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4年第03期:读写结合视域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重庆:衡很亨、张理英)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结合的实质,探讨了读写结合视域下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内核与教学原则,并结合实例探索了读写结合视域下英语学科应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作为读写教学的出发点,将建立系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作为读写教学的着力点,将读后续写和读后改写作为读写教学的突破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读写结合;思维品质;问题解决

一、引言
读写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英语读写教学不可忽视对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育部,2022 ;以下简称 《义教课标》)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教育部,2020 ;以下简称《高中课标》)都明确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创新的根本在于实践。读写结合是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本文在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问题的提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强调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刘道义,2018)。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然而,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思维扁平化和僵化的问题,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然而却鲜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起来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聚焦思维的读写教学环境中通过结构化的读写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高中课标》和《义教课标》都将思维品质列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这是由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的。因此,厘清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特征有助于教师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读写教学。

1.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事物的新方式的思维过程,亦称作创新思维(胡飞雪,2019)。
创造性思维是指向新颖、独特、有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思维(陈则航、陈申,2022),是人的思维的高级阶段和过程(钱颖一,2018;陈则航、陈申,2022),是个体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刘春雷等,2009)。刘道义(2018)指出,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并且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想而且敢于动手试验,验证自己的设想。
创造性思维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制定新的解决方案,并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 通过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可以发展探索和理解自己的世界的有用技能,并创造新的概念,修改或扩展现有的想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置身于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真实的问题之中,并且这些问题本身不具有固定答案(多拉·豪维尔, 2001),需要学生自行探索、产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有别于一般思维,主要表现在其思维成果具有创新性、发散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判断创造性思维的标准。
第一,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性。创新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创新性又包含独创性和新颖性两方面,独创性指的是人在解决新问题时能使用新的思路、办法等,新颖性则强调思维的求异性(张丽华、白学军,2006)。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打破旧的思路、经验,在重新理解、定义问题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其创造性的提高颇有裨益。思维的发散性指的是思维模式呈散射型或分叉型发散开来,其对应的是呈集中型或直线型的辐合思维模式(胡满场,2004)。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具有灵活性、独创性、多向性、变通性。值得一提的是,创造性思维并非直接等同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沈德立等,2000)。
第三,创造性思维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思维中存在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复杂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独有特征。一方面,创造性思维具有逻辑性,需要运用演绎、类比、归纳等逻辑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创造性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包含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其中直觉与顿悟思维具有显著的非逻辑思维特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在于非逻辑思维,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是建立新异联系、突破思维定势、构建思维图像、拥有创新性人格(张敬威、于伟,2018)。创造性思维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是理性突围中的逻辑断裂与思维秩序再构(张敬威、苏慧丽,2020)。因此,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某种单一思维的运行下完成的,而是在由矛盾对立又相互补充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思维的共同作用及辩证发展中实现的。这种矛盾性、复杂性推动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创造性思维具有动态性。动态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静态的元素,而是一种流动的结构,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来激发 (Marcos et al, 2020)。因此,创造性思维虽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亦可以通过后天的主动干预来培养。本文着重探讨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与行之有效的方法。

3. 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
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建立在读写结合与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关联之上。
首先,读写活动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读写结合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运动:阅读是理解、领悟、鉴赏与评价的思维过程,写作是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综合运作的成果,可以说,读与写的每一步都渗透着思维,都离不开思维的作用。不管是以读促写阶段,还是以写促读阶段,读写结合的任何阶段都有思维的参与,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运用到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其次,读写结合与创造性思维也是紧密相连的。读写是一种创造意义的行为(李金云、李胜利,2020)。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更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全新的文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观点以及态度。因此,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师生对读写结合的深度认知以及具体采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还表现在其明确的教学路径上。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改写、读后续写等方式,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王初明,2012)。
四、读写结合视域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实践路径与教学策略   
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读写教学的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读写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路径是从以训练为主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实践。Mumford et al(1991)提出了创造性过程模型(Creative Process Model),即问题定义、信息搜集、概念(或案例)选择、概念组合、想法产生、想法评估、方案实施、适应性执行。由于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是新颖的、复杂的和不明确的,所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始于问题的定义。问题定义为信息收集提供了基础,在收集信息时学生会选择可以用于理解问题的概念或案例。学生对这些概念或案例组合后,能够产生新的想法。然后,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估,制订实施计划。这些过程的有效执行基于专业知识、智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 1的读写板块为例,该板块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之一是通过小说、影视等科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该板块的阅读语篇改编自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第一次操控时间机器进行时间旅行的故事。该板块的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科幻小说特征的基础上,赏析科幻作品的写作手法,以时间旅行为主题展开想象,重视细节描写,创作一篇科幻故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该板块的教学中通过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问题定义阶段,教师设置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激活问题:随着ChatGPT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但也有不少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学校准备举办一场科幻小说比赛,要求每位学生就时间旅行发挥想象,假设自己具备穿越时空的能力,将如何改变世界,写一则短篇科幻故事。
(2)信息搜集阶段,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介查询介绍关于时空穿越的科技原理、文学作品、影音资源等。例如,关于时空穿越的电影作品有《星际穿越》《蝴蝶效应》《土拨鼠之日》《回到未来》《源代码》《穿越时空的少女》《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除了观看电影之外,学生可以下载电影剧本进行阅读。
(3)概念或案例选择阶段,学生对上一阶段查询到的信息按照特定的关键词进行分类。例如,按主题分类,有穿越时空拯救世界的主题,如《星际穿越》《十二只猴子》《明日边缘》,也有穿越时空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的主题,如《蝴蝶效应》《土拨鼠之日》《源代码》等。学生需要在不同的主题间做出选择,以确定自己作品的主题——穿越时空来拯救世界或者改变自己。
(4)概念组合阶段,学生将时空穿越的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组合, 以产生新的想法。例如,学生可以在选择写作主题“穿越时空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后,将时空穿越与亲情或友情的概念相组合,确定写作的具体方向,为写作做好准备。
(5)想法产生阶段。学生通过上一阶段不同概念间的组合产生创新科幻小说故事的想法。
(6)想法评估阶段。学生评估上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想法,并根据客观现实情况与自身能力选择最优项。
(7)方案执行阶段。学生制订初步的写作大纲和写作日程表。
(8)适应性执行阶段。学生围绕大纲并按照写作日程表开始创作与修改自己的科幻作品。

2.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读写教学的着力点:建立系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建立系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方法。建立创造性思维体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通过研究、学习并实践该领域的相关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以下一些方法有助于建立系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1)在读写过程中强调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的基础要求。创造性思维可看成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钱颖一,2018)。其中,知识主要与受教育年限正相关,价值取向与追求创新的动机相关,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受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的影响。所以,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正是中学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
为了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故事编写活动。学生首先通过阅读不同的材料和书籍,获取小说中的场景、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信息,然后通过读后续写的练习,培养出独特、创新的想法。
此外,英文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诗歌的阅读与写作需要依赖会意与感悟,能够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与想象思维(温儒敏,2019)。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5 Poems读写部分的活动主题是创作一首诗歌。诗歌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学生从诗歌鉴赏转向诗歌创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诗歌的读写教学中应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因为现成的图片或视频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甚至会损害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因此,诗歌的阅读与写作应该回归本质,用最朴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勇于创造。
(2)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性文本解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兰春寿,2015)。阅读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文本原意解读;第二层,创造性文本解读;第三层,超越性文本解读(兰春寿,2015)。其中,创造性文本解读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体现。创造性文本解读阶段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身体验,有意识地创造性重构阅读语篇的立意。教师在读写教学中应多设计创造性文本解读的问题和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Unit 7阅读语篇“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Q1: If you were Liu Yu, how would you handle the situation where you have opin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your parents?
Q2: Have you or people around you experienced a similar situation? 
Q3: Which of Liu Yu's methods of handling this situation do you approve of and which do you disapprove of?
Q4: Do you think it is the right way for par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
Q5: If you were a psychologist, what would your advice for Liu Yu and his parents be in order to help them communicate more smoothly?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作者意图和观点,从而主动建构文本意义、深化认知。
(3)鼓励多元化素材的阅读和写作,探索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的主要形式。在读的层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多元化的作品,涵盖多种风格、文体、文化和背景,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历史材料。有研究表明,进行广泛阅读的学生(阅读材料包含小说、新闻、诗歌、线上资源、广告等)比只阅读标准化教材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Marcos et al, 2020)。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和分析的深度与广度,采用比较法和讨论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学类语篇的阅读能力。阅读多元化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新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放地接受新的学习策略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写的层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进行写作,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思维和写作技巧,摆脱线性思维等常规写作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想法,写出更有创造性的作品。
另外,在语言层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分析隐喻、比喻和象征性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读写教学的突破点:读后续写和读后改写  
读后续写和读后改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读写教学的突破点。写是读的最高层次。读而不写,不是真正的读;同样,写而不读,不是真正的写。读后续写和读后改写真正融合了读与写、知与行,驱动创造性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进行创造。
(1)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读写结合的典范,既可以考查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又能多方位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真正链接读与写,具有深远的促学意义(衡很亨,2023)。读后续写是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 (王初明,2012),包含阅读、模仿和写作等动态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从再造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有序化过程(黄贻宁,2015)。读后的续写部分属于创意写作的范畴(衡很亨,2023),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的阅读语篇是教材中少有的日记体裁,以布莱克博罗的口吻展现了以下事件:① 探险家沙克尔顿招募船员一起去南极探险;② “坚忍号”被困并沉没,船员们被迫弃船登陆象岛;③ 沙克尔顿组队救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三篇日记来预测接下来“坚忍号”将会发生的故事,并继续以布莱克博罗的口吻和日记的形式进行续写。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找到故事核心,抓住故事主线,发挥创造性思维完成故事续写。完成续写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教材Using Language部分的阅读语篇The Reward for Perseverance进行对比与分析、评价与反思,进一步深化理解,提升思维水平。除了设置续写任务,教师还可以设置以下高认知问题来启发学生:故事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如果可以穿越,你希望穿越为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你将如何带领大家战胜困难、顽强地存活下去并寻求救援?
(2)读后改写
读后改写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① 文体的改写。例如,把诗歌改写为小说,把小说改写为剧本,把议论文改写为演讲稿。仍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为例,该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是日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以日记记叙的故事改写为话剧剧本。② 语体的改写。例如,把正式的书面语体的文章改写为口语语体,或者把口语语体改写为书面语体。③ 人称的改写。例如,把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改写为第三人称,或者把以第三人称讲述的故事改写为第一人称。④ 立意的改写。文章立意的改写对学生水平的要求最高,改写立意的读写活动通过培养求异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不仅强调要分析问题的差异,更要求学习者打破旧的思路、经验,在重新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重在求异(王建、李如密,2018)。教师可以设计启发学生求异思维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改变原本故事的立意,撰写文稿,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助于构建新颖的思维模式的读写活动来给学生的顿悟提供平台和空间。

五、结语
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并且必须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度,通过读写结合夯实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由于读写结合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方能显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从模仿创新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创新,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参考文献 
Marcos, R. I., Ferandez, V. L., Gonzalez, M. T. & Silver, J. P. 2020. Promoting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through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36(5): 1-13. 
Mumford, M. D., Mobley, M. I., Reiter-Palmon, R., Uhlman, C. E. & Doares, L. M. 1991. Process analytic models of creative capacities [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4(2): 91-122. 
陈则航、陈申. 2022. 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内涵、条件与方法[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1-8. 
多拉·豪维尔. 2001.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J]. 全球教育展望,(12):1-4. 
衡很亨. 2023. 读后续写怎样进行构思?——兼谈创意写作视域下故事续写的切入点[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1-7. 
胡飞雪. 2019. 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胡满场. 2004. 创新思维不等同于发散思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88-90. 
黄贻宁. 2015. 读后续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创新实践[J]. 教育评论,(6):127-129.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兰春寿. 2015.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 课程·教材·教法,(12):82-89. 
李金云、李胜利. 2020. 深度学习视域的“读写结合”:学理阐释与教学核心[J]. 课程·教材·教法,(7):79-85.
刘春雷、王敏、张庆林. 2009.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1):106-111. 
刘道义. 2018. 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 课程·教材·教法,(8):80-85. 
钱颖一. 2018.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4):1-16. 
沈德立、吕勇、马丽丽. 2000.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4):26-31. 
王初明. 2012.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5):2-7. 
王建、李如密. 2018.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辨析与培育[J]. 课程·教材·教法,(6):53-58. 
温儒敏. 2019. 小学语文中的“诗教”[J]. 课程·教材·教法,(6):4-10. 
张敬威、苏慧丽. 2020. 创造性思维:理性突围中的逻辑断裂与思维秩序再构[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118-124. 
张敬威、于伟. 2018. 非逻辑思维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教育研究,(10):40-48. 
张丽华、白学军. 2006. 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J]. 教育科学,(5):86-89. 
————————————  
注:文中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s://flts.bnu.edu.cn/node/16022。

本文作者:衡很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张理英(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