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的小学英语语言训练活动设计通常存在很多问题,如未能契合教学目标,未能贴近生活实际,未能遵循认知规律,未能促进思维发展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提高语言训练活动的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语言训练;语言活动;教学目标;语言操练
语言教学活动是由多个语言训练活动构成的。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训练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相连接,并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实现有效的整体课堂教学,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训练活动,使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符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并直接指向目标语言。但许多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存在失误与偏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现将常见问题的主要表现列举出来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语言训练活动未能契合教学目标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下同)四年级下册Unit 5 My Clothes中Part A Let's Learn板块的内容为clothes、hat、skirt、dress、pants五个与服装有关的词汇以及句型“I like that green skirt./Me too./And I like those pants.”;语言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听、说、认读这些词汇和句子。教师A创设了服装秀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在呈现、教学和操练目标词汇及句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之后,教师A组织了服装设计和展示的四人小组活动,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最后的输出环节和拓展训练,活动要求有如下四点:1. 为男生和女生各设计一套衣物;2. 将设计好的衣物贴在纸上;3. 小组展示衣物,并贴在黑板上;4. 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那套衣物。
教师A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信封,内有一张白纸、双面胶以及一些精美的剪纸衣物。学生打开信封,先完成上述前三个环节,耗时6分钟;之后教师A邀请四名学生,让他们指着黑板上所展示的衣物(见图1),用“I like that . . . And I like those . . .”分别发表评论,用时2分钟。
图1
[分析]
小学英语语言训练活动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过于关注趣味性,却忘记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语言学习和运用。教师A的问题在于组织的语言活动不能准确地指向目标语言。在案例1的小组活动中,在让学生设计服装的前6分钟内,由于教师并未给出语言内容要求和提示,学生全程用中文交流。尽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此活动只与艺术设计有关,而与语言学习无关。纵然所生成的情境(板书上的服装秀)为最后的输出环节做了铺垫,但整个8分钟的活动中,只有四位学生参与了语言输出活动,显然费时、低效。这样的活动看似有趣、精彩,却未能契合语言教学目标。
[对策]
在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应该是语言的载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指向目标语言,强调用英语做事情(李静,2014)。在设计语言训练活动前,教师首先要读透教材,突破重难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而且所有的语言训练活动设计都应围绕和契合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尤其是任务型活动时,务必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同时要给出明确的语言内容要求以及训练方式。
比如,在案例1中,教师可以对活动做一些改进,使学生明确活动中的语言目标,从而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首先是准备工作的调整。教师可以在一个信封中放入打印好的一个男生或女生的头像(男女生头像各占一半,随机分发),并在纸上打印出句子“I like that _______. And I like those _______.”,同时在信封中加入如green skirt、yellow hat等词条,以备选择粘贴。这样,案例1的活动流程就可以做如下改进:
1. 学生四人一组,小组长从信封中抽出衣物类剪纸,四人一起说出衣物名称,如yellow hat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一说:I like the . . ./I don't like the . . .
2. 各组给小组成员喜欢的头像设计一套合适的衣物,粘贴在头像旁,并边贴边说:I like that . . . And I like those . . .
3. 根据设计好的服装选择词条并粘贴,以完成句子,之后四人一起朗读句子。
4. 小组展示,将本组完成的设计贴在黑板上。
5. 各小组用所学句型讨论其他组设计的衣物。
6. 部分学生针对设计的衣物展开评论。
改进后的设计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明确了语言训练内容,简化了服装设计操作(每组只需设计一套衣物),要求学生在完成手工任务的同时开展语言训练,在做事情的同时运用目标语言,从而契合了语言教学目标。
二、语言训练活动未能贴近生活实际
[案例2]
五年级上册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Part A Let's Talk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用There be句型谈论自己的房间以及其中的物品。在呈现和操练新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B用PPT展示了一些装修奢华的家居照片,并呈现句子:My room is really nice! 同时用豪华大床的照片引出句子:There is a big bed. 用自己的婚纱照展示“There is a nice photo.”等语言内容,随后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对话等操练活动。
[分析]
通常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非常关注情境的设计和多媒体的使用,期望通过精彩的课件、美观的图片、亮丽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当这些华丽的内容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与学生的交际语境相去甚远时,便会影响语言训练的实际效果,甚至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案例2中,教师B所展示的房间家装非常华丽、高端,但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场景离他们非常遥远,很难产生心理共鸣,因而不能形成真实的交际,更谈不上语言能力的锻炼。
[对策]
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教育部,2012)。教师为语言训练所设计的语言情境应尽量符合真实的原则,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针对案例2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用班级中某一学生事先拍好的自己房间的照片来呈现目标语言,也可以在黑板上用卡通图片展示。在改进后的教学中,教师B采用了板书场景(见图2),先由话语“Look! There is a blackboard in the classroom.”导入,之后边在黑板上画房间的简笔画边对学生说: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And there is a room in the picture. 而后教师B依次贴上床、桌子、照片等物品图片,在贴图片的同时教学句型“There is a . . . in/on/under the . . .”以及“I like . . . Wow! You look cool!”等评价语,并以此场景为依托引领学生朗读句子和操练对话,最后以问题“This is my room. What about Zhang Peng's room?”过渡到教材内容。这样的卡通图片以及灵活、机动的场景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与理解,且因为是在黑板上灵活贴图,位置的变动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图2
三、语言训练活动未能遵循认知规律
[案例3]
四年级下册Unit 5 My Clothes中Part A Let's Talk板块的对话内容如下:
PE Teacher: OK. It's four o'clock. It's time to go home! Amy, are these yours?
Amy: No, they aren't. My shoes are green. They're Chen Jie's.
PE Teacher: What about this hat? Is this John's?
Amy: No, it isn't. It's Mike's.
以上对话是体育课结束时的对话语境,主要学习和运用名词的所有格形式以及衣物名称。对话较长,内容和话轮都比较多。Let's Play板块利用学生的衣物及学习用品进一步操练核心对话内容。
在新知呈现环节,教师C用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的人物设计了三段对话,用三张PPT(见图3)逐步呈现教材内容中所出现的各个句型,并分别组织学生跟读、朗读和开展对话操练,继而使三段对话连贯起来,要求学生针对整段长对话做替换练习并表演;上课20分钟后,教师C让学生翻开课本,开始处理教材Let's Talk板块的内容,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听录音回答问题、跟读、朗读课文等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文具用品开展“Are these yours? Yes, they are./Is this . . .'s? No, it isn't. It's . . .'s.”的问答。
图3
[分析]
不少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活动时经常会高估或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采用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常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不符,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有些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或由难到易,或原地踏步。案例3的语言训练活动设计未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教材的对话文本已有一定难度;而教师设计的呈现环节的内容比教材内容更难,对话更长,话轮更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整节课中的各个语言训练活动由难到易,梯度倒置,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策]
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语言基础;应注意活动任务的连续性、渐进性和层次性,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案例3的教学可以由以下语言训练活动构成:
1. 运用教材中Let's Play板块的内容,将语言背景设置为学校放学时学生们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衣物,从而展开重点句型“Are these yours? Yes, they are./Is this . . .'s? No, it isn't. It's . . .'s.”的教学与操练。
2. 过渡到Let's Talk板块的对话内容,开展听、读活动。
3. 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表演对话。
4. 拓展训练:学生替换对话中的人物以及物品,自编对话并表演。
这样的一系列语言训练活动降低和分解了教学难度,层层推进,由小对话到多话轮对话,并逐渐提高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语言训练活动未能促进思维发展
[案例4]
五年级下册Unit 5“Whose Dog Is It?”中Part A Let's Learn板块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yours、his、hers、ours、theirs的用法。教师D首先用教材图片呈现目标词汇和句型,并组织学生跟读模仿;此后为了巩固和操练所教内容,创编了以下歌谣内容:
Whose dog is this?
Whose, whose, whose?
It's my dog.
Mine, mine, mine.
Whose dog is this?
Whose, whose, whose?
It's his dog.
His, his, his.
Whose dog is this?
Whose, whose, whose?
It's ______ dog.
______, ______, ______.
教师D在引导学生朗读前两组句型的基础上,让其用yours、hers、ours、theirs等人称代词替换歌谣中的代词,并朗诵歌谣。
[分析]
许多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还是以机械训练居多。尤其在认知词汇和句型时,为了强化单词或句子的读音,通常采用仿读、朗读、诵读等机械操练方式,真正能助推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很少。目前有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并作了较多的尝试,设计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方式,如高低声读、在游戏中读、吟唱歌谣等。但在活动的语言内容设计层面上,不少活动的思维性依然不足。案例4中的歌谣虽然能聚焦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但吟唱内容较为单调、枯燥,仅仅针对单词和句子的读音而机械重复,因其语言内容缺乏真实的、有内涵的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发展。
[对策]
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要素。外语学习的本质决定“学思”必须并行,同时从外语价值看,“学思”能够相伴相随(黄远振等,2014)。英语要在思中教,并为思而教,这个观点越来越得到英语教师的认同。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语言意义复现的重要性,明确机械复现和意义复现的区别,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含有丰富思维意义的语言训练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可以将案例4中的歌谣改进如下:
Whose dog?
My dog?
My dog!
Mine! Mine! Mine!
The dog is mine!
Whose dog?
Your dog?
Your dog!
Yours! Yours! Yours!
The dog is yours!
Whose dog?
_____ dog?
_____ dog!
_____! _____! _____!
The dog is ____!
教师引导学生用真实交际的语气去朗读,并运用目标词汇创编这组歌谣,要求加上表情、动作以及课前准备好的自带的玩具小狗,先整体朗读后再分组训练。这组歌谣内容看上去非常简洁,却覆盖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内容,学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极易掌握;而且其中每一个小段落都隐含了一个小场景的叙事,每一个小短句都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语用功能,语篇意识和思维意识的培养显而易见。如此改进之后,语言就变得富有意义和生命,学生一边指着班级里的同学和玩具小狗,一边运用yours、his、hers、ours、theirs等词汇和相关句型进行表达,对语言意义的理解非常清晰和准确。这既提高了语言训练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变得灵动而生机无限。
五、结语
要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以生为本,教学各环节中的语言训练活动设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反思创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目标明确又合理高效、交际功能突出且富含思维意义的语言训练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语言,掌握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科素养。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
参考文献
黄远振,兰春寿,黄睿. 2014. 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4):63-69.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静. 2014. 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改进建议[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1-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附作者信息: 田雪莲 浙江省青田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