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4年第04期: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江苏:葛文山)

【摘 要】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偏离语言教学规律和忽视学习主体的现象,笔者在坊间发起了“原点教学”草根研究,倡导把学生与学法作为英语教学的原点,探寻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原点教学”的研究背景、方法路线、主要成果和效果等。
【关键词】原点教学;学习力;终身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从事英语教学的16年中,我既是教英语的教师,也是自学英语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经历,我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预测到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也容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规划英语教学。我既是英语教学的当局者,也是“跳出盒子思维”的草根研究者,通过近距离、多角度、大范围地了解一线英语教学的真实面貌,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偏离语言教学规律和忽视学习主体的现象。
1. 英语教师缺失学生立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国际上通用的外语教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成果知之不多,甚至流传着许多谬说和曲解(龚亚夫,2010)。在英语教学基本概念缺位的情况下,英语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两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些英语教师闭门造车,对任何改革和理论都置之不理,一切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做事,以考试成绩论输赢,蛮干苦干,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候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教学质量。
另外一些教师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屈从“本族语者主义”(Holliday, 1970,转引自Harmer,2010),对权威专家或流行的教学模式俯首帖耳,意识不到教育文化的具体性,盲目相信凡是英美等国家认为“好的”教学标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名门正宗,而未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立场的缺失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目中无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原动力。不但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喜欢英语,而且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英语。对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个负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我经常反问自己:要是英语学科在高考中不计分,还会有多少学生愿意学英语?
2. 英语课堂教学特性异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功利思想的左右下,英语课堂教学丧失了有声音、有思辨、有情感的语言特质,日益趋于理科化,盛行呈现规则——操练做题——反馈巩固的理科式教学模式。为了应付考试,做题和讲题成了英语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退化成枯燥的阅读理解题;英语视听陷入老师放录音——学生做题——师生对答案的机械操练模式;英语作文题材幼稚化,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学生用英语表达也言不由衷。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较少有意识地把英语作为抒情说理或者描形叙事的交流工具,较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知识,思考语言,并对所学语言做出自己的决定”(Harmer,2010)。
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学生没有机会采用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
3. 英语课外阅读萎缩,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时空
大量阅读是外语学习成功者的共同经验。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靠的是大量的言语例子的反复刺激和积累,语言教育“举三反一”是本,“举一反三”是辅(韩宝成,2007,转引自黄远振、陈维振,2010)。而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却“面黄肌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吃不饱”。英语教师热衷于对英语教材进行“精耕细作”,不注重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只知道“深挖洞”,忽视“广积粮”。
其二,“吃不好”。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出自职业教材编写者之手,属于加工过的“细粮”,营养大量流失,鲜见文质兼美的鲜活语言。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英语教育重“语”轻“文”,远离文学阅读,文学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地带,英语文学阅读量少得惊人(柯安利,2007)。其结果是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知识,却未能领略到英语本身具有的生机勃勃的鲜活之趣和宽广深邃的文学之美。
其三,“吃不了”。在信息时代,能听懂或看懂10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10个单词的用法更重要。然而,许多老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导致学生听读词汇量过低,没有能力去处理稍有“嚼劲”的真实语言材料。
足够量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态度更积极,也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扩展他们的积极和消极词汇量(Davis, 1995,转引自Harmer,2010)。此外,泛读还是发展学生自动性的最可行的方法。自动性是指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具有自动认知的能力,对单词的理解达到自动化,不需要额外的注意。这也是目前为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Harmer,2010)。一个缺乏泛读计划的课堂,将无法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 探索方式的选择
在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提出“先想,后做,再总结”的理念,并用实际行动诠释“QDAR行动研究环”(见图1)的概念。
 
图1  QDAR行动研究环
(1)确定问题(Identifying questions)。我的行动研究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要求自己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处理数据(Processing data)。在没有可信、可靠的教学测量和分析工具的情况下,我采用课堂录像、观察学生表现、课后访谈、简单问卷调查、参阅教育文献等方式来采集和分析数据。
(3)实施行动(Undertaking actions)。课堂就是实验室。一有新的想法,我就到课堂里去检验;有时还打破自己的教学常规,看看换一种教学方式会有什么结果。
(4)总结反思(Reflecting)。八年来,我一直坚持写教学博客,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心得总结成文,与更多的一线教师分享和讨论。
2. 探索的三个阶段
最初,我选择把“试题与做法”作为研究中心,一切围绕提高教学GDP打转,结果英语考试成绩上去了,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却下来了。
后来,我把注意力转移到“教材与教法”,把教材视为圣经,追逐流行的教学法,结果教学理论水平上去了,但课堂教学却越来越不“接地气”,距离学生越来越远。
最后,回归到“学生与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还教于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为教学原点,寻找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3. 教学理论的内化
外语教学有许多教学流派(approach)、方法(method)、程序(procedure)和技术(technique)。通过大量阅读、反思和实践,我终于厘清了这些概念。众多的教学流派就如一个个菜系,教学的内容就是各式各样营养丰富的食材,方法、程序、技术就如洗、浸、蒸、煎、炖、炒等烹饪手段,情景、气氛、媒体就如烹饪的各种调料,而学生正是我们的顾客(Valente, 2001,转引自Harmer,2010)。我们英语教师就要像厨师一样,精选食材,精心为学生烹制出一道道符合其口味的英语美味佳肴。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我们所处的教学背景的信息以及我们选择某方法的理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学生是谁?我们的教学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选择符合我们要求的最适合我们所在环境的教学方法(Harmer,2010)。
原点教学中的原点从地理概念来说是出发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物理概念来说是支撑点,撬动英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原点教学就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毅力和能力。没有原点,英语教学就会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1. 提炼出“16字英语学习力培养目标”(见图2)
原点教学认为,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时要基于以下四个子系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定位、态度、动机、毅力等;
• 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使他们具备阅读、思考、判断等能力;
• 优化学生的自我调节系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规划、评价和监控,掌握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和方法等;
• 优化环境支持系统,给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学习氛围、学习奖惩制度等环境支持。
 
图2 英语学习力培养目标
在培养英语学习力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中心,行为系统是重心,动力系统是前提,调节系统与支持系统是保障。通常来说,一个英语学习力很强的学生具备“双商”: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
一个情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苦中作乐,会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注意力和情绪,会从英语学习中寻找到“个人意义”(施良方,1996,转引自黄远振、陈维振,2010),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一个智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方式、方法,会挖掘和使用学习资源,知道运用记笔记、形象思维、迁移、推断、建构等学习策略。
2. 总结出“32字原点教学指南”(见表1)
表1  32字原点教学指南
认知努力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目标和情绪。鼓励学生参与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任务,去思考语言,发现语言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深层次的学习快乐。
听读领先
经典素读
先听读,后说写。加大声音和文本的输入量,集中扩充听读词汇量,坚持“从听读中来,到听读中去”的听读原则。提供有“嚼劲”的文学作品,采取私塾式的“素读”学习方式:不求甚解,反复诵读,烂熟于心,慢慢体悟。
整存整取
情景对应
多创设基于生活的教学情景,以弥补真实语境的不足,把语言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情景记忆对应,建立关联,把语块(lexical chunks)作为知识教学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对语言知识进行“整存整取”,批量处理。
组合评价
潜能激发
减少纸笔测试的静态评价,组合运用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聚焦闪光点,呵护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唤起学习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效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有组织的变化。
原点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当做“所有英语学习的根本目标”(Cotterall, 2000,转引自Harmer,2010)。原点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在认识上,让学生签“英语学习合同”,掌管自己的学习责任;
• 在方法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过程,探索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 在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具备处理真实语言的能力,使独立学习成为可能。
3. 完善和升级3P教学法,适应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学习的早期,3P教学法(Present—Practice—Produce)对语言知识学习的作用显著,但是,语言学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复杂性,充满了“连锁的变量和体系”(Woodward,1993,转引自Harmer,2010)。教师不可能总是采用3P教学法,把语言整体打成碎片,一片一片地教授给学生。这种做法既不能反映语言的本质,也不能反映英语学习的本质(Lewis,1993,转引自Harmer,2010)。
其实,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实现语言的准确输出,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和操练,此时学生更需要的是教师的鼓励和激发。因此,我把3P模式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合为“学习”,并增加了“激发”步骤(见图3)。
 
图3  3P模式到ISP模式的转换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时,他们更关注交际任务的完成,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获得。这时候可以继续升级3P模式(见图4):先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就直接让他们用语言做事情,如角色扮演或交际游戏,最后根据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他们所缺乏的或者使用中存在错误的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先上车后补票”,Harmer(2010)将此种教学模式称为“回飞型”(Boomerang)。
 
图4 回飞型(Boomerang)模式
4.“分期付款”型词汇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接触真实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世界如同一瓶进口红酒,要品尝到它醇馥幽郁的味道,最起码需要一个“开瓶器”——听读词汇量。没有一定的听读词汇量,学生就不具备接触真实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正是因为生词过多,许多学生丧失了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2003年,我开展了词汇和阅读教学改革尝试,提出并实践“分期付款”的词汇教学方案(见表2),批量处理词汇,注重阅读积累。
表2  “分期付款”词汇教学方案
处理阶段

具体做法
批量记忆
把3000个词汇随机分成60组,每组50个,一天背一组,定期循环复习。只需记住单词的读音、常用词义和整体形状,只图“混个脸熟”。
泛听泛读
与“批量记忆”配套进行,增加听读词汇量的复现率,鼓励学生把文章中的常见听读词汇整理到笔记本上去集中强记,包括读音、词义和拼写。
主题阅读
让学生阅读英文报刊,追踪某个事件的连续报道,或专攻某个专栏。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记住同一主题下的多个词汇,形成“词汇场”。
素读背诵
对名人演讲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再说,背会的文章一多,自然就融会贯通,悟出高级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具体做法是,我先整理出3000个常见的听读词汇,这好比是建了一套“商品房”。而学生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一次性付清“房款”,即词汇的读音、词义、整体形状、拼写、搭配和用法等。于是,我降低了词汇的认知要求,只要学生能交上“首付款”,即读音、整体形状、常见词义,就让他们先搬进这间“商品房”,“余款”(拼写、搭配和用法等)可以慢慢用接下来的“工资”(泛听、泛读)分期付清。
住进“新房子”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在快乐的泛听和泛读活动中,学生头脑中的听读消极词汇就会慢慢转化成能说、能写的积极词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操作中,我遵循了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 大多数词汇不是教师教会的,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 学生能知道10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10个单词更有价值;
• 从听读中来,到听读中去,要把词汇学习和听读活动融为一体。
5. 构建英语学习自我管理金字塔,帮助学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我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和管理中发现,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个临界值以后,教学效果就不会跟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成正比。此时能对教学效果产生最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管理能力。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的英语教学,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教学效果难以趋于最大值。
原点教学把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入英语教学管理(见图5),鼓励英语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建立他们自己奉行的行为准则,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图5 英语学习自我管理金字塔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学生出于害怕而去学习,他们的配合与服从是表象。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奖赏是良好行为的诱因。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其他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努力扮演好“我是一个好孩子”的社会角色,想通过做一些事来取悦某人,并不考虑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四阶段:英语学习有军规。不少英语教师制定了诸如“英语课上交谈只许讲英语,不能讲汉语”之类的规定。部分英语教师也发现,如果与学生一起设计英语课堂学生行为规范,他们会更加愿意遵守。
第五阶段:英语学习有乐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开始把英语学习当成自己的分内之事,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第六阶段:英语学习有生活。这时候,英语已经融入学生的生活,他们爱做与英语有关的事情,在业余时间里爱听英文歌曲,爱看英文小说,爱读英文报刊。
6. 创建分级读物库,教会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药材好,药才好。英语教学也一样,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原点教学提倡把好“入口关”,让学生积累处理真实语篇的经验和感觉。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分级储存,在选择材料时做到“三个优先”:有视频或音频的优先,反映普世价值观的简易文学作品优先,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有趣读物优先。
我借鉴了北美英语阅读活动中的I PICK选书原则,让学生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挑选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 我(I):我要挑选一本书阅读。
• 目的(Purpose):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 兴趣(Interest):我喜欢这本书的主题吗?
• 理解(Comprehend):我能理解书里的内容吗?
• 认识(Know):我认识书里面的大部分单词吗?
生词是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拦路虎。我教会学生使用五指挑书法(Five Finger Rule)选择一本符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课外读物。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翻到书的任何一页开始阅读;每碰到一个生词就伸出一个手指;当学生读完该页后,请他们数一数总共伸出了几个手指。对该书的难度判断准则为:如果是1~2个手指,那么这本书太容易;如果是3个手指,那么这本书的难度恰到好处,适合阅读;如果是4个手指,这本书学生可以阅读,但略有挑战;如果是5个或5个以上的手指,那么这本书现阶段让学生自主阅读有点难,可以以后再读
或在他人指导下阅读。
7. 创新英文报刊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我利用“脚手架”理论,摸索出GSE英文报刊阅读方法(Guided Reading—Selected Reading—Extended Reading),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和能力。
我根据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干预程度,把阅读方式分为助读、选读和泛读。在助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或阅读活动的控制程度最高,学生遵循教师指令进行阅读,主要关注语言本身,如文章的语篇特征、核心词汇、修辞、难长句分析等。在选读中,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变大,可以在规定的重要文章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两篇文章来阅读,主要关注文章中的重要事实和观点。而在泛读中,学生的阅读自由度最大,他们的阅读过程不受任何干涉,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乐趣。
我选择《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作为阅读材料,每期报纸大概有10篇主要新闻或文章。我把一期英文报纸的建议阅读时间定为1个课时(40分钟)和一个早读(25分钟),共计65分钟左右,每周一次。这样做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最小限度地影响正常的英语课本教学进度;其二,一课时用于阅读理解,早读课用来处理一些核心词汇。把每期报纸的10篇大文章依次分级为:核心文章、重要文章和一般文章。核心文章只占1篇,用做助读的阅读材料;重要文章的数量为2篇,用于选读;而其他7篇文章和其他小栏目中的零碎文章供学生自由阅读。
8. 提出Inspire作文训练法,激发学生写作和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1)选择性批改。教师常常会把学生作文中所有的错误都标识出来,这样做不但浪费教师的时间,而且还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种批改方法会使学生在写作时缩手缩脚,不敢放开去写。原点教学建议教师暂时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看谁的高级词汇用得多,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看谁的句子地道优美;然后集中讲解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错误,以弥补选择性批改的缺陷。
(2)利用阅读期待。一个人写东西之后,总希望有更多的人来阅读、欣赏和评论,比如我们写博客、写小说。利用传统的批改方式,学生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老师一个人,老师的评价有时候会出现偏颇,但是如果让学生之间互批,那么他们作文的读者就会变多,评价也会各式各样,且趋于公正。当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可能要给班级里多个同学阅读时,他们写作时会更加积极和投入一些。
(3)利用写作激发阅读。有时候,写作不仅是输出,也是一种输入。想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内心肯定充满阅读的渴求。英语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可提供几篇相同主题的文章,便于学生阅读和借鉴。
四、效果与反思
原点教学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且是全省英语学科中唯一的特等奖,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1. 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
(1)享受着英语学习的成功。原点教学坚持“从听读中来,到听读中去”的听读教学原则,扩大听读输入量和听读词汇量,冲破了制约英语学习的瓶颈,让学生初步具备处理真实语言材料的能力,享受到语言学习的成功。
(2)感受到真实英语的魅力。原点教学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真实、鲜活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明白了英语不只是局限于教材,教材外面的英语世界更精彩: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悬念、诗歌中鲜明的意象和悦耳动听的韵律、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以及散文中优美的文笔和包涵生活智慧的至理名言等,都让学生爱不释卷,历久难忘。
(3)爱做与英语有关的事情。通过原点教学,学生知道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不多,但还是可以用英语来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阅读英文报刊、参加社区英语角、听唱英文歌曲、观赏好莱坞英语大片、表演英语话剧等等。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学活用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了学习并运用英语的乐趣。因为原点教学,许多学生喜欢上了英语;因为原点教学,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英语能力,也学会了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去认识并接纳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多元世界。
2.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1)成为会科学偷懒的教师。在原点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清闲的人,懂得利用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懂得教师工作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快乐地学习。课前和课后才是教师最忙碌的时刻,要翻箱倒柜给学生提供充足、有趣、有关联、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要设计好课堂活动,并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2)成为有专业自信的教师。通过原点教学实践,教师不再盲从,不再停留在专家引领和教授指导的被动层面上,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研究学生和课堂,成为科研的主体,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明白学生和学法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立志通过行动研究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3)成为无“七年之痒”的教师。许多教师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教学工作中,逐渐会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提不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而原点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学生的能动性,把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时间并从容不迫地钻研教学,有心情去享受教学,有灵感去创新教学。
3. 原点教学的实践推广
(1)地区推广。福州、西安、无锡等地区积极推进原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效果显著。以福州实验区为例,在四年的原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246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实验期间,各实验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共有5位教师在全国教学技能展示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位教师在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示范辐射。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组团到张家港观摩并学习原点教学。我受省教研室、译林出版社、西安教科所、徐州师大、苏州大学等单位的邀请,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上做过100多场讲座。我受山西太谷二中、无锡天一中学、靖江一中、苏州觅渡中学、江苏省口岸中学、宝应教育局等单位的邀请,指导并推行原点教学。
(3)文章交流。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近十篇被人大书报资料复印中心转载。三本著作分别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做最好的英语教师》在当当网畅销,并有幸被选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英语学科基础与前沿”课程教材。
(4)宣传报道。《人民教育》刊发《做一个有思想力的先行者》,报道了我的英语教学改革事迹。《中小学外语教学》、《江苏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周报》、《黑龙江电视报》等也先后报道。
五、结束语
原点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和学生学习英语、享受英语的起点;原点教学只是我对英语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是终点。也可以说,基于原点教学的研究之路没有终点,我始终是一个行者,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跋涉前行,也自信能将我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和英语教学的生命带到一个更为高远、更为宽阔、更为美丽的景区。
——————————
参考文献
Harmer, J. 2010. 英语教学实践[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龚亚夫(导读). Harmer,J.(著). 2010. 英语教学实践[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黄远振,陈维振. 2010. 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柯安利.2007. 中小学英语也要重视文学阅读[N]. 光明日报,2007-7-18(10).
————————
注:①“原点教学”获得201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本文为成果的主报告。参与此项研究的人员还有: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王兰英、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薛蓉、江苏省锡山教育局教研室杨海春等。
②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葛文山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