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但是由于教师对绘本的解读不到位,影响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文分析了教师在绘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绘本解读的方法。
【关键词】绘本阅读;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一、引言
英文绘本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而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语言应用范例,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阅读绘本故事所收获的不只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对词汇、语句、语法的积累与运用,对语意的辨析以及良好的阅读策略等。多样化的绘本题材可以扩展学生的生活体验,精美的图画和内蕴丰富的情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阅读和英语学习的兴趣。
然而,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的问题,这影响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绘本解读指教师对绘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绘本的价值取向,是绘本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所教绘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教学活动设计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二、绘本解读的问题与对策
1. 只关注绘本中的语言文字,对图的细节关注不够
例如,绘本故事Biscuit Goes to School讲述的是一只名叫Biscuit的小狗悄悄地跟着小主人去学校游历的故事。某教师教学该故事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故事大意,而问题的答案就是绘本中的文字。比如,在教学故事结束页时,该教师提问:Do they like Biscuit? 然后引导学生集体回答:Yes! 并读出书上的句子:And everyone at school likes Biscuit! Woof!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大意是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引导学生只关注文字信息。“Viewing+Reading”是绘本阅读不同于其它文字材料阅读的关键特征。绘本是图文合奏的集合体:一本优秀的绘本中,图和文字通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学生对绘本中语言意义的理解是通过读图来实现的。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信息,学生就很难利用对图像的感知展开想象与思考,对文字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
阅读绘本的过程是学生从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与理解到掌握抽象文字符号意义的高级思维过程。学生从图画信息开始阅读,对于抽象的文字符号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从而将图与文字顺利衔接,为发展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2. 文本解读看似全面,但是缺乏广度和深度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the Tree的文本分析初稿:
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the Tree是Five Little Monkeys系列中的一个小故事,随着重复的韵文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轻易预测到故事情节的发展。插图是用水彩和蜡笔画线,画面充满童趣,五只小猴的表情丰富。该绘本不仅可以作为教材中Numbers这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还可以借此让学生学到monkey、crocodile等动物类词汇。此外,小猴子还有公有母,也可以借此来教学she/he的含义。
该教师除关注到了语言的特征——重复率较高的韵文体表达方式、词汇特征,还关注到了图画书的绘画风格——水彩和蜡笔相结合,以及故事角色表情的变化等细节信息。该教师还分析了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关联,如与数字、动物类话题的结合。初看似乎该教师解读绘本的视角还比较丰富,但是细读后会发现这样的文本解读没有跳出语言知识的局限,即忽视情节,仅关注语言知识。过度的语言点和句式操练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消极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体验,也就难以保持阅读的兴趣。
3. 仅从读者的角度理解绘本的内容,缺乏从作者角度的思考
部分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着力引导学生理解绘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并围绕对故事的朗读、表演等方面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在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理解绘本的内容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解读。
绘本故事I Want to Move讲述了小兔子汤姆不想继续住在洞穴里,他想换个地方安家。于是他离开了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洞穴,开启了寻找新家的旅程。汤姆在寻找新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爸爸妈妈带回自己的家。
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个绘本时,关注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从观察整体画面开始,逐渐聚焦到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进而引导学生体验小兔子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最后师生共同建构故事。然而,当学生理解了故事大意之后,教学的走向就转向了对故事的朗读和情节的表演上。
除了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之外,每一个优秀的绘本故事都会蕴含一定的教育价值。该绘本中,在小兔子探索找新家的过程中画面都是亮色的,小兔子占画面的篇幅也是大比例的。而故事中在不同的画页都在远远的角落里呈现两只兔子的身影,甚至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爸爸妈妈出现时也只是呈现了背影,故事的作者想表达什么呢?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深刻含义?这需要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解读绘本。
三、教师应如何进行绘本解读
教师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走向。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文本展开的。解读绘本是有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绘本分析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如绘本的体裁,绘本的封皮、环衬页、封底,绘画和文字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想向读者传递怎样的信息与情感等。
1. 了解绘本的体裁、出处及相关背景
当教师决定要与学生分享某个绘本时,首先要先了解该绘本的体裁,是故事类还是非故事类,如科普、文化类。体裁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的不同。教师还要了解该绘本是单独的一本,还是属于专辑中的一本。如果是某一专辑的,应了解整个专辑的编排风格,以及专辑定位的读者对象、难度级别等。教师对绘本的作者也要有深入了解。不同绘本作家的创作风格、内容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My Dad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特别喜欢的一个绘本。绘本的作者安东尼·布朗还创作了My Mom和My Brother等系列作品。在这组系列作品中,内容都是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文字部分完全是孩子的语言,简单而有趣。每一幅图配一句话,把人物的各项优点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书中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间温暖的呵护,以及孩子对爸爸、妈妈和兄长的依恋。
了解绘本的创作背景有助于解读绘本。My Dad被认为是作者对父亲的纪念。作者把自己对父亲的怀念表达在My Dad这本书中。书中爸爸身上的黄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等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父亲的衣物而创作的,画页上爸爸的形象总是穿着这身睡袍。黄褐色格子不仅出现在爸爸的睡衣上,甚至出现在扉页和吐司上面。或许在安东尼·布朗眼里,父亲的身影无处不在。有了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教师才能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词汇知识信息,还有对家庭、对生活的浓浓热爱。
2. 解读绘本的封面页、环衬页、封底等信息
书名是绘本的灵魂,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获取作者的写作着眼点,甚至推测作者的写作内容、写作意图等。
例如,绘本Best Bird的封面页呈现了一个夜晚站在枝头的小猫头鹰,再看书名Best Bird,使读者不禁自问:Who is the best bird? Is the owl the best bird?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Is there a best bird in the world? 而这些问题也驱动学生打开书,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品味书中图画与文字的美好。
再如,教师可以通过绘本Daddy Robot的封面让学生思考:Who is Daddy Robot? Is he a daddy or a robot? 为什么封面和封底上有很多机器人身上的线路?这是个实验室吗?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以上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路逐步打开,对故事进行推断。比如:
S1: Maybe someone makes two robots. One is big, and one is small. They are alike. They are daddy and son. They are two robots.
S2: The boy's father went to work far away. The boy missed his father very much. One day his father sent him a robot as a present. The boy called it daddy robot.
S3: The boy's father can make robots. They make a robot together.
. . .
学生的预测虽然不一定符合故事内容,但是这些预测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教师要积极保护,对创造性的表达给予鼓励性评价。
3. 反复品味绘本,体会文字和图画的含义
绘本中的文本是由一连串词汇、句子构成的,但它们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任何一个绘本的语篇都是一个整体,教师应培养学生整体领悟文本的能力,并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吸收和整体输出。但是,也不能只读文字而不看图画。绘本插图是读者预测文章内容的重要线索。插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理解文章的直观线索,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
例如,一位教师介绍了自己在教学《典范英语》4B Lesson 19 Looking after Gran这一绘本时的做法,值得借鉴。
……我在读这篇故事时,学会了细读。细读也是有技巧的。第一遍读,被情节牵引着,囫囵吞枣地把整个故事吞下肚去。第二遍读,放慢阅读的速度,读完一段文字,再看看图,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又说了什么。第三遍,不用读文字了,只要专注地看图,看它的构图、颜色、色调、风格、技法……找出一切隐藏的细节,思考它给你的暗示。例如,细读后我感觉到了奶奶很有爱心,性格很随性,但是确实有些粗心。第四遍,把一幅幅图连起来,前后对比看看,看看一幅图与前后其他图的关系……例如,我发现第一幅图中,一家人旅行前,爸爸把Floppy交给奶奶,一家人跟奶奶和Floppy再见时,我观察到了两位小朋友很不开心,Floppy也是依依不舍,奶奶使劲拽着Floppy,怕它冲上车去不让这家人走。我从中感觉到了这家人与Floppy的深厚感情……
每一遍细读教师都会有新的发现,从故事情节到篇章结构再到重要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读绘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要透过图画和文字,仔细品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入绘本的情境,与角色对话,建构故事,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
再如,某教师对Biscuit Goes to School的教学做了如下调整:学生观察画页并思考问题“Do they like Biscuit? Find out the answer and give your reasons.”。学生的语言表达被充分调动,答案丰富。学生的表达如下:
S1: The teacher likes Biscuit, because the teacher takes Biscuit in his arms.
S2: They like Biscuit, because they look at him.
S3: That girl likes him very much. She is making a bed for Biscuit.
S4: They all like Biscuit, because Biscuit feels happy. He is smiling.
. . .
相比第一次教学,教师的一个小调整使教学的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当教师只关注文字时,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信息表达个人的理解时,学生从多元的视角探寻答案,并努力进行真实的表达。学生不仅能从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证明自己的理解,还能从小狗Biscuit的神态表情中找寻到答案。可见,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图入手,引导学生首先观察画面,理解语言的意义,进而关注语言的形式。
4. 挖掘绘本的多元价值
教师在进行绘本解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绘本内容的解读上,还要从不同视角挖掘绘本的价值。因为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绘本“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讲述了鳄鱼妈妈做了香甜可口的曲奇,小鳄鱼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想方设法要拿到曲奇,妈妈却总让他“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小鳄鱼先后尝试了抓取曲奇、乔装成曲奇检验员索要曲奇以及用钓鱼竿钓曲奇等方法,终于在妈妈的启发下意识到礼貌表达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方法。故事蕴含了交流中要有礼貌的道理,同时渗透了表示礼貌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该故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故事中蕴含很多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妈妈总是提示小鳄鱼: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get a cookie? 一个能为妈妈所接受的好方法到底是什么?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又如何评价小鳄鱼的做法?如何评价故事?教师应着力挖掘故事中的思维发展点,发挥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怎样的解读决定了怎样的教学定位。文本解读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绘本的解读又不同于教材文本解读。绘本蕴含的要素更丰富,而对绘本的理解也不是读一遍就能充分认识到位的。这需要教师静下心来,细细地阅读和品味。
————————————
参考文献
Browne, A. 2010. My Dad [M]. London: Random House Children's Publishers.
Capucilli, A. S. & Schories, P. 2002. Biscuit Goes to School [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Christelow, E. 1988. 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the Tree [M]. New York: Clarion Books.
Hambleton, L. 2011. Best Bird [M]. London: Collins.
Hunt, R.等. 2013. Good English 4B: Looking after Gran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Morries, J. E. 2005. 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 [M]. New York: Scholastic Inc.
北京师范大学攀登英语项目组. 2012a. 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第三级I Want to Move[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攀登英语项目组. 2012b. 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第五级Daddy Robot[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注:本文为“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的课题研究成果。
附作者信息:闫赤兵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