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内含辩证思想的问题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并运用问题链,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提供具体路径。
【关键词】 辩证思维;问题链;阅读课堂;初中英语
一、引言
“辩证思维是一种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冯国瑞,201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教育部,202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对辩证思维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对学生辩证思维培养的缺席化、形式化或浅层化。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以专门、系统、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研究更是少见。对此,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及研究,通过阐释辩证思维的内涵,分析问题链内含的辩证思想及其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所起的指导作用,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在课堂中通过设计与运用指向学生不同辩证思维能力的问题链,全方位、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辩证思维的内涵
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对于辩证思维的内涵,恩格斯首先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其进行了界定——“所谓主观的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恩格斯,1984)。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的内涵。金顺福 (1992)基于恩格斯和列宁“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的辩证思维研究,指出“辩证思维就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对立统一范畴来把握处于普遍联系中的运动着的对象整体性的思维”。贺善侃(2005)基于与“批判性思维”的对比,指出“辩证思维的根本特征在于以辩证的(即联系和矛盾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其实质在于‘辩证'二字”。冯国瑞(2010)则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辩证思维是指将辩证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总体性的思维方式”。综上所述,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追求系统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为促进事物质变做好量变准备;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辩证思维与问题链
将辩证思维具体到义务教育英语教学中,根据《课标》思维品质7~9年级学段目标的表述,要求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能从不同角度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针对语篇的内容或观点进行合理质疑;能依据不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评价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说明理由”(教育部,202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就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独立思考,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梅德明、王蔷,2022)。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多种问题,引导并帮助学生用联系、发展以及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并用这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系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提出孤立的几个问题并不能有效达到目的,需要以辩证的意识将孤立的问题有机结合,使用问题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王后雄,2010)。问题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学生在回答问题链的过程中可以品味辩证思想,进而培养辩证思维。“问题链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的。问问相连,环环紧扣”(王后雄,2010),体现了问题间的联系;在问题链中,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阶梯,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体现了问题间的发展;问题链不是几个问题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组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王后雄,2010),体现了问题间的对立统一。
问题链为学生自觉发展和提升辩证思维搭建了支架。首先,问题链可以将教学内容系统联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实现。问题链内在的联系能有效引导学生多元、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处理好语篇细节与全篇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整体性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问题链被看作是师生交互作用,设疑、释疑的动态发展过程”(王后雄,2010),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量变的过程中寻求质变的突破。问题链内在的发展也能给学生的思考提供阶梯,引导学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耐心地持续思考,不断认识到自身思维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问题链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对具有矛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链内在的对立统一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解决难点问题特别是具有矛盾性的问题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及其主要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向辩证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与运用实践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联系、发展、对立统一三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语篇中有不同的侧重表现。 教师在设计和运用问题链时需要基于语篇研读,针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特定目标而有所侧重。 本文将结合阅读教学实例,详细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设计问题链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1. 重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重点挖掘语篇内部、语篇与单元以及语篇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的联系,设计适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语篇,比如联系上下文,分析语篇中词、句、段的适当性以及与语篇整体的关系,绘制语篇的结构图;联系单元话题,结合语篇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以单元整体视角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多视角思考语篇的现实意义等。
以译林版《英语》(下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阅读板块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教学片段为例,该语篇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对阳光镇进行了综合性介绍,正文从生活、购物、饮食、文化四个方面详细展示了阳光镇,结尾表达了对英国交换留学生来阳光镇的欢迎。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厘清语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整合语篇信息,绘制思维导图;为了加深学生对阳光镇的全面了解,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绘制阳光镇并加以描述;为了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单元话题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挖掘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并联系实际生活,抓住“介绍我的家乡——南京”这条主线,进行学习迁移。以上学习任务的达成需要学生联系语篇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的教学为例,此段以“stay in a quiet town?”为小标题,描绘了人们在阳光镇生活的静谧画面:阳光镇空气清新,有许多大树、湖泊和绿色的山峦。镇中心还有一个漂亮的公园,当地人们喜欢在公园里晨跑。阳光镇距离北京市中心不远,乘地铁40分钟即可抵达。在课堂中,教师设计并使用了以下问题链:
Q1: Can you draw a picture of Sunshine Town after reading the second paragraph carefully?
Q2: Using the picture, can you describe the quiet Sunshine Town?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park?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Is it far away from Beijing?)
Q3: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Sunshine Town is a quiet town?
Q4: Do you think “quiet” is a suitable word here? Why?
Q5: If you don't think it's suitable, what word would you choose? Why?
Q6: If you can only use one adjective to describe Nanjing, what will you choose? Why?
Q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第二段,并提取关键词,完成阳光镇生活部分的简笔画。Q2引导学生联系语篇和已有知识与经验,或使用语篇中的语言,按照一定顺序清晰、完整地描述图画的信息;或在理解和内化语言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加深对阳光镇安静的印象。Q3引导学生联系小标题和段落具体内容,思考小标题中概括性形容词quiet的意义。学生通过联系段落细节,从空气情况、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地理位置全面理解了阳光镇是一个安静的小镇。Q4引导学生从段落的整体角度出发,辩证地思考小标题用词的准确性,有的学生通过联系段落大意,认为quiet用词准确,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总结性;有的学生则认为用词过于普通。接下来,Q5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段落内容作出新的整体性思考,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如peaceful、relaxing、tranquil等。Q6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家乡——南京作出概括,有的学生选择了historical,因为南京名胜古迹众多;有的使用famous,因为南京自古以来有很高的知名度;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beautiful一词,因为南京风景优美。
在此过程中,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整体性地思考,对语篇第二段的大意和语言进行了全面解读,辩证地看待教材用词,又联系了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入理解了语篇和单元话题的现实意义,重点发展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2. 重点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重点挖掘语篇中内含的质量互变思想以及语篇的时代意义等,设计适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语篇,比如从长远角度思考,发现语篇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深度理解语篇内涵;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代发展角度思考,分析语篇的时效性,发现语篇的创新点等。
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板块Neil Armstrong的教学片段为例,该语篇以时间顺序讲述了“登月第一人”Neil Armstrong为了追求梦想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登月的故事。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Neil Armstrong的名言“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思想,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该名言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于是从这句话入手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Q1: What does “(a) man” refer to?
Q2: What does “one small step” refer to? Is this step really small?
Q3: What did Neil do to step onto the Moon's surface?
Q4: Why does Neil use “small” to describe his step?
Q5: Besides Neil's efforts, what else contributed to this giant leap for mankind?
Q6: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famous words ——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Q7: Can all the steps turn into a giant leap?
Q8: Why are people obsessed with space exploration?
Q9: There are also many great astronauts in China. Who impresses you most? Why?
Q1引导学生思考(a) man的两种内涵:一为Neil自己,二为泛指的每一个人。Q2引导学生思考one small step的意义:Neil在月球上踏出的一小步实为Neil梦想成真的一大步。Q3引导学生探究Neil为了成功登月而作出的努力。Neil从小开始的不断训练为他登月做好了积累和准备,Neil对时机的把握和无畏的勇气为他登月创造了条件。Q4引导学生对比Neil的一小步和人类的一大步。在历史长河中,所有个人的迈步都为人类的迈步作出了积累,而人类的迈步又为个人的迈步提供了平台与便利。Q5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在太空探索上取得巨大飞跃的其他原因:是所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是宇航员们的相互合作,给Neil提供了迈步的机会,等等。所有点滴因素共同造就了登月的成功。Q6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言内涵:这是宇航员Neil在月球表面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大步;人类的飞跃源于所有个人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Q7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促成质变,需要抓住时机以及一定的条件。Q8引导学生从长远角度思考人类太空探索的原因: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或为了解决地球资源的局限等。Q9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时效性,并站在过去与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致敬中国伟大的宇航员们——“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动态性地思考,分析了Neil Armstrong取得成功的原因,对量和质互变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读,对单元话题Great People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太空探索的时代意义有了更加深远的认识。同时,学生对名言内涵从最初浅显认识到最后深入理解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一大体现。
3. 重点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重点挖掘语篇中内含的矛盾,设计适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比如通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交流讨论,合理质疑他人观点并加以理性论证,或开放包容他人观点,在对立观点中找到平衡,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板块“What Should I Do?”的教学片段为例,该板块由两封求助信组成。Millie和Simon各有一些烦恼,他们给Mr Sigmund Friend写信,寻求他的建议。两位主人公的主要问题都是学业与爱好的矛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此类矛盾的妥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Q1: What are the reasons why Millie always spends too much time doing homework? Which is the root reason?
Q2: Given these different reasons, can you solve her problems?
Q3: Why does Millie often doubt whether it i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time on homework?
Q4: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schoolwork or hobbies?
Q5: Why is it so hard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choolwork and hobbies?
Q6: Can you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choolwork and hobbies? What can you do?
Q7: Do you have similar problems? 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m?
Q1和Q2引导学生找出Millie花太多时间写作业的原因,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并从根本原因入手,解决Millie写作业时间长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因为作业量太大,所以她写作业时间长;有的学生推测,Millie熬夜写作业导致第二天很难保持清醒,这样Millie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写作业效率低,所以写作业时间长,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还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拖延心理导致。这些原因中哪一个原因是最根本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写作业时间长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则作业量大便是根本原因,可以选学生代表与老师进行沟通;如果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写作业速度,则可以尝试先复习,理解学习内容后再写作业,建立新的良性循环;如果是因为拖延心理,则可以列计划,规定作业完成时间与时长,并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等。Q3引出Millie学习生活中爱好与学业的对立。Q4~Q6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思考爱好与学业的关系。因为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爱好和学业很难达成统一,有时候学生必须在其中作出选择。通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学生要以学业为主;有的学生认为若爱好能成为工作,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还有的学生认为单独选择爱好或学业都是不恰当的,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等。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总结若是能做好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爱好和学业不仅可以取得平衡,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爱好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还可以尝试发展促进学业的爱好,比如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甚至可以将学业当作爱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Q7引导学生参考课堂中矛盾的解决方式,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并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了Millie的问题,抓住了Millie问题中的关键,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还一分为二地看待了学业与爱好的辩证关系,不仅对语篇主题和单元话题Teenage Problem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指导了实际生活,发展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结语
从总体上看,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坎坷、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个体上看,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要想全面、系统、可持续地高效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运用辩证思维能力设计和运用问题链,以及在课堂中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学生。因此,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参考文献
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 1984. 自然辩证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
冯国瑞. 2010. 辩证思维及其当代意义[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5):53-58.
贺善侃. 2005. 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5-49.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顺福. 1992. 略论辩证思维[J]. 哲学研究,(6):65-71.
梅德明、王蔷.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后雄. 2010. “问题链” 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5):50-54.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注:① 本文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旨在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问题链设计与实践校本研究”(课题立项编号:L/2021/267)的阶段研究成果。
② 文中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s://flts.bnu.edu.cn/node/16039。
本文作者:章婉莹(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