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2年第03期: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北京:刘剑)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刘剑
 
【摘 要】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展学情分析时存在的常见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内容、方式、有效性判断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学情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建立或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学习结果。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情的分析。
       二、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究
       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发现,小学英语课堂的学情分析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常态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缺失,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也存在泛化现象。张金秀(2008)提出,学情分析的泛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以对学生生理、心理群体模糊性特征的分析代替对本班学生具体知识能力的分析。
       2. 对学生的分析模糊,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分析。
       丁恺(2009)提出,泛化的学情分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空洞抽象。例如:“我所任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乐于参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一定的英语表达基础”。这样的学情分析是对本班学生所处阶段的年龄特点和英语能力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比较空洞,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意义甚微。
       2. 表面浅显。例如,“学生难点是在一定情景下运用本课功能句型”,这样的学情分析客观上指出了学生的难点,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为什么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运用功能句型会感到困难?是缺乏词汇?还是句型本身学生难以掌握?或是其他原因?由于教师缺乏深入思考,可能会导致教学设计中无法有效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情的现实情况,而学情分析的泛化导致了学情不能为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其它部分互相割裂、毫无联系,这样的学情分析是低效的。
       通过对多位小学英语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认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开展学情分析。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包括:学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学情分析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样的学情分析最有效?
       对于学情分析,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多倾向于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学生的角色,阐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思考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中更为罕见。这种缺失导致教师在学情分析的实践层面得不到理论方面的有效帮助和指导。本文将对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内容、方式、有效性判断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学情分析应贯穿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三、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思考
       1. 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分析可以分成一般性分析和具体分析。一般性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具体分析是指针对课堂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优势、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王宝珊、夏秋荣,2010)。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如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等),更要加强对学情的具体分析,即确定学生学习起点(与本课核心内容直接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或基本能力水平),判断学生在学习新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对课文话题的认知、兴趣点(学生对话题是否感兴趣,对于该话题学生愿意讨论哪些内容)等情况。
       [案例1]
       北京版《小学英语》第3册(三年级上学期用,下同)Lesson 23的课文对话如下:
— How many holidays do you know? 
— Oh, I know a few. We have Thanksgiving. It's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and we have Christmas in December. January 1st is New Year's Day.
— Do you know some Chinese holidays?
— Yes. October 1st is your National Day. Chinese New Year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课文功能句型:January 1st is New Year's Day.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节日和日期两个话题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节日和日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日期的英语表达。本节课的学情分析除了对三年级学生的一般性特点进行分析以外,还可以分析学生对日期表达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起点),调研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对课文话题的认知情况)。
       当然,不可能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对学情都做出全面的分析,求全可能就会难以深入,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师、学生的实际选择学情分析的重点(周静,2009)。
       2. 学情分析的方式
       学情分析主要有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教师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判断,属于主观判断;后者则是通过观察、实验或调查等方法获取客观资料,对学情进行判断、分析,强调根据实际情况或资料进行客观判断。
       教师的经验往往来自以往的教学实践,所以经验判断实际上也是通过实证获得的。当然,经验判断有其局限之处,过去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同,而实证分析的方法则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因此,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这两种学情分析的方式都很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
       对于经验判断教师都很熟悉,这里主要介绍实证分析的一些方法:
       1)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情。
       2)书面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书面材料包括学习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和试卷等。
       3)访谈法: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问答等活动了解学情。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5)测试法:通过测试了解学情(蒋敏杰,2009)。
       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学情,有时教师会担心程序过于复杂、费时费力。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对学情进行判断。而且,在通过问卷调查、测试等方法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可以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3. 学情分析有效性的判断
       有效的学情分析一定指向课堂教学,即教学设计中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进行的针对性思考。如果学情分析不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有所体现,这样的学情分析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案例2
       上文提及的三年级Lesson 23的一节研究课中,教师通过课堂前测了解到本班学生对日期的表达掌握较好,但学生不知道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并且元旦和春节容易混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安排了以下活动:
       1)针对学生日期表达掌握较好的情况,Warming p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日期表达只进行了简单复习。
       2)针对学生不知道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的具体情况,教师在Warming p环节中呈现了一些节日图片(包括春节和感恩节图片),并提问:What holiday is it? When is the holiday? 以此复习节日的名称和日期。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与教师预设一致,回答不出春节和感恩节的时间,此时教师对学生说:Later you will know about it. 为课文学习埋下伏笔。在课文听力练习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When is Thanksgiving Day / Spring Festival? 由于在Warming Up环节学生心中已存疑惑,现在能够通过听力活动找到答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激发出来了,听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
       3)针对元旦和春节容易混淆的难点,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在PPT上呈现节日的图片,如春节选择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等图片;能表现元旦的图片不多,教师在图片上加上“11日”的文字。通过图片的呈现和对比,加强了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板书(见图1)以及连线活动(见图2),强化学生对节日名称以及节日相对应的日期的掌握。
                            图1
 
                       图2
       从案例2可以看出,教师根据具体学情设计了Warming p环节、连线活动和板书等,这些设计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非常具有针对性,应该说这位教师的学情分析比较有效。
       [案例3
       第三册Lesson 16的话题是兴趣与爱好,功能句型是“What do you collect? I collect rulers.”。教师课前通过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学生有收集玩具、邮票、卡片、石头、书籍等爱好,于是在操练活动的设计中把这些物品作为替换词(见图3),课堂上学生乐于参与,操练效果较好。在案例3中,教师对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进行了简单调研,然后把这些经验带入课堂,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进行更真实的语言表达,这样的学情分析也是有效的。
                   图3
       4. 学情分析的时间
       由于学情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很难对学情进行完全准确、非常全面的判断。根据传统教学观点,学情分析一般是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完成,但学情分析要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在案例2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对Thanksgiving的发音掌握得不好,于是将其增设为难点。在平行班上课时,教师通过示范发音、卡片高低音的方式突破了此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例如,本以为学生很容易就能读出的单词、很容易就能学会的句型在课堂中却是学生的难点,此时教师要对学情给予特别的关注,可以适当调整预设的课堂节奏,让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课后教师要反思为什么此处是学生的难点,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措施。可见,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学情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操作流程:课前学情分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中监控——课后反思——以后的教学实践。课中监控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将前期的学情判断与实际课堂进行对照,判断前期的学情分析是否准确。通过课中监控和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把新发现的学情转化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平行班中实施。即便没有平行班,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会获得增长,对今后的教学实践也有裨益。
       四、结束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般性特点,更要关注针对课堂的具体分析。学情分析的方式主要有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两类,教师要掌握实证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学情分析有效性的判断主要是看学情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所影响,教学设计中是否体现了为学生“量体裁衣”的思考。特别要指出的是,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
参考文献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出版社. 2006.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英语第三册(三年级上学期用)[T]. 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丁恺. 2009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蒋敏杰. 2009对“学情分析”中若干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1):45-47
王宝珊,夏秋荣. 2010.朝阳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
张金秀.2008.对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及实践诊断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1-5
周静.2009.技能架起“知—行”桥[M].北京:北京出版社.

[注: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