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5年第10期目录内容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郑珊珊(浙江省宁波市慈湖中学)

[文章标题]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以《寂静的春天》为例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为应对高考英语跨学科命题趋势与教材内容碎片化挑战,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以《寂静的春天》为教学载体,构建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前置减负——过程联结——迁移应用”的实践框架,旨在通过系统调控内在、外在和关联认知负荷,引导学生整合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实现语言学习、内容理解与思维发展的协同进阶,为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关 词]跨学科融合;整本书阅读;认知负荷理论;寂静的春天

[文章背景]随着高考英语命题改革深化,阅读语篇跨学科属性日益凸显,阅读理解CD 篇常融合科学、生态等多领域知识,要求学生突破单一语言技能,调用跨学科知识与复合型思维模式进行解读。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以语篇为载体,整合语言学习与跨学科知识,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高度契合,亟须在日常教学中构建跨学科融合的阅读实践模式(教育部,2020)。作为落实《课标》要求的核心载体,当前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虽强化语篇跨学科覆盖,但受篇幅与单元主题限制,跨学科内容多碎片化、辅助性嵌入单篇语篇,难围绕特定议题构建完整情境。这导致学生解读复杂跨学科文本时缺乏系统认知支撑,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思维品质的进阶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成为英语教学衔接高考需求、深化《课标》实践的待解难题。在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全息文本”价值凸显(管贤强、沈春媚,2024):既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助力学术词汇积累与语境化运用,又以文本内多学科知识的有机交织打破学科壁垒,更能在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多元化社会挑战的跨学科综合素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梅德明,2023)。《寂静的春天》由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创作,以细腻的文学笔触结合严谨的科学数据,揭示了化学农药(如DDT)的过度使用对生态系统的毁灭性影响——污染土壤、水源,鸟类等生物因农药富集而濒临灭绝,最终警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关系,兼具文学感染力、科学严谨性与生态反思价值,为破解教材局限、构建 “语言学习——内容理解——思维发展” 协同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载体。 基于此,本文结合认知负荷理论,尝试探索跨学科视角下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型,以期为跨学科语篇阅读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文章代号]25JA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石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迁移创新类活动的情境创设策略

[文章页码]07-11

[文章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迁移创新活动中存在语言知识迁移不足、主题探究浅表化、与真实生活联系弱等问题。情境具有引发情感共鸣、发展语言能力、形塑核心素养等多重价值功能,情境创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论述如何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创设角色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以促进知识转化、深化主题探究、驱动问题解决,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词]迁移创新类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情境创设;高中英语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主要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其中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这一阶段教师需指导学生把握语篇结构和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探究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人物观点或事物本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观点、思想和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并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本文尝试探讨情境创设的价值与意义,分析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探究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与策略,以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文章代号]25JB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胡冬丽(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文章标题]基于互动协同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路径

[文章页码]12-17

[文章摘要]在读后续写中,学生与原文互动不足会导致情节构建出现一些问题。针对情节构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本文以互动协同理论为基础,以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加强学生与原文的互动,增强读后续写与原文的协同,最终提升情节构建的合理性。

[关 词]读后续写;互动协同;情节构建

[文章背景]在读后续写题型中,学生需基于给定原文(≤350词)续写150词左右的内容,要求情节连贯且与原文情境高度契合(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但学生阅读原文时,他们与原文的协同是单向且低效的,远低于人际互动的协同效应(王初明,2010)。这种静态互动模式使学生续写时难以与原文充分呼应,情节构建常出现协同偏弱的问题(王初明,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与原文互动不足,他们在情节构建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情节缺乏逻辑性。学生续写的情节跳跃,人物行为背离原文设定,甚至强行增加新的人物。2.情节缺乏合理性。续写的情节脱离原文设定,如人物关系错位或违背常识。3.情节缺乏完整性。学生未遵循“冲突——解决”原则进行续写,续写结束时未解决核心冲突。4.情节缺乏一致性。续写主题偏离核心思想;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情感与原文断裂,情感基调突变,如悲伤突转欢乐;忽视伏笔,未呼应前文线索或人物设定。

[文章代号]25JC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舒爽(南京市人民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短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文章页码]18-23

[文章摘要]短篇小说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兼具凝练性、文学性与思想性三大特征,既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又能在有限篇幅中呈现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结合高中英语短篇小说的特点,探讨其在课堂中的教学路径,包括梳理短篇小说的核心要素、品位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感悟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通过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本文旨在为高中英语短篇小说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关 词]英语短篇小说;阅读教学;语篇特征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课标》)首次将语篇类型纳入课程内容。语篇通过多样的语体与文体形态,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内容组织形式传递信息和文化价值(梅德明、王蔷,2020)。《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融入文学性语篇,让学生理解并欣赏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启示,感悟作品精神内涵并获得审美体验。英语短篇小说因主题深刻、文化特征鲜明、语言描写细腻生动,既富含哲理思考与审美趣味,又具备长度适中、难度适宜等优势(张千,2013),被明确列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中英语短篇小说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侧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文本意义的传递;聚焦细节梳理,忽视文化体验与思想沉淀。如何将短篇小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开展教学,即整体解读文本,赏析其文学美感,探索其思想深度与文化意蕴,亟待探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短篇小说的内在特征展开分析,接着结合译林版《英语》中短篇小说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系统性、整合性特点的教学策略,期望能为高中英语短篇小说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

[文章代号]25JD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衡很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张理英(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罗佳(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文章标题]指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与实践

[文章页码]24-30

[文章摘要]问题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引导工具,对于提升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价值。在英语教学中,问题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涉及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教师应立足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以开放性问题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情境创设型问题链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启发性问题链为契机,引领学生的直觉思维。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如何基于问题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英语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实践路径。

[关 词]创造性思维;问题链;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文章背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2015)。《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教育部,2020)都明确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英语学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陈则航、陈申,2022)。本文主要探讨指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问题链的逻辑理路,并基于教材案例探索英语教学中通过问题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路径,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助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文章代号]25JE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张莹(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整体听说教学的实践探究

[文章页码]30-35

[文章摘要]基于目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本文以整体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整体听说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并结合教学案例做了具体阐释。整体听说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创设主题情景,明晰交际任务;整体输入,体验、探析语篇,进行意义理解;整体互动,再现、共建语篇,达成意义协商;整体输出,初创、呈现语篇,完成意义表达。以特定语类语篇为依托,整体听说教学将教与学有效耦合,是融合理解性意义建构与创造性意义表达的整合性语言发展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篇建构能力,是解决目前听说教学中“不整”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 词]听说教学;整体外语教学;语篇;整进整出

[文章背景]听说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将语篇列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并指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语篇知识将语言组织为意义连贯的篇章(教育部,2022)。但长期以来,听说教学碎片化问题严重,忽视了语篇这一关键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狭隘,侧重听说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的协同培育,整体育人效果欠佳;二是教学内容片面,侧重句子语法层面的碎片化信息及语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语篇结构化知识的建构及主题意义的探究,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三是教学活动割裂,输入活动与输出活动衔接不紧密,学生的语篇建构及产出能力薄弱,难以实现整进整出。McCarthy & Carter1994)认为语言即语篇,以语篇为基础开展语言教学应该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程晓堂,2005)。但是,目前听说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明显缺乏对学生语篇建构能力的培养,以口语语言模态存在的听力语篇由于其“不可见”的特点而常常被忽视其整体性,听与说的协同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以语篇为切入点,在听说教学的整体性上做进一步探索。

[文章代号]25JF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李兆国、彭瑶(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

[文章标题]8点画弧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页码]36-41

[文章摘要]合理的情节设计是读后续写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了探寻有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策略,本文探究了如何在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运用小说写作的8点画弧法。教师可将一篇故事或叙事性文本的情节发展解构为现状、起因、探求、意外、抉择、高潮、反转、结局这八个重要步骤,以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结构,推断续写内容,搭建情节框架,进而写出思路清晰、逻辑合理、主旨明确的续文。8点画孤法为读原文、写续文提供了可操作的支架。

[关 词]读后续写;8点画弧法;情节设计;故事写作

[文章背景]“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王初明、亓鲁霞,2013)。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由读到写的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一线教师针对续写教学开展了多元探索,如应科杰(2023)基于协同效应探索续文与前文的主题契合,许淼(2023)、廖莎(2024)分别尝试引入三幕剧结构和小说创作理论优化情节设计等。以上策略虽能在情节构建上为学生提供思路,却未能有效解决情节的细化、事件的关联等微观问题,学生写作过程中常陷入情节设计难的困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故事续写需根据原文情节使之完整(教育部,2020)。“情节为角色提供了外部冲突,这种冲突迫使他们与主题产生关联”,“当主题遇到了情节,才有了故事”(Weiland2020,转引自赵伟雯,2024),而好的故事情节取决于清晰的结构与严密的逻辑关联。在续写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结构与推测情节发展时采取的主流策略是运用“故事山”(Story Mountain)的叙事模式来解构文本,即将故事划分为情节交代(Exposition)、上升行动(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下降行动(Falling Action)、冲突解决(Resolution)这五个部分。该结构分析法将故事发展进程比作登山者爬山的过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该方法虽能形象地呈现故事脉络,但因其步骤过于粗略,难以解决写作过程中情节碎片化、逻辑断层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将8点画弧法引入续写教学,指导学生细分故事发展步骤,厘清事件逻辑关联,推断故事走向,设计情节发展,从而降低写作难度,实现高效写作。

[文章代号]25JG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刘亚芹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教师发展中心、陈葵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婷  江苏省泰州市汪群初级中学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三重进阶路径研究

[文章页码]42-47

[文章摘要]期待视野理论强调读者通过期待的调整与再创造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对英语整本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该理论构建了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重进阶路径:唤醒潜在期待,激活阅读兴趣;践行已有期待,实现意义共建;超越阅读期待,提升审美创造,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 词]期待视野;英语整本书阅读;阅读素养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并要求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15万词以上”(教育部,2022a)。整本书阅读作为达成该要求的重要途径,已得到英语教学研究界和实践界的一致认同(蔡琼、张金秀,2020)。众多教师正致力于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素养。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师生双重困境。教师方面存在文本解读表层化、活动设计缺乏梯度、教学碎片化等问题,难以统筹整本书的育人价值。这直接导致学生陷入三重困境:一是阅读主动性欠缺,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二是理解呈碎片化,如“记情节,忘关联”,难以构建整体认知,从而导致意义挖掘表层化; 三是受整本书篇幅与难度影响,阅读持续性不足,容易中途放弃。上述问题,究其根本是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未能以学生为中心,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预设性经验与探究性期待,这些正是期待视野理论的逻辑起点。

[文章代号]25JH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齐思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陈则航、徐格玉(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文章标题]高中生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研究

[文章页码]48-53

[文章摘要]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高中生在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IDLE)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心理层面对IDLE持积极态度,应试与能力导向并存,且以外部驱动为主,自我调控策略有待提升;行为层面主要依托移动端设备及词汇、视频类应用开展接受性学习活动,产出与互动不足,行为呈碎片化、任务导向特征。因此本研究建议通过提升内在动机与自我调控能力、增加产出性与互动性活动等来提升学习成效。

[关 词]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非正式学习

[文章背景]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Informal Digital Learning of English,以下简称IDLE)受到英语学习者的广泛关注(Guo & Lee, 2023)。IDLE指学习者在课外自主利用各种数字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资源(如网络应用、社交媒体)进行英语学习(Lee, 2019)。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且是学习者自主开展的课外学习,IDLE贴近日常生活情境,不仅能使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与形式,还能带来积极而愉悦的语言使用体验,满足个体化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促进学习者社会交往,并帮助其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Richards, 2015)。在国内,现有IDLE研究主要针对高校情境,研究方法上多采用量化取向(如刘广详等,2024;徐锦芬、杨嘉琪,2025)。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数字技术的逐渐渗透,高中生课外英语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IDLE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学习路径。然而,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课业负担较重,且数字化产品的使用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限制;他们在课外利用数字资源开展英语学习以及自主选择与运用数字资源的情况亟须细致研究。

[文章代号]25JI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李力(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文章标题]新加坡PSLE英语考试特点及启示

[文章页码]54-60

[文章摘要]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PSLE)是由新加坡教育部下属的新加坡考试与评估委员会(SEAB)举办的高风险性考试。本文介绍了PSLE英语考试的试卷结构,并结合真题阐述其如何根据2020年新加坡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目标,通过使用不同的题型、丰富的语篇和真实的情境落实对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考查。PSLE英语考试对我国英语测试和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命题应紧扣课程标准,指向素养的发展;试题应基于语篇和情境,采用不同的题型;教学应关注多元读写,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 词]PSLE英语考试;新加坡英语课标;命题;多元读写

[文章背景]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英语是其四种官方语言之一,双语教育是新加坡教育的基石。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开始就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所有主要学科(如数学和科学等)都是用英语授课,学生还要求学习一门母语(华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离校考试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是一项高风险性考试,所有六年级学生在小学即将结束时会接受四个科目(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的评估,并根据总成绩被分配到不同类型的中学就读。PSLE英语考试本质上属于英联邦国家学术考试体系,但结合新加坡实际和本土文化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与创新。从考试持续的时长、听力材料的广泛性、口语和写作的评价标准、语法的考查范围、词汇的数量要求和阅读的篇幅长度等方面来看,其总体难度高于我国的中考,部分题目甚至达到高考要求。PSLE英语考试反映了新加坡学生的英语水平,体现了教师教学和命题的理念,值得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借鉴。

[文章代号]25JJ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黄利军(河南省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文章标题]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难题成因分析与教学启示

[文章页码]61-封三

[文章摘要]近年来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难度高于同年份试卷的整体难度,难题数量较多。本文以2020~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试题依托的语篇材料和试题设置维度对难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命题规律,找到考生薄弱问题,总结语法教学启示,以发挥考试的正向反拨作用。研究表明,语法填空题语篇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试题设置的考查意图与重点、设题形式与角度、考点分布与密度等,都是导致难题产生的原因。

[关 词]语法填空;语篇材料;命题设计;试题难度

[文章背景]语篇型语法填空是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首次启用的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启用该题型前,研究者经过前测发现“短文和对话两个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难度分别为0.42550.4686,难度较高,几乎居现行高考英语各题型难度之首”(刘庆思、程蒙蒙,2013)。鉴于语法填空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2014年高考英语开始采用该题型。根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2021~2025年出版的《河南省普通高考试卷评析》 中相关统计数据可知,2020~2025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难度较高,其中3年试题难度均在0.40及以下,与刘庆思、程蒙蒙(2013 的前测研究结论一致。笔者以2020~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2020年全国I卷、2021~2023年全国乙卷、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和2025年全国一卷)中的语法填空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篇材料和试题设置方面对该题型的难题成因进行分析,以增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文章代号]25JK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标题]欢迎订阅2026年《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邮购《中小学外语教学》合订本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5JL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