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逆向设计倡导以终为始、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本文基于逆向设计理论,以人教版《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明确预期结果、确定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活动三个阶段,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立足问题解决来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逆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一、逆向设计的基本内涵
逆向设计即“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理论,它由三个阶段组成:在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目标阶段),教师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结合核心素养,思考教学目标,确定预期结果。 在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教师要寻找证据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 评估方式可以是传统的纸笔测试,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任务、观察和对话,或者是学生的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估。 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活动和教学阶段) 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展开,从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制定等方面细致考量(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 2017)。
二、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在设计一个单元之初,就要通过评估证据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教师应在教学实施之前思考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At the Zoo为例,尝试探索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1.基于课标与教材,明确预期结果,精准设定目标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2017)。 逆向设计的第一阶段需要围绕这些问题确定教学的预期结果,包括要探究的单元主题、单元核心问题和单元目标等。
该单元以动物为主题,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自然生态主题群。三年级学生对动物这一话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知道动物的英文名称,见过一些爱护动物的标语等,但对于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的认识不深,比如,如何遵守动物园参观规则、如何尊重动物的差异、如何爱护动物等。而教材中各个板块的内容相对简单,无法承载上述育人价值。基于以上主题及学情分析,我们将教材五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和补充。重构后的教学内容共有五个语篇,包括两组对话、一个配图故事、一个动物电子解说牌和一篇配图短文。
语篇一是师生参观动物园时的对话。Miss White带领学生到动物园游玩,走进长颈鹿园区,谈论其各异的形态。
语篇二是参观动物园时学生之间的对话。走进猴子园区,Zhang Peng和Amy谈论猴子和长颈鹿的不同,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对比动物的不同外形特点,加深对动物丰富形态的认知。
语篇三是配图故事,呈现动物剧场中的一个故事Magic Tails,讲述了一只小苍蝇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的故事。它一次次向周围的其他动物借尾巴,但都遭到拒绝,最后还被公牛用尾巴赶走了。这既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亦是一篇科普文章。学生在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尾巴对于动物们的作用,懂得尊重个体形态的差异。
语篇四是动物电子解说牌,主要呈现Chen Jie和Zhang Peng在鸵鸟园区和大象园区阅读的动物电子解说牌。该语篇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收集动物的信息,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懂得爱护动物。
语篇五是配图短文,是有关动物展厅中呈现的谜语和故事。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加深对动物的认识,懂得如何与动物友好相处、保护动物。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我们提炼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 认识动物,关爱并保护动物。通过深入研读重构后的各语篇内容,我们又提炼出三个子主题:(1)认识动物的特征,懂得文明参观。(2)了解各种动物的独特性,尊重个体形态差异。(3)学会观察动物,懂得保护动物。通过深入探究子主题,逐步构建起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整体分析单元学习主题和核心内容,梳理单元教材内容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联”(魏惠、程晓堂,2022);单元教学目标具有逻辑关联和进阶性等特点,使学生的认知呈螺旋上升,促进学生逐步构建对该主题的完整认知。本单元学习目标设定为:
(1)走进不同动物园区和各种动物家族,了解其各异形态,树立文明参观的意识;
(2)了解动物更多独特的身体部位特征,认识其功能与作用,并懂得尊重个体形态差异;
(3)在呼吁保护动物的倡议活动中,结合海报、视频、小演讲等不同形式,运用结构化知识介绍动物,宣传保护动物。
教师要注重“从不同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并厘清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等单元学习前的进阶始端,又要考虑单元学习过程的进阶和单元学习完成之后的进阶终端”(魏惠、程晓堂,2022)。在确定了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之后,笔者将其解构并制定了本单元课时目标(见表1):
表1 At the Zoo 单元课时安排及课时目标
课时 |
课型及内容 |
课时目标 |
1 |
听说课: Main Scene A Let's Talk |
1.走进长颈鹿园区,形成有关长颈鹿外形特点的结构化知识; 2.分析和评价动物园私自投喂动物的行为,树立文明参观的意识。 |
2 |
听说课: A Let's Learn 多模态语篇 |
1.走进猴子园区和其他动物的园区,认识并描述其形态、饮食等的不同; 2.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丰富各维度语言,形成友好对待动物的意识。 |
3 |
绘本阅读课:Magic Tails |
1.通过绘本阅读活动,认识动物身体部位的功能与作用; 2.感受动物的独特性,并懂得尊重个体形态差异; 3.通过故事演讲活动,学会欣赏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外貌特点。 |
4 |
听说课: B Let's Learn B Let's Talk 多模态语篇 |
1.走进大象和鸵鸟园区,收集并学习动物的信息,加深对动物特点的认识; 2.通过观看大象科普短片和制作动物信息卡活动,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归纳信息; 3.通过观看人类保护和虐杀大象的视频,感悟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
5 |
阅读课: Start to Read Story Time 多模态语篇 |
1.走进动物展厅,进一步了解所参观的动物,学会观察和收集动物信息; 2.在动物展厅的参观和知识答题活动中,巩固结构化知识,分析观察动物的维度; 3.在“我为保护动物出份力”活动中,以多种媒体形式,运用结构化知识介绍动物,并宣传保护动物。 |
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我们明晰了学生为达到预期的理解而需要建构的知识,如表1中“形成有关长颈鹿外形特点的结构化知识”,为后续完成评估项目确定目标。
2.立足问题解决,确定评估证据,推动语言发展
“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在教学设计中,将评价任务单列且置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这是一个关键。评价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目标,以视其与目标的匹配性;下连学习过程,把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按教、学、评一致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崔允漷,2019)。
逆向设计强调先寻求已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而非在目标设计好后直接设计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针对本单元的预期结果,相应学习阶段的评估内容是什么?具体来说,什么可以作为预期理解的恰当证据?
在At the Zoo这一单元,通过分析单元主题和学情,确立单元核心问题:语篇中的动物有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要爱护动物?如何保护动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评估项目具体化(见表2),并通过表现性任务进行评估。其中,单元主题由若干个子主题构建,子主题由单个或若干个课时主题构建。
表2 At the Zoo单元评估项目设计
评估 阶段 |
评估内容 |
评估项目 |
单元教学初期 |
单元主题的理解 |
理解与运用:扮演动物讲解员,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特征。 |
单元教学中期 |
子主题的建构 |
分析与建构:动物个体形态差异与意义,分析与感受动物的独特性。 |
单元教学后期 |
子主题的逐步深化, 单元主题的逐步建构 |
分析与讨论: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和行为。 |
单元结束 |
单元主题的深度理解和迁移 |
创作与表达:结合海报、视频、小演讲等不同形式,运用结构化知识介绍动物,宣传保护动物。 |
表2中的评估内容及项目的设计立足于单元核心问题。在评估项目设计中,教师为使学生达到预期表现,可提供语言支架。
3.追求学生理解,设计学习体验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确定预期目标与评估证据后,教师需要思考:追求理解的学习计划是什么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某些方面已经知道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WHERETO要素有层次地思考、设计学习体验活动。 WHERETO要素的具体含义是:W—学习方向(Where) 和原因(Why);H—吸引(Hook) 和保持(Hold); E—探索(Explore)和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 和使能(Enable); R—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 与修改(Revise); E—评价(Evaluate) 工作及进展;T—量身定制(Tailor); O—为最佳效果而组织(Organize)(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 2017)。 笔者在教学中将以上几个要素阐释为以下几个要点:
W—确保学生了解所学单元的目标以及原因。
H—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E—设计学习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验、工具、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目标。
R—为学生提供大量机会来重新思考基本问题,反思进展情况,修改自己的设计工作。
E—为学生评估进展和自我评估提供机会。
T—量体裁衣,反映个人的天赋、兴趣、风格和需求。
O — 合理组织,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理解,而非肤浅了解。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逆向设计中的WHERETO要素思考关键点,分四步设计了学习体验活动。
(1)创设单元语境线,带动语用体验
“好设计需要提供充分的真实或模拟的体验,以增加学生的理解”(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 2017)。 教师需基于单元主题和单元评估项目,创设单元语境,并基于各语篇内容,串联课时语境,形成单元语境线。 例如,第一课时在跟随Miss White到动物园进行有趣的研学之旅的单元语境下,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与理解所学知识。 该语境的创设贴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逆向设计提出的W和H要素,即在学习一开始就介绍研学任务,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基于各语篇内容,串联课时语境,形成单元语境线(见表3)。
表3 At the Zoo单元语境及课时语境
单元语境 |
课时语境 |
Miss White and the students go to the zoo and do a research study.
|
课时1:走进长颈鹿园区 Miss White and the children are talking about the giraffe. (W, H, O) |
课时2:参观猴子园区 Zhang Peng and Amy try to compare the monkey and the giraffe. (E, O) |
|
课时3:走进动物剧场 Learn some functions of animal tails. (H, E, R, O) |
|
课时4:走进大象、鸵鸟园区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animals with John and Chen Jie. (H, E, R, T, O) |
|
课时5:走进动物博览馆 Enjoy the story, guess the riddles and watch a movie with Miss White. (H, E, R, T, O) |
(注:括号中的代码指向WHERETO要素。)
“要衡量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做事。做事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崔允漷,2019)。例如,本单元目标和评估项目中均有关于分析与感受动物的独特性,并学会尊重个体形态差异的内容,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研学小语境:到动物剧场看动物绘本故事。通过阅读绘本Magic Tails,学生学习小苍蝇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的故事,梳理出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从而感受到各种动物都有其特点,不需要羡慕别人,以此达成第二个子主题:了解动物的独特性,尊重个体形态差异。
(2)巧设问题链,促进深度理解
“活动和问题的设计都要考虑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分析、评价和推理论证能力,从而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陈则航等,2019)。教师对本单元学习的预估结果是学生能理解爱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是单元学习的落脚点,同时也是问题设置的出发点。为此,教师着眼单元整体,基于单元教学的预期结果,充分考虑思维提升的阶梯递进,合理设问,形成逻辑关系严密的问题链(见表4)。
表4 At the Zoo单元问题链
课时 |
单元问题链 |
单元目标达成情况 |
1 |
What's the giraffe like? ... Can we feed animals in the zoo? |
达成单元目标(1)——认识动物,懂得文明参观 |
2 |
What's the monkey like? ... Do you love the monkeys? Why? |
|
3 |
What do the animals say?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ly? |
达成单元目标(2)——了解动物的独特性,学会尊重个体形态差异 |
4 |
What's the ostrich lik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elephants? ... Do you love animals? |
达成单元目标(3)——学会介绍动物,并宣传保护动物 |
5 |
What can we do? How do we protect animals? |
以课时1为例,结合教材、情境及预期结果,问题设置层层递进,从低阶思维逐步过渡到高阶思维。课时1的问题链见图1。
教师确定最终问题,再逆向设计问题链。学生在本课学习结束前,需要运用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回应“What mor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giraffes?”“Is Zoom right? Why or why not?”“If you were Miss White, what would you say?”等问题,丰富个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那么,在此之前学生需要基于现有知识水平主动获取动物外貌特征并解决问题“What do they say about the giraffe?”,感知长颈鹿的特征,逐步内化并构建动物外形特征的结构化知识,然后运用获取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输出,开展有深度的思维拓展活动。
(3)依托导学任务链,探究主题意义
丰富且有梯度的导学任务链能使学生更清晰地梳理语篇信息,更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对单元主题的学习理解和探究。 教师可以运用KWLH策略(Ogle,1986,转引自邹娜, 2011),基于逆向设计的WHERETO要素,设置多样化的导学任务,形成导学任务链,激活学生关于单元主题的背景知识。
以课时1为例,教师设置导学任务链,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学生在完成导学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探索并分组合作,总结获取的新知识,探究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课时1的导学任务链如下(注:括号中的代码指向WHERETO要素):
K-What do I know? 学生梳理关于长颈鹿的已有信息,激活旧知,增强学习兴趣。(W, H, E, O)
W-What do I wonder? 学生列举想要在课堂上获取的关于长颈鹿的信息,带着任务进入课堂。(W, H, E, O)
L-What do I learn? 学生阅读完关于长颈鹿园区的内容后,利用教师提供的语言框架展开读后描述,整理课堂上获取的信息,并通过小组分享提升知识迁移能力。(E, R, O)
H-How can we learn more? 学生基于已知信息与信息获取渠道,思考如何自主获取信息,链接信息与主题内涵,学习场所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E, R, T, O)
导学任务链依托问题链而设置,以预期结果表现为设计的出发点,思考如何从课前、课中、课后逐步实现对主题的理解。
(4)突出评价持续性,助推素养提升
“评价活动要贯穿教与学始终,注重考查学习结束时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对个人观点和态度有理有据的表达,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确保达成课程目标”(教育部,2022)。依据已确立的预期效果,在Unit 3 At the Zoo中,教师按照既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两方面进行持续性评价,检测单元总目标与各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第四课时为例,教师基于课时语境“走进大象、鸵鸟园区,与John和Chen Jie一起收集动物信息”,播放大象迁徙视频以及人类掠杀大象以获取象牙的图片,对比人类的行为,指导学生围绕如何关爱与保护动物进行讨论;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基于逆向设计所提倡的WHERETO中的T要素设置必做和选做的分层作业(见图2),从读、写、思的角度综合评价并反馈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After the trip, finish the information card about elephants. (必做★★)
Animal |
Size |
Colour |
Food |
Ability |
Features |
|
|
|
|
|
|
Hi, my name is _____. Look at _____. It is _____. It has _____. It likes _____. It can _____. I think it is _____. I like it. |
Read a book, An Elephant's World. Then draw and share.(选做★★★)
Where do the elephants live? How are they different? Please draw and share. |
图2 第四课时作业评价
逆向设计“要求我们设计合适的、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这是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理解,那么通常需要各种各样的证据和评估来表明学习者实现了知识迁移”(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 本单元的各项评价任务均关注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各课时后,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主题认知的形成情况。 单元学习结束时除了完成综合评价任务(结合海报、视频、小演讲等不同形式,运用结构化知识介绍动物,宣传保护动物),还通过单元学习反思报告单(见表5) 帮助学生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表5 At the Zoo单元学习反思报告单
After the research study, now I can ... (学完这个单元后,现在我能_____。) |
I can get ___ stars. (我能得到___颗星星。) |
I can do better. (我会努力做更好:打“√”或写字、画画。) |
Name animals. |
☆☆☆☆☆ |
|
Talk about an animal using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Look at the ... ·It is ... ·It likes eating ... ·It has ... ·It can ... |
☆☆☆☆☆ |
|
Tell others how to be a polite visitor. |
☆☆☆☆☆ |
|
Tell others why each animal is special, and how to love and protect it. |
☆☆☆☆☆ |
|
我所学到的这些知识,可以在这些情况下使用:
|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评自查的方式,评判学生对动物名称的掌握程度、对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对行为价值的判断水平以及自我准则的形成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以及预期总目标的达成情况。表5“I can do better.”一列中,允许学生选择反思的表现方式。
三、结语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围绕预期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开展持续性评价,并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实施以及教学资源运用等方面螺旋式调整和递进,带着目标探究单元主题。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需持续运用逆向设计思路,助力学生依托主题内容的学习,建构深度理解,内化知识与技能,实现迁移运用,培养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陈则航、王蔷、钱小芳. 2019. 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 课程·教材·教法,(1):91-98.
崔允漷. 2019.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2):11-15.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 2017.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 三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魏惠、程晓堂. 2022.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8):137-144.
邹娜. 2011. 图式理论在中职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本文作者:林美芳(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林小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