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3年第08期:单元教学视域下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探索(江苏:史旭花)

【摘  要】文化意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落实文化意识培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单元视域下通过制定整体性文化意识培育目标,设计进阶性教学活动,关注多样性作业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认知、丰富文化体验、内化文化行为。

【关键词】文化意识;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文化意识突出强调个人修养,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直接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意义重大(梅德明、王蔷,2018)。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文化意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忽视单元视角,缺乏整体性和进阶性,存在贴标签的现象;文化内容教学碎片化,忽视单元文化知识的有机联系,教师只重视单元结构化知识的语言知识层面,而忽视其文化意识层面;教学活动设计浅表化,文化情境缺失,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形成价值判断;作业设计重语言轻文化,学生难以形成文化体验,阻碍其文化行为的养成。

二、单元教学与文化意识培育

1.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部,2022)。文化意识培育目标是: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以上培育目标指明了从文化知识到文化内涵、从审美情趣到国际视野的培育内容,从了解到比较、从理解到坚定的培育路径;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协同发展,使其成为有格局、有共情能力的世界人。

2.文化意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内化过程,经历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提升过程(喻侯林,2019)。单元视域下文化意识的形成表现出进阶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进阶性体现为文化意识的培育应遵循从知识获取至品格塑造的逻辑路径,并经历认知层次、态度层次、行为层次三个阶段。认知层次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态度层次表现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行为层次体现在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郑颖,2022)。

文化意识形成的整体性是指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通过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文化知识,在比较与分析中形成判断并提升自身文化认知,在情境化的课内外实践体验中形成文化情感,内化文化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发展核心素养。

3.单元教学和文化意识培育

单元教学为文化意识培育的进阶性和整体性提供了可能。文化意识的培育以主题为基础,英语教材的单元语篇通常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从单元的视角培育文化意识能够通盘考虑单元内容,从单元内不同语篇的文化知识入手,关注到各板块语篇的特点,找到各板块文化意识培育的关联点,进行最优化的整合和取舍,并通过进阶性的活动设计,逐步实现文化意识培育目标。

关注文化意识的培育能更深入地促进主题意义的探究。文化意识的培育担任了学科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教师在挖掘单元文化内容、制定单元文化意识培育目标、建构课堂情境的过程中能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探究。

三、单元教学视域下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为例,阐述单元教学视域下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思路与方法。

1.深入解读单元主题,制定文化意识培育目标

单元主题是文化意识培育的意义支架,语篇研读是挖掘主题意义的基点。教师要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提炼出单元的逻辑主线,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2022)。教师应根据语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建构各板块具体的文化意识教学目标,并使之成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整体。

(1)整体研读教材,梳理单元文化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Good Manners,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本单元文化知识内容丰富,围绕不同的礼仪展开,Welcome to the Unit 板块罗列了公共场所的礼仪规则;Reading板块介绍了英国人在公共场合和家中的文明礼仪;Integrated Skills板块介绍了常见的公共标识;Study Skills板块介绍了部分英语谚语;Task板块介绍了餐桌礼仪。

(2)精准分析学情,明晰文化意识学段要求

学生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二年级下册Unit 8“Don't Push, Please”、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学生基本了解在公共场合的文明言行和举止,也懂得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但对其他国家的社交礼仪和文化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是通过对比中外礼仪的异同来理解与感悟优秀礼仪文化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品格。

 《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要能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认识与中外文化有关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初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能通过语言简单、主题相关的语篇材料获取并归纳中外文化信息;在参与交际活动时,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表现,能尝试采用多种策略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用所学英语描述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具备比较、判断常见的中外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基本能力;能理解与感悟优秀文化的内涵,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格(教育部,2022)。

(3)适当增补教学资源,关注文化知识的关联性

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语篇,但由于受篇幅、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教材难以满足文化教学的需求。本单元文化知识围绕礼仪展开,包括公共规则、公共标识、交往礼仪、餐桌礼仪等。文化知识内容较丰富,但彼此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且缺少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为帮助学生理清单元各板块文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实现从理解文化知识到内化文化行为的转变,笔者补充了相关文化教学资源。

例如,在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A部分通过图片介绍了公共场所的六种行为,B部分则是关于图书馆规则的一个对话。两者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关联,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语言储备和更鲜明的主线来建构结构化知识。笔者以Rules为主题,补充了Family Rules、Class Rules、Traffic Rules等话题和相关视频。家庭规则和班级规则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中Family Rules和Reading板块的Behaviors at Home一脉相承,也和Task板块Table Manners的内容息息相关,学生从“家庭—班级—社会”三个层面由近及远地加深对礼仪规则的理解,通过谈论初步感知主题意义,激活文化知识,为后续的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又如,Reading板块介绍英国礼仪时只在练习C部分简单地问了几个关于中国礼仪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感知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差异并理解其内涵。笔者补充了一个介绍各国见面礼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礼仪习惯;同时也补充了一个介绍中国传统见面礼和待客礼的语篇Social Etiquette,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知,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的原因。Reading板块第二课时补充了拓展阅读语篇“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Manners”,帮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比较文化差异,拓展文化视野,形成价值判断。

再如,在Study Skills板块,在指导学生学习西方谚语的基础上,笔者补充了与中国文化礼仪相关的谚语,如: Be quiet to cultivate oneself; be thrifty to cultivate morality.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o not speak at the feeding or sleeping time. (食不言,寝不语。)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为Task板块的语言输出积累语料。

文化知识的拓展是融通单元各板块教学的桥梁,能建立有意义的文化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意识。

(4)合理制定目标,关注文化意识培育的层级性

单元教学视域下文化意识目标的制定应基于单元视角和学情,合理运用拓展资源对文化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以体现目标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然后在单元整体文化目标的引领下分层设计课时文化目标。本单元文化意识培育目标如下:

① 了解各种社会规则、公共标识及其意义和作用,通过中外文化礼仪的比较阅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汲取文化精华;

② 感悟社会规则和礼仪文化内涵,形成价值判断,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 运用所学礼仪规则恰当、得体地交流,增进国际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目标①属于认知层次,目标②属于态度层次,目标③属于行为层次。当然,这三个目标层次不是完全割裂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整体,并且包含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特点。

基于以上单元目标,结合各板块语篇特点,笔者制定了课时目标(见表1):

表1 Unit 5文化意识培育课时目标

板块

语篇

文化

知识

文化意识培育目标

培育层次

Welcome to the Unit

教材语篇:

Doing the Right Things

补充:家庭规则、班级规则等

社会规则

了解规则,感受礼仪得体的重要性

认知层次

讨论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态度层次

制定规则,内化文化行为

行为层次

Reading

教材语篇:

When in Rome

补充语篇:Social Etiquette? 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Manners

不同国家的社交礼仪

了解英国社交礼仪以及东西方礼仪文化异同

认知层次

比较文化异同,理解礼仪内涵,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

态度层次

体验不同礼仪,提炼礼仪内涵,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行为层次

Integrated Skills

教材语篇:

Public Signs

补充:不同国家公共标识

公共标识及其适用场合

了解公共标识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层次

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

态度层次

通过表演等方式内化规范意识,树立公民意识

行为层次

Study Skills

教材语篇:English Sayings

补充:中国礼仪的谚语

英语谚语

了解英语习语,感知英语习语的语言特色

认知层次

学习常见习语,推断其含义,体会语言的趣味性

态度层次

恰当使用英语习语,使语言丰富生动

行为层次

Task

教材语篇:Table Manners

补充:八礼四仪

餐桌礼仪及八礼四仪

了解不同国家餐桌礼仪文化

认知层次

讨论八礼四仪,形成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态度层次

介绍八礼四仪,传播中国礼仪文化

行为层次

 

2.一体化设计,关注教学活动的进阶性

教学活动的进阶性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路径,可以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教学活动的进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的进阶,二是单元内各板块之间文化意识培育的进阶。教师可通过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行为的提升。活动设计应体现思维的进阶性,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融合发展。

(1)补充文化知识,形成文化认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教育部,2018)。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深度解析文本的基础上,确定各语篇之间的关联点,并结合学情分析建构文化教学逻辑,引导学生在立体化、关联化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文化意识。

例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笔者围绕Rules这一主题,以“学习规则——讨论规则——制定规则” 为主线设计本课时的教学活动。 笔者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规则,如family rules、 class rules、 traffic rules、 library rules等。 接着,笔者补充相关图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话题储备。 学生利用图片学习各种规则,获得文化知识,深入了解规则的内涵,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在Reading板块,笔者提问:What do you do when you meet your teachers/parents/friends ...?以此激活学生对问候礼仪的已有认知,紧接着播放介绍各国见面礼的视频,并要求学生完成表2(画线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见面礼,形成对礼仪文化的阅读期待。

表2 各国见面礼仪

In China, people shake hands and smile

when they meet.

In India, people put their hands together and nod their heads

American people shake hands and sometimes kiss or hug

In Russia, people kiss each other three times

Maori people touch noses

(2)比较文化异同,理解文化内涵

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具备文化意识,了解文化现象,还要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程晓堂,2022)。Reading板块是一篇介绍英国礼仪的采访文稿,围绕英国人如何问候、如何开展对话、公共场所如何行为得体以及家中的礼节等方面展开。在读中环节,笔者基于语篇所涉及的礼仪习惯,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见表3)比较中外礼仪文化的差异。

表3 中外礼仪文化的异同

Manners

In Britain

In China

Greeting people

 

 

Behavior in public

 

 

Behavior at home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来分析不同礼仪文化背后的内涵:

Why do British people like talking about weather?

Why don't Chinese avoid talking about age?

Why do Chinese seldom say thanks at home?

师生通过讨论发现,英国人喜欢讨论天气是因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的天气便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英国人一般不谈论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比如年龄,但中国人经常会问及对方年龄,尤其是高寿的老人,以表达对他的祝福。中国人在家很少说“谢谢”或“请”等礼貌用语,因为中国人有时不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他们会更多地将内心感受体现在行动上。

在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礼仪文化知识后,教师引导他们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并探究其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基于文本信息和已有生活经验去探索更深层次的语言文化内涵,客观地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

(3)探究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立场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批判、评价和鉴别,从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内化为态度、修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在跨文化沟通中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标(喻侯林,2019)。

在Reading板块的第一课时,为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习惯的认知,笔者补充了一个介绍中国见面礼和待客礼的语篇Social Etiquette。首先,学生自主阅读语篇,并通过完成图示(见图1和图2)挖掘语篇中所涉及的礼仪文化。

 

图1 

图1 见面礼

 

图2

图2 待客礼

在学生充分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语篇所涉及的礼仪文化进行思考和评价。问题如下:

What kind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does the etiquette show?

Which parts of the etiquette do you like and dislike? Why?

Has social etiquette changed over the time? Give examples.

How should we treat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该语篇不仅是Reading板块的拓展补充,也与Task板块的餐桌礼仪紧密相关。教师充分利用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育人价值,设计和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篇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惯;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思考,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在鉴赏与讨论中坚定文化自信,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Reading板块的第二课时,笔者补充了一篇题为“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Manners” 的拓展阅读语篇,让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下问题:

Why are some manners proper in one country but inappropriate in other countries?

Why should people learn good manners?

问题的讨论回应了Reading 板块的主题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并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不同国家礼仪文化的内涵和差异增进国际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问题②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礼仪的本质和价值,并表达观点“Manners make the man./Manners make the world.”,达到深化单元主题的目的。

(4)增加文化体验,内化文化行为

文化学习情境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文化体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情境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体现一种认知、理解、思考、提升的过程(梅德明,2020)。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例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笔者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家庭成员,结合本节课所学礼仪规则制定家庭公约。以下为学生制定家庭公约的对话:

Mum: Bobby and Tina, let's set our rules.

Bobby: First, Dad, you can't smoke at home.

Mum: You're right. Second, you must make the bed and clean your room every day.

Dad: We should take exercise for at least 20 minutes every day.

Tina: Everyone should knock on the door before entering my room.

Mum: OK, everyone should do housework.

学生在学习规则、讨论规则和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判断什么是文明举止和不文明言行,形成价值判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本课时礼仪规则的学习为Reading板块礼仪的学习打下基础,从本课时的个人行为规范上升到国家礼仪习惯,学生由己及人,不断提升文化认知。

又如,在Reading板块的第二课时,笔者展示了第一课时视频中不同国家见面礼仪的图片(见图3),鼓励学生两人一组模仿表演,体验不同的礼仪文化,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Which way do you like best? Why?

 

图3

图3 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

教师通过让学生表演和讨论各国打招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多元文化,引导学生对多样性的礼仪文化形成包容的心态,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自信心。

(5)创设文化情境,促进文化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参与层级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尊重异国文化,形成中外文化互鉴,提升跨文化交际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坚定文化自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Task板块要求学生基于范文Table Manners独立完成一个介绍礼仪习惯的报告。本节课笔者设计的写作任务围绕“八礼四仪”中的“八礼”展开,八礼四仪是江苏省首推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旨在引导学生学礼、知礼、明礼、行礼、达礼,争做文明少年。八礼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学习范文后,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八礼四仪”的宣传片,接着让学生三人一组从中选择感兴趣的礼仪进行讨论,并用不同的句型表达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以下是学生围绕“行走之礼”的具体内容“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的讨论:

S1: We should know traffic signs well and obey traffic rules.

S2: Remember to queue when getting on the bus.

S3: It's polite to give our seats to the elderly on the bus.

S1: We must walk on the right when going up and down stairs.

S2: Stand on the right when taking the escalator.

S3: Don't jump or play with the buttons in the elevator.

...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把小组讨论的内容组织成有逻辑意义的语段,通过语篇写作来介绍“八礼”中的某个礼仪。

从文本提供的餐桌之礼迁移至学生耳熟能详的“八礼四仪”,契合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写作前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八礼”,加深学生对各种礼仪文化内涵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反省自身行为,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优秀文化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实现知行合一。

3.多角度评价,关注单元作业的多样性

作业不仅是检测课堂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主题,聚焦文化内涵,设计主题阅读类、语言实践类、项目研究类等作业。主题阅读类作业围绕单元主题引入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拓展文化知识,在分析与判断、感悟与内化中实现文化意识的进阶。语言实践类作业指向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基于单元主题,采用英语趣配音、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研究类作业指在教学目标引领下设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或项目,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内化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4是本单元各课时有关文化意识培育的作业框架:

表4 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单元板块


作业设计


Welcome to the Unit


同桌合作制定一套教室规则;

英语趣配音活动:礼仪课堂——“请”和“谢谢”。


Reading


阅读拓展语篇:Manners Make the Man.

了解一则中国礼仪,并用英语简单介绍。


Integrated Skills


英语趣配音活动:礼仪课堂——诚实;

同桌合作设计一个公共标识,并用英语描述其内涵。


Study Skills


熟记一个与礼仪相关的英语谚语,并说出它的含义;

观看《唐顿庄园》中有关餐桌礼仪的视频。


Task


观察并记录本校学生的校内礼仪,如就餐礼仪、集会礼仪等;

用英语讲述一则中国礼仪小故事。

 

学生对于多样化、开放性的作业很感兴趣,在配音、观看视频、查找故事的活动中深化了对礼仪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例如,在收集中国礼仪的相关资料时,学生了解到中国人十分讲究礼品的选择:在赠送礼物时会结合对方的喜好和需求;送礼一般是双数,以表示好事成双;给过生日的老人送礼时,会选择寿桃、寿糕等表示健康长寿的礼物;收到礼物时,受礼人往往谦让婉拒,也不会当面拆看礼物。

又如,学生在完成Task板块的作业时能认真地查找资料,罗列出诸如“张良拜师”“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中华优秀传统礼仪的小故事,并精心编改。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拓宽文化认知,内化文化品格。

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单元文化知识,不断感悟和体验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礼仪文化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设计公共标识、讲述礼仪小故事,有助于学生在内化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

四、结语

文化意识的养成是学生在感悟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和发展文化品格的过程。为了在单元教学视域下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从单元的视角挖掘各语篇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通过整合单元文化知识和增补文化资源的方式,确定基于单元主题的文化意识培育目标,借助层级性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8.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德明. 20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教师指导·英语[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12.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喻侯林. 2019. 基于语篇内容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52-56.

郑颖. 2022. 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39-44.

————————————

注:本文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www.flts.cn/node/1647。

本文作者:史旭花(江苏省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