
重庆市巴蜀中学   雷廷  左文珍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选自2014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授课时长35分钟。授课教师为重庆市巴蜀中学雷廷老师,指导教师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伍家文博士及重庆市巴蜀中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左文珍老师。本节课在此次培训会中获得一等奖和现场展示优胜奖。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时为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4模块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中的Introduction部分(教材内容见附录)。本课时是本模块的第一节课,即导入部分。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核心内容围绕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展开。
 
作为导入部分,本节课对本单元其他内容的学习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听说课,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听说的形式掌握肢体语言的相关内容,提高听说技能。文本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入和热身,要求学生将图片与表示肢体语言的动词进行匹配,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肢体语言。第二部分是听力练习,让学生通过听录音选择正确的肢体语言,并与相应的图片进行匹配,旨在巩固并拓展相关词汇,同时提高听力技能。第三部分让学生在情景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第四部分是开放性的问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答使用肢体语言的频率及原因。
 
2. 学生分析
 
授课学生为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住读班学生。学生成绩属于中上水平。在听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教材配套听力材料,并能根据相关要求完成练习;能听懂教师指令,完成课堂活动。由于陕西省高考英语中没有听力测试,学生在听力练习量和听力技巧方面较欠缺。另外,住读生大部分来自主城以外的地区,听力水平较走读班学生稍低。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观点,个别学生能用新学的词汇参与讨论,进行表达和展示。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掌握常用的表达肢体语言的词汇,如smile、shake hands、wave、point、thumbs up、shrug one's shoulders、frown、cover one's head、nod、kneel down、bow等;
 
② 理解某些肢体语言在各种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
 
① 能听懂情景对话及有关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的语段;
 
② 能在情景中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3)学习策略目标
 
① 能在实践中学会并掌握找信号词和推测两项听力微技能;
 
② 能在实践中学会并掌握迂回表达和肢体语言两项表达微技能。
 
(4)文化意识目标
 
懂得肢体语言能帮助人们传情达意,真实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该模块的第一节课,也是一节以听说为主要形式的导入课,内容是肢体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肢体语言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表达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另外,为了更好地贯彻“做中学”和情景教学的理念,本节课的每个环节都创设了相关情景,尤其是第四个活动——编故事并表演更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设情景,并运用学到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本节课对文本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实际教学主线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及微课——听力练习——编故事并表演——情感升华。具体调整如下:
 
文本第一部分是为表示肢体语言的动词匹配相应的图片。文本涉及四个肢体动作point、shake、smile和wave,它们在各种文化中均是较常见的肢体语言。在本节课中,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有所改变: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带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面具出场,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打招呼;在内容上引入了bow、high-five等具有文化特色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肢体语言则放到其他环节。
 
文本第二部分听力练习改为观视频和微课。通过观憨豆先生的视频以及师自制微课,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肢体语言及相关词汇。师补充了很多有用的词汇及短语,如frown、cover one's head、shake one's head、nod、give the thumbs up等。在微课中,教师以幽默风趣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解释了thumbs up的文化差异。
 
文本第三部分改为听力活动。与以往四个选项以文字呈现的形式不同,听力对话中每个问题后的选项为四幅图片,以使情景更加真实。
 
文本第四部分是开放性的问答,要求学生回答使用肢体语言的频率及原因。此部分改为编故事并表演,作为本节课的输出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与他人合作交流,同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全班学生两人一组,选择至少四幅关于肢体语言的图片,并结合课堂补充的词汇、肢体语言及学习方法,进行现场表演。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加了一个环节——总结并升华主题。教师通过问题“Why do you think we are learning body language today?”引发学生对肢体语言作用的讨论。接下来,教师通过三个例子,引导学生体会肢体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升华文本的主题。
 
5. 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场景和活动,使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和转换,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如运用已学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进行实践。
 
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真实场景(教师戴面具进行角色扮演、微课视频和现场表演等),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用肢体语言问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教师戴面具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本课创设了良好的开端。教师首先带着黑人面具出场,用黑人口音的英语向学生打招呼:
 
T: You look pretty handsome today! You know what I am saying? Hey, give me five!
 
由于学生平时听的都是标准英语,当听到黑人口音时,他们不能马上回应,但这却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此时教师展示“Give me five.”的肢体动作,马上就得到了响应。接下来,教师便正式开始本课话题的教学。
 
T: I will act a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 and you are going to greet me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Got it?
 
Ss: Yes.
 
T: Do you know where I am from?(戴着具有典型日本人特征的面具。)
 
Ss: Japan.
 
T: Yes, so, this boy, how will you greet me?
 
学生还停留在学习“Give me five.”的环节,于是做了击掌的动作,大家都被逗乐了。此时,教师解释: You should bow! Follow me; bow. You bend your body because that is the typical way of greeting people in Japan.
 
教师还扮演英国女王和清朝的中国人与学生打招呼,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活泼。然后教师总结道:Sometimes we don't understand each other's language, but we can still communicate because we have body language.
 
[设计意图及实施情况]
 
此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角色扮演在课内创造出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不同的风俗文化,知道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肢体语言在沟通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扮演的各个角色所吸引。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参与度相当高。丰富的非文本形式的活动(视觉、听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了与所学习内容相关的话题知识和文化知识等。
 
2. 观看视频及微课
 
此环节由观看视频和微课构成,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该环节不仅引出了更多的肢体语言和相关词汇,还简要介绍了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憨豆先生有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有让人捧腹的肢体语言,该视频是学习肢体语言的最佳材料。观看视频时,教师要求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记住里面出现的肢体动作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在自制微课中,教师扮演知识渊博、白发苍苍的博士,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thumbs up的不同意思,让学生明白肢体语言有文化差异,并且让学生进行了听力训练,为接下来的听力练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都很认真地观看视频,因为他们需要回答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肢体语言,并现场展示。虽然展示肢体动作并不难,但用英语描述对学生来说却有一定困难。看完视频后,教师说道:All right. I don't think Mr Bean is a good student like you guys. But he is a really good actor. Now, tell me what body language you have found in the video.
 
教师让两到三名学生模仿表演憨豆先生的肢体语言,然后用幻灯片引导学生猜测其余肢体语言的含义。
 
T: How about this one? Is he happy or worried?
 
Ss: Worried.
 
T: Yes. He's worried. Check this part. It is called the ... Yes, eyebrow! If your eyebrows are put together, you look worried. And we have a word for this. Does anyone know that?
 
S: Frown.
 
T: Yes! Everybody, follow me; frown!
 
学生通过视频镜头回放学习了憨豆先生的肢体语言。师边讲解边板书相关词汇,包括frowncover one's headpointshake one's head、thumbs up。
 
在讲到shake one's head时,教师提到了文化差异。师生有如下对话:
 
T: Take a look at this picture. If you don't agree, you can shake your head. How about this one?(老师点头。)
 
S: It means yes.
 
T: Right. However, things could be quite complicated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like India.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名印度警官在犯罪现场询问嫌疑人的图片。
 
T: If a police officer in India asked you whether you killed someone, and, of course, you didn't, what would you do? Nod or shake your head?
 
(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
 
T: Actually, you must say, “No, sir! I didn't kill the woman!” (边说边点头) So, sometimes know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can save your life!
 
(学生笑。)
 
然后,教师引出thumbs up,并播放自制的微课。微课中,教师假扮Dr Thunder,生动、形象地介绍了thumbs up的不同意思。微课后,学生基本能够把thumbs up的意思与不同国家一一对应。但提到尼日利亚时,学生发现句子很难理解,不能直接找出答案。教师让学生再听相关句子,同时进行学法指导,介绍了两个听力技巧:找信号词和推测。于是学生明白了“In Nigeria, it (thumbs up) is rude.”这一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及实施情况]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肢体语言和相关词汇,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和模仿肢体动作,并了解肢体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听力训练,并学到了两种听力技巧,为接下来的听力练习做好了准备。
 
在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看完憨豆先生的视频后,学生尽管在描述肢体语言时表达有一定困难,但模仿肢体语言的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微课部分实际上也是一个听力训练,尽管只播放了一遍,少部分学生听起来稍显吃力,但微课中教师幽默的动作和图片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听力内容的大意。听力微技能的引入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相关练习。在此环节,教师通过文化导入帮助学生了解了外国文化的特殊性,力图实现文化渗透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3. 听录音并选出情景相应的肢体动作
 
三段听力材料贴近生活,难度适中,均选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2)听力部分。不同的是,四个选项均设置为图片(如图1、图2),每张图片代表一个肢体动作,这增加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通过听和看,不仅能让情景更加真实,也能引导学生掌握流行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听力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和实践学过的听力技巧:找信号词和推测。
 
教师播放第一段听力材料:
 
Woman: Come down here, Mike. I bought you a new T-shirt. I want you to try it on.
 
Man: A T-shirt? That is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wear.
 
Question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B                               C                                  D
 
图1
 
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句子“That is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wear.”进行推测并选出答案。该语段巩固了之前出现过的听力技巧——推测。教师补充了两个肢体动作的英语表达:play cute和palm facing outward。
 
教师播放第二段听力材料:
 
Man: Well, your homework looks very great.
 
Woman: Thanks. I did it on my computer.
 
Man: But come to think of it, didn't Mrs Sawyer tell us we had to write it in our books?
 
Woman: Oh, no, you are right! What am I going to do now?
 
Question 2: What is the woman's body language?
 
 
                           A                                    B                               C                                        D
 
图2
 
该语段较长,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被选项D (竖大拇指) 所迷惑,因为第一句话“your homework looks very great.” 有很大的干扰性。 由此看出,学生对找信号词这一技巧还未充分掌握。接下来,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Pay attention to “but”. 并强调这类信号词尤其重要。 语段中“But come to think of it” 这一句后面紧接着事实。 师引导学生据此选出正确选项。 然后,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信号词: however、 although、 so、 because、 for example等。 教师在该环节对找信号词这一技巧进行了复习并拓展。
 
教师播放第三段听力材料:
 
Woman: Paul, did you go to either of Helen's last two parties?
 
Man: No, I didn't go to either of them.
 
Woman: Why not? I know you are good friends and are very close.
 
Man: Yes, but her parents don't like me any more.
 
Question 3: What could be the woman's body language?
 
(选项略。)
 
第一遍播放听力材料后,大多数学生没有找出正确选项。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信号词why not,然后播放第二遍,成功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并补充了“握紧拳头”的英语表达方式clench。
 
[设计意图及实施情况]
 
此环节在于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听力微技能(找信号词和推测)听懂情景对话。听力技能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信息;选项以图片形式呈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情景的真实性。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听力过程中来。
 
图片等视觉教学手段对语言程度薄弱的学生和理解偏难的材料所发挥的帮助作用更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听力本身的难度让学生理解起来稍显吃力,但以图片形式呈现的选项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情景,理解对话,大部分学生能选对选项。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不同肢体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他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沟通。
 
4. 编故事并表演
 
此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并配以肢体动作现场表演。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了9幅肢体动作图片;然后将学生分成4到6人一组,让每组学生选择4幅图片,用相应的肢体动作表演故事内容,教师提出具体表演要求。
 
然后,教师介绍了两项表达技能:迂回表达及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在4分钟的准备之后,学生开始了表演活动。各组学生踊跃参与,积极表现,活动开展顺利。
 
[设计意图及实施情况]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以运用所学知识为依托、以想象力为翅膀、以活动戏剧性为燃料、以团队协作精神为中心,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分组后自行选择四幅图片编故事,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整个活动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学生在活动中重视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等完成了故事的表演。学生在表达自我、释义修补、澄清意义、运用听说微技能的过程中重构和扩展了其语言系统,丰富的目的语体验促进了其语言习得。同时,教师可以获知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节课的新学知识,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有针对性的反馈中获得鼓励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尽管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稍弱,但其参与度、课堂气氛都超过了预期。在颇具挑战性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5. 总结并升华主题
 
课堂临近尾声,师问:Why do we learn body language?学生给出了“We can communicate better with others.”“We can learn different cultures.”等回答。最后,师举了三个例子:
 
(1) If you were a child with speaking problems, body language could be the only chance for you to say, “Mom, I love you! ”
 
同时展示患有表达障碍的儿童图片及表达“我爱你”的手势图片,并播放哀婉但暗含希望的背景音乐。
 
(2) Ten years later, when you kneel down in front of a girl you fall in love with, asking “Will you marry me?”, body language will show your truest feelings.
 
同时展示感人的求婚图片,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
 
(3) When you are in a foreign country, body language can help you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or even save your life.
 
同时展示异域风情的图片,配上各种肤色的人的各种肢体语言和表情,继续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及实施情况]
 
用深情的讲述、感人的图片和温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不同功能和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肢体语言的作用: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沟通文化信息,并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教学反思
 
整体上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部分环节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深刻体会和学习了肢体语言及其应用,提高了交流能力,学会了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1. 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依托的课。每一个环节都创设了情景,每一个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2. 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本着文化导入的阶段性原则,文化元素循序渐进地贯穿整堂课,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普遍的肢体语言smile、shake hands,到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语言thumbs up,学生在听、看、说和模仿中,寻找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方式。
 
3.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相关的学习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让学生建立起使用学习技能的意识和习惯。学法指导贯穿整节课。从微课中对听力技能的初次接触,到听力环节中对它们的实战训练,再到编故事及表演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学生提高了听说水平,掌握了学习技能。
 
4.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景。比如,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和微课、听力对话以及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编故事。而每一个环节的情景设计都考虑到尽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求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第二个环节在观看视频和微课中,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了憨豆先生和Thunder博士的肢体语言,通过听觉理解了thumbs up的文化差异,通过触觉模仿了憨豆先生的动作,由此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5. 本节课听力部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听力材料选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2),四个选项去除了文字而直接选用图片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信息,模拟真实场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听力文本放了一遍,对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文本难度。而听力部分采用听力材料配合图片选项的做法也属首次尝试,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五、课后评析
 
观摩课结束后,现场点评专家徐浩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本课最大的亮点是设计新颖,课堂活泼。现场观摩的老师通过外专委微信平台也对本节课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本节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雷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语言学习场景,让学生在一系列听说活动中学会了一些跨文化肢体语言并感受了它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突破,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过程体现了情感教育和文化渗透,课堂活跃信息量大,学生活动贯穿始终短时高效,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是一值得观摩学习的精品课。其主要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二次开发
 
该课时的教材只有四幅图,分别代表point、smile、shake、wave四个肢体语言,授课教师大胆扩充教材,通过观看视频和微课、听说、小组表演等活动,增加了shake hands、thumbs up、shrug one's shoulders、frown、cover one's head、nod、kneel down、bow等内容,其处理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了教材。
 
2.展现了教师优良的专业素养
 
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地道、流利,语音语调标准;授课教师善于设计语言运用情景,英语知识面广,对所教材料的背景知识熟悉,充分而熟练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其教学活动。授课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3.导入新颖
 
通过面具角色导入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教师用肢体语言进行问候的角色表演,为本节课的成功开了好头。
 
4.小视频场景、自录微课听力材料使听说课形象生动
 
憨豆先生的小视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模仿肢体语言的场景,让学生在有趣的视频中感受和模仿了一些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授课教师自录微课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thumbs up的不同含义,将单纯的教师语言介绍文化差异变成了学生的听力练习,使听说课形象生动,充满活力。
 
5.教学过程注重文化差异的渗透
 
本节课各种活动创设的场景都鼓励学生体会并找出肢体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及差异,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及礼仪,注重文化差异教学。
 
6.注重听说技能和学法的指导
 
教师在观看微课及听说练习中指导学法, 在听力练习中指导学生找信号词和推测;在听说练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迂回表达和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特别是在听力技能方面着重介绍了两种听力技巧:找信号词和推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这两种听力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语言情景活动的设置,借助小视频、微课、录音、图片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在一系列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学会了相关肢体语言,并感受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到了一些听说技能,还了解到了相关的文化差异,课堂教学效果特色明显,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本节观摩课在掌声中结束,得到了广泛赞誉,但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本节课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1.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
 
本课时课堂容量太大,环节过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匆忙,赶时间、赶进度的现象突出,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处理到位,就一“飘”而过了。建议减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教学线索更清楚,环节更到位,教学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更加自然。
 
另外,在对听力材料的处理上,仍然有欠缺之处。听力材料本身有一些特点,如时间因素(包括语速、停顿和迟疑)、语音、词汇和句法,以及视觉上的支持等都对听力理解会产生影响。就视觉支持而言,虽然有学者对此持乐观态度,但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录像何时、如何能帮助提高听力时发现,学习者语言程度越高,视觉帮助作用越不明显。这也与材料的难度有关,如果材料简单,听话者可以不借助图像理解话语。可见,对录像图片的选择和使用要有的放矢
 
课在处理听力材料时没有充分考虑影响理解听力材料的其他因素,如语音或停顿词汇或句法,而在对录像图片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存在不当的问题,如一些录像图片的使用能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反而干扰了他们,使得有些活动草草收场,违背了活动设计的初衷
 
2. 在策略教学方面
 
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相关的学习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让学生树立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并形成习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四项听说微技能,但并没有加以说明和解释。建议明示所教的听力微技能,并在相应环节自然渗透学习策略,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听说课型应抓住各种契机,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进行听力策略教学。
 
3. 在以学生为主体方面
 
本节课无疑是一节凸显教师素质的课堂,授课教师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的社会经历以及师生互动,努力为学生创设较真实的场景和活动,让其在语言活动中达成意义的构建。这些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立场和观点。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并未充分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话语太多,过于强势,课堂操控欲太强,并没有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和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赶”着学生走,每一教学环节好像都设计了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但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知识内化时间,课堂生成少。
 
4. 在文化教学方面
 
本节课虽然注重了文化差异的渗透,但挖掘不够。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的文化差异表象,但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仅指出了各种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是什么但没有回答为什么。
 
语言教学从来就离不开文化背景,语言教学的深化,其本质就是文化教育。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和理解中,语言本身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本节课对文化挖掘不够,是因为非语言文化交际(比如本课的肢体语言)有明显的文化代表性,属于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内容广泛、博大,而授课教师讲解的有限性和选择性,使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只能是表层的。鉴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影视作品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就此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索,以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非语言文化交际表象和涵义,为理解不同的肢体语言做好铺垫。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英语(必修4)高中一年级下学期[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附教材内容: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ask: Preparing some social advice for visitors to China
 
INTRODUCTIO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①Match the verbs in the box with the pictures.
 
 
  
②Listen and match the situations with the pictures.
 
③Say what you do when you ...
 
Example: are introduced to someone. 

 

         I shake hands and say,“Pleased to meet you.”
 
1 meet a friend                         5 say yes
 
2 show someone the way           6 say no
 
3 see a friend in the distance     7 say who? me?
 
4 enter a friend's house             8 say goodbye
 
④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How much do you communicate with your body?
 
A Not at all.         B Not much.          C A lot.
 
D Perhaps more than I think.   
 
E Perhaps more than with words.
 
2 Can you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