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董建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春晖外国语学校)
[文章标题]学业质量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学业质量标准的引入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三级学业质量标准,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学业质量标准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改进评价方式,从而提升教学实效,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学业质量标准;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首次将学业质量标准纳入英语课程标准体系,指出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及其学段目标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内容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教育部,2022)。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阙宏伟,2020)。然而,当下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学目标界定笼统,与教学活动设计脱节;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及学习结果关注不足;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缺乏客观依据,多依赖教师个人经验进行判断(陆乃平,2025);评价方式单一且滞后,难以及时、有效地诊断学情并反馈教学。笔者认为,将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引,是破解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代号]25KA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张长辉(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标题]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英语游记类语篇教学策略
[文章页码]07-11
[文章摘要]真实情境是新课改的关键词,标志着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关系着教学改革的效果,但目前教学中还存在真实情境缺失或创设不当的问题。本文以高中英语游记类语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构建认知型情境、参与型情境和反思型情境三类真实情境,实现多维知识的感知与建构、真实任务的实践与迁移以及思维品质的深化与拓展,旨在使知识和生活连接、认知和情感交互、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帮助学生从机械性学习知识到个性化运用知识,学会用英语做事。
[关 键 词]真实情境;游记类语篇;真实任务;探究性学习
[文章背景]《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部分指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在深化考试命题改革部分指出“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国务院办公厅,2019)。《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主张“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教育部,2020a)。遵循课程方案的理念,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作出回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44次提到情境,强调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运用情境进行教学(教育部,2020b)。可见,真实情境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的重要概念,是教学变革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什么是真实情境、为什么要创设真实情境以及怎么创设真实情境还存在困惑,导致课堂真实情境缺失或者创设不当,比如创设的情境缺少学生立场,偏离学科本质等。因此,亟须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探究。
[文章代号]25KB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沈钧祺(浙江省春晖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阅读教学中培育STEM素养的逻辑理路与基本策略
[文章页码]12-18
[文章摘要]STEM素养已成为全球衡量人才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培育STEM素养契合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基于STEM素养的内涵,确立了STEM素养融入英语跨学科主题阅读的选材逻辑和教学逻辑。为了在英语跨学科主题阅读教学中培育STEM素养,教师可运用递进式问题链,在读前创设含有跨学科认知冲突的情境;依托“三线”阅读框架,在读中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借助CER科学解释模型,在读后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任务,实现STEM素养的整合提升。
[关 键 词]STEM素养;跨学科主题;英语阅读教学;高中英语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教育部,2020)。在英语教学中,跨学科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依赖于教学材料的遴选以及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与策略。从课程论视角看,跨学科教学旨在借助单元学习活动(合科式教学)的设计或各门学科的教学相互交融(链接式教学)的设计,来促进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钟启泉,2022),其理念与STEM教育高度契合。STEM教育起源于二战后美国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名称源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作为一种课程形态,STEM是一门通过跨学科和应用的方法,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整合到一个基于真实应用且有凝聚力的学习范式中,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课程(杨明全,2024)。由此可见,STEM教育与英语跨学科教学均主张“以整合促深度”,通过学科关联实现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同步提升,这为英语跨学科教学中嵌入STEM素养培养奠定了理论根基。
[文章代号]25KC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王秀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教学研究室),荆延强、李晓彤(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文章标题]表现性评价嵌入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
[文章页码]19-24
[文章摘要]开展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解决知识碎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表现性评价因与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上高度契合,成为嵌入其中的理想评价方式。本文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嵌入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其实施路径:以评定向,围绕主题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目标;以评促学,依托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达成学习目标;以评促思,借助评分规则推动学习进阶,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 键 词]表现性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开展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跨学科内容,解决复杂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要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获得,既要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要将同伴合作、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教育部,2022b)。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既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结果,还评价学生行为表现过程(周文叶,2014)。将表现性评价嵌入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检测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评估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否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功能。当前,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评价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单一化、零散化与浅表化。评价目标往往局限于英语单一学科,未能统筹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评估,也未能切实指向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整体目标;评价任务多集中于主题下的情境任务,忽视了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对驱动性问题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评分规则较为浅显,主要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跨学科思维、团队协作、创造性思维等重要素养的系统考查。总体而言,现有教学评价尚未有效发挥其对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促进和检测作用。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探讨表现性评价嵌入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并以实践为导向探索其实施路径,旨在发挥学科协同育人功能,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联动提升。
[文章代号]25KD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曾雯(北京景山学校),国红延、李慧芳(北京教育学院)
[文章标题]指向语言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25-31
[文章摘要]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本文以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10 Australia为例,探讨指向语言能力提升的单元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整体分析单元语篇中的语言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基础与发展需求,明确语言能力发展目标,并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路径系统设计具有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即以结构化梳理与概括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建构,以复现性分析与阐释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内化,以整合性论证与创造活动促进语言知识迁移,从而整体推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 键 词]语言能力;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2022)。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语言,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教育部,2022)。然而,初中英语教学中脱离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或者单课时孤立讲解语言知识的传统模式依然存在,导致语言学习缺乏整体性、复现性及连续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受限(程晓堂等,2024)。另外,一些教师将主题意义探究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导致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丰富性不尽如人意(张金秀等,2022)。
[文章代号]25KE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刘敏(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
[文章标题]利用多版本教材资源提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文章页码]32-36
[文章摘要]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本文分析了多版本教材在语篇材料、语法规则呈现方式、习题形式和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并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Grammar板块教学为例,阐述利用多版本教材资源提升语法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借助不同语篇材料和语法规则呈现方式感知与理解目标语法,整合多版本教材习题和学习活动内化与输出语法,实现多层次输入、拓展学习活动,促进个性化输出。
[关 键 词]语法教学;英语教材;教材资源;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核心环节。语法不仅是语言结构的体现,更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教育部,2022)。然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有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缺少丰富的语篇材料,学生接触的语言场景较为有限,难以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语法。其次,教材中的语法规则呈现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导致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时缺乏多维视角。再次,教材中的习题形式和学习活动种类有限,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聚焦于语法结构和形式的机械操练,且局限于填空、单选和造句等简单练习中(范文慧,2020)。教材是英语课程的核心资源;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要,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教育部,2022)。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有北师大版、冀教版、科普版(仁爱版)、人教版、沪教版、沪外教版、外研版、译林版等。这些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语法板块在单元语篇材料、语法规则呈现方式、习题形式和学习活动等多方面有所区别,涵盖不同的学习风格、文化背景和兴趣偏好,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学选择,也为改进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代号]25KF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张兵(江苏省南通中学)
[文章标题]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英语描写和叙事的实践探索
[文章页码]37-41
[文章摘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描写和叙事能力。本文以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应用文和读后续写写作为例,分别阐述了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描写和叙事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归类景物、再现景物、刻画人物和融入情感等方式丰富描写,通过提取生活冲突经验和生活角色扮演等途径活化叙事情节。本文还提出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观察日记和进行片段写作的教学建议,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提高其用英语描写和叙事的水平。
[关 键 词]生活经验;描写;叙事;英语写作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在“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中对英语写作的描述如下:学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再现真实或想象的经历、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在2-13的具体质量描述中更加明确: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教育部,2020)。由此可见,英语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从写作手法上看,“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属于叙事写作的范畴,而“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则是描写。《课标》要求学生能基于生活经验用英语对人或事物进行描写,对事件进行叙述。本文以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应用文和读后续写写作为例分别阐述提高学生用英语描写和叙事能力的教学策略和实践。
[文章代号]25KG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叶彦萍(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文章标题]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小说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42-47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结合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探讨了英文小说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依托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读前启思——文本解构——主题探究——读后拓展”的思维品质培养路径,并阐述了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文本分析框架、设置课堂思辨任务及组织迁移创新活动等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关 键 词]思维品质;英文小说;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将思维品质明确列为核心素养要素之一,要求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教育部,2020)。思维品质是衡量个体心智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五个方面(林崇德、胡卫平,2010)。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诸多学者针对英语学科如何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或立足课程实施的视角,论证了思维进阶与语言学习的共生关系(如兰春寿,2015;陈则航等,2019);或以一线教学实践为依托,凝练出了思维品质培育的具体路径(如葛炳芳、洪莉,2018;张敏等,2024)。然而,在高中英语小说阅读教学场域,思维品质的培养仍面临三重现实困境:其一,小说阅读教学仍囿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逻辑性思维训练不足;其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问答趋于模式化、标准化,批判性思维培养欠缺;其三,受制于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教学活动止步于文本内容的释义及简单的主题判断,读后活动习题化,迁移创新类活动匮乏,高阶思维发展受阻。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英语小说类语篇为实践载体,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为依据,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探究英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发展学生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文章代号]25KH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巫伟民(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金骊中学)
[文章标题]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新教材Project板块中的实施路径
[文章页码]48-53
[文章摘要]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探索空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Project板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该板块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并结合具体课例对规划项目、推进项目、深化项目、复盘项目等路径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能力,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关 键 词]项目式学习;英语教材;Project;学科育人
[文章背景]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探索空间和更安全的学习场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创新,解决现实问题”(国红延等,202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提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 (教育部,2022)。人教版 《英语》新教材于2024年秋季在我国多个省市全面投入使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新教材在每单元的最后部分增加了Project板块,该板块反映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秉承《义教课标》提出的“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由于Project板块在新教材中属于选择性教学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吕勇民,2025)。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该板块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其编写意图的理解也比较模糊,而且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用环境要求较高,所以该板块的使用率较低;部分教师即便使用,也只是把它与旧教材的Self Check板块等同,照搬前面教材的活动设计思路,忽视了这一板块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价值。笔者在Project板块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式学习路径,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英语语言能力,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代号]25KI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林丽华(上海中学东校)
[文章标题]在Free Talk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54-58
[文章摘要]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核心技能,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上海中考听说测试中的Free Talk题型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将Free Talk题型有效融入常规课堂教学,遵循以开放性内容与形式、思辨性问题设置和多维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Free Talk活动教学原则,通过“输入——内化——输出”三阶段系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践表明,将Free Talk题型融入常规课堂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关 键 词]Free Talk;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育部,2022)。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英语教学不应仅仅传授语言知识,还应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纳入语言教学全过程。自2021年上海中考英语实施听说测试以来,其题型设计对日常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日益显著。Free Talk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常见形式包括看图说话、主题表述和情景表达,既考查学生词汇运用、句式组织等基础能力,又检验其信息整合、逻辑梳理与观点表达的综合素养。Free Talk的开放性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巨大空间,这使其不仅成为检测语言输出的手段,更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但当前教学中,针对Free Talk的训练往往局限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忽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只看“说得对不对”,不管“想得深不深”,导致Free Talk在思维训练方面的价值未能真正发挥出来。本文聚焦如何将中考Free Talk题型所考查的能力有机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创设多元情境、搭建问题链、采用多维度评价等,引导学生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经历分析、推理、评价等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文章代号]25KJ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作者]陈宏(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陈春晖(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翠凤(重庆两江新区云创初级中学校)
[文章标题]英语中考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试题的特征与命题策略
[文章页码]59-64
[文章摘要]问题解决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和人才评价的焦点,强调学生在复杂情境中通过分析、对比和判断等思维活动解决问题。将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融入中考英语命题,既能全面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也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发挥英语学科育人作用、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体现。实践证明,“真实情境、驱动任务、思维阶梯、语用实践、整体评分”五位一体的命题策略体系能有效提升该类试题的命制质量,并以评促教,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
[关 键 词]英语中考;问题解决能力;命题策略;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问题解决能力是全球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核心要素。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将其列为重点评估的关键能力;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 把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置于学习与创新技能的首位(伯尼·特里林、查尔斯·菲德尔, 2011);剑桥终生胜任力框架(The Cambridge Life Competencies Framework) 也强调学习者需具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问题解决能力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其列为综合表现的基本要点之一(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学习者需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具备高质量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中更显关键。中考是检验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衔接高一级教育的高利害考试。英语中考命题曾长期侧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后,命题方向已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学生通过对英语课程内容的学习获得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语言运用情境下的问题才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赵连杰,2021)。英语中考命题须强化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并通过评价反哺日常教学。
[文章代号]25KK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标题]英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招生简章
[文章页码]封三
[文章代号]25KL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5年
[期刊期别]第11期
[文章标题]欢迎订阅2026年《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邮购《中小学外语教学》合订本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5KM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