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材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出教师应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挖掘节日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学科育人;阅读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传统文化
笔者于2021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主办的第十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并现场执教了牛津上海版《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1 Grandparents Period 4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一课。展示课时长35分钟。本文通过阐述与分析本课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探究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语篇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是一篇配图说明文。本课时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常见节假日及其文化体验。教材语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主要围绕节日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两方面展开介绍。
“梳理语篇核心知识、行文结构和主题意义等可以让学生对语篇有更清晰的理解。教师可挖掘语篇中的本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刘宝杰,2021)。
在教材原语篇的基础上,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补充了“On this day, people do many things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People give love and help to solitary old people. People bring happiness to old people in Old People's Homes.”以及“Care, love and help old people as much as you can.”等内容,形成本课时的教学语篇。补充的文本内容将重阳节的节日活动进一步具体化,在不同场景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重阳节的节日意义,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亲情,懂得尊敬长辈、关爱老人。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小学六年级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篇阅读经验,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初步认识。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能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具备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对英语有兴趣,具有较强的用英语表达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设定
依据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在听、读、说等活动中,获取、梳理、概括、整合重阳节的基本信息;在问题的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知识。
2. 在听、看的活动中,了解重阳节的家庭活动,触发生活经历,并结合自身实际尝试通过语言支架进行表达。
3. 在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归纳与分析帮助空巢老人的意义,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4. 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迁移到“招募助老志愿者”情境中;通过体验与内化主题意义,将文本主题意义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形成感悟和共鸣,进而进行表达与创造。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准确定位育人目标,使其充分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感受重阳节的节日文化与节日意义,能体会亲情,尊敬长辈,关爱老人。
四、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2022)。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主题展开,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在主题引领下开展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让知识理解过程成为学生文化理解的过程,将知识理解上升到文化理解、文化认同的学习层次,引导学生获得文化同一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郭元祥,2020)。
在本节阅读课中,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与梳理有关重阳节的基本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讨论重阳节当天的活动,探讨重阳节的节日意义,联系自我思考个人应以怎样的行动关爱老年人;尝试向他人介绍重阳节,号召关爱老年人。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感悟节日文化,理解节日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师围绕育人目标设计合理的英语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1. 欣赏诗歌,以情入境
依托单元主题,创设具体活动情境,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主题情境。基于本课时语篇的主题,教师借助小诗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相关经验,铺垫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通过欣赏藏头诗的诵读音频,想象祖孙天伦之乐的画面,联系生活,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之中。以下是小诗内容:
During my everyday life, you take care of me.
On your back, I take a nap.
Usually, candy and cookies, you buy for me.
Baby, good baby, you call me.
Love, a lot of love,
Endless love, you give it to me.
Now you always say,
I am your pride.
Now I want to say you are,
The best grandma and grandpa, in the world.
Hope you'll be happy, healthy forever.
在欣赏诗歌后,教师与学生谈论起自己儿时与祖父母相处的趣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回答,知悉本课时话题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该活动聚焦听和看两项理解性技能,注重诗歌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语言时,要借助文本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让学生能感受到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魅力(王秋红等,2015)。本课例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前期设计教学时,通过调查与采访学生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该传统节日文化感到模糊和疏离。教师创设了真实、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感染力的文化语境,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该传统节日的认识。
2. 梳理信息,了解文化
本课语篇介绍了重阳节的传统,包括节日的具体时间、传统活动和传统食物。教师采用了“整—分—合”的多次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多次仔细地阅读文本,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梳理重阳节的信息,并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开展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思维活动。
[教学片段1]
该教学片段包含读前设疑、读中梳理和读后思考三个教学步骤。教师借助图示建构、图文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节对重阳节信息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
(1)读前设疑
教师在呈现文本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想要了解的节日文化,针对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交流。师生问答如下:
T: What do you think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S1: 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S2: It's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traditional festival?
S3: My grandpa and I climb mountains at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S4: We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at this festival.
T: You told me what you do on this day. Good job. Do you hav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is festival?(提供疑问词及主题词汇。)
S5: When i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S6: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
S7: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其思维品质。从最初几位学生的回答反馈来看,他们在课堂中更习惯于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需要根据一个话题进行自主提问时,显然有些无所适从。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疑问词和课堂提示语,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话题提出了关于重阳节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他们才会真正去体验阅读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才更加有意义。
(2)读中梳理
学生在“When i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do on this day?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这三个关键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多次阅读逐一梳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信息。
学生初读文本后能快速获取时间、活动、食物等重要信息。教师在板书上呈现文本核心内容,并带领学生二次细读文本。学生通过视听媒体、欣赏小诗等多种方式了解重阳节的传统文化;通过再次阅读提炼关键信息,按照板书(见图1)所提供的month、activities、special food三个关键信息支架来进行语义支架的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支架。学生在讨论和寻找重阳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和传统食物的同时,再读文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语用体验。最后学生借助板书,强化结构化知识,能尝试描述重阳节的基本信息。
图1 课堂板书
(3)读后思考
“阅读过程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验阅读过程,完成意义建构”(葛炳芳,2013)。在学生多次阅读关于重阳节的文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节日的意义,尝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和发展多元思维。
[设计意图]
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语篇,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在课前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重阳节的节日文化知之甚少,大部分学生只知晓这是一个敬老爱老的节日,却不知道重阳节在古时候是人们登高祭祖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于是,教师在处理介绍重阳节传统的文本时,引领学生获取与梳理语篇中描述的节日信息,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整合重阳节的基本信息。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知识,利用板书、多媒体等资源,强化结构化知识。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将语言运用和生活相结合,还融入了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学科育人。
3. 归纳提炼,深化理解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语篇主题并兼顾学生的社会经历和语言基础选择拓展阅读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主题意义。在教材原语篇中,描述重阳节节日传统的文字较多,而重阳节当天社会各方面关爱老年人的具体活动描述较为简单。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空巢老人”现象作为拓展语篇的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一社会现象,从而深入理解重阳节的节日意义。拓展语篇文本如下:
On this day, people give love and care to solitary old people. These old people live alone or live far away from their children. Volunteers from neighborhood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come to help them. They do some housework for them. They check the gas and electricity. They teach them how to use the phone. The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ood time at this warm festival.
[教学片段2]
师生问答互动,分析、理解语篇内容,交流在拓展语篇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单词,并提炼语篇主旨。
T: What do people give to these solitary old people on this day?
S1: On this day, people give love to solitary old people.
T: Why do you use the word “love”?
S2: They do a lot of things for old people.
T: Yes. Good answer!
S3: On this day, people give help to solitary old people.
T: How do they help? What do they do?
...
T: Love, help, care. Good answers!
[设计意图]
“阅读后的交流能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持续开拓思维,提升文化意识”(杜洁,2021)。当学生在句子“On this day, people give __________ to solitary old people.”中填入自己选择的适当单词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拓展语篇并进行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交流。教师在倾听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听取其他人的观点,在深入思考中激活情感经历,提升了对重阳节意义的认识。对于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的学生,教师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同时适时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
4. 迁移语境,延伸主题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能力需经过与现实关联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高品质实现”(李英,2021)。教师在完成语篇主题意义的梳理后,通过创设学习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招募助老志愿者”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体验内化主题意义,将文本主题意义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形成感悟和共鸣,进而进行创新性表达。
[教学片段3]
教师展示招募海报(见下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bring happiness to old people展开讨论,并手持海报在班级中进行志愿者招募活动。
Volunteers Join Us! Let's bring happiness to old people in Old People's Homes at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e need you to join us! We can ... for them. We can ... with them. Let's get together with old people and have a warm festival! |
以下为其中一组学生进行招募活动时的对话:
Ss: Volunteers, join us! Let's bring happiness to old people in Old People's Homes at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e need you to join us!
S1: We can bring some Double Ninth cakes for them.
S2: We can go hiking with them.
S3: We can sing a song for them.
S4: We can cook some delicious dishes at home and share with them.
T: Good ideas. We'd better not take old people outside. But we can go for a walk in Old People's Homes together. So any volunteers want to join them? Raise your hands. And let's ...
Ss: Let's get together with old people and have a warm festival.
[设计意图]
在设计小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场景,使学生对节日文化有更生动、更真实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重阳节的节日意义。
每年的重阳节,很多学校会组织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伴老人过节,但是每次参与的也只是个别学生代表。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校园新闻知晓这样的活动,但很少亲身经历。教师创设的招募活动,首先需要每位学生通过思考和理解,选择个人认为最值得为敬老院老年人做的事。学生对内容的选择就是综合运用其经验、观点的过程,是学生将内化的语篇文化知识外显为行为的过程。在小组开展的合作活动中,学生交互分享自己对该节日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做法。在实际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自创招募口号,有的小组策划丰富活动,使活动形式更真实、更生动。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通过接近真实的情境和活动,提升了语言技能,内化了语篇所学,深入体会主题意义。
5. 表达观点,升华情感
“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就强调交流与对话,语言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因此如何给学生创造表达观点、修正观点、获得思维发展的机会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陈则航、王蔷,2016)。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结合板书 (见图2)表达自己对该节日文化的理解以及自己在节日中的实际行动等。最后学生轻声吟诵上课伊始的诗歌,浸润在与祖父母相处的幸福中。
图2 板书支架
[设计意图]
“面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或课程知识,教师需要追问的不是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懂得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并获得进入世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处事的能力”(郭元祥,202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是期望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精准地背诵阅读语篇,还是期望他们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恩祖父母有爱的付出,思考节日背后的意义?很显然,我们期望的是后者。
“What do you think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这个问题在本课时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读前活动中,教师通过询问知道学生对于重阳节的了解程度,此时学生的回答大多是: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或是:It's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但在课后环节中,教师再次提出此问题时,学生们说道:It's a festival full of love. 他们对于重阳节节日意义的思考已然升华;并且通过语篇内容的学习,深知在重阳节应落实实际行动,敬老爱老,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关怀。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做到育人于无形,让学生深刻体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及其深层含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围绕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主题,从课堂、生活、社会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从而感悟重阳节对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尊老爱老的深刻意义,在学科育人中多维度融合,拓宽课堂时空,深化语言内涵。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基于学生认知,挖掘学科育人元素
相较于春节、中秋节等具有更广泛社会参与度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对于孩子们而言,可能缺乏实际经历与体验。本节课中,教师基于学科育人理念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节日文化,进一步理解节日意义。例如,本节课开头和结尾两处用了体现祖孙情的诗歌导入情境和升华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将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巧妙地融合与统一。
2. 基于学习内容,合理利用资源
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在主题引领、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自身体验,并选取基于目标、贴合语篇内容的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节日文化。例如,在解答重阳节日期为何为农历九月初九时,通过播放一段讲解视频,直观简单地解答了学生心中疑问。
在本节课3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学习经历,在学科育人中多维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小组合作展示的活动,给予学生的准备时间并不充分,致使学生的表达和展示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注重其合理性与认知挑战性。
七、课后评析
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授课教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引导学生将个人对所学语篇的理解和思考与语言的真实运用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学科育人。
1. 深入解析语篇,挖掘文本育人价值
本课例主题涉及中国传统节日,在初稿的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偏重各项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节日本身所蕴含的主题意义的体验与感悟。备课团队在深研教材语篇、深入分析学情之后,挖掘了文本所蕴含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完善了教学方法及策略。
2. 清晰指导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授课教师多次指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激活背景知识、形成思维导图、略读、寻读等,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授课教师能向学生清晰地讲解如何使用相关策略。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阅读策略,授课教师能在使用策略前进行示范,并帮助学生协同使用该策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会逐步变得熟练和灵活,阅读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在本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将语篇意义挖深,基于主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与探究。例如,在学生阅读了拓展文本,进行交流分享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何在重阳节帮助和陪伴独居老人?具体可以做什么?这样教学活动就更具有意义,学生透过一种社会现象,联系自身展开思考,使学科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中。
——————————
参考文献
陈则航、王蔷. 2016.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1-5.
杜洁. 202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文化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17-22.
葛炳芳.2013.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郭元祥. 2020. 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J]. 教育研究,(4):4-15.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英. 2021. 在语篇学习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42-47.
刘宝杰. 2021.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开展学科育人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0):49-53.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英语(牛津上海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T].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秋红、周俊婵、陈璐、劳秀清、张东升. 2015.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理解与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附教学内容: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October.
It is a golden time of the year. On this day, people usually go on an outing or climb mountains. Sometimes they go to see flower shows. People eat Double Ninth cakes at this festival. The cakes are sweet and nice.
It is also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 On this day, people do many things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People give love and help to solitary old people. People bring happiness to old people in Old People's Homes. The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ood time.
Care, love and help old people as much as you can.