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4年第08期:中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北京:张金秀、徐玲)

【摘  要】2022版义教课标的引领和推动下,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共识。本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单元内设计单元综合实践课,并结合学理阐述了单元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以可视化学习产品为成果、以基于评价的改进为驱动的设计原则,同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整体设计聚产品、学用展评变方式、评价支架促提升的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综合实践课;迁移创新类活动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引领和推动下,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促进核心素养目标落地课堂的重要抓手(教育部,2022a;王蔷等,2021)。在大量听课研课活动中,笔者也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探索以“主题”或“大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教师们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更注重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经验的整体设计和“整进整出”(韩宝成,2018)。其教学表现之一就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缺乏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综合实践和综合语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两条基本原则,并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明确提出 “推进综合学习”的要求 (教育部,2022b)。同时,《课标》倡导教师“要通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育部,2022a)。笔者基于理论学习和多轮次课例研究,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中应该有一课时的单元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整合单元所学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完整语篇输出,解决“学生整体性产出活动严重不足,致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差”(韩宝成,2018)的问题。

一、单元综合实践课的概念界定及价值定位

单元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进行语用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综合学习。郭洪瑞等(2022)指出,新课程为推进综合学习建构了三条路径:一是学科内整合学习;二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是综合课程的学习。本文探讨的是第一种,即学科内整合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将单元综合实践课定义为: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结合真实性生活问题情境进行完整语篇输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反思、评价、改进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单元综合实践课通常是单元最后一个课时,是对单元前几课时的综合语用。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单元综合实践课强调基于整体思维建立以学生综合实践为核心的学习经验,是对单元整体内容的结构化复习、整合和运用,是单元整体教学“总—分—总”思路的具体落实,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抓手。单元综合实践课在单元整体教学蓝图中发挥着以下独特的育人价值:

首先,单元综合实践课可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体认知。教师在根据教学材料和学情确定单元主题后,通常会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将单元主题分解为几个子主题;学生围绕子主题开展意义探究,却缺乏对单元主题的整合性探究和表达。单元综合实践课恰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在综合前几课时所学进行整体性语篇输出的过程中再次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探究和表达。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将前几课时所学在主题的引领下建立联结,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整体认知。

其次,单元综合实践课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从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依然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误区,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性产出,只通过几个问题、甚至下课前的两三分钟开展迁移创新活动。单元综合实践课正是在迁移创新层面引导学生将单元所学整体迁移到新的生活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弥补单元前面课时迁移创新的不足。

最后,单元综合实践课有助于学生从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从大课程观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崔允漷,2022)。素养取向的课堂强调整合知识、技能、方法、价值去解决实际问题,其重点是提供实践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单元综合实践课就是给学生提供真实性问题情境,使其运用单元所学进行问题解决。单元综合实践课通过学生合作创作、展示、评价、改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发展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协同发展。

二、单元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原则

1. 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

与传统以语篇为中心设计的课堂不同,单元综合实践课完全是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设计课堂。单元综合实践课上学生的学习经验应具备以下特征:

(1)实践性

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输出中学。学生在具身实践的过程中合作探究、建构知识、解决问题,以说、写、演的方式提升对相关问题的理解、阐释和总结等能力。

(2)真实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应该以真实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依托真实性情境、以真实性问题为牵引,进行真实体验,获取真实收获”(陆苡羚,2023)。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真实性问题并不一定必须是真实问题。“从教学角度,有学者认为问题并不是越真实越好,模拟问题情境更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素养”(刘徽,2021)。

(3)综合性

单元综合实践课上学生学习经验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一是单元内知识的结构化综合,体现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整体输出。二是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在解决真实性生活问题过程中体现学科实践源于生活、为了生活的特征。三是学习方式的综合。学生的综合实践会用到符号学习、操作学习、交往学习、观察学习、反思学习等五种基本学习方式(陈佑清、贺元萍,2023)。由此可见,单元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并不遵循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而是重点在迁移创新层面,指向学生高级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真实性、复杂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目标和活动。

2. 以可视化学习产品为成果

作为单元最后一课,单元综合实践课要有学生学习产品作为标识性成果。“学习产品”这个词来自项目式学习,是指“指向最初问题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多样态产品,包括研究报告、物化的产品、设计方案等”(胡佳怡,2019)。考虑到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学习、社会应用场景有限这个现实,笔者将英语课堂上的学习产品定义为“运用单元整体知识综合性解决真实性问题的方案设计”,更多是以说、写、演、制作小视频/图画书/海报等形式呈现的学生作品。结合教材话题,学生的可视化产品可以是在学习完有关旅游的单元后小组制作和汇报的中国名胜旅行指南,也可以是在学习完有关友谊的单元后个人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封信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产品并不是学生在最后一个课时才开始着手做并完成的,而是教师在单元伊始就提出产品任务,然后将其分解为微产品,在每节课完成一部分,在单元最后一个课时即单元综合实践课上进行整合和螺旋式改进。高度综合性和生成性的单元学习产品体现了学生对单元整体意义建构的成果,是联结教材语篇和学生真实生活的强力黏合剂,是促使学生将能力转化为素养的关键步骤。

3. 以基于评价的改进为驱动

随着评价理念的变化,特别是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在教、学、评一体化系统下整体设计教学成为学界共识。在课堂实践操作中,评价不是简单的“为评而评”,而是要通过评价以及评价中提供的反馈起到以评促学、改进学习质量的效果。因此, “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要素之一。在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以评价反馈驱动学生持续改进学业质量尤其重要。经过一个单元周期的学习和积累(中学阶段少则4课时,多则13课时),在单元综合实践课上为了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教师需要设计针对性强的评价方案进行评价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学业质量,提升单元学习效果。然而,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教师大多注重评价反馈,却往往忽视学生的改进过程和结果,导致课堂评价流于形式,无法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单元综合实践课上的评价本质上是对学生本单元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核心素养的整体评价一般宜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赵柳、李春密,2023)。采用表现性评价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诊断自己本单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规划学习产品,更要根据多主体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学习产品。在单元综合实践课上,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品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不是留作家庭作业,导致无法保障改进质量。

三、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实践策略

下面将以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Role Models为例,阐述单元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该案例以课例研究的方式经历了第一轮教学中教师感叹这节课“没得讲”到第三轮教学中学生反馈这节课“收获大”的转变历程,为一线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合理设计单元综合实践课提供了可推广样例。

1. 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中确定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产品

单元综合实践课不是孤立于其他课时,而是体系化、结构化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一部分,是对前几个课时的综合和整合,是学生输出学习产品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内构思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是上好综合实践课的第一步。

(1)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明确单元综合实践课产品任务

单元综合实践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输出端,输出任务要与前面输入端、内化端的内容高度一致,才能保证最终的输出质量。教师要结合教材、学情制定系统性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以保证这三者的一致,落实《课标》“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部,2022a)。

从教材语料来看,本单元标题是Role Models,主要由三个阅读语篇和三个听力语篇组成,六个语篇都是记叙文,介绍了两个名人榜样和四个身边普通人榜样。从主题角度来看,这六个教材语篇显然旨在引导学生从名人和身边的人两个角度寻找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语言角度来看,本单元主要是介绍榜样人物和分析其品质的主题词块。

参与本次授课的学生是某普通校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单元学习前的学情调研中,教师发现学生基本都有明确的榜样,名人和身边亲朋各占一半,但在描述将其作为榜样的原因时存在描述不清、依据单薄、语言错误等情况。

针对以上教材语篇和学情分析,笔者团队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Role Models in Our Lives, 并根据教材内容将其分解为Famous People as Role Models、 Role Models around Us两个子主题,并搭建了六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见图1)。

图1

图1 Role Models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根据以上单元整体教学框架,笔者团队将第六课时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产品任务设计成做题为My Role Model的演讲,同时在第三课时和第五课时通过留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撰写演讲词。

(2)围绕产品任务细化素养型教学目标

任务确定后,教师需要将任务分解为细致的教学目标,以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不偏离既定任务。笔者团队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①归纳与总结介绍名人榜样和身边人榜样的内容要点和语言特点;② 基于评价标准,任选第三课时或第五课时的作业修改片段;③ 在小组和全班展示并互评关于My Role Model的演讲。以上目标体现了单元综合实践课上的素养整合,学生要整体运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现了素养立意。

2. 以学用展评实践活动变革学习方式

单元综合实践课容易被上成活动形式单一的学生展示课,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习方式变革是综合实践课的核心要义,要通过多样态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下变革学习方式,以学习、应用、展示、评价等方式取代传统、单一的听说展示,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质量。

以上文案例为例,笔者团队依据本单元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以撰写和发表My Role Model演讲稿这一学习产品为主线设计了以下三个学用展评实践活动,即复习讨论、修改初稿、演讲展评。上课伊始,教师结合情境出示了本节课任务,即做关于自己榜样的演讲。

在复习讨论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介绍名人榜样和普通人榜样内容要点的异同之处,并完成韦恩图。学生可回看教材相关语篇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并结合自己先前的作业实践进行讨论和建构。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整体回顾和复习单元主题内容要点,推动学生整体梳理和内化主题结构,在单元知识之间建立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并为后面的作品修改激活思维,提供内容和语言支持。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讨论热烈,最终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韦恩图(见图2)。

图2

图2  师生共同建构的韦恩图图示

在修改初稿活动环节,考虑到若让学生在课堂上修改全文会非常费时间,教师根据前面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诊断确定了本班学生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修改,其余问题由学生课后进行修改完善。教师首先结合一份典型学生习作,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品中观点和证据逻辑不匹配的问题进行修改。然后同伴合作修改另一学生习作中榜样人物的品质和支撑事例部分不匹配的内容。最后,学生个人运用所学,独立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修改习作的主体,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而不再是教师独揽批阅、修改学生习作的任务。

在演讲展评活动环节,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排练,并进一步完善演讲。最后的全班演讲展示环节,教师采取自愿的方式邀请3~4名学生上台演讲,其他学生倾听并借助评价量规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可借助评价量规对学生的演讲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在学生演讲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集中对他们演讲中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纠正和强调,如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连词的使用等,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在这一环节参与积极,小组演练和全班展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后学生笔谈中,该环节被学生一致列为最喜欢的课堂活动。

3. 利用评价支架突破学习重难点

在课堂上要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需要将评价有机嵌入教学之中,其路径之一就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活动” (郭华、徐广华,2023)。不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需要转化为评价活动,但学生的学习重难点目标需要转化为评价活动。笔者团队的实践研究表明,评价支架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活动的有效工具。

同时,笔者基于对学生前期作业的分析,发现学生撰写演讲词的共同难点是其描述的榜样人物的品质和支撑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问题主要体现为选用的事迹并不能支撑榜样的品质。因此本节课聚焦这一问题,通过搭建指向教学重点的评价支架和指向教学难点的评价支架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演讲稿。在本节课中,笔者团队使用的是与表现性评价相匹配的评价工具支架,即较为简洁的、用于过程性自评的核检表(checklist)和较为复杂的、用于终结性自评和互评的评价量规(rubric)。

(1)教师提供过程性学习重点自评核检表

本案例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目标③是发表关于自己人生榜样的演讲,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在前一课时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对自己前面写的自评演讲词进行个人演讲演练。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演讲核检表(见表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演讲初稿进行自评。这个核检表有利于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演讲词和演讲技巧,为在课堂上的演讲展示做更好的准备。教师在本节课的任务布置这一环节再次出示这一核检表,提醒学生注意。这个核检表在课后学生笔谈中也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反馈,如“这个表对我个人学习帮助很大,让我对演讲更清晰,更能抓住重点,更知道从哪些方面改进”。

表1 Role Models单元学生演讲自评核检表

Checklist for the Speech about My Role Model

Yes (√) or No (×)

Did I greet the audience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peech?

 

Did I introduce who my role model is?

 

Did I introduce basic information and major achievements of my role model?

 

Did I introduce the qualities of my role model and give examples?

 

Did I introduce my role model's influence on me?

 

Did I speak clearly and loudly?

 

Did I make eye contact with the audience?

 

Did I use proper body language in my speech?

 

(2)师生共建学习难点评价量规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榜样人物的品质和支撑细节方面的逻辑性,教师采用师生共建的方式形成评价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文本“A role model is someone we look up to, someone who inspires us to get better.”,重温榜样人物的特质,即能够激励他人。之后教师展示学生典型习作片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习作中作者选用的人物品质并不具备激励性,并结合习作中的问题和文本中榜样的定义,建构出评价维度之一,即: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 should be inspiring. 随后,教师展示另外一个学生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作者使用的事例是否能够支撑人物品质。学生发现作者使用的事例与人物品质关系不大,没有必然的逻辑性。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建构另一条评价标准:The example(s) should support 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最终形成了以下针对这一问题的评价量规(见表2)。

表2 关于榜样品质和事例的评价量规

Score

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

The example(s)

3

very inspiring

support 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 effectively

2

a little inspiring

support 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 but not so effectively

1

not inspiring enough

only weakly support the role model's qualities

Total score _____

 

 

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以上评价量规修改前面教师提供的两个习作案例,之后个人运用这一量规修改自己的作品。从学生现场作品反馈来看,他们描述榜样人物的品质和支持依据之间的逻辑性得到了改进。

(3)教师提供针对学习重点的终结性自评和互评评价量规

在演讲展评活动环节,针对本单元整体性评价任务,笔者团队使用量化的、涵盖本单元学习内容、清晰明确的评价量规(见表3),帮助学生直观而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该评价量规引导学生再次回归单元整体,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巧以及讲稿书写四个维度准备自己的演讲,并基于此开展自评、互评、师评以及改进反馈。同时,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参考评分表修改完善自己的演讲词,并将演讲词贴在题为My Role Model的班级墙报中,供同学们阅读交流。

表3  关于My Role Model演讲展示的评价量规

演讲内容(10分)

1. 介绍了自己榜样人物的简单信息,如谁、职业和成就(适用于名人榜样)/与自己的关系(适用于身边人作为榜样); (0~3分)

2. 描述了2~3个榜样人物的品质,每一个品质都有1~2个支撑事例,论据充分;(0~4分)

3. 阐述了榜样人物对自己的影响。(0~3分)

语言表达(10分)

1. 恰当使用了8个以上本单元中的主题词块;(0~6分)

2. 恰当使用了4个以上连接词。(0~4分)

演讲技巧(3分)

1. 声音洪亮清晰、有感情;(0~1分)

2. 与听众有眼神交流;(0~1分)

3. 有恰当的身体语言辅助说明。(0~1分)

讲稿书写(2分)

1. 清晰整洁;(0~1分)

2. 段落明确。(0~1分)

总分

 

综上所述,单元综合实践课符合“整进整出”的语言学习规律,契合《课标》对学科实践的强调,且经课堂实践检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育人方式变革方向,单元综合实践课值得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全一册)[T].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佑清、贺元萍. 2023. 综合学习的要义阐释[J]. 当代教育科学,(4):27-34.

崔允漷. 2022. 学科实践: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方向[J]. 人民教育,(9):30-32.

郭洪瑞、张紫红、崔允漷. 2022. 试论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学习[J]. 全球教育,(5):36-48.

郭华、徐广华. 2023. 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何以实现:基于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J]. 英语学习,(12):29-35.

韩宝成. 2018. 整体外语教育及其核心理念[J]. 外语教学,(3):52-56.

胡佳怡. 2019. 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J]. 基础教育课程,(5):29-34.

教育部. 2022a.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b.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徽. 2021. 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11):26-44.

陆苡羚. 2023. 真实性学习理论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设计理路[J]. 现代中小学教育,(5):10-13.

王蔷、孙薇薇、蔡铭珂、汪菁. 2021.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7-25.

赵柳、李春密. 2023. 课程一致性视角下落实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型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8):130-138.

 

附作者信息: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
                     徐玲(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