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真正成为研修主体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区域小学英语教师 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案例为背景,介绍了教师研训一体化研训模式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教研;主题研修;教师专业发展;自主阅读;同课共构;口语秀
随着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工作的创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教研工作常停留在听课评课的单一模式中:授课教师上1~2节公开课,课后评课教师说些好话,教研活动即告一段落。此类培训往往忽视了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需求,也忽视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语音、语调越来越本土化,词汇量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不爱读书,不爱写文章。如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开展培训,以及如何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而非旁观者,这是当前师资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无论是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形式上,迫切需要加强对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和指导。
2010年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英语学科组建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研修团队。团队研修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系列主题事件来推进,旨在培养具有本区特色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同伴互助。
一、自主阅读,打造专业气质,提升综合素养
自主阅读是指依照教师学习的规律,充分关注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需求与选择,让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主动地、个性化地、自主地学习。
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就教师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自主阅读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教师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阅读方式。作为团队培训中的重要模式,自主阅读使我区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更具有个性化、经常化和自主性的特色,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能促进每位教师学会理性思考。
教师们的自主阅读书籍包括三类:师德、综合素养提高类,英语专业水平提高类,教学、科研类。例如,通过阅读Rafe Esquith著的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 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一书的中文译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们意识到教学需要激情;通过学习岳蔚主编的《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与课例赏析》,教师们汲取其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我区南师大附小的朱红娣老师在阅读了Marylou Dantonio和Paul C. Beisenherz编著的《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一书后在其学习笔记中写道:
追问,让课堂更精彩!她描述了该书的核心内容是“Qu: Est”教学策略,即“Questioning for Understanding: Empowering Student Thinking”(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Qu: Est”教学策略由四个概念组成:提出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回答作为提问的基础;测定提问的速度并按顺序安排追加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
朱老师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发生改变,她开始把注意力从学生必须学什么转移到学生应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的问题上。朱老师更仔细地聆听学生在说什么,她的问题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桥梁。
自主阅读也推动教师进行更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在读书与思考的基础上,朱老师又开展了与课堂提问这一主题相关的专业阅读。
教师的自主阅读活动是团队培训中最具实际意义和人文性的,读书不仅使教师更加富有教育智慧,而且使教师在读书活动中获得高贵的修养,筑起教师心灵互动的平台。教研部门在鼓励教师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由个人研读到组内共享,激发群体思想碰撞。我们看到大部分教师都很注重读书,阅读并推荐了很多好书,比如:《帮助孩子释放潜能》《人的教育》《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的教学勇气》《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这些教育类的专业书籍,能够补充教师们实践经验有余而理论知识不足的缺憾。教师们在介绍这些书时都有理有据,说出了推荐的理由;有的教师还援引书中的例子,并配以PPT来让大家有更清晰的了解。
随着自主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们发现,他们一直认为高深莫测、乏味耗时的书籍,读起来竟是如此“有味”,而用起来又是如此“应手”。由此,他们爱上了读书,并纷纷把从中学到的方法与技巧用在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正如苏敏老师在某次活动结束后写道:
每一次的活动交流都是教学观念碰撞、灵感四溅的时刻!如分享了一顿精美的大餐,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如何分析一部作品,如何结合阅读进行分阶段的教学研究等。
二、同课共构,打造专业气质,提升研究能力
同课共构是指针对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同学科团队的教师在各自独立研课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等的系列教学活动。
教师研究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也离不开基于经验的有目的、有重点的反思,而获得研究素材与经验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工作的专业场景。正是在这种实践→积累经验→反思→再实践→再积累经验→再反思的不断往复的知识结构重组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与发展。每学期初,教研部门将研讨主题和课题提前公布,并确定三位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展示,团队其他教师则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准备。整个同课共构通常有五个环节:
1. 授课教师依据新课程理论和教学内容,提前独立思考,自己备课;
2. 授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听课教师倾听、记录、交流,并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4. 骨干教师、专家进行现场互动点评和总结;
5. 每位教师活动结束后在网上的学科研修平台中进行总结和反思。
在同课共构活动中,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每一次这样的活动中,现场展示的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多次上课、磨课。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在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备课、上课、磨课,授课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和行为改进中,研究能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教师教学经验的碰撞和分享也是教师研究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同课共构活动中,我们更强调“共”的功能,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不仅要参与评课的过程,还要说出自己对这节课前期的独立思考,并展示出自己独立的教学设计。由于每一位听课教师在活动前都已有了自己的思考,结合现场观摩,他们听得就更加投入,而且发言时都能做到有准备、有观点、有实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授课教师的评课,也有评课教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考。这样的过程让每位教师都有交流的空间,人人都融入其中,有感而发。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全体教师共同经历了转变、提高的过程。
专家引领也是同课共构的重要一环。我们倡导每个教师发展自身优势,张扬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强调专业引领,由学科专家或教研员对参与实践课的教师和参与说课的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同时在专家指导下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切磋,达到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的目的。
同课共构的主题可以采用系列化的形式展开。例如,我们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以下活动:新教材教法系列研讨、单元整体有效教学研讨、板块教学专题研讨、小班化课堂专题研讨、故事/语法/综合板块教学交流、优化问题设计/自主体验专题研讨以及“我最满意的一节课”交流研讨等。
同课共构带来的是真实课堂、情境体验、现场诊断、互动参与、行为研究以及反思实践。每次活动都由现场交流再转为网上交流,强化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每位教师结合现场观摩学习和研讨,以及自己的前期思考,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将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材料放到学科相应平台进行共享,也体现了践行理论,总结经验,多动笔,用行动促成果的研训思路。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建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施水平,以及撰写案例和论文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教师的文章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以及省市一级期刊上,教师投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团队研修中得到激发。
三、口语秀,打造专业气质,提升专业素养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英语教师赖以传道授业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载体。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即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能力、事业心和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能力外,还应具有较高水准的语言能力,既有深厚扎实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特别是口语能力。
我们开展的口语秀活动期待每位教师的课堂语言语感敏锐、语言流畅、语音准确,既浅显易懂,又优雅风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团队中的每位教师从最初的被要求背诵《新概念英语》到如今的自主选择英语专业知识内容学习,教师们的练习内容和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有的继续背诵《新概念英语》,有的背诵其他语言材料,有的学唱英文歌曲,有的阅读英文诗歌等。教师们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学习的快乐,自主性、积极性得到增强。在教师们的展示中,我们听到了英文版本的故事、对话、时事、幽默、教法、演讲词以及原版教育理论等。
英语口语交流带给教师们不同的感受,激励他们更主动地投入英语口语训练中。正如刘霙老师写道:
今天,徐莹老师流利的英文背诵让所有人震惊,她渊博的文史知识和口才都不是一日之功,她的暑假是在刻苦地磨练自己,而且乐在其中。老师们在羡慕和敬佩之余暗下努力的决心。
又如,马丽老师用英文介绍自己对课堂用语的研究和归纳,让教师们看到平日里自己教学用语的缺失,而课堂外还有更多鲜活的语言等待大家去采撷。
从每一次的交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们在交流方式上的变化:主动发言、有声有色、互动、追问。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英文演讲比赛、基本功比赛,以赛促学。
系列的主题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2010年以来的南京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我区参赛教师均获得了一等奖。先后有教师参加江苏省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优质课竞赛,均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雏鹰”计划中,我区近10多位教师凭借自己优异的英语专业成绩远赴加拿大、澳洲学习。
四、研训感悟
1. 教师专业发展是自主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应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应渗透于其日常学习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动态的终身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拥有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观察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实践效果,并主动开展学习和行动研究。教师们在系列主题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基于自身实情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提炼自己的教学理念,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2.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一个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的信息,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其建构过程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应当有交流和磋商,并有自我调整和修正。在我区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中,依托不同的模块、不同的专题,用灵活机智的团队培训模式,将实践贯穿培训始终,推动了教师的终身学习,有效打造了教师学习的共同体。连续几年的自主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研修常态,教师们深感自身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
3. 走向共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走向共同发展就是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团队研修中,我们常会惊喜地发现:一开始,有些教师坐得离小组其他成员很远,渐渐地他们开始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团队不仅能让不同的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更让团队成员在学习、分享和研究的过程中,品尝挑战自我的快乐,而且能让教师个体的智慧得以放大,经验被更多教师分享,最终凝聚成鲜活而生动的研究成果。群体内的活动带动了各个学校团队的发展。团队内的教师将集体智慧带回到自己的学校,扩大了研修经验和成果的受益面。而团队内教师的经验也在网络平台上得以让更多教师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平台内的资源也累积成一笔共同财富。
4. 教研部门应该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训既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动力,又是他们相互学习、探讨和提高的平台。教研部门要为教师提供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内容、时间和途径,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以上的各种主题研修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和保障,因为它有效整合了多种资源,高效地推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激发出无限活力。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附作者信息: 任洁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