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9年第11期: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北京:钱小芳、王蔷、崔梦婷)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英语绘本所蕴含的课程六要素,并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分析了两篇绘本的教学案例,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绘本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绘本阅读;活动设计
 
 
 
一、引言      
 
英语课程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下简称“活动观”),自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活动观为整合课程内容和实施深度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部,2018)。活动是课堂中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的基本依托形式,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活动观具有很强的课堂教学指导性,不仅可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如孙晓慧等,2019),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近几年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和采用,但是有不少教师在使用绘本时仅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以及朗读等技能的训练,忽视语篇层面的整体理解和迁移,对于绘本可能提供的思维训练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如果参照活动观,在教学设计层面就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结合一个百科知识类绘本Robots(Emmett, 2015)和一个故事类绘本An Old Red Hat(Langford, 2017)(以下简称Hat)的案例分析,阐释如何基于学习活动观设计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
 
活动观的定义指明了我国高中英语学习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下进行,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学习的条件是不同类型的语篇,而不是脱离语境的字词或语法规则,因为语言为表意而生,任何意义的表达都离不开语境,而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就是语篇。学习要基于语篇,融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语言基础,不断递加和累积。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或机械的记忆、背诵或操练等。活动的核心是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成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类型与层次合二为一,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活动的特点是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活动的目标则是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所以,活动观指导下的外语学习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18)。
 
活动观参考的学习理论依据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Anderson et al, 2001)和英语学科能力理论(王蔷、胡亚琳,2017)等。依据活动观设计的教学活动必须具有认知层次、语言交互和社会情境,能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思维发展。
 
三、绘本的课程内容要素分析
 
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基于对学习内容的充分解读,即明确所学文本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知识和可能用到的学习策略。教师需要先分析绘本中所蕴藏的课程内容要素,明确“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分析“怎么教”的问题。
 
1. 主题语境
 
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主题语境,明确绘本的主题,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例如,绘本Hat讲述了小女孩Ada自己坐车去集市卖鸡蛋,为妈妈买回一顶红帽子的故事,这既可以看作是人与社会的主题,即小女孩在坐车、去集市、买东西的过程中与社会的互动;更可以看作是人与自我的主题,即小女孩通过观察注意到妈妈的帽子旧了,然后悄悄捡鸡蛋去换钱买新帽子,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还可以理解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丰富自我内心的成长故事。绘本Robots则是人与自然主题下的人与科技话题的读本,向学生展示了机器人的定义、功能和构造等,能够丰富学生对于机器人的认知,开阔其视野。
 
2. 语篇类型
 
绘本都是完整的语篇,完整性也正是绘本的一大优势所在。许多绘本是独立成册的书,有作者、插图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增长学生的语篇知识。同时,绘本的语篇类型与语篇组织结构也多种多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绘本常见的语篇类型可以分为虚构类(如Hat)和非虚构类(如Robots)。语篇结构方面,虚构类文本一般采用叙述的语篇组织方式,即情境——问题——复杂化——解决(Labov,1972),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比如,绘本Hat中,封面主题图展示了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主题图铺垫了故事情境。故事开始时小女孩Ada在家里看到妈妈的帽子破旧了,被用作喂食的器皿,由此引出需要学生分析的话语:The red hat is old and useless, so her mother doesn't have a hat to wear. 小女孩由在家中捡鸡蛋到乘公交车去集市再到在集市上卖鸡蛋、换钱后买帽子又乘车返回的过程,则是故事的复杂化过程。问题的解决则是故事的结局,即Ada将新帽子送给妈妈。
 
非虚构类的绘本则以说明体裁为主,语篇组织方式则是问题——说明——结论等方式。比如,绘本Robots分别从概念、分类、外形、功能和内部构造几方面对机器人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机器人,同时体会说明类文本的基本结构。
 
3.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构成语言能力的基础部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知识。许多绘本中渗透了语音知识,尤其是自然拼读知识,以及复现率很高的语法结构和一定的语用知识。以绘本Hat为例,在主人公Ada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出现“That's not a nest.”“That's an old red hat.”等句子,使nest、hat等核心词汇反复出现,并配有相应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What have you got there?”“I have got . . .”等重点句型也随着场景转换多次出现,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结构和意义的理解。绘本Robots则以大量的真实图片辅助词汇的理解。
 
4. 语言技能
 
绘本学习中突出的技能是读和看的技能,听、说以及写的技能也可以融入其中。例如,绘本Hat中的语言主要包括描述场景的短句和主人公与不同人物的简短对话两大类,易于区分角色对话和旁白,适合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口语技能。在学习绘本Robots时,学生阅读正文以及配图文字,通过观察图片和相应的文字猜测生词如work hard、have fun、building a car的含义。在阅读拓展环节,如果安排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机器人的模样和功能的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5. 文化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可以挖掘其文化内涵,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视角。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教育部,2018)。绘本Hat一书主要传递了价值观念这一精神方面的文化知识,具体表现在Ada用鸡蛋换帽子送给妈妈做礼物,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绘本Robots则传递了物质方面的文化知识,即认识机器人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先进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6. 学习策略
 
合理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绘本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学习和运用一些策略。比如,绘本Robots中介绍机器人的内部构造时将机器人的各个部件与人体器官进行类比,如computer—brain、camera—eyes,便于读者理解各部件的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图文时联想到自己,渗透科普读物的认知策略,将陌生的信息与熟悉的内容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新知识。
 
四、基于活动观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在进行绘本的课程内容要素分析之后,我们可依据活动观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有情境是指活动设计应基于绘本内容,联系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一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都处于情境之中,而不是脱离语境的单词或者语言结构学习。有层次是指活动设计应按照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不可或缺,也基本上不可颠倒顺序。有实效是指活动要能切实促进学生理解绘本的内容、语言,并进行与文本情境相关联的语言交际活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设计
 
活动观的第一层次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理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基于语篇的主题语境,创设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相关经验,铺垫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为目的,梳理、概括、整合信息,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意义,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两个案例中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设计见表1。
 
表1  两个绘本中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设计 
活动
Hat
Robots
感知与注意
1. 向学生展示红帽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帽子的特征,引出标题。
1. 提问学生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和经验,如机器人的外观、对机器人是否喜欢以及原因。
 
2. 速读目录页并找出文本共分成几个部分。
 
3. 观看简短视频,回答关于机器人的定义。
获取与梳理
2. 提问学生帽子的日常用途,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获取帽子在文本中的用途,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
 
3. 分场景(家中、公交车上、市场、回程公交车上)进行图片环游,梳理每个场景中Ada手上有什么,推测其下一步行动。
4. 阅读绘本相应内容,回答机器人组成部分的相关问题,并完成表格。
 
5. 将机器人各组成部分与人体器官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梳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括与整理
4. 将四个场景的内容进行整合,按照“人物—事件—结果”形成思维导图。
6. 阅读绘本相应内容,概括机器人的外形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描述。
 
7. 阅读机器人功能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从表1可以看出,绘本Hat是一篇虚构类故事,学习理解类活动侧重故事情节的梳理。活动1是教师在读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知图中帽子的特征和用途。活动2是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初步推测。读中的活动3和4是按故事场景将绘本划分为四部分,引导学生分别借助图片环游、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与概括故事情节,逐步推测情节发展,同时体会故事的情感价值,包含了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理的活动。这些活动覆盖了词汇、语法和语篇知识,包含了听、读、看和写的技能。
 
绘本Robots的教学设计中有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主要围绕机器人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与整合。例如,读前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机器人外观、功能等方面的了解(活动1),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铺垫机器人的相关词汇,属于感知与注意活动。读中的活动4和5则借助表格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机器人的内部构造、外形特征和功能等内容,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关联,使他们形成对机器人较为完整的认识,同时为下一步的应用迁移作铺垫。活动6和活动7则是概括与整理的活动,主要是阅读并概括、描述机器人的外形特征,完成机器人功能部分的思维导图。另外,教师在读前引导学生速读目录页(活动2),有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初步感知;活动3兼具了感知注意与获取信息的作用。
 
2. 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
 
第二层次是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活动。在学生获取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后,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逐步内化并转化为能力。两个案例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见表2。
 
表2  两个绘本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 
活动
Hat
Robots
描述与阐释
\
(活动6的描述部分)
分析与判断
\
8. 给出一组机器人图片,让学生根据获取的新知识做出分析与判断,对机器人进行分类。
内化与应用
5. 根据思维导图复述绘本故事。
 
6. 任选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
 
表2显示,绘本Hat中主要设计了内化与应用的活动5,活动6由于没有增加绘本以外的人物、情节等,还是基于故事内容的再现,所以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绘本Robots中的活动8是分析与判断活动,是一个比较大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此前活动6的描述机器人外形特征的部分包含了描述与阐释活动。这个层次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输出增多,他们通过使用绘本中的词汇、句型等来巩固学习理解类活动中的语言知识,输出相对完整的语篇,说的技能得到锻炼,听和看的能力也有所强化,在复述、表演、分析、判断活动中学习策略也可以得到运用。
 
3. 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第三个层次,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以及想象与创造类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绘本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作者态度进行批判和评价,同时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两个案例中该层次的活动设计见表3。
 
表3  两个绘本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 
活动
Hat
Robots
推理与论证
7.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Ada,你会用卖鸡蛋的钱做什么?侧面引导学生体会Ada对母亲的爱。
\
批判与评价
8. 提问学生对主人公Ada的评价。
\
想象与创造
\
9. 课后作业: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向同伴介绍。
 
从表3看出,绘本Hat中的活动7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捡鸡蛋、攒钱、集市上买帽子、给妈妈惊喜等细节来推导出主人公对于母亲的感恩和深情,这个活动需要学生联系自身,但是主要意图不是重点描述自己将如何做等细节,而是论证主人公的品质可贵,因此可以看作是推理与论证活动,由此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活动8,对主人公展开评价并给出理由。
 
绘本Robots由于在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层次设计了比较多的活动,以及文本容量较大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而是将想象与创造的活动设置成了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个层面的活动都是语言输出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联系文本、自我和社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两个绘本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可以深入和全面地实现两个绘本所蕴含的课程内容,即能让学生基于语篇,在问题的引领下去探究语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深意,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感受文化知识。
 
五、小结
 
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而活动观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参考路径,为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需要在分析课程六要素的基础上,切实分析绘本,仔细研读语篇(王蔷等,2019),根据文本和学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关注活动设计的情境和预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教学方式设计上,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包括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等,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课堂语言输入可以采取朗读、默读、听录音等多种渠道,语言输出有模仿朗读、表演性朗读、评述与讨论、创编、续写等多种方式。教师的语言示范要能清晰传递原文或自己的意义和情感,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的时间以及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在情境中去探讨和使用语言,确保语言交际得体有效,以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
 
参考文献
 
Anderson, L., et al.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bridged Edition) [M]. New York: Longman.
 
Emmett, J. 2015. Robots(四级2)[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Labov, W. 1972.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Studies in the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 [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angford, J. 2017. An Old Red Hat(第4级)[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晓慧、钱小芳、王蔷、康亮. 2019.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解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44-48.
 
王蔷、胡亚琳. 2017. 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 教育学报,(13):61-70.
 
王蔷、钱小芳、周敏. 2019. 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40-47.
 
————————————
 
附作者信息:钱小芳、王蔷、崔梦婷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