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将语言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多元文化认知及综合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依托学科教材,联结生活,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基于学生学情,融合学科,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坚守学科立场,明确任务,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立足素养导向,尊重差异,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问题解决;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需“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教育部,2022),实现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并在三个学段的“教学提示”中分别对教师如何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教师组织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建议。跨学科学习将知识的发明、创造和应用方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发展综合性跨学科思维、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张华,2018)。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整合性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核心素养提升的结果(王蔷、刘诗雨,2023a)。
然而,目前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学科整合表层化、评价体系缺失等突出问题。部分教师将跨学科学习简化为学科知识叠加,未能建立深度联结,部分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路径,偏离语言能力培养主线,陷入“为整合而整合”的形式化误区。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 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为例,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力求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依托学科教材,联结生活,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基于一定的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2022)。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找到切入点,通过跨学科学习才能解决(闫赤兵,2022)。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立足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创设出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力(王蔷、刘诗雨,2023b)。
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下的“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世界主要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等子主题。整个单元包含两个配图故事(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以图表形式呈现的语法知识(Grammar Time)、一首韵律诗(Sound Time)、一个简短的配图文本(Culture Time)、 两个配图对话和一组配图排序(Fun Time、Checkout Time)以及一个自我评价表格(Ticking Time)。
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两个场景:场景一是Mike和Liu Tao等同学策划六一儿童节派对;场景二是派对当天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吃美食,快乐过六一。Cartoon Time板块讲述了Bobby的班级准备举行一个派对,Bobby和Sam一起表演《皇帝的新装》,Bobby因为不了解剧本内容而出丑。这些语篇围绕派对话题展现了孩子们为派对所做的准备和努力,表达了孩子们过节的喜悦心情,充满童真童趣。本单元核心句型包括“Where/When are you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Who are you going to invite to the part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at the party?”等。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访谈与调查发现,在学生过生日及重要节日时,举办隆重派对进行庆祝的现象日益普遍,学生的活动仪式感不断增强。然而,部分庆祝活动中出现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行为,这不仅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还可能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鉴于对过往庆祝派对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策划一场融入节约与环保理念的毕业派对,能引发六年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此次毕业派对的策划,不仅要契合小学生对仪式感的心理诉求,更需借助创新活动形式,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小学学习生涯画上一个既具纪念意义又饱含教育价值的圆满句号。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将Planning a Meaningful Farewell Party设定为此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整合跨学科知识、用图文记录等方式,体验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并完成“制作派对策划书”这一项目产品,最终解决“如何举办一个有意义的毕业派对”这一实际问题。
二、基于学生学情,融合学科,精准定位学习目标
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要客观分析学情,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主题和实践活动(王蔷、刘诗雨,2023b)。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举办派对的相关语言知识,为达成活动目标奠定了语言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是确保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英语学科和所跨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共同生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沈国锋,2025)。目标的设定要确保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相互关联、彼此呼应,要让学生多维度理解主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见表1)。这种多维度整合使英语语言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最终达成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的。
表1 跨学科主题涉及科目、关联知识以及学科素养
涉及 学科 |
关联知识 |
学科素养 |
英语 |
分析当前部分派对存在的问题时使用英语; 策划派对时使用英语,比如: We're going to have/invite/buy/make ... |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
科学 |
设计健康菜单; 制作环保装饰。 |
探究实践 |
道德与法治 |
认识毕业派对的意义; 贯彻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生活理念。 |
责任意识 |
美术 |
设计邀请函和策划书,装饰教室。 |
审美态度 创意实践 |
在本次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能综合运用多种句式,介绍派对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策划并介绍即将到来的健康、环保、节约的毕业派对。
2. 能结合美术学科设计美观且富有创意的策划书,体验制作策划书的乐趣,认识毕业派对的意义,还能结合科学学科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等理念,用健康、环保、有意义的方式庆祝毕业;提升团队协作与探究能力,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用行动倡议健康环保、勤俭节约的理念,在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助力形成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上述目标设计紧扣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具有整合性、综合性的学习目标,在策划一个健康、环保的毕业派对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引领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提升英语语言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审美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坚守学科立场,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用语言做事情。只有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学生才能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未能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只能是空谈。学生既无法提升语言能力,也无法在活动之中感受到跨学科的魅力(王蔷、刘诗雨,2023b)。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来描述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最终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并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汇报展示,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跨学科思维。
1. 创设主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包含多个精彩派对的视频,创设真实情境,并提出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arties? 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度思索。 学生通过讨论最终形成如下结论: These parties are wonderful, but they cost lots of money. After the party, lots of things at the party can't be used again and become rubbish. It's really a waste of money and it's bad for the Earth. 为了解决以上真实问题,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确定本节课的任务: Make a booklet about how to have a meaningful farewell party (制作毕业派对策划书).
确定主任务之后,教师以核心问题“What makes a meaningful farewell party?”为驱动,激活学生关于派对的已有认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了Make a creative invitation card (制作创意邀请函)、 Eat healthy food (准备健康美食)、 Choose eco-friendly decorations (布置教室环境)、 Plan interesting programs (展示个人才艺)、 Prepare thoughtful gifts (师生互赠礼物) 五个子主题,在以英语学科为主的探究中,融合了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在学科融合中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构建问题驱动,界定探究要点
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活动为载体,每个学习活动都应指向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应围绕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生活化知识展开,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张丽,2025)。本活动的设计以问题解决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路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1人为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子主题进行实践探究。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列出每个子主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策划书的第一板块Questions we list,为后续的实践探究做好准备。每个小组呈现出要探究的问题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并就其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学生对如何举办派对与制作邀请函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策划一个健康、环保、节约的毕业派对还缺乏深刻、全面的思考。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链接已学的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以及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相关内容,将知识进行整合,并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组的学生就如何设计派对邀请函列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When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Who are we going to invite? How are we going to make the cards beautiful?对于“Who are we going to invite?”这个问题,他们创造性地提出:We are going to invite all the teachers from Grade 1 to Grade 6.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所有学生的赞同,他们表示:All the teachers care about us and we should show our thanks to them. 在摒弃了传统说教式教育的情境下,毕业派对所承载的多元意义于这一特定时刻得到深度诠释。对于问题“How are we going to make the cards beautiful?”,一些擅长手工和画画的学生给出了具体的创新性建议:选择彩色卡纸,手绘卡通画、丝带、鲜花、绿叶等搭配各种造型,既美观又经济环保。
第二组的学生在讨论选择健康食物的时候,提到了自制食物,比如fruit salad、 cookies、 sandwiches等。 这些食品既健康、营养,学生也能自己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也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What is your food budget? 学生提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进行预算。教师现场咨询人工智能工具豆包,豆包给出了这些自制食物的参考价格,学生据此确定每个人的食物预算:The budget is about 20 yuan for each person.
第三组的学生在讨论如何对班级进行环保装饰时,基于六年级上册Unit 7的知识提出:Too much plastic is bad for the Earth. 但是在具体选择环保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播放科学老师录制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科学老师本着不污染、不浪费、可重复使用的原则给出建议,教师根据科学老师的建议提供语言支撑,为接下来学生的汇报提供帮助。
第四组的学生在探究“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时提到:要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组的学生在讨论“Why are you going to give gifts to classmates or teachers?”“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to them?” 时,认为毕业派对不仅仅是一个互相道别、庆祝毕业的庆典,更是感恩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的美好时光。 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用心创作的字画等,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恩、感激之情。
在教师的帮助下,各组学生主动联结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并积极反思毕业派对的真实意义,形成基于主题的结构化认知,切实体现了用英语做事情(见表2)。
表2 各小组子主题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语言表达
Groups |
Questions we list |
Expressions |
Group 1: Invitation Cards |
1. When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2. 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3. Who are we going to invite? 4. How are we going to make the cards beautiful? ... |
colourful paper beautiful drawings pretty stickers leaves/flowers/lace ... |
Group 2: Food & Drinks |
1. What healthy food are we going to buy? 2. What healthy food are we going to make? 3. What is the food budget for each person? ... |
fruit salad homemade cookies yogurt lemonade water ... |
Group 3: Decorations |
1. What materials are we going to use? 2.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 make our classroom beautiful? 3. How are we going to cut costs and avoid waste? ... |
eco-friendly recyclable reusable make some paper flowers use balloons to ... hang up some photos bring some dolls ... |
Group 4: Programs |
1. What are you good at? 2. Are you going to show yourself?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 ... |
singing and dancing crosstalk telling stories reading poems playing erhu playing with a Rubik's Cube ... |
Group 5: Gifts |
1. Why are you going to give gifts to classmates or teachers? 2. Are you going to DIY something?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to them? ... |
eco-friendly flowers cards pictures calligraphy a class album ... |
3. 搭建语言支架,辅助汇报成果
尽管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却难以回避我国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赶不上其认知水平的事实。它突出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导致学生“所说跟不上所想”(付建霖,2022)。为了缩小学生语言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差距,教师需搭建恰当的语言支架,为学生最后的成果汇报奠定基础。教师提供了如下语言支架:
Good morning, class. We are Group ______ and we are going to show you our plans for ______.
We are going to DIY something to ______. We are going to make ______ with 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 We are going to _______ because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We hope you like our plan!
跨学科成果展示反馈阶段是“学生分享成果、展示特色、获取反馈、建立自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运用重点语言知识综合表达思维成果的过程”(黄小燕、姚晶晶,2018)。学生将抽象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外显化成果,在获得他人认可中强化自我效能感,有效提升自信心与表达能力。同时,外显化成果也能帮助学生客观审视成果优缺点,激发深度反思,为优化问题解决路径提供依据,形成“实践——展示——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项目质量。
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实践是课堂的重心(王蔷、刘诗雨,2023b)。每一个小组经过教师指导、组内研讨,最终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本组项目的汇报。在汇报时,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分工,确保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可以是小组成员依次展示,也可以是小组一起展示。
四、立足素养导向,尊重差异,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课标》指出“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要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获得”(教育部,2022)。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内容应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需关注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学生能否通过跨学科视角分析复杂问题,形成整体解决方案,而非掌握单一学科知识点。其次,评价不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还需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力、创新精神等,精准诊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为个性化指导提供实证依据。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引入多元评价参与者,丰富评价形式,开展多维度评价。该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组活动评价表(见表3)与个人活动评价表(见表4)。
表3 小组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及要求 |
小组 自评 ☆☆☆ |
组间 互评 ☆☆☆ |
教师 评价 ☆☆☆ |
|
活动目标 |
目标清晰,分工合理,尊重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与兴趣特长,活动实施的可行性强 |
|
|
|
活动实施 |
组员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依据特长策划方案、探究问题,遇到困难主动请教;小组能为暂时落后的成员提供支持,协作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
|
|
|
活动展示 |
小组策划书结构完整,内容详实,语言准确,版式美观 |
|
|
|
结合组员特长优化展示形式,语言准确,形式丰富,生动形象,富有创意 |
|
|
|
|
组员能形成对meaningful farewell party的基本科学认知和正确态度 |
|
|
|
|
合计 |
___星 |
___星 |
___星 |
表4 个人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及要求 |
自我 评价 ☆☆☆ |
同伴 评价 ☆☆☆ |
教师 评价☆☆☆ |
|
参与 度 |
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列出问题,能礼貌倾听他人发言 |
|
|
|
合作 力 |
愿意与成员分工合作,遇到分歧时能友好协商,能主动向别人请教或帮助有困难的人 |
|
|
|
表达 力 |
能用所学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
|
|
|
创新性 |
能提出新颖的想法,贡献有效观点 |
|
|
|
执行力 |
能根据分工按时完成任务,并且效果较好,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
|
|
|
合计 |
___星 |
___星 |
____星 |
|
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想?活动实施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面有哪些? |
|
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设计将尊重差异落地为可操作的分工指引,通过多元主体与多维指标,切实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发展。表3聚焦协作过程,凸显差异互补。教师基于活动目标、活动实施和活动展示三个维度设计活动评价表,融合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强化协作意识,关注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对暂时落后学生的支持机制,观察他们是否为暂时落后的成员提供支持,如为语言表达较弱的学生提供句式模板等,通过任务分层、组内互助等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均能获得提升。表4关注个体成长,细化差异诊断,引导学生从参与度、合作力、表达力、创新性、执行力等角度进行自我评价,并结合同伴反馈和教师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运用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准备。
五、结束语
基于问题解决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突破学科壁垒,重构知识网络,通过构建多元化真实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思维范式,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语言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动态化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并强化跨学科意识,着力提升跨学科专业素养,深度推进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为学生搭建起多元知识体系的桥梁,切实提升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付建霖. 2022.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J]. 教学与管理,(34):56-59.
黄小燕、姚晶晶. 2018. 例谈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1-6.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国锋. 2025. 基于项目化理念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J]. 小学教学研究,(3):4-9.
王蔷、刘诗雨. 2023a. 指向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定位、内涵、理念、目标、要求及价值[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7/8):3-10.
王蔷、刘诗雨. 2023b.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关键问题解决[J]. 英语学习,(7):4-11.
闫赤兵. 2022.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1-6.
译林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 六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张华. 2018. 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 基础教育课程,11(下):7-13.
张丽. 2025.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英语学习,(4):79-85.
————————————
注:① 本文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 https://flts.bnu.edu.cn/node/16685。
② 本文系 2023 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跨学科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2023/03/57)的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羊秀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葛连干(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